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培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通路能使灯亮,断路时灯不亮,并会连接简单电路图。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重点: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通路能使灯亮,断路时灯不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难点:培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准备PPT 课件、白板笔、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载单、电池及灯泡纸样等。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师:生活中到了夜晚,我们要出门往往会拿什么? 生:手电筒。师:晚上我们做作业也要在房间先开灯,生活中的灯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才能亮起来?
2、生:电。师:电是通过什么给灯泡的呢?生:电线。师:刚才说的都是家用电灯,提示家里的灯泡用的电以及插头等很危险我们今天就用小灯泡及干电池来完成我们的学习内容(教师出示小灯泡等实验用具) 。 ”二、初步认识灯泡的构造。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灯泡的结构。板书:金属螺纹底座(下有小圆点) 、玻璃泡(内有金属支柱和灯丝) 。师:同时我们还会用到干电池来给灯泡提供电,电池有突起的部分是电池的正极,另一个金属端是电池的负极,等下我们就要用到这两端连接电线来完成我们的探究实验。但是要注意,不能将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否则会造成电池的短路,使电池发热发烫,从而损坏电池。三、活动探究1.师
3、提问引发猜想:你们觉得怎么连接电池和灯泡才能使灯泡连接起来呢?2.学生猜想讨论交流: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把你们认为可以亮的办法在实验记载单上画出来,电线连在哪里用笔画出来。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猜想,每组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不能重复,供大家讨论可行性。4.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师:刚才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猜想,你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得进行实验来验证,实验前我提几点要求:A.你的连线图是怎么样连接电池和灯泡的,操作中就怎么样来连接导线,注意小组内的分工和合作,组长要起到带头监督作用,同时做好记录,电灯泡能亮,就在下面实验结果里画“”,如果不能亮,就在下面画“”;B.如果实验遇到
4、了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由组长安排 1 名同学去其他组学习;C.实验完毕后所有器材由组长收拾好交还于老师。开始小组活动,连接电路,并下发各组猜想的图纸,要求他们根据实验在实验记载单上做好记载。四、整理、归纳1.小组展示结果将各组猜想的图纸及结果张贴在黑板上或画在黑板上。师提问:我们分析一下能亮的连接他们是怎么样来连接电池和导线的呢?生:电池要一个连正极一个连负极。生:灯泡要一个连底座螺纹处,一个连最下面。2.深入分析问题本质师:为什么灯泡要分别连接螺纹处和低端呢?我们来再看灯泡的内部结构以及电池的电是怎么样在灯泡里流动的。展示小灯泡内部结构,并通过 PPT 动画让学生去发现灯泡亮起来的原因
5、:形成闭合的回路。四、开拓创新课堂练习1、师:刚才大家的猜想,在黑板上还有几张图纸没有验证,根据刚才我们的结论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能亮哪些不能亮?2、师:假如只有一根导线,灯泡亮起来吗?观察课件上的连接方法,看看哪些能亮?五、课后作业电是怎样使家里的其他电器工作起来的?六、板书设计18.让灯亮起来1、电灯泡的各部分名称。2、电灯泡的内部结构。3、电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形成闭合的回路。让灯亮起来教学反思让灯亮起来是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的内容。用开关控制电灯泡的亮灭,是每个学生都有的生活体验。但是,电灯泡是怎样与电线等材料连接才可以使电灯泡发光?这又是大多数学生说不清楚的,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就必
6、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节课主在探究这个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根据生活的现象电灯的亮灭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提出猜想,并在交流讨论后利用小灯珠干电池来初步画出他们认为能亮的线路图,并进行简单的研讨,初步排除一些不合理的线路图,在这个环节中本来是想在排除后后进行修正,然而由于我的引导没能跟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在这里出现了一点瑕疵,学生不好意思单个上台进行修正,于是我只能顺势在后面的实验中进行单组的解释修正。确定好方案后,那就是拿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也是突破我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环节,也为后面进行分析对比哪些能亮哪些不能亮提供了事实依据。在本环节开始之前由
7、于要求到位,所以多数组的学生均能很好地完成之前的猜想验证问题。同时也有少数组因为猜想的线路图不正确,从而导致实验时每一个方案都不能亮,有些沮丧的跟我反映,这也给了我一个培养他们尊重事实这样一个科学态度的机会。整个的研究环节我还是满意的,基本达到了我的目标,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收好仪器后,开始研讨交流。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能亮的连接有什么特点,不能亮的连接和他们有什么差别,从而为后面形成科学概念做铺垫。本环节其实和之前猜想的环节紧密相连,最终得出了两组情况能亮,个人认为数据过于偏少,不足以归纳出共性特点,归根结底还是前面猜想的引导程度不够造成的。当然最终通过解释修正
8、,也让学生得出了连接灯泡两个触点的结论。也为后面升华“通路”的概念做出了铺垫。最后提炼概念、拓展应用以及课堂总结,虽然整个流程能完整的走下来,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入的展开,解释的过于表面,过于草率,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其印象的深刻度肯定不及实验操作部分那么强烈,我想学生们今后一定会知道怎么样来连接灯泡这种电路,但是要他们说出理由可能还很勉强。在这里我想耽误时间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没有课前熟悉教学环境,没能熟练掌握大型投影仪的操作,由于失误点错鼠标导致课堂中出现了 4-5 分钟的中断,因此后期猜想环节不够深入,影响了分析对比数据的量过少;第二:实验环节时间过多,本来设计只要 8 到 10
9、分钟,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数据,初步估计多给了 5 分钟的时间,也因此挤占了后面归纳总结的时间,相信以后的课堂能更好的注意这些方面。当然本课还有一些值得我去改进的地方,比如:一是学生发言很积极,但是真正动脑思考后的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去培养;二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是小组内仍然有部分学生处在看客的状态上,课堂中也没能注重对这些学生去进一步引导;三是激励性的语言过少,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和整体的表现没能及时给予评价,个人认为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因此适当的激励评价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最后,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引领下,科学知识
10、得以掌握,探究的能力得以提高,科学的素养的得以升华,也感谢教研室各位领导给我们这些科学教育工作者们搭建的学习平台,我想有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越来越辉煌!让灯亮起来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小学,#。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的内容让灯亮起来 。下面我依次说说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说学情分析用开关控制电灯泡的亮灭,是每个学生都有的生活体验。但是,电灯泡是怎样与电线等材料连接才可以使电灯泡发光?这又是大多数学生说不清楚的,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就必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说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培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
11、通路能使灯亮,断路时灯不亮,并会连接简单电路图。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说重难点重点: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通路能使灯亮,断路时灯不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难点:培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合作的能力。说教学过程:首先根据从生活中的常见的电灯开始导入,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回答出让灯亮起来需要用电和电线等。我这样的设计是通过生活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出科学的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好的在教学中展现生活的课堂。紧接着,呈现了一个醒目的“安全警示” ,提醒学生安全用电,过渡到本课研究的对象小灯泡上来。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我始终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首先
12、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然后实验验证,最后数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生成构建。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整个的教学流程。首先提出问题,电灯和电线电池是怎么样连接的,让学生进行猜测并试着画图,将想法展现出来,其目的在于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电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画法,可能多数画法并不准确,但是这些画法都是他们的真实猜想,有了猜想就会有验证的欲望。孩子们描述和画图的过程,既是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给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认识水平的过程,因此可以依据了解到的情况来调整后续的教学。接下来的活动是用提供的材料试一试,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教材呈
13、现了材料图,让学生观察小电珠、电池盒、电池、小灯座、开关、导线等材料。但是我本课知识目标即重点是让学生知道通路能使灯亮,断路时灯不亮,因此设计实验时我省去了电池盒和开关,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可以更为直观让学生知道导线最终是要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而开关的省略则是为了避免开关的存在使学生对通路断路产生认知上的干扰,其实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知道通路能使灯亮,断路时灯不亮,学生会很容易明白开关的意义。同时活动中,我始终关注孩子们的实验过程,从中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所画线路图来操作,并一再强调并不是能亮就表明你的实验是成功的,只要按照你的猜想线路图完成操作做好记录就是成功。其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一个科学严谨的态
14、度,我们的实验数据只要准确无误的记录好就表示你的努力得到了验证,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然后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考验学生能力的时候,也是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分析归纳等能力的时候,因此我在其中穿针引线并对整个电路进行再回顾和梳理。尤其对小电珠,从外型到构造都要引导学生利用 PPT 进行剖面观察:电珠上面有玻璃罩,下面有金属壳,玻璃罩里面有灯丝,灯丝的两端连接在引出线上,引出线一端连接金属壳,另一端引出线有一部分被金属壳遮住了,继而升华概念,即形成“通路” 。经过这一系列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猜想、验证、分析、总结中知识得以掌握,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教材的最后安排了一个拓展性活动即课后作业:“想一想,电是怎样使家里的其他电器工作起来的呢?”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其他家用电器的工作同样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最后,本课讲下来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