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咬文嚼字教案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精选导语:“咬文嚼字”原来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正如作者所说,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如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咬文嚼字教案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咬文嚼字教案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见。二、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
2、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三、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以猜谜引出对祖国语言的赞美,导入课文。二、 感知解析1.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 。先体会一下感情,读如下句子: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
3、人。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前三个,不论“是” “这”怎么好, “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第四个例子, “这”仍有力量。但与“是”具有不可比的环境限制。因此哪个更好,决不可定论。作者说改成“这”神情完全不对,应理解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滥改,见了就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有必要咬嚼一番。2.第二个例子, “李广射虎”一段。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李
4、广射“虎” ,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 ,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3.第三个例子,推敲典故, “推敲”了一千多年了,还有味道吗?作者发常人所未发,不走旧路,不恭维定论,分析了“推”的妙处。 作者教我们一种推敲(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联想结合竟境。即文字与意境有关,必须“咬嚼” 。4. 第四个例子。苏轼的诗句,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 作者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
5、简直不通。 ”这个关联指联想。联想的效果是点铁成金。 应该注意的是,作者在评此诗前举了“烟”的联想意义的一组例子,这是在教我们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广泛联系。这一则例子说明,世间广泛存在着联想,因此必须咬文嚼字,运用联想,发掘出联想义。5. 第五组例子。这是为了补充“联想”一节而设的,文章显得周全,补上了联想易生流弊的看法,引人注意。 然而这不是主要的。这段文章的意图在于表明作者的是一个重要主张:要创新。即克服惰性,在思想上、感情上、语言上力求不落俗套,创出新意。其实,这也是咬文嚼字的成果。小结: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对我的阅读或写作有什么启示?三、 探究发现本文对例子的解析,你有不
6、同意见吗?四、品味提升1、 选取炼字的一些例句。2、 选取一些美文段落。3、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赏析。五、总结全文六、布置作业1、以“推敲再推敲”或“对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为副标题,写 200 字左右的小论文。2、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一番审视,推敲推敲,咀嚼咀嚼。咬文嚼字教案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序号总第 课时授课班级课 题第二册 第 17 课: 咬文嚼字备课时间4 月 30 日二次备课时间月 日授课课时第 1、2 课时授课形式讲读 讨论【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4、?培养阅读、写作要“
7、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教学重点】1、本文的论点及论证方法;2、文章主旨【教学难点】论证方法【学法指导】1、?查阅相关资料,解说文中引用的一些典故的意思和作用。2、?通读全文,理清作者的观点。3、?找出文中作者引用的例子,理解这些例子是从哪些角度去论述作者的观点的;品位文章夹叙夹议的表达特点。【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是朱光潜在 1943 年写的一篇文学论文。“咬文嚼字”原来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正如作者所说,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如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
8、;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但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借以在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的运用,应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作品有谈美书简 、 西方美学史 。三、检查预习情况:检查学案 “给加点的字注音” 、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解释下列词语” 。指明上黑板板演,期间,教师巡视,检查各人完成情况。四、课堂探究:1、 “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文中却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贬词褒用。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 ”2、文中
9、作者都写了哪些实例?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1)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3)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4)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5)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10、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3、文章开头对郭沫若观点的质疑,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引出“咬文嚼字”这个话题,说明在文字的选择上,是应该有讲究的。4、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沫若的观点不同,为什么?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要作用。5、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如何理解“意义的确定和控制”?意义的确定,侧重于读者一边,取决于理解力和想象力;意义的控制,侧重于作者一边,取决于
11、创造力。6、根据文意回答, “联想” “习惯” “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一、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二、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7、 “套板反应”的后果是什么?对作者而言,是写不出;对读者来说,是读不出。8、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哪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五、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 ,
12、它的直指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 “一川烟草” “杨柳万条烟” “烟光凝而暮山紫” “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 )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 )。既是( )的,( )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
13、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1)用原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字的直指意义”和“字的联想意义”的特征。 直指意义的特征是:明显而确实 联想意义的特征是:变化莫测(2)文中作者把直指意义比作:月轮;把联想的意义比作:轮外圆晕,晕外霞光;这样作比的作用是生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3)“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这一句加横线的词语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不能。 “确定”与“控制”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只有选确定文字的意义,才能够驾驭,控制文字。(4)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充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C )A?个别游离个别
14、游离 B?个性游离个性游离C?游离个性游离个别 D?个性游离游离个性(5)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不矛盾。联想意义是变化莫测的。如果能使读者通过字面准确体会到、把握到联想意义,那么字的意蕴自然就丰富;反之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联想的意义,表达有误,就有可能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6)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中心是: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等。2?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理由是什么?试从自己的写作体会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如果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
15、凝练,文字就会含糊。只有思想透彻、感情凝练,文字才会明确。因此,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3?既然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导的,为什么反过来还要说“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4?“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 ,这个“作”字的含义是什么?是匠心独运的创作。六、归纳总结1、主旨:课文论述了阅读或写作中锤炼字句的重要性,指出字词的运用是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分不开的,要达到艺术的完美,必须力
16、戒套语滥调,善于“咬文嚼字” ,养成严谨的作风。2、写作特点:(教参 p148149)(1)归纳论证。(2)旁征博引。(3)比喻生动。3、语言特点: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七、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八、布置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 。【课后笔记】咬文嚼字教案优秀
17、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2、 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二、解题“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 ,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
18、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三、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 ,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
19、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 谈美书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四、课文分析咬文嚼字全文 8 段,17 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8 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第一层 15 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型例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三层意思。第 l、2 段为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先举郭沫若听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研究炼字的道理。说明“你是什么”句式, “不带情
20、感判断” ,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论上的分析,而是又列举了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雄醉骂潘巧云所用的“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例子。第二层次 3、4 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的例子。史记原文原本很精彩,但是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凡多三石字” ,他把三个石字删了,其中一例是“尝见草中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朱光潜先生指出“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 ,但却失去了原文中“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朱先生告知人们:文字的“增”或“减”需要人们“细心玩索一番” ,才会
21、感到它们意味的不同。第三层次 5 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句的佳话。独辟蹊径,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有理有据地分析“推”和“敲”对全诗意境的不同作用。贾岛当时究竟想到了“推”还是“敲” ,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 。因此,朱光潜先生对有些人“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实在是“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一层作者从文字、词语的表层入手,句式的变化、文字的增删、词语的选择,这些可见的语言现象背后带动的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语言外表的锤炼反映作者(或者读者)思想内核的锤炼,只有咬文嚼字,别无他法。它强调
22、了咬文嚼字的必要性。第二层 67 段,作者旨在回答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第 6 段先从文字的意义上分析,它具有“确定”和“控制”的难处。当然“确定”是基础, “控制”是难点,也是目的。要想控制文字的意义,非得了解文章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不可。 “直指意义易用,联想意义却难用” 。因为联想意义浸透了作者的个性。朱光潜先生信手拈来的“烟”的不同意义。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阐明了捕捉联想意义,抓住这“游离”的,不易控制的“甚至于支离”的“怪物” ,的确需要作者的艰苦劳动,同时还必须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小龙团”茶触发了“天上小团月”的联想。可见联想起来的难处,但是, “难处就在含混中显得
23、丰富” 。点击了、激活了这一难点, “这是点铁成金” 。第 7 段,承接 6 段说,苏轼善于联想,能点铁成金。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可怕的是“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 ,陷入到联想的套语中,出现了“套板反应”的尴尬局面。作者尖锐地指出:“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 。 ”那么就可能是“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这种可怕现实并非耸人听闻, “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 ,那些“省力” 、 “惰性”的僵化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如何去掉这一毛病呢?朱光潜先生告诫只要“你不
24、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依然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于落入下乘” 。第二部分,第 8 段,进一步指出“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并激励读者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渐培养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做到三个“不能” , “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水到渠成地交代了全文的主旨。例 子 分 析 道 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
25、、 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解说:“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最后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
26、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补充资料: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解: 幽居:指隐居处. 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 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译文: 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
27、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锦 瑟 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译文: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 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 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青玉案 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眼看此女走近又离去。锦瑟华年谁与度?猜想她住什么地方?有夫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
28、有春知处或许是那女子气质高雅,使人想他应住在这种“月台花榭,琐窗朱户”的华屋吧。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从清晨等到日暮,佳人不再来,写了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心全乱了,愁绪满怀。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情于景,愁如一川烟草,偏此时又下起梅雨,满城飘起柳絮,春天的雨有时确实使人恼啊。贺铸一生所识女子颇多,为何只对此女有这种情思,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已亡故的妻有些相像,产生“移情”心理;二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偶像十分贴近,使用权他一见而钟情。宋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小团月是一种名品茶(在当时是贡茶)第二泉指的是二泉亭品二泉水和眺望太湖例子:红杏枝头春意“浓”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 。 “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