1、市农业局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新途径201X 年,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下,我市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创建国家级清洁农业示范区和建设美丽乡村、促进资源循环有效利用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投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 1.41 万台套,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 293.5 万亩、折合秸秆 171.1 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71.6%。739 个重点禁烧村基本实现了“未燃一把火、未冒一处烟、未出现一处黑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 100%以上,对实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的美丽 XX 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政府建
2、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财政、环保、农业、农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市农业局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专门研究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技术选择、示范推广。市政府 201X 年 5 月 4 日和 8 月 28 日两次召开“三夏”“三秋”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市长王建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隆庆、副市长王山稳、各县区县区长、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农机部门演示、展示新型秸秆利用机具,全面推广粉碎发电、粉碎还田、堆腐还田三种油菜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免耕覆盖播种、稻草编织加工、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揉丝饲料加
3、工、风干玉米秸秆利用等多种秋季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二、加大投入,扶持利用201X 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秸秆总量约为 240 万吨,市县农业部门依据县域特点,制定了秸秆综合利用机具配置方案和购置机具叠加补贴配套办法。在重点禁烧区 7 个县区 42 个乡镇辖 739 个村,迅速组织落实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的选型和采购,在享受国家购置补贴比例和市财政补贴 10%后,各县区依据自身财力也进行了不低于 10%的叠加补贴,部分县区对选定的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进行全额补贴采购发放,市县财政累计投入 900 万元,有效利用秸秆 171 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71.3,全市重点禁烧区秸秆综合利
4、用率达到 100以上。三、抓点示范,推广应用一是认真总结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经验,掌握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总体情况,特别是重点区域的情况,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研究措施,指导工作。二是认真总结机械化还田、草编加工、秸秆青贮等技术应用效果,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类型地区,选准技术切入点,推动各项关键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平川县区大力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丘陵地区着重考虑秸秆堆沤还田等技术。三是整合资源,加强示范,不断扩大利用规模。动员农业系统各个专业根据各自工作特点,整体规划、分工负责、集中投入、形成规模,进一步扩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四、注重技术,
5、综合利用平川六县区农机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以“油菜机收或机脱秸秆粉碎还田”、“油菜秸秆及根茬粉碎旋耕翻埋还田”、“小麦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为主要技术内容的作业示范现场会,开展了免费的技术培训,对购置秸秆还田机械实行叠加补贴。将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重点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倾斜,项目实施县对示范区农户购置补贴机具进行叠加补贴,鼓励扶持以乡镇农业、农机、畜牧、蔬菜推广站等部门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单位购置玉米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玉米联合收获机、铡草机等综合利用机械,增加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保有量。五、狠抓培训,搞好服务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乡镇农机部门为依托,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为基础
6、的推广新体系,把秸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等利用技术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机手的操作技能。“三夏”“三秋”期间,农业部门动员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搞好培训、指导、咨询、检修等一系列服务工作,开展一条龙作业服务,保证小麦、水稻跨区作业的有序进行和安全生产。同时组织农机人员上路巡查,要求联合收割机机手在收获时,凡是群众不要求保留秸秆的,一律加带秸秆切碎装置,按照“稻麦收割-联合收割机切碎装置将秸秆切碎成 5 至 10 厘米碎杆-机械耕翻-机械播种”的秸秆还田技术路线进行操作,将秸秆一次性还田。六、强化宣传,净化环境根据市政府确定的重点禁烧区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好典型及所取得的成效,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力争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在市政府的强力推进和农业部门的扎实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后我们将借鉴兄弟地市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扩大利用范围,增强利用效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