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坚持创新 迎接挑战——第十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罗旭松访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086226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创新 迎接挑战——第十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罗旭松访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坚持创新 迎接挑战——第十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罗旭松访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坚持创新 迎接挑战——第十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罗旭松访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坚持创新 迎接挑战第十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罗旭松访谈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挑战杯”比赛上,我校获得了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医学院 2005 级博士生罗旭松的参赛作品“组织工程气管”获得了一等奖,也是我校历史上生命科学类作品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以下是罗旭松同学在获奖后的感想,在此,也期望能对更多的同学有所启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拿到这个一等奖,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曹谊林教授,三年前我对组织工程还一无所知,是他耐心的指点和严格的要求,引导我一步步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曹谊林教授最早将组织工程这个学科介绍引入国内,当年“老鼠背上长耳朵”的轰动新闻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作

2、为两期国家“973 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这些年为组织工程学科在中国生根、发芽和壮大费尽心血。曹老师对学生们的研究既有高瞻远瞩的方向指导,也十分关注细节, “组织工程气管”这个作品中的关键创新就是直接来自他的启发。这个作品的完成也体现了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团队精神。在我之前已有师兄开始了这个作品的部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我的具体指导老师周广东副教授不仅向团委推荐这个作品,还一直全程关注,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实验室的刘伟教授、崔磊教授、张文杰副教授、刘德莉副教授等其他老师也很关心这个作品,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实验室的同学们之间也相互交流、学习、切磋技艺,促进了这个作品的顺利完成。

3、这个作品能取得成绩是因为它是出自组织工程实验室这样一流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一切都谈不上。第九人民医院和医学院各级领导一直大力倡导科研风气,营建创新氛围。去年底,在九院科教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工程气管的研究获得了医学院博士点创新基金,并被医学院推荐参加全国博士点基金的申请,这些支持使我们的科研创新更加充满信心和干劲。医学院团委的谢艺伟书记凭着他多次带领交大代表队参加挑战杯比赛的经验,从一开始就看好我们这个作品。但我们最初只是一个课题研究这样较为开放的形式,谢书记帮助我们将其归纳形成为一个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比赛的要求,并且一直指导这个作品到最后获奖,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我们这个作品最终入围终

4、审决赛后,在参赛前的准备阶段里,校团委的刘玉祥书记、蒋立峰副书记、何园副书记等许多领导和老师给予很多帮助,从作品展示,答辩思路,幻灯准备,宣传资料的设计,直至服装礼仪都给予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次比赛的全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蓬勃朝气,以及团干部们为贯彻落实党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国策所做的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11 月 14 日我们交大代表队到了正在热火朝天进行滨海新城建设的历史名城天津,到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百年名校南开大学。竞赛现场可谓是盛况空前,有来自内地、港澳台及国外近 400 所高校的 3000 多名师生参加。参赛选手们之间互相请教学习,交流,不

5、仅结下了友谊,还在思维的碰撞中又产生了新的科研灵感。许多参观作品展览的老师和同学对我们的作品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询问了大量的问题,选手和评委和观众之间都进行了很多建设性的交流,带去的 3000 多份资料分发一空。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或功能衰竭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依靠组织器官移植技术,但至今存在器官和组织短缺、供体不足的严重问题,并且最终仍难以达到理想的长期恢复。20 世纪 80 年代末,组织工程做为一个全新的生物医学概念出现,它结合了细胞生物学和材料学,进行体外或体内构建组织或器官。其基本原理是:从机体获取少量活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然后将细胞种植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材

6、料上,细胞黏附在材料上形成细胞- 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植入机体的组织或器官病损部位,随着生物材料在体内逐渐被降解和吸收,植入的细胞在体内不断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最终形成相应的组织或器官,从而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组织工程学它能“制造”出真正有活性有功能的组织器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再生技术,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治疗模式,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组织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化学、材料、生物和医学诸多专业,特别能体现医工结合、医理结合的特色。近年来相关领域如成体和胚胎干细胞,生物材料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反应器的快速发展都有力促进了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发展。长段气管缺损

7、国内外一直没有满意的修复产品,死亡率高达 77100%,是一个世界性难师。用组织工程方法进行修复近年来成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但仅在修补局部缺损获得成功,修补全段缺损没有进展,动物术后存活不超过 1 个月。我们的作品在制备和修复的关键技术上进行创新,构建出了接近正常气管的、带血供的组织工程气管,修补气管全段缺损后动物可自主呼吸,实验动物存活最长已达到 1 年,各项检测表明组织工程气管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功能发挥正常。这些结果表明我们实验室在组织工程气管研究上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突破,在数个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认为在本作品的基础上有望研制出可供临床应用和产业化的组织工程气管。组织工程产业的出现

8、时间虽然只有 10 多年,但在国际上发展迅猛,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技术产业。美国已经有组织工程皮肤和软骨正式商品上市,目前估计全球约有 1000 亿美元的潜在市场可供开拓。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自已的生物产业,要争取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在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中特别提到, “加快开发新一代 组织工程产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而将革命性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具体可用的产品和技术,这中间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克服许多难关,甚至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中国科学家们的努力下,我国组织工程研究除了在深入的基础研究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外,在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与国外基本同步,在部分项目有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这其中曹谊林教授带领的科学家团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关键工作,这次获奖也是参评的各方面专家们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肯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挑战杯”比赛结束了,成绩已成为昨天,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用这次竞赛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坚持创新,迎接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