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等腰三角形”教学中的建模与“截长补短”.docx

上传人:dreams99 文档编号:2100873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腰三角形”教学中的建模与“截长补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等腰三角形”教学中的建模与“截长补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等腰三角形”教学中的建模与“截长补短” “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的内容,教学知识点虽然不多,但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灵活运用,以及对遇有角平分线和平行线这一类题的解题规律的探索,归纳出“等腰三角形”教学中以下数学思想与方法,以供参考. 2.教学反思 波斯纳在总结教师的发展时得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工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实践性,这一过程中,教师便不断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情境和经验背景构成了教师建构知识的专业生活情景. 对课程意识的反思.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然后扎扎实实地把

2、它落实下去,而对教学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却缺乏必要的研究,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性.因此,对课程意识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教学故事的反思.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新的意外情况,如学生的创造性发问、教师的即兴发挥或讲授“卡壳”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做出反应,果断决策,并能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措施.由于这是在教学对话情境中师生自然动态生成的故事,因而对此进行教学反思,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在作业和教学测试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些类型的问题在教学中已反复强化,但学生的解答情况却依然不尽如人意.这时,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认为是学生的不用功或接受能力

3、差,一切将无济于事.只有冷静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思该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等诸多因素,再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同行交流反思.教学交流的目的在于超越狭隘的一己之见,力求做到兼收并蓄.但要提高教学交流的实效性,则必须带着反思的心态参与其中,即不仅要关注其教学行为,还要反思支持其行为的理念;不仅要关注其展示的方法,要反思方法形成的过程及机智. 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堂尽善尽美的课.但只要我们教师能不断地加强学习、实践和反思,就会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成功”. 总之,教学和科研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只要我们用科学研究的精神去研究和实施课堂教学,认真研究教材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地进行教学分析和反思,就必然能提高教学质量.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