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第一节 DNA 的生物合成一、DNA 的半保留复制1、 什么是半保留复制?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时两条链分开,用碱基配对的方式按照单链的 DNA 核苷酸顺序合成新链以组成 DNA 分子,这样新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与原来的 DNA 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相同,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另一条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2、如何证明 DN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图示:Mathew Meselson 和 Franklin Stahl 在 1957 年设计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实验证明:(1) 他们把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单一氮源 15N 的培养基上培养多代
2、后,DNA 呈重密度;(2) 转移到仅含有 14N 的培养基上增殖一代;(3) 从这些细胞制备的 DNA 在 CSCl 梯度离心中形成一条带,它的密度表明这些DNA 分子为一条含 15N 和另一条含 14N 的杂合链;(4) 让细胞再在 14N 介质中增殖两代,提取的 DNA 在 CSCl 中形成两条带,一条是重、轻的杂和链,另一条为纯轻链。以上实验证明 DNA 复制是半保留的不是全保留的。二、DNA 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1)复制是从随机点开始的,还是从固定的起始点开始的?(2)完全解开两条链,还是部分解开?(3)方向是朝一个方向还是朝两个方向?解答:(1) DNA 复制是
3、从 DNA 上一个固定点开始的;(2) DNA 复制起始点称为原点;(3) 它的复制从原点开始可双向同时进行,环状 DNA 以方式进行复制;也可以单向进行;(4) DNA 复制是边解链边复制,复制中的 DNA 在复制点呈叉状,这个分叉点称为复制叉。三、DNA 复制是半不连续的(1)以 DNA 为模板,新链合成的方向应该是 5 3; (2)但模板两条链的方向是相反的,那么另一条相反链的方向如何决定?a 冈崎片断:日本学者冈崎及其同事发现,DNA 复制时在复制叉上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新链是以片段的方式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不连续复制,这种合成的片断称为冈崎片断。b 连续合成的新链称为前导链
4、,不连续合成的新链称为滞后链。四、DNA 聚合酶大肠杆菌有三种 DNA 聚合酶:DNA 聚合酶 I:活力低、 5 3聚合酶活性、5 3外切酶活性、3 5外切酶活性;DNA 聚合酶 II:活力低、5 3聚合酶活性、3 5外切酶活性;DNA 聚合酶 III:活力高、负责 DNA 链延伸,酶活性同 I。简单介绍一下 DNA 聚合酶 III 全酶,至少含 10 个亚基,为主要成分, 亚基识别引物结合于模板链,一旦全酶结合上去,起始点辅酶就以游离形式释放出来。五、DNA 复制的阶段性大肠杆菌的 DNA 分子复制分为 3 个阶段:起始、延长和终止。1起始(1)有 9 个不同的蛋白和酶参与复制起始DnaA
5、蛋白 识别原点顺序,在特异位点打开 DNA 链DnaB 蛋白(解旋酶) DNA 解旋DnaC 蛋白 辅助 A 蛋白与原点结合HU DNA 结合蛋白,刺激复制起始引物酶(DnaG 蛋白) 合成 RNA 引物单链 DNA 结合蛋白(SSB) 结合单链 DNA,防止再螺旋RNA 聚合酶 促进 DnaA 激活DNA 旋转酶(ToPo II) 解超螺旋Dam 甲基化酶 原点顺序甲基化(2)原料a引物:互补于模板链的一个寡核苷酸片断,它带有一个游离的 3-OH,在 DNA聚合酶作用下与后来的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延长 DNA 链。b模板 DNA 链:指导 DNA 合成的原来的 DNA 单链。c四种脱氧核苷
6、酸:dATP、dGTP、dCTP 和 dTTP。dMg2+。(3)具体过程:从原点(OriC)开始,DnaA 复合物,在 HU 和 ATP 的参与下,识别原点序列(富含A-T)DnaB 揭开双链 SSB 结合解开的单链旋转酶去除由于解链造成的负超螺旋,起始开始。2延伸引物酶在原点处合成 RNA 引物DNA 聚合酶 III 利用上述原料从 5端加脱氧核苷酸(前导链)合成冈崎片断DNA 聚合酶 I 切下冈崎片断DNA 连接酶连上切口。3终止:当复制叉遇到多拷贝 Ter 顺序时即终止。4DNA 复制的速度是每条链每秒钟加 1000 个核苷酸。六、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复制的异同点相同点是基本过程相似。不
7、同点在于:(1)真核细胞 DNA 复制有多个起点,由多个复制子共同完成;(2)真核细胞 DNA 复制叉移动速度慢,但总速度快;(3)真核细胞 DNA 有至少 5 种 DNA 聚合酶;(4)真核细胞 DNA 有端粒的合成问题。端粒酶:真核细胞中负责染色体上端粒的合成的酶。七、生物细胞 DNA 复制的基本特点1复制是半保留的;2复制起始于细菌或病毒的特定位置,真核生物有多个原点;3复制可以朝一个方向,也可以朝两个方向进行,后者较常见;4复制时 DNA 两条链都从 5端向 3端延伸;5复制是半不连续的,前导链连续合成,滞后链形成冈崎片断(不连续合成) ,再连接起来;6冈崎片断合成起始于小段 RNA
8、引物后被酶切除,缺口由脱氧核苷酸补满后,再与新生 DNA 链连在一起;7复制有多种机制。八、什么是反转录?什么是转录?中心法则?PCR 技术?(1)反转录: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2)转录: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3)中心法则:20 世纪 50 年代由 Crick 提出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一种假说。这个假说认为生命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以 DNA 为中心的,分为 3 个过程:第一步是复制,亲本 DNA 拷贝自己,形成有着与亲本 DNA 相同核苷酸顺序的子代 DNA 分子。第二步是转录,各部分编码在 DNA 中的信息被精确的拷贝成 mRNA。第三步是翻译:把编
9、码在 mRNA 上的遗传信息翻译成有特殊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中心法则的补充:逆转录(反转录) ,RNA 病毒的 RNA 可通过反转录将遗传信息给cDNA;也可以通过 RNA 复制或转录传给子代 RNA。(4)PCR 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体外模拟自然 DNA 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它以待扩增的两条 DNA 链为模板,由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介导,通过 DNA 聚合酶酶酶促反应,快速体外扩增特异的 DNA 序列的技术。图示:九、DNA 的损伤与修复 1.DNA 的损伤与突变的损伤与突变(1)损伤可造成突变
10、或致死。突变(mutation):指一种遗传状态,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的 DNA 结构的任何永久性改变。携带突变基因的生物称为突变体,未突变的称为野生型。( 2)损伤原因:物理(紫外(见下页)损伤原因:物理(紫外(见下页) 、高能射线、电离辐射)、高能射线、电离辐射) ;化学(烷基化试剂、亚硝;化学(烷基化试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酸盐、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碱基对置换、碱基的插入;生物因素(碱基对置换、碱基的插入 / 缺失造成移码)缺失造成移码) 。(3)当 DNA 受到大剂量紫外线(波长 260nm 附近)照射时,可引起 DNA 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碱基共价聚合,形成二聚体,例如 TT
11、二聚体。2.DNA 损伤修复:光复活、 、重组修复和SOS 修复。 (1)光复活:可见光(最有效波长 400nm)激活生物界广泛分布(高等哺乳动物除外)的光复活酶,该酶分解嘧啶二聚体。是一种高度专一的修复形式,只分解由于 UV 照射而形成的嘧啶二聚体。切除修复:即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 DNA 分子中受损伤的部分切除掉,并以完整的那一段为模板,合成出切去的部分,从而使 DNA 恢复正常。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修复机制。细胞的修复功能对于保护遗传物质 DNA 不受破坏有重要意义。重组修复:受损伤的 DNA 在进行复制时,跳过损伤部位,在子代 DNA 链与损伤相对应部位出现缺口。通过分子间重组,从完整
12、的母链上将相应的碱基顺序片段移至子链的缺口处,然后再用合成的多核苷酸来补上母链的空缺,此过程即重复修复。并非完全校正。SOS 修复:指 DNA 受到严重损伤、细胞处于危急状态时所诱导的一种 DNA 修复方式,修复结果只是能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提高细胞的生成率,但留下的错误较多,又称倾错性修复第二节 RNA 的生物合成一、 转录基本特点转录基本特点反应体系:DNA 模板,NTP,酶,Mg2+,Mn2+,合成方向 53。连接方式- 3 , 5磷酸二酯键。转录特点:(1)不对称转录:DNA 片段转录时,双链 DNA 中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这种转录方式称作不对称转录。(2)模板链:指导 RNA
13、合成的 DNA 链为模板链,又称反意义 链。(3)编码链:不作为转录的另一条 DNA 链为编码链,又称有意义链。(4)原料:四种磷酸核苷 NTP,DNA 中的 T 在 RNA 合成中变为U。 (5)合成过程:连续,方向:53从头合成,5末端的 起始核苷酸常为 GTP 或 ATP。二、转录和复制的异同点不同:(1)最显著的不同是复制过程中染色体被复制,以产生与亲代 DNA 相同的子代 DNA,而转录是有选择性的,在某个时期只有某个特别基因或一组基因被转录。(2)转录不需引物,它只涉及一个短的 DNA 片断。(3)转录时双链中只有一条链作模板。相同:(1)化学机制,模板使用(2)合成方向相同。(3
14、)阶段都是起始、延伸、终止三、RNA 聚合酶大肠杆菌只有一种 RNA 聚合酶,全酶由 5 种亚基 2w 组成, 因子与其它部分的结合不是十分紧密,它易于与 2 分离,没有 、 w 亚基的酶称为核心酶只催化链的延长,对起始无作用。四、具体过程:也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见 p263 图示。(1)RNA 聚合酶核心酶与结合,帮助识别转录的起始位点;(2)三磷酸核苷加入,转录起始,因子被释放出来,重新开始()步骤。RNA 聚合酶延着模板滑动中不断加入三磷酸核苷;(3)当延伸到一定程度,NusA 蛋白(终止辅助因子)与 RNA 聚合酶结合,因子结合进入,终止转录;(4)释放出、NusA 和核心酶
15、及转录产物。*原核生物一种酶可转录出三种 RNArRNA、tRNA、 mRNA五、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不同点:基本过程相似的: 真核生物中转录与复制在不同的区域 RNA 聚合酶不相同 启动子不同 转录后 RNA 加工修饰不同不同点:(1)真核生物的转录机制比原核生物要复杂,特别是起始装配参与的因子较多(2)真核生物有 3 种不同的 RNA 聚合酶,分别负责合成不同类型的 RNA 分子,而原核生物一种 RNA 聚合酶可合成 3 种类型 RNA 分子。RNA 聚合酶 I rRNA(18S、5.8S、28S)RNA 聚合酶 IImRNA 及一些特殊 RNARNA 聚合酶 IIItRNA、rR
16、NA (5S )及小分子 RNA(3)真核生物 mRNA 转录后产物需加工才能成熟,原核生物 mRNA 不需加工即可进入工作。(4)转录过程的抑制剂也不同原核生物放线菌素 D、丫啶、利福平真核生物放线菌素 D、丫啶、 -鹅膏蕈碱机理:放线菌素 D:使模板变形,扦到 G 三 C 间丫啶:使模板变形,扦到 G 三 C 间利福平:与亚基结合-鹅膏蕈碱:阻断 RNA 聚合酶 II六、什么是转录后加工?三种 RNA 如何加工?(1)转录后加工:在细胞内,由 RNA 聚合酶合成的原初转录物往往需要一系列的变化,包括链的裂解、5和 3末端的切除和特殊结构的形成、核苷的修饰、以及拼接和编辑等过程,才转变为成熟
17、的 RNA 分子。此过程总称为 RNA 的成熟或称为 RNA 的转录后加工。*原核生物的 mRNA 转录后一般不需要加工,转录的同时即进行翻译(半寿期短) 。 (2)真核生物 mRNA 的加工:a在 5端加上“帽子”结构b3端 Poly(A )尾巴的加入c前体中内含子的剪接(去除)(3)rRNA 前体的加工:rRNA 基因之间以纵向串联的方式重复排列。加工过程:需核酸酶参与的剪切作用、修饰在碱基上的甲基化修饰和核酶的自我剪接作用。原核 rRNA 加工:rRNA 含非转录的间隔区,其产物中含 tRNA真核 rRNA 加工:5S 自成体系加工少无修饰和剪接;45S 加工中含剪切和甲基化修饰,需核酸酶。tRNA 前体的加工:tRNA 前体在 tRNA 剪切酶的作用下,切成一定在小的 tRNA 分子3末端加上 CCA,碱基的修饰:甲基化、脱氨和还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