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 64 第 40 卷第 2 期 萍 乡学 院学报 2023 年 4 月 V ol.40 NO.2 Journal of Pingxiang University Apr.2023 明清“乡绅之治”的 逻辑理路及当代启示(萍乡学 院,江西 萍乡 337000)摘 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C912.82 K248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9249 2023 02-0064-04 乡绅一词 早在 宋代就已 经出 现,但学界 普 遍认为其作 为 一 个 独 立 而 特 殊 的 社 会 阶 层 形 成 并 受 到 关 注 则 是在明清时 期。乡绅主要 包括 在任 但休 假居 乡的
2、官僚、离职或退休 居乡 的前官僚 以及 居 乡 持有 功名、学 品和学 衔但未入仕 的官 僚候选人 等三 类人。明清 时 期乡绅逐 步发展 为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中 区 别 于 国 家 正 式 权 力 而 存 在 的 一种实际控 制乡 村社会的“非 正式权力”1283,并在相 当 长时 期 成 为 中 国 传 统 乡 村 社 会 中 没 有 正 式 授 权 但 不 可 忽视和替代 的社 会阶层。一 般 认 为 乡 绅 阶 层 的 形 成 得 益 于 两 个 条 件:一 是明代对科举考试的高度重视,从而为乡村培育并累积了大批受到规范教育并获得一定功名和学衔的知识分子;二是明清时期国家正式行
3、政机构设置和官员委派止步于县的政治架构,为乡绅阶层的存在保留了必要的政治空间2。因 此 科 举 制 度 为 乡 村 社 会 培 育 并 保 留大量知识分子,最终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管理者和规则维护者。明清时期的中国基层,并非如马克斯 韦 伯 所 言,在乡村存在一种与国家权力对峙甚至对 抗 的 力 量,国 家 权 力要进行任何的诸如提高租税之类的变革,都必须与乡村的这种力量进行协商,否则将“遇到顽强的抵抗”3。尽 管 该 论 断 影 响 广 泛,被 研 究 这 一 时 期 中 国 乡 村 社 会 的 学 者 们奉为 经 典,但 此 种 论 断 缺 乏 必 要 的 实 证 材 料 支 撑424。乡
4、绅带 领 民 众 反 抗 政 府 不 合 理 的 赋 税 制 度 的 个 例 只 能 证 明是乡绅对 个别 官员不合 理做 法的抵制,而 不是 针对 与皇权带有普 遍意 义的对抗。相 反由知识 分子 组成的乡 绅阶层始终秉持“治国平天下”的 这 一 儒 家 思 想 的 传 统 政 治理想,自觉 担 负起对基 层社 会的组织、管 理、动 员和 教化职责。另 一方面,尽 管从表面 的权 力架构来 看,传统中国“皇权不下 县”,但这仅仅 表 明国家行 政机 构的设置 和官员委任到 县一 级为止,县 以 下并不存 在权 力真空,而 是存在一个 以乡 绅为代表 的“自治共同 体”。并且,在 受 到一千多
5、年 的儒 家伦理思 想教 化后,到明 朝 时皇权神 圣至上的观念 在乡 绅心中已 经达 到顶峰。因 此,在清灭明 后的相当长 一段 时期,乡绅 阶 层对清廷 统治 始终怀着 不满的情绪,特 别 是在读书 氛围 浓厚因而 乡绅 阶层发展 充分的 江 西,“许 多 学 子 仍 拒赴 科 考,以 表 达 对 清 朝 的 敌视”5,民间“反清复明”的 观念和行 为 直 至清朝灭 亡前 一直存在。由此 可见,“皇权”对民间社 会的 影响并不 因为“皇权不下 县”而有所削 弱。相反,乡绅阶 层在皇权 的授权和加持下 形成 了“久 远 的历 史 传 承 以 及儒 家 文 化 下人与 自 然 的 和 谐,人
6、与 人 的 和谐”这 一 传 统社 会 乡 村 治理的特色4127。收稿日期 2021-05-07 基金项目 2022 JC22244 作者简介 1982 2 65 如 前 所 述,高 度 发 达 的 科 举 制 度 是 明 清 时 期 出 现“乡绅之治”的 必要历史 条件。科举制度 使 知识和权 力实现紧密结 合,通过科举 考试 筛选成功 的士 子可以成 为国家的正式 官员 而贴上权 力的 标签,即使 是 被淘汰者 也因为 所 掌 握 的 知 识 而 成 为 乡 村 社 会 的 话 语 权 威 和 道 德 标准,在 乡村社 会成为一 种“非 正式的 权力”。皇权 与绅权的 结 合 是 明 清
7、 时 期 基 层 社会 治 理 模 式 蕴 含 的 最 重 要 的机理和逻 辑。首先,尽管 乡 绅存在的 根基 离不开乡 土社 会,但是其功名、职 衔 或者某种 公共 身份的获 得离 不开国家 权力的默许和 认可,而 这种身 份 使其在基 层乡 土社会拥 有公共事务上 的话 语权。当然 不 可否认,乡 绅 的社会地 位也会 因 为 自 身 对 乡 村 公 共 事 务 的 贡 献 从 而 获 得 乡 民 的 认可和拥戴,但 从更普遍 的范 围来看,国 家 基于政治、经济和军事 的需 要加强了 对乡 村社会的 控制,乡 绅这一 调节 国 家 与 基 层 社 会 关 系 的“非 正 式 权 力”日
8、益 获 得 更 多的授权与 认可,乡绅“身份”对国家权 力的 依赖就变 得更为 直接与 清晰。其 次,乡绅 之 治是一种 既节 约行政运 行成 本又实现了有效统 治的 治理模式。从 国家的角 度来 看,自大一 统的中央集 权国 家建立以 来,如何对幅 员辽 阔的疆土 和高度分散聚 居的 民众进行 有效 统治是一 道难 题,而获得 有效统治的 重要 标志就是 对基 层的组织 和动 员能力。在 传统 的 中 央 集 权 国 家,乡 村 治 理 本 是 国 家 权 力 的 当 然 内容,但是作 为 处于国家 权力 末梢的州 县官 员而言,承 担的 事 务 过 于 庞杂,“他 对 邮政、盐 政、保甲、
9、警 察、公共工程、仓储、社会福 利、教育、宗 教和 礼仪事务 等等都负有责 任”131,外敌入侵 或者发生 叛乱 的时候还 要承担作战的 军事 职 能,数量 有 限的正式 官 员 显然对此 力不从心,因此,国家权力 无法 实现对乡 村社 会的全面 覆盖和直接管 理。尽管明清 时期 统治者曾 对乡 绅在基层 社 会可能削弱 或冲 击国家权 力有 过警惕和 担忧,但 不管是 明朝的“禁例 十 二条”还是 清 朝的“卧碑 戒条”,都无 法 回避乡绅作为 一种“非正式力 量”在乡村社 会的 存在。当然,在州 县 以下进一 步设 置行政机 构委 派官员也是一种选 择,但这必然 增加 行政管理 层级,皇帝
10、对官 员控制力减 弱的 同时还会 加重 民众的税 收 负 担,而后者 始终是国家 与基 层社会产 生紧 张关系的 根源。因 此既要 维持国家权 力的 正常运行,又 要维持对 基层 社会的合 理赋税,默 认和 许 可乡绅阶 层 对 乡 村社会 进行 间接统治 就是一种符合 历史 逻辑的选 择。现有研究 表明,明清时期 在乡、里 图、团制 等 基 层 组 织中,“里图 最重 要,既 负责税 收,还 承 担 部 分 行 政 职 能”6。这 也 是 对 上 述 判 断 的一个佐证。明 清维持 统一 的中央集 权达 六百年之 久,政权相对稳定,人口 数 量快速增 长,充分体现 社会 发展的活 力与成就。
11、特 别是 太平天国 农民 起义在十 四年 间 攻城略 地,横扫 16 个省 份近 600 座城 市,但 是“当此 危急存亡 之际,各地军民 官绅 却并没有 坐视 不管,袖手 旁 观,更没有 乘乱 而 起,瓜 分 天 下”7,即 使 经历如 此 剧 烈 的 震 荡 和 危机,中央政 府 的基层统 治秩 序并未动 摇根 基。因此,从某种意义 上来 说明清时 期的 基层治理 是相 当成功的。对此,魏 裴 德 认为 其 中 原 因 在于“儒 家 对 合法 继 承 与 忠诚的强调”以 及 最 高 统 治 者“依 赖 于 士 绅 对 其 政 权 的 认可”8。乡绅阶层基于 对 合 法 继 承 和 忠 诚
12、的 信 仰 而 成 为国家政权 延续 和基层社会 稳 定的根基。明清时期的乡绅阶层除了维持基层社会秩序,还几乎 承 担 了 政 府 在 乡 村 社 会 中 的 全 部 功 能 和 职 责。他 们 不但 负 责 调 解 纠 纷、催 缴 税 收、兴 修 水 利、赈 灾 救 荒、维持 治 安 和 兴 办 教 育,还 作 为 乡 村 社 会 的 中 流 砥 柱,“以一种 家 长 式 的 作 风 引 导着 农 民 向更高的道 德 标 准 迈 进,无私 地 推 行 慈 善、管 理 公 共 事务,并 在 位高 则责重 的心理 驱 使 下,承 担 起 保 护 农 民 安 全 的 重 大 责 任”8。与国家权
13、力 这 一 外 来 力 量 对 乡 村 社 会 的 强 行 介 入 往 往 会 产 生矛 盾和冲 突不 同,乡绅因 为 与乡民存 在地 缘和血缘 的天然联系更 容易 获得乡民 的理 解和认同。依 此基础建 立的权 威 和 信 任 更 便 于 在 基 层 社 会 形 成 并 维 持 一 种 和 谐 的社会秩序 和道 德准则。“乡绅之治”的 历史实践 表明,在基层社 会 培育和维持一个政 治可 靠(明清时 期 表现为对 皇权 的坚定信 仰和维 护)、有 一定 经济实 力并得 到群众 认 可和 信赖(有权威 和组织 动员能 力),并 熟 悉行 政 管 理和 权 力运行 规则的高素质 群体 是非常重
14、要 的。科 举制废 除 后切断了 乡村精英的培 育渠 道,并 最终 导 致基层治 理的 恶化9即是明确的反证。因 为无论什 么样 的基层治 理模 式,人都是 其中最重要 的因 素。在分析民 国以 后乡村社 会的 破落失序 的原 因时,有学者将之 归咎 于乡绅阶 层与 国家权力 关系 的变化。乡 绅从幕后走 到了 前台,明清 时 期作为非 正式 权力的 绅 权逐步被正式 体制 所吸收而 正式 化。这种改 变 不但没有 为乡村 带 来 更 好 的秩 序 和 繁 荣,反 而 造 成 了“原 有 乡 村 社会保护型经 纪的 逐渐消失,营 利型经纪 甚至 是掠夺型 经纪 2023 66 占据主导 地位1
15、0。事实 上,乡绅阶层 与国 家 权力的 变化只是乡绅 阶层 本 身发生 变化 所带来的 一种 显现 结果,更深 层 次 的 原 因 在 于 科 举 制 度 的 废 除 使 居 乡 的 知 识 分 子失去了来 自国 家权力关系 认 可和赋予 的身 份和地位,从而使其在 乡村 社会的权 威失 去了合 法 性基 础。另外,科举 制 度 的 废 除 还 使 乡 绅 作 为 一 个 群 体 失 去 了 候 补 成 员产生的制 度机 制。尽管清 末 民初兴起 的“新学”也吸 引 了很多乡村 的读 书人,吊诡 的 是“新学”不 但 没有能够 为乡村培育一 个新 的知识分 子群 体,相反使 得 走向城市 的
16、新青年成为 推翻 旧制度的 最强 大的一支 力量。乡 村留下 的少 数 精 英 的 权 势 空 前 膨 胀,一 部 分 逐 渐 转 化 为 所 谓 的“土豪劣绅”,他们与地 方 官 员勾结以 暴力 方式来征 纳 苛捐杂税、掠夺 乡村资源,横 行乡里,盘剥 乡亲,使 乡村经济日益 凋敝,加速了国 民 政府在乡 村统 治的破产,使得原来由 乡绅 阶层主导 的、以文化道 德认 同和人际 关系和谐为纽 带的 传统政治 基础 不复存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所开展的一系列政治运动 使 传 统 的 乡 绅 阶 层 退 出 历 史 舞 台,从 皇 权 不 下 县 到 村级 组 织 政 权 化,现 代 国
17、家 权 力 在 基 层 的 扩 张 与 延 伸 带 来了 更 完 整 高 效 的 管 理 和 更 强 大 的 组 织 动 员 能 力。改 革 开放以来,许可 农 村 人 口 自 由 迁 徙 的 政 策 出台为城市工业发 展 带 来 了 大 量 的 廉 价 劳 动 力 资源,很 大 程 度 上 促 进了中国经济腾 飞。继取 消 农 业 税 之 后,新 农 村建设力度 持续 加 强,农 业 补 贴、合 作 医 疗、养 老 保 障、义 务 教 育 等公 共 制 度 不 断 供 给,水 电、交 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但 也 不 容 忽 视 乡 村 治 理 仍 然 面 临 的 种 种 困 境,
18、如:农村地 区 人 口 外 移、人 才 流 失 严 重,乡 村 治 理 精 英缺 失,人 力、智 力、财 力 的 全 面 空 心 化 状 况 凸显,这些问 题 随 着 国 家 城 市 化 战 略 的 实 施 将 更 加 明显。另外基层社 会 自 治 空 间 的 压 缩 也 日 益 明 显,尽 管 选 举 法 提 供 了 村民 自 治 的 制 度 框 架,但 是 基 于 近 几 十 年 来 传 统 道 德 观 念淡 化 的 大 背 景,村 民 之 间 普 遍 存 在 的 无 偿 互 助 紧 密 关 系日 渐 被 有 偿 利 己 疏 远 的 人 际 关 系 所 取 代,村 民 的 情 感 认同 和
19、 自 豪 感 进 一 步 削 减,从 而 导 致 乡 村 公 共 事 务 必 须 由政 府 包 揽。而 政 府 威 权 也 在 经 历 了 一 系 列 社 会 变 革 后 相较 于 七 十 年 前 有 所 消 解,这 意 味 着 政 府 在 基 层 的 组 织 动员 能 力 有 所 减 弱,面 对 重 重 难 题,如 何 积 极 引 导 地方贤人 柔 性 参 与 基 层 治 理,实 现“三 治 合 一”的 乡 村 治 理 能力现 代 化 就 成 了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现 实 问 题。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由 于 我国 城 乡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长 期 不 平
20、 衡 的 历 史 原 因 导 致 城 乡二 元 机 制 结 构 的 形 成。农 村 教 育 投 入 和 资 源 配 给 相 对 不足,农 村 与 城 市 的 义 务 教 育 发 展 水 平 存 在 较 大 差 距,人才 匮 乏,社 会 文 明 程 度 较 低,诸 多 原 因 使 乡 村 在 社 会 发展 中 处 于 落 后 地 位。为 改 变 乡 村 发 展 落 后 的 现 状,乡 村的 教 育 事 业 更 应 放 在 特 别 优 先 发 展 的 地 位。其 一,基 础教 育 方 面,面 对 城 乡 二 元 教 育 结 构 和 发 展 上 的 差 距,应当 为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发 展
21、提 供 政 策 支 持,同 时 要发挥财政的再分配 功 能,集 中 优 势 资 源 加 强 农 村 地 区 学 校 的 现代化建设,加速 城 乡 义 务 教 育 一 体 化 发 展 进 程,缩 小 城 乡差距11。其二,职 业 教 育 能 够 提 升 农 村 劳 动 力 的 职 业 素养 和 职 业 能 力,尤 其 能 培 育 乡 村 能 人、乡 贤 等 各 类 人 才,进 而 推 动 区 域 经 济 发 展。因 此,加 大 职 业 教 育 扶 持 力 度,通 过 增 加 政 策 供 给,在 师 资、教 学 设 备、经 费 等 方 面 给予 职 业 教 育 尤 其 是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22、一 定 的 倾 斜,为 乡 村 治理 现 代 化 提 供 人 力 资 源 支 持12。其次,开展“逆 空心化”工 作,优 化投资 环境引进 资金 和 企 业,同 时 进 一 步 优 化 乡 村 社 会 各 项 公 共 产 品 供给,通过资 源 和人才的 返乡 运 动为乡 村培 育新的精 英阶层提供条 件。对此,有 学 者 认为富人 治村 是乡村治 理模式转换中符合逻辑的选择939。因 为 如 果 不 能 培 育 和 维持 一个足 够数 量的乡贤 群体,乡 村的繁 荣 和现代化 终将只是一场 主体 缺位的臆 想。在这个意 义上,如何促成 智力返乡就 成了 乡村振兴 战略 成败的关 键。近年来各
23、项提升乡村公 共服 务水平的 政策 频频出台。2023 年 2 月国务院办公 厅发 布 关于进 一 步深化改 革促 进乡村医 疗卫生 体系健 康发展 的意见,提 出完善 乡村医 疗卫生 服务体系若干 建议。除此之 外还 应完善科 技、文化、体 育、公共设施 等公 共产品供 给体 系,促进公 共 服务资源 向乡村覆盖,缩 小 城乡公共 服务 差距,建立 起 强大的、多 层次的公共 服务 网络。这不 仅 是国家国 力强 大后反哺 乡村的必需,也为 促进乡贤 回归 乡村提供 条件。再次,探索 创 新工作模 式,充分发挥 乡贤 群体在乡村公共事 务管 理中的作 用。根据 中华 人 民共和国 村民委员会
24、组 织法 的规定,村 党支部委 员会、村 民委员 会是乡村治 理的 当然主体 和中 坚力量,而 借 助乡贤群 体则可以实现 乡村 事务的柔 性治 理,可以协 调、参与乡村 共建 活 动,甚 至 还 可 以 有 效 化 解 干 群 矛 盾,避 免 基 层 矛 盾 激化13。值 得 注 意 的 是,乡 贤 群 体 参 与 乡 村 治 理 还 需 要 通 过政府授权,赋予其一定的身份,如乡 村 发 展 顾 问、乡 贤 理事 会 等,其 合 法 性 才 能 得 到 国 家 政 权 力 量 的 认 可14,这样,一方面 可 以消除村 民的 戒备心理,另 一方面则 可以提 高 乡 贤 群 体 的参 与 乡
25、 村 治 理 的 积 极 性,使 其 协 同 村“两委”成为 乡 村治理的 辅助 力量。2 67 乡 村 的 发 展 水 平 和 文 明 程 度 是 衡 量 整 个 国 家 治 理水平和文 明程 度最重要 的观 测指标之 一。目前高速 发展的城市化、工 业化进程 极大 地改善了 农民 生活水平,也改变了乡 村面 貌,但乡村 常 住人口占 比接 近一半这 一客观事实仍 然将 长期存在,乡 村发展是 中华 民族复兴 的重要基础。回 顾 历史,应该 注 意到我国 乡村 在历史上 特别是 明 清 时 期 所 维 持 的 长 期 稳 定 自 治 局 面 对 当 代 乡 村 建设和社会 治理 所蕴含的 启
26、示 与借鉴。因 此 通过充分 搭建平台,优化 乡 村公共产 品供 给体系,创 新 工作机制,从而吸引乡 贤群体 回归乡 村,并引导、鼓 励 乡贤群体 在政府授权下 参与 乡村社会 治理,以便培育、激发乡村 社会的内生力 量,提高乡村 治理 能力和水 平,促进乡村 全面可持续发 展。1.M.,.:,2003:283.2.J.,2010(6):111127.3.M.,.:,1995:149.4.J.,2011(22):124127.5.M.,.:,2010:178.6.J.,2016(3):115124.7.M.:,2014:4.8.M.,.:,2017:26.9.“”J.,2009 1:3839
27、.10.J.,2014 3:601617.11.J.,2018 7:7982.12.“”J.,2018 7:4046.13.J.,2019 4:7683.14.:Z J.,2021 4:5565.责任 编校:王中兰 The Logic and Method of the Rule by the Squi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QIAN Li(Pingxiang University,Pingxiang Jiangxi 337000,China)Abstract:In Ming and Qing
28、 dynasty,“the rule of the squire”meant that the imperial power could extend to the bottom of the rural society and thus stabilize social order with the help of the squire class.With the acquiescence and recognition of state power,the squire class owns the right to speak on public affairs and wins re
29、spect from the villagers in the rural society,and the it has shouldered almost al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government in rural governance.Under the framework of centralization,the governance of the country squire not only saved the cost of administration but also realized effective governance,which
30、forme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rural society for hundreds of years.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 squire class completely withdrew from the stage of history.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the countryside has undergone earth-shaking ch
31、anges,but the ensuing decentralization of rural society,utilitarianism of farmers thoughts,the weak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power of primary-level cannot be avoided.In the face of the new predicament of rural governance,we will re-examine the method of“the governance of the squire”,learn from its experience,in order to provide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Key words:the squire class;the rural governance;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