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2088576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页(共 16 页) 12015-2016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2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 ,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 B露 C霜 D冰3小李把同样水饺放在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 )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

2、的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4在无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衣、蓝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她时是(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绿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上衣呈白色,裙子呈黑色5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A B C D6最近一段时间仪征也出现了雾霾天气,其中 PM2.5 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 的颗粒物,单个 PM2.5 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 PM2.5 颗粒物直径的单位

3、换算正确的是( )A2.5m=2.5 m10 6 m B2.5 m=2.510 6 cmC2.5m=2.510 5 dm D2.5 m=2.510 9 m7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小鸟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正确的说法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大 D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小8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 AO 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游泳池注满水后,看起来变浅了B从不同

4、角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C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页(共 16 页) 210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如果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A看到的物体 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 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1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 以外 B50 mm 以内 C略大于 50 mm D恰为 50 mm1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20cm 处,

5、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13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14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下面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像,则幻灯片应与哪种插法一致( )A B C D15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8cm 处,在透镜另一侧 20cm 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 20cmB一定小于 9cmC一定在

6、 10cm 到 8cm 之间 D一定在 9cm 到 10cm 之间16关于长度的单位换算,下列四个算式中正确的是( )A12cm=12()=0.12m B12cm=12cm()=0.12mC12cm=12cm()m=0.12m D12cm=12()m=0.12m17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 C D1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约 0.4m B人步行速度约 5m/sC洗澡水的温度是 100 D课桌高约 700mm192008 年 8 月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第 29 届奥运会,以你在体育课中的经验估计,奥运会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应该在( )A

7、lm/s 左右 B2m/s 左右 C4m/s 左右 D10m/s 左右20一短跑运动员在 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第页(共 16 页) 321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22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

8、,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要 (填“放”或“吸” )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23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 的 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 (填“不会”或“会” )影响观众的观看24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已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45 度,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105 度,则折射角为 度,反射角为 度25插入水中的筷子,

9、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变 (深/浅) ,是由于光从 斜射入 时发生了 的缘故26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 (填“较长” “较短” ) 27小明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共测量 5 次,其测量结果分别为3.51cm、3.52cm、3.51cm、3.78cm、3.53cm,其中一次明显错误的测量结果是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个物体长度应记作 cm28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29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 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 m/s 和 k

10、m/h其关系是 1m/s= km/h三、解答题(共 36 分)30请画出物体 AB 所成的像31图甲是实验装置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小明在 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 A处时,看到它跟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 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乙中像点 A、B、C和对应物点 A、B、C 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小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32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如下:(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凸透镜使白纸

11、上的光斑最小时,测量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为 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光屏的中心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3)小丽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当蜡烛与凸透镜距离如下图所时,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选填“放大” 、 “缩小”或“等大” )的实像;第页(共 16 页) 4(4)接着小丽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给凸透镜戴一个“近视眼镜” ,则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上才可出现清晰的像(5)图中有四幅示意图,下面 A、B、C、D 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BCD(6)小丽把蜡烛靠近凸透镜

12、,当距离凸透镜 5cm 时,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 ,眼睛应在 (选填“光屏”或“烛焰” )一侧透过观察像(7)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 的(填“完整”或“不完整” ) 33某辆汽车的速度如图(甲)所示:(1)当汽车司机看到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后,如果就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经12min 到达大桥,求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2)若他遵守交通规则,看到标志牌就按规定的速度匀速行驶,那么,这辆汽车到达大桥需要多长时间?34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3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 A 点观察到水中的点光源 S

13、 所成的像处于 B 点位置,请画出由 S点发出的光经过 A 点的光路图第页(共 16 页) 52015-2016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考点】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各个成语的含义,然后根据我们对于声学知识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太大了,将要把耳朵震聋了,

14、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所以 A 是正确的;B、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 B 是错误的;C、掩耳盗铃指的是捂住耳朵去偷铃铛,自己听不到,但别人可以听到,不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所以 C 是错误的;D、耳熟能详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靠的是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 D 是错误的故选 A2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 ,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 B露 C霜 D冰【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15、;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雨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D、冰是固态的,是由液态的水凝固而成的,是凝固现象;故选 C3小李把同样水饺放在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 )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16、高 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食物熟是因为高温,而不是因为沸腾,在高山上水也沸腾,但是不能把食物煮熟【解答】解: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油的沸点高,水的沸点低,温度高的液体能把食物烤焦、烤糊,温度低的液体不会烤焦第页(共 16 页) 6故选 C4在无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衣、蓝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她时是(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绿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上衣呈白色,裙子呈黑色【考点】物体的颜色【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17、;不透明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解答】解: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绿光,白上衣可以反射绿光,白上衣反射的绿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绿色的;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绿光,绿光照在蓝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裙子是黑色的故选 C5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A B C 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

18、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大熊猫通过平面镜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 D 符合这一特点故选:D6最近一段时间仪征也出现了雾霾天气,其中 PM2.5 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 的颗粒物,单个 PM2.5 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 PM2.5 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m=2.5 m10 6 m B2.5 m=2.510 6 cmC2.5m=2.510 5 dm D2.5 m=2.510 9 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

19、: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2.5m10 6 m 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B、C、D、1m=10 6 m=105 dm=104 cm,2.5m=2.510 6 m=2.5105 dm=2.5104 cm故选 C7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小鸟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正确的说法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第页(共 16 页) 7C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大 D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

20、离相等【解答】解:平静的湖面是一个水平面镜,小鸟在水平面镜中成虚像,小鸟和小鸟的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相等,大小相等,所以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小鸟的像大小不变,像距变小故选 D8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 AO 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光由空气通过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第二次由玻璃砖斜射再进入空气,两次均符合折射定律【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

21、近法线;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要远离法线选项 ACD 错误 故选 B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游泳池注满水后,看起来变浅了B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C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常见的光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

22、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游泳池注满水后,看起来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正确;B、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光在黑板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该选项错误;C、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该选项错误;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错误故选 A10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如果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A看到的物体 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第页(共 16 页) 8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 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

23、析】根据人眼能看见物体的原因和光的可逆性解答此题【解答】解: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物体的光经水面折射以后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如果用一束光照此物体,根据光传播路径的可逆性,只要逆着光传播的方向照射就可以;故选 A1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 以外 B50 mm 以内 C略大于 50 mm D恰为 50 m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并且照相机工作时物距大于 2

24、 倍焦距,像距介于 1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因此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而像距必须介于 1 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此时焦距为 50mm,所以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像距应略大于 50mm故选 C1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20cm 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分析】利用题目中提到的物理过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得到成像的情况【解答】解:

25、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 15 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现在的物距是 20 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综上分析,故选 A13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两点:(

26、1)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上能成像,底片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解答】解:摄影师利用照相机对着全体学生拍完合影后,若想再给小明拍一张单身照,即人的像会变大,第页(共 16 页) 9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知,此时的像距一定变大,且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要减小照相机和小明的距离,即照相机靠近小明,同时将镜头向前伸,增大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方可拍出清晰的照片故选 B14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下面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像,则幻灯片应与哪种插法一致( )A B C 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图解,可

27、见凸透镜在成实像时,凸透镜的主光轴上面的 A 点所成的像在主光轴下面的 A点,下面的 B 点所成的像在上面的 B点,由这一规律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所以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钥匙像,幻灯片的插法应该是让钥匙的开口向左,尖端向下故选 C15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8cm 处,在透镜另一侧 20cm 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 20cmB一定小于 9cmC一定在 10cm 到 8cm 之间 D一定在 9cm 到 10cm 之间【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分析】 (1)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

28、能呈现在光屏上(2)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下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8cm 处,在透镜另一侧 20cm 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实像又因为物距小于像距,所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2f18cmf,20cm2f,解两个不等式得,凸透镜的焦距为:9cmf10cm故选 D16关于长度的单位换

29、算,下列四个算式中正确的是( )A12cm=12()=0.12m B12cm=12cm()=0.12mC12cm=12cm()m=0.12m D12cm=12()m=0.12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中间换算过程无单位此选项错误;B、 “12cm() ”得到的单位不是 m此选项错误;C、 “12cm()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第页(共 16 页) 10D、过程及进率正确此选项正确故选 D17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 C 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使用刻度尺

30、测量长度的方法: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 A 错误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 B 正确;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 C 错误;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 ,所以 D 错误故选 B1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31、)A乒乓球的直径约 0.4m B人步行速度约 5m/sC洗澡水的温度是 100 D课桌高约 700mm【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 4cm=0.04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m/s1.1m/s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 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 10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不超过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70cm=700mm

32、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 D192008 年 8 月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第 29 届奥运会,以你在体育课中的经验估计,奥运会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应该在( )Alm/s 左右 B2m/s 左右 C4m/s 左右 D10m/s 左右【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先要知道你在体育测试中百米的运动时间,然后根据 v=求出运动的速度【解答】解:学生在体育测试中百米的成绩约为 12s 左右,速度;奥运会运动员要比学生跑的快一些,约为 10m/s 左右故选 D第页(共 16 页) 1120一短跑运动员在 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

33、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 v=1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54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 A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21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琴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

34、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 (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

35、调;空气;声源处22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要 吸 (填“放”或“吸” )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冰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是空气遇冷凝结成的,这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答案为:熔化;吸;液化23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

36、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 缩小 的 实 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 不会 (填“不会”或“会” )影响观众的观看【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第页(共 16 页) 12【分析】根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并且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于人眼看不到红外线,因此不会对观众观看电影产生影响【解答】解:此装置的摄像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 u2f 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由于人眼看不到红外线,因此此装置的使用不会影响观众的观看故答案为:缩小;实;不会24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

37、体,已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45 度,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105 度,则折射角为 30 度,反射角为 45 度【考点】光的折射规律【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设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AOD=DOB=45由题意知BOC=105,则折射角 =180BOCDOB=18010545=30,故答案为:30;4525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变 浅 (深/浅) ,是由于光从 水 斜射入 空气 时发生了 折射

38、 的缘故【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变浅此时看到的像是筷子的虚像故答案为:浅; 水; 空气;折射26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凸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 较短 (填“较长” “较短” )【考点】显微镜【分析】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

39、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解答】解: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较短,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其目镜的焦距较长,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凸;较短27小明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共测量 5 次,其测量结果分别为3.51cm、3.52cm、3.51cm、3.78cm、3.53cm,其中一次明显错误的测量结果是 3.78cm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个物体长度应记作 3.52 cm第页(共 16 页) 13【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

40、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解答】解:比较五个测量值“3.51cm、3.52cm、3.51cm、3.78cm、3.53cm” ,除 3.78cm 以外,其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 3.5cm,而 3.78cm 的准确值是 3.7cm,所以 3.78cm 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 L=3.52cm故答案为:3.78cm;3.5228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1.6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

41、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侧与 2.00cm 对齐,右侧与 3.6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60cm2.00cm=1.60cm故答案为:1.60;1mm29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

42、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 m/s 和 km/h其关系是 1m/s= 3.6 km/h【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3)1m/s=3.6km/h【解答】解: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公式 v=,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即相同时间比路程; 1m/s=3.6

43、km/h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3.6三、解答题(共 36 分)30请画出物体 AB 所成的像第页(共 16 页) 14【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 A、B 端点 AB 的像点 A、B,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的像,如图所示:31图甲是实验装置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小明在 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 A处时,看到它跟 A 的像完全重合,

44、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 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乙中像点 A、B、C和对应物点 A、B、C 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小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用手电筒照亮作为物的跳棋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答题(3)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解答】解:(1)在 A 处放一

45、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 A处时,看到它跟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 2 乙中像点 A、B、C和对应物点 A、B、C 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因此用手电筒照亮跳棋子,棋子反射出的光线增多,棋子成像更清晰故答案为:等效替代;相等;用手电筒照亮作为物的跳棋32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如下:(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凸透镜使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时,测量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为 10cm

46、,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小丽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当蜡烛与凸透镜距离如下图所时,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 、 “缩小”或“等大” )的实像;(4)接着小丽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给凸透镜戴一个“近视眼镜” ,则要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上才可出现清晰的像(5)图中有四幅示意图,下面 A、B、C、D 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B ABCD第页(共 16 页) 15(6)小丽把蜡烛靠近凸透

47、镜,当距离凸透镜 5cm 时,所成的像是 虚 像(选填“虚”或“实” ) ,眼睛应在 光屏 (选填“光屏”或“烛焰” )一侧透过观察像(7)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 完整 的(填“完整”或“不完整”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 (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光线才能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的最小、最亮的点才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3)根据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4)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5)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6)根据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7)若将凸透镜遮住一部分,由于折射到像点的光减少,像的大小不变,像将变暗【解答】解:(1)移动凸透镜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到距离为 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