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109629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教学安排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分类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紧缩问题分析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和分类一、含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的货币现象。注意: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测定及指标体系 (一)对公开型通货膨胀的测度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反映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通常有: 1、消费物价指数(CPI) :是一种用来测量一定时期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化程度的指标。二、通货膨胀的测定及指标体系2、批发物价指数(W

2、PI) 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不包括劳务价格,用以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生产成本的变化。二、通货膨胀的测定及指标体系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等于以当年价格计算的本期国民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计算的本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二、通货膨胀的测定及指标体系(二)对隐蔽型通货膨胀的测度 结余购买力(指一定时期内未实现的购买力,由居民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组成)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市场官价与黑市价格的差异价格补贴状况市场供

3、求状况三、通货膨胀的分类(一)根据成因分为:1、需求拉上型通胀2、成本推动型通胀3、混合推进型通胀4、结构性通胀5、输入型通胀三、通货膨胀的分类(二)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公开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三)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直接原因:货币供应过多 深层原因: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 等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经济运行中由于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上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从而引起了货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上涨。消费倾向的加强私人部门自发性投资的增加;信用膨胀持续地

4、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商品和劳务净出口的增加 国外资金的流入三、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侧重从供给和成本方面来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 1工资推动由于工资提高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其前提是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提高引发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的循环,被称作“工资价格螺旋” 。三、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2.利润推动由于生产投入品或要素的价格因市场垄断力量的存在而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利润推动行通胀是以存在物品和劳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 四、供求混合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引发的 一方面,通货膨胀可能由需求开始,由于需

5、求过度所引起的物价上涨会促使工会要求提高工资,因而转化为成本(工资)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可能从成本方面开始,如迫于工会的压力而提高工资等,引起需求增加。 五、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1、舒尔茨等人的需求移动论2、北欧模型(斯堪的纳维亚模型)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胀问题 3、相对工资理论(舒尔茨、托宾等人提出)不同部门间生产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货币工资增长率的一致性导致的通货膨胀。六、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透过国际传导过程,引起国内物价持续上涨现象 1、国际市场通胀,刺激本国出口,贸易顺差增加,总需求上升,引起通胀。

6、2、贸易顺差,储备增加,货币供给增加,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引起通胀。3、石油、原材料价格上涨,输入成本提高,造成进口物价上升,引发通胀。七、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与成因(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1937-1949 年)的十二年间,纸币发行量共增加了 1,400 多亿倍,而同期物价却上涨了 98 亿金元券换银币 1 元的情况。新疆省银行还发行过面值六十亿元的巨额纸币 (二)新中国的通货膨胀1、50 年代初期,战争和遗留问题促发严重的通货膨胀2、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 “左倾” 思想误导,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财政虚收实支和银行信贷失控,再加

7、上自然灾害,引发了通货膨胀。3、 “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力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总量失衡、比例失调,商品供应匮乏,出现了以上百种商品凭票证供应为特征的隐蔽型通货膨胀。 (二)新中国的通货膨胀4、1979198519889 年两年猛增到 18%,造成严重通货膨胀。(二)新中国的通货膨胀6、19931995 年底,乱投资、乱集资、乱拆借加剧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加之农业歉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等原因,使 1994 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 21.7%,居民生活消费指数上涨 24.1%。7、2004 至今第三节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一、争论和共识 (一)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加产出的

8、效应 提高货币供给增长率,刺激有效需求 企业的利润率会有所提高,从而刺激了私人投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实际上进行了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有利于促进经济增加。 (二)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 削弱金融效率,价格信号失真,引导失误,资源配套失调 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资金流向生产部门的比重下降 增加现期消费,减少储蓄,使社会储蓄率下降,不利于增加投资 (三)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际上不产生任何影响,两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由于公众存在合理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他们会对物价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这种调整会抵消通货膨胀产生的各

9、种影响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一、控制货币供应量弗里德曼力主政府采用“单一规则”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即公开宣布并长期实施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通过稳定货币来防治通货膨胀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1、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 2、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提高利率,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 3、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 三、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1、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2、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四、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1、限

10、价政策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人为地限制工资及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幅度,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率过度上升的目的。 通过制定反托拉斯法以限制垄断制定“工资价格指导线” 。管制和冻结工资、物价。运用税收手段。 四、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2、减税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通过总供给的增加来消除通膨胀。减税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是有限度的 3、指数化政策将主要经济变量(如收入、利率等)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政策。收入指数化按照物价指数变化来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指数化的范围通常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各种货币性收入收入指数化通过指数化,一方面可以使政府无法从通货膨胀中获得收益,从而消除

11、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机;另一方面可以抵消或缓解物价波动对收入的影响,解决通货膨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而且可以避免个人抢购商品、贮物保值等使通货膨胀加剧的行为。通货紧缩问题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货币失衡状态.超过合理限度的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型通货膨胀,是指完全通过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形式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过程中,物价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通货膨胀率就等于物价上涨率。隐蔽型通货膨胀,又称抑制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价格被政府管制而不能上涨,但却通过商品普遍短缺、有价无货、凭票证供应、黑市猖獗等现象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将拉动价格水平的上涨,特别是当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但由于各种生产资源均无剩余,商品供给却不再增加,这样,过多的需求就会拉动物价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