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积累与运用(15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山阿() 浸渍(z) 长歌当哭(dn)B绯红 (fi) 尸骸(hi) 面面相觑(q)C干练 (n) 喋血(di) 殒身不恤(yn)D寥落(lio) 菲薄(fi) 从容不迫(cn)解析 A 项“浸渍”的“渍”读“z” ;C 项“干练 ”的“干”读“n ”,“殒身不恤”的“殒”读“yn” ;D 项“从容不迫 ”的“从”读“cn ” 。来源:gkstkgkstk答案 B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踌躇 造化 和霭 依稀B淋漓 流言 编辑 惨淡C洗涤 喋血 诧异 廖落
2、D屠戳 噩耗 黯然 羽翼解析 A 项“和霭”应为“和蔼” ;C 项“廖落” 应为“寥落” ;D 项“屠戳”应为“屠戮”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文句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 ( )(3 分)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如是之从容。A竟至 竟会 竟会 B竟会 竟至 竟能C竟能 竟会 竟至 D竟至 竟能 竟会解析 “竟至”指竟然至于,竟然达到,程度比“竟会”重。 “竟能”指竟然能够,出乎意料,暗含赞赏。答案 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 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
3、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来源:gkstk.Com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C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D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一次大规模降薪,其降幅达到整体工资的 30%,有些甚至下调了一倍。解析 A 项句式杂糅。 “据” “表明”保留一个, “的原因”和“由引起的”保留一个。C 项语序不当。 “尽管”应放在“包里”的前面。D 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开展”缺少必要照应词语(“缺少
4、宾语中心词”),降幅不应使用倍数表示。答案 B5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的故事。(100 字左右)(3 分)答:_答案 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先后战败盟军多名大将,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正在袁绍担心之时,关羽挺身而出。曹操给关羽酾热酒一杯,与他饮了上马,关羽却叫曹操手下先斟下酒,便提刀而出,不一会,关羽拍马而回,掷华雄人头于地,而酒还是温的。阅读与鉴赏(45 分)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来源:gkstkgkstk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
5、,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6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 ,反映了怎样的观点?(3 分)答:_答案 人民在为正义而斗争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取得一点成果。这里也包含着对以往斗争和斗争方式是否正确的思考。7根据文章的思路,指出下列短语所指
6、的内容。(6 分)来源:gkstkgkstk(1)“无恶意的闲人 ”指哪些人?(3 分)答:_(2)“有恶意的闲人 ”指哪些人?(3 分)答:_答案 (1)庸俗的小市民。(2) 走狗文人如陈西滢之流。8作者对”徒手请愿”赞同吗?为什么?(结合原文回答)(6 分)答:_来源:gkstk答案 作者对“徒手请愿”是不赞同的。作者明确指出, “三一八”徒手请愿,死伤的爱国学生“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 。而“街市依旧太平” ,正反映出“请愿” “流血”并没有震撼卖国政府和唤醒民众。9讲讲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潜的诗的意图。(6 分)
7、答:_来源:gkstk.Com来源:gkstk.Com答案 作者引用挽歌诗句的意图:刘和珍等青年的殉难虽没有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反响,但她们死得其所,其殒身不恤的精神将与巍巍高山同在。二、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忆刘半农君鲁 迅来源:gkstkgkstk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
8、答王敬轩的双 信, “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 ,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 。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的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
9、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
10、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 ,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 “驷不及舌” ,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 。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近几年,
11、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 ,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
12、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八月一日(选自 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版)【注】 1928 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指刘半农于 1933年至 1934 年间发表于论语 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10在“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6 分)来源:gkstk答:_答案 “弄”是“写”的意思,还有
13、“玩弄”(“游戏”)的含义。 “烂”是 “陈旧” 的意思。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11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6 分)答:_答案 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鲁迅认为刘半农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12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6 分)答:_答案 刘半农出国留学, “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鲁
14、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 ,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 ,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五四”退潮以后,刘半农思想发生变化,这是两人疏远的最根本的原因。13对应考点链接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6 分)答:_来源:gkstkgkstk答案 “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的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