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屠呦呦获奖感言文字环球时报社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四点强烈印象”一文写到:由于屠呦呦是在国家攻关项目中取得的成绩,其他人和小组同样功不可没。有人认为应当奖励集体而不是突出一个人。甚至关于谁对青蒿素的发现“贡献最大” ,也有不同看法。这样的“集体主义荣辱观”与诺奖颁给屠呦呦个人也让人感到了差异。那么,屠呦呦将如何发表获奖感言呢?也许,屠呦呦根本就没有想这个事,一心专研她的“青蒿素”和其它科研项目。不过,我想要是照顾全面,她的感言应该是这样的吧:“ 今天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首先应该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的生命,没有我的生命,就不会有我的研究,更不会获奖。还要更感谢我的爷爷奶奶,没有爷爷奶奶
2、不会有我的父亲,更不会有我,还要感谢我的外祖父外祖母,没有外祖父外祖母不会有我的母亲,没有我的母亲也不会有我的。还应该感谢奉“父母之命”的“媒妁之言”的媒人,没有他们也不会有父母的结合结婚,不结婚那来的孩子呀。在这里,我不再追溯了,不再追溯家族的延续,感谢祖宗辈辈相传,生生不息;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其次,我还要感谢教育我成长的每一步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启蒙,没有他们的辛苦教育,我不可能识字,获得知识,并慢慢地汲取学识养分。我还要感谢我的导师,他们给予我具体的指导,手把手地教我学会试验,得到结论。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同行,是他们做着大量的琐碎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我今天
3、的成就,我也更不会获得这个奖项的。功劳属于做着大量繁琐的基本工作的同事们、同行们。 我还要感谢单位的领导,从研究院院长到所长到室主任,给予我创造条件,配备设施装备和人员,让我有极好的环境安心研究,才取得成果。 我还要感谢党和政府,没有他们缔造的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怎么能使我安静安心地研究并出成果呢。 我更要感谢我们的国家,大好的河山如此地安宁,不做出点儿成绩和什么事情来,心中都感到对不起如此伟大的国家和哺育我的人民。 说到人民,我更要感谢每一个人,没有农民就不会养活我,没有工人就不会有衣食住行,包括我们院所烧锅炉扫地的工人同志同事们。是他们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研究全身心地投入钻研并出来成果的
4、。感谢,衷心地感谢大家! 诺贝尔奖属于大家,属于领导,属于全体人民,属于单位,属于组织,属于团体。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是高楼大厦的一块砖,一粒沙,大海中的一滴水。没有你们没有我,没有今天的奖,没有今天的荣誉。 谢谢大家!衷心地谢谢全体人员!参与的和没直接参与的,知道青蒿素的和不知道的,都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给我力量和智慧,能够完成这一新的创举。 衷心地谢谢!” 【相关阅读】 自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连日来网路上广为传播着两个不同版本的屠呦呦获奖感言:一是官媒央省视发布的屠呦呦:这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一是貌似民间文学创作者发布的一个冷幽默搞笑“段子” 。 一、#央视专访屠呦呦#【屠呦呦:这是
5、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称,屠呦呦通过央视正式发表获奖感言:“获诺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个入口。 ” 从央视发布的“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和用词及语气来判断,这感言绝对是真实的,甚至是童叟无欺的。因为,屠呦呦与诸如“劳动模范” “优秀共产党员” “感动中国人物”人物在央视所发出的声音调门完全一致获奖的功劳,或归功于党的教育,或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或全属于本单位集体,全都谦虚到了似乎获奖与其本人无关,又仿佛是从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高风亮节” ,决不变型。 然而,一个硬币有着不同
6、的两面,上述仅只是其一面。二、听听民间文学创作者发布于网路上的屠呦呦获奖感言 “段子” 。 昨晚上在一个有众多院士出席的诺贝尔获奖晚会上,鬓发斑白的中国“三无”科学家、XX 生物医学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拄着杖,蹒跚地走上台来就座。 主持人开口问:“您一直在申请院士资格吗?” 屠呦呦答:“是的,我一直申请。 ” 主持人问:“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当选呢?” 屠呦呦答:“因为诺贝尔奖一直在等着我!”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为老人的乐观精神和机智语言喝彩。 主持人接着问:“您获得了诺贝尔奖就可直接晋级院士了,您愿意吗?” 屠呦呦答:“不,我不愿意,因为院士们要活下去!” 台下又是一阵掌声。 主持
7、人接着问:“您今年 85 岁高寿,经常喝牛奶吗?” 屠呦呦答:“不,我从不喝牛奶。因为我也要活下去!”台下更是哄堂大笑。 主持人最后说:“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老人答:“别客气,我知道,你也要活下去!” 台下哄堂大笑声、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全场爆棚! 文艺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当然还要高度概括并真实反映生活,否则就会变味变质成为“横店影视城”里,天天都有轻松杀敌数千的抗日闹剧层出不穷,从反方向去否定抗日战争的真实惨烈程度与全民付出的重大牺牲代价。这便是用“一个硬币”的这面,去否定同一个硬币的另一面。而屠呦呦获奖感言 ,何尝不如此? 为什么多次落选中国两院院士的屠呦呦,反而获得了诺奖?上述这个冷幽默搞笑段子,实则揭露了当今中国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是何等的不公与腐败! 据媒体公开报道称,屠呦呦勤恳工作,但因不善交际,却又敢讲真话,曾多次落选中国两院院士(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而在中国科学界,涉嫌造假、溜须拍马、有权有钱之人顺利地当选院士者大有人在,他们一靠权势二用钱买,却做不出“三无”屠呦呦的成果来。对此,民意沸腾,强烈吁请改革现行的腐败“技术职称评定制度” ,说不能老是坑害真才实学者和实干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