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加快全市工业发展步伐,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XX 年 9 月 13 日至 14 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副主任* *,秘书长及部分常委组成视察组,在市政府副市长*、市经贸委主任*等陪同下,重点对市直工业经济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到市经济开发区以及临工、鲁南制药等 7 家企业进行了视察,召集 9 个主管部门和 8 家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工业经济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
2、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和“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总体工作目标,大力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氛围浓厚。近年来,市委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临沂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市、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鲁南制造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市委的决策是有力的,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
3、工作格局。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发展、抓工业、抓项目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另外,通过开展“一创六建”、沂蒙精神晋京展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临沂的知名度,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XX 年,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531.4 亿元,增长 19.6%,占 GDP 比重达到 52.5%,二产占经济总量
4、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 1513.8 亿元,增加值 437.4 亿元,分别增长 25.6%和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272.2 亿元,同比增长 31.59%。实现利税 76.3 亿元,同比增长 32.7%,其中利润总额 44.5 亿元,同比增长 33.4%。今年以来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8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877.83 亿元,同比增长 48.54%;增加值253.76 亿元,同比增长 36.8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822.65亿元,增长 51.7%;实现利税 65.84 亿元,利润总额 4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6
5、.07%和 67.84%,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 位和第 3 位。县区工业发展势头迅猛。18 月份,12 个县区中有 8 个县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 50%,9 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增长 40%以上,5 个县区的利税增幅超过 60%,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政府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传统产业中已有近 40%的企业通过改造得到提升。加强项目建设,注重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江泉碳素、新时代二期药业等一
6、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比重近 30%,二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 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15 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 17个。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机械、医药、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木业七大支柱产业。XX 年,七大产业完成总产值 695.5 亿元,实现利税 56.8 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 79.4%和77.4%。各县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板材、复合肥、陶瓷等 20 条产业聚集带,成为带动地方经
7、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市政府把培植骨干企业作为促进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骨干企业在用地、并购、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了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XX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123 家,过 10 亿元的企业达到 12 家,金锣集团成为我市首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 100 家,过亿元的企业 14 家。今年18 月份,全市有 112 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38 家,其中产值过 10 亿元企业 10 家,共完成工业总值 557.49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63.5%,同比增长 46.
8、3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 29.89 个百分点。73 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 11 家,共实现利税 43.5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66.07%,增长50.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加 34.62 个百分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市政府始终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千方百计融通建设资金,大小项目一起上,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召开银政企洽谈会吸引银行投资等多种方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了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发展了5 家典当行,
9、审批了 13 家担保公司,上半年典当贷款 6.5亿元,提供信贷担保 6.15 亿元。XX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500 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 225.9 亿元,今年工业投资预计超过 350 亿元。技改投入创新高。18 月份全市技改在建项目 739 个,同比增加 173 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 154 亿元,同比增长 103%。投资过亿元的项目 112 个,累计完成投资 80.1 亿元,同比增长 142.4%。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建设投产,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临沂工业发展的后劲。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
10、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四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五是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指导思想。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加强调度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广泛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工业强市”战略思想,使“工业强市”深入人心,进而凝聚
11、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认真搞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工业规划是对全市工业经济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做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对于我市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象抓城市规划一样高度重视工业规划的编制,聘请国内高层次经济专家和本地工业专家一起,反复进行论证评估,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要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确定全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集团攻坚计划,实施工业经济的重点突破。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工业企业发展环境。视察中,工业主
12、管部门、企业家们反映我市工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的呼声比较高。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守法经营、平等竞争的良好经济秩序。要坚决清理“三乱”,坚决查处各类影响工业经济发展、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对典型案例要追究到底,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企业加快
13、发展。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产生区域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企业家团队。要通过组织外出考察、集中培训等途径,进一步解放企业家的思想,开拓企业家的视野,不断增强他们的赶超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做大意识,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思想观念。要帮助企业搞好必要的发展规划,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帮助提高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扩张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不断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家想干大、能干大,勇于领导企业在市场中创一流,在行业中争第一,把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优厚的条件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我市企业家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有魄力的企业家队伍,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要积极培育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要把培育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市目标,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十几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市里成立专门班子,实行重点帮扶。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 1000 亿元的大型产业带、过 50 亿元和 100 亿元的大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