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 2 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43 卷第 2 期 Feb.2023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Vol.43,No.2 收稿日期 2022-08-14;修回日期 2022-09-29 基金项目 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西玉米种业创新发展研究”(No.2021J-03);广 西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专项课题“广西主要粮食种业创新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No.桂科 ZL22064010)。第一作者 粟月萍(1986),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情报,E-mail:。通讯作者 韦昌联(1972),
2、男,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管理,E-mail:。20112020 年我国玉米育种创新成效分析 粟月萍1 孟菲平2 唐青青1 徐燕1 程伟东3 韦昌联1(1.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广西南宁 530022;2.广西大学农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3;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广西南宁 530007)摘 要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打好种业翻身仗”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推动玉米种业创新发展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玉米品种科技创新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文章从品种
3、审定、知识产权保护、种业获奖、品种推广应用等方面总结分析了 2011 2020 年我国玉米种业创新成效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为推动玉米种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关键词 玉米;种业创新;品种;育种;审定;成效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 O I:10.12008/j.issn.1009-2196.2023.02.003 Analysis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of Maize Breeding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0 SU Y ueping1 MENG Feiping2 TANG Qingqing1 XU
4、Yan1 CHENG Weidong3 WEI Changlian1(1.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Nanning,Guangxi 530022,China;2.College of Agricultur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3,China;3.Maiz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
5、g,Guangxi 530007,China)Abstract Seeds are the“chip”of agriculture,and“fighting a turnaround in the seed industry”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Corn is the largest grain crop in China.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rn seed industry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
6、d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ed industry,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rn varieties and the supply guarantee ability of improved varieties have been
7、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Chinas corn seed industry from 2011 to 2020 from the aspects of variety approval,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seed industry awards,variety promotion,and application,and puts forward counte
8、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rn seed industry.Keywords corn;seed industry innovation;varieties;breeding;examination and approval;results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 2020 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平均为 3 436.34 万 hm2/a,总产量平均为 19 405.34万 t/a,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为 5 540.55 kg/(hm2a)。全国玉米平
9、均播种面积占粮食平均播种面积的30.96%,玉米平均总产量占粮食平均总产量的34.43%,玉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占粮食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的 109.65%,高于粮食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目前,遗传改良是影响玉米单产增长的主要因素,经过一代代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玉米育种事业也不断有了新的突破创新。2022 年4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时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1。文章从品种审定、知识产权保护、种业获奖、品种推广应用等方面,对 20112020 年我国玉米种业创新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为种业创新主体提供参考,有利于推
10、动玉米种业创新发展,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攻克种源“卡脖子”困境意义重大。2023 年 2 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43 卷第 2 期-14-1 方法 一是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数据。二是利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农业农村部网站,对玉米品种审定、品种权、科技奖励等数据进行检索,数据经清洗与整理后,采用 Excel 等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2 品种审定成效 2.1 地方审定成效 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进行检索,审定单位限定为各省(区),作物选择“玉米”,得出各个省(区)/直辖市通过本地区审定的品种数量(表1)。数据显示,2011 2020 年全国通过地方审定的玉米品种共计 9 037 个,其中辽宁、云南、
11、河北、黑龙江、内蒙古 5 个地区玉米品种审定数量最多,品种审定通过数量分别高达 1 062、800、690、663 及 658 个。此外,玉米品种审定数量较少的位于亚热带地区和高原地区(海南、西藏、青海),这些地区都属于地理特征明显地带,受湿度、日照、区位等因素影响,不利于玉米生长。表 1 2011 2020 年各省玉米地方审定品种数量 省(区)/直辖市 地方审 定/个 占比/%省(区)/直辖市 地方审定/个 占比/%辽宁 1062 11.75 湖北 173 1.74 云南 800 8.85 宁夏 157 1.42 河北 690 7.64 新疆 128 1.37 黑龙江 663 7.34 北京
12、 124 1.32 内蒙古 658 7.28 广东 119 0.93 吉林 597 6.61 江苏 84 0.93 山西 467 5.17 天津 84 0.91 甘肃 456 5.05 上海 82 0.82 广西 435 4.81 湖南 74 0.82 陕西 397 4.39 浙江 74 0.60 四川 349 3.86 福建 54 0.48 山东 318 3.52 江西 43 0.15 贵州 255 2.82 青海 14 0.07 河南 255 2.82 西藏 6 1.74 安徽 239 2.64 海南 0 1.42 重庆 180 1.99 总计 9 037 2.2 国审成效 国审品种就是通
13、过国家审定,具有适应性广等优势,可以大面积在全国推广种植的品种。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审定单位选择“国家”,作物选择“玉米”,检索时间设定为 20112020 年,检索统计到我国通过国审的玉米品种有 2 377 个,占目前我国国审玉米总数的 63.52%(2 377/3 742)。由 于 2016 年新修订颁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实现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自主试验等多种试验渠道并存,品种试验渠道拓宽2,因此,2017 年开始,通过国审的玉米品种数量大幅增加。图 1 显示,自 2017 年起,国审玉米品种整体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趋势,短短 4 年,通过国家审
14、定的玉米品种总数高达 2 196 个,占 10 年间审定总数的 92.4%,表明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成果显著并通过国家审定,为各地品种“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图 1 国审玉米品种年份趋势分析 3 玉米植物新品种权情况 玉米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可以反映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研发能力以及对玉米植物新品种权的重视程度;玉米植物新品种权的授权量可以反映科技创新的转化成果以及研发质量3。分析我国玉米植物新品种权情况,可以从知识产权角度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玉米种业现状。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检索到 2011 2020 年我国玉米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为 10 549 件,授权量为 3 888 件
15、,授权率为 36.86%。图 2 数据显示,2011 2020年我国玉米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及授权量呈现上升趋势,申请量在 2017 年增长较为明显,2020年申请量达到 2 538 件,为 2011 年申请量的 7 倍多。授权量也随申请量的增加而增加,2019 年授权量最大,为 814 件。从玉米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及授权量增长趋势看,我国对玉米品种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粟月萍 等 20112020 年我国玉米育种创新成效分析-15-图 2 2011 2020 年我国玉米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 及授权量年份趋势分析 4 玉米品种推广成效 20162020 年全国推广面积前 10 大玉米品种的基本情况如下
16、:在 20162020 年间,连续 5年稳居全国推广面积前 10 玉米品种分别为郑单958、先玉 335、京科 968、登海 605、浚单 20、隆平 206、伟科 702;联创 808、裕丰 303、中科玉 505 分别在 2018 年及 2019 年跻身前 10,取 代德美亚 1 号、中单 909 以及鑫玉 16。从 表 2 可以看出,排名稳定的品种也是推广最为显著的品种,有郑单 958、京 科 968、登 海 605、先 玉 335 等品种,这些品种推广面积都是超千万亩,为有些同样排名前 10 品种的 210 倍,这表明这些玉米品种丰产性好,且适用的种植范围广。从年度推广面积趋势看,主要
17、推广品种可分4 个类型:第一,推广面积下降趋势明显,该代表性玉米品种为郑单 958、先玉 335、京科 968、浚单 20;其中,郑单 958 虽然在 2016 2020 年间 连续五年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但是推广面积从 2016 年的 3 944 万亩逐年下降到 2020年的 2 798 万亩,推广面积减少 1 146 万亩;先玉335 从 2016 年 3 263 万亩,下降到 2020 年 1 132万亩,推广面积减少 2 131 万亩;京科 968 虽然前三年推广面积较为稳定,后两年也下降几百万亩。第二,推广面积轻度下降或逐年下降,该代表性玉米品种为登海 605,登海 605
18、 的推广面积从 2016 年的 1 439 万亩下降到 2020 年的 1 272万亩,推广面积相差 167 万亩。第三,推广面积相对稳定,该代表性玉米品种为联创 808。第 四,推广面积增加,该代表性玉米品种为裕丰 303、中科玉 505,裕 丰 303 从 2018 跻身前 10 名单后,推广面积由 653 万亩上升至 2020 年 1 460 万亩;中科玉 505 从 2019 年跻身前 10 名单后,由 776万亩上升至 1 168 万亩,说明这 2 个品种未来还有上升的空间。从品种选育来源分析,一是国内本土品种凸显优势。从 20162020 年全国推广面积前 10 玉米大品种榜单来看
19、,绝大部分是国内本土品种,郑单 958 稳居榜首,郑单 958 玉米种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堵纯信教授利用郑 58/昌 7-2(选)杂交选育出的一代杂玉米品种,该玉米种子一经培育成功,就在玉米种子市场引起了巨大反响,2001年,先后通过了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和国家的审定,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畅销 20 多年,被称玉米“不老的神话”。2016 年以后,以郑单958 和先玉 335 作为种质资源,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矮杆抗倒、抗病耐热、稳产高产的玉米新品种,如京科 968、浚 单 20、联 创 808 等一批优秀品种,这些品种均在 20162020 年跻身排名前 10,其 表 2 2016 20
20、20 全国推广面积前 10 玉米品种 单位:万亩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排名 品种 面积 品种 面积 品种 面积 品种 面积 品种 面积 1 郑单 958 3 944 郑单 958 3 441 郑单 958 3 074 郑单958 2 818 郑单 958 2 7982 先玉 335 3 263 先玉 335 2 526 先玉 335 2 027 京科968 1 459 京科 968 1 4933 京科 968 2 017 京科 968 2 016 京科 968 2 018 先玉335 1 333 裕丰 303 1 4604 登海 605 1 4
21、39 登海 605 1 427 登海 605 1 369 登海 605 1 278 登海 605 1 2725 浚单 20 965 浚单 20 799 德美亚 1 号 751 裕丰303 1 234 中科玉 505 1 168 6 隆平 206 816 隆平 206 756 伟科 702 701 中科玉 505 776 先玉 335 1 1327 德美亚 1 号 791 德美亚 1 号 587 裕丰 303 653 浚单 20 564 联创 808 5438 伟科 702 742 伟科 702 481 浚单 20 606 伟科 702 521 伟科 702 4859 中单 909 540 中单
22、 909 478 隆平 206 568 联创 808 498 隆平 206 43910 鑫玉 16 446 鑫玉 16 437 联创 808 511 隆平 206 493 浚单 20 370注:数据来源于 2020 年全球玉米种业及产业发展报告、2020 年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数据。1 亩667m2。2023 年 2 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43 卷第 2 期-16-中,京科 968 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取代连续几年稳居第二的先玉 335,从 20162018 排名第三跃进第二。裕丰 303 分别在 2015、2017、2020 年通过国家审定,先后通过陕西省、湖北省、安徽
23、省审定,2018 年进入前 10 排行榜,之后奋起直追,从 2018 年第 7 跃居 2020 年第 3 位,这也是受到市场肯定的最好证明。登海 605 是(超试 6 号)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来选育的玉米品种,由山东省推荐进入国家区试,2009 年进入生产试验,2011 年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名为登海 6054。二是外来品种仍占据一定的国内市场。先玉 335 是美国杜邦先锋种业培育的玉米种子,自 2004 年起,该公司推出该品种后,先玉 335 以耐密,耐旱,适应性强,产量高,秋后脱水快等优点,一直占据了国内东北市场5,近五年还是稳居推广前十名单,占据每年千万亩以上市场。黑龙江农垦垦丰
24、种业有限公司在 2014 年引进了德国 KWS 公司德美亚 1 号,先后通过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等地区审定,其市场得到不断的扩展,曾成为黑龙江省主要推广品种,同时改变育种人的育种方向。德美亚 1 号最大的优势就是耐密,密度达到 10 万株/hm2,相当于国内传统品种密度的 2 倍;其次,该品种还因聚集了成熟期脱水快、秆强不倒伏、不堆秆、穗柄长、非常适合机械化收割等优点6,成功占领国内市场,由于国内自主选育品种竞争等原因,其推广面积开始下降,2019 年被挤出前 10 名单。5 玉米获奖情况分析 5.1 国家科学技术奖 从科技部网站搜索到 2011 2020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名
25、单,其中玉米育种领域获奖 7 项(表3)。从获奖项目的获奖时间分布来看,一等奖的获奖时间为 2011 年,二等奖的获奖时间分别为2012、2013、2016、2019、2020 年。除 2014、2015、2017、2018 年之外,其余年份均有获奖项目,分别为 2011、2012、2013、2016、2019 年各 1 项,2020 年共 2 项。分析如下:在 2011 2020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除 2020 年奖项为 2 项,其他每年的奖项仅为 1 项,多为二等奖,有 4 年奖项空缺;唯一的一等奖是 2011 年,由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共
26、同完成的“玉米单交种浚单 20 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表明我国在玉米育种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仍有提高空间。从完成单位看,2020 年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品种京科 968 的培育与应用”仅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完成,除此之外,多为联合单位共同完成,例如高校+研究院所,研究院所+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等模式,表明不同所属性质的单位采取跨地域强强联合进行重大创新,成为获得玉米育种领域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导模式7。表 3 2011 2020 年玉米育种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 获奖年度及等次 获奖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2011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玉米单交种浚单 20 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27、 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2012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热带、亚热带优质、高产玉米种质创新及利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云南田瑞种业有限公司、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足丰种业有限公司 2013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辽单系列玉米种质与育种技术创新及应用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2016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良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
28、,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耐密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中单808 和中单 909 培育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 2020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2020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品种京科 968 的培育与应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粟月萍 等 20112020 年我国玉米育种
29、创新成效分析-17-5.2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从农业农村部网站检索到 2012 2021 年,五 届“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表彰的农业科技进步及创新项目共计 703 项(其中,玉米领域获奖项目 33 项,玉米育种领域获奖 17 项)(表 4)。20122021 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 3 个,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的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玉米遗传育种 表 4 2012 2021 年五届“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玉米领域获奖项目 年度 等次 奖励项目 玉米 玉米育种领域一等奖 41 3 2 二等奖 45 1 1 20182019 三等奖 52 6 2 一等奖 42 1
30、1 二等奖 47 2 1 20202021 三等奖 60 2 1 一等奖 40 2 1 二等奖 49 2 1 20162017 三等奖 59 2 1 一等奖 43 4 2 二等奖 47 2 2 20142015 三等奖 59 4 0 一等奖 31 0 0 二等奖 38 1 1 20122013 三等奖 50 1 1 合计 703 33 17 和栽培生理研究团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合作物研究所的热带亚热带玉米遗传自种创新团队。对玉米育种领域 20112021 年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的获奖项目数据进行了梳理、统计以及分析。从获奖数量(表 4)看,20112021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玉米
31、育种领域项目共计 17 个项目,其中一等奖有 6 个项目,二等奖有 6 个项目,三等奖有 5 个项目。从获奖单位看(表 5 所示),参与的单位有科研院所、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其中,科研机构有 32 家,企业以及其他单位有 29 家,高等院校有 8 家;有些院所获得多项奖励,比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均获奖 5 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获奖 3 项(两项为第一完成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奖 2 项等,说明这些单位科研实力较强。2011 2021 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玉米育种领域项目的单位多为联合单位,这不仅表明跨界联合单位占极大的优势,还说明我国
32、玉米育种工作的推进和创新离不开各个单位的合作。单位联合创新成为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玉米育种领域项目的主导模式。在玉米育种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同机构、单位间的广泛联合与合作,反映了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中,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和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流动7-8。表 5 2011 2021 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玉米育种领域项目 年份 等级 获奖项目 获奖单位 20202021 一等奖 优质特色鲜食糯玉米系列新品种培育及应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 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荆州市恒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农斯达农业科
33、技开发有限公司 20202021 二等奖 优质多抗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应用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华耘鲜食玉米研究所、南京绿领种业有限公司 20202021 三等奖 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育繁推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20182019 一等奖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
34、物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20182019 一等奖 玉米新杂优模式创建及京科968 等新品种培育与应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023 年 2 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 43 卷第 2 期-18-续表5 2011 2021 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玉米育种领域项目 年份 等级 获奖项目 获奖单位 20182019 二等奖 玉米抗主要病虫鉴定评价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全国农 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 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
35、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182019 三等奖 糯玉米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梯次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 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0182019 三等奖 长三角地区优质特色甜玉米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0162017 一等奖 耐密高产广适玉米品种中单909 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市 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黎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屯玉种业责任有限公司、北京市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
36、责任公司、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 20162017 二等奖 优质甜玉米系列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锦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62017 三等奖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天泰33 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开发应用 山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山 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20142015 一等奖 中国玉米标准 DNA 指纹库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全国农 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吉林省种子管理站、扬州大学 20
37、142015 一等奖 玉米种子规模化加工技术装备集成与产业化应用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酒 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耐特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20142015 二等奖 鲜食糯玉米核心种质创制及系列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 20142015 二等奖 青贮玉米育种体系的构建及新品种选育 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农科院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22013 二等奖 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州市农 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38、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广 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20122013 三等奖 热带玉米种质改良创新与育种利用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神龙科技有限公司 6 结语 我国 2011 2020 年在玉米育种创新及品种推广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成果有如下方面:(1)品种审定数量上新高,2011 2020 年我国各地方累计审定玉米品种 9 037 个,国审品种突破 2 377 个,而且 20172020 年成效更为显著。(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20112020
39、 年我国玉米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和授权量总量增加至 10 549 和 3 888 件。(3)自主品种推广及应用成效显著,20162020年除了先玉 335、德美亚 1 号等个别品种为外来品种外,大部分为我国自主选育品种,说明我国自主品种突显优势,外来品种冲击逐渐减弱。(4)20112020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中,玉米育种领域获奖 7 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玉米育种领域获奖 17 项;获奖自主选育品种有浚单 20、单 808、中单 909、辽单系列品种和京科 968 等。虽然近年来我国玉米种业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取得上述可喜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玉米原创性技术仍然较少,目前,我国自有
40、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关键基因缺乏,导 粟月萍 等 20112020 年我国玉米育种创新成效分析-19-致玉米育种理论和方法创新滞后,尚未形成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技术体系。(2)我国自主选育品种的数量虽多,但同质化现象仍然突出,玉米种子选育的品种数量呈“井喷式”上升,但大部分仍未跳出先玉 335 或郑单 958 的框架,短时期内品种同质化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9。(3)外来品种还占据一定的市场,先玉 335 等一些外来品种市场占有率仍然超过千万亩。(4)从玉米种业获奖情况看,国内大部分创新能力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具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玉米企业数量较少,企业创新能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
41、有较大差距。(4)种子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不强,玉米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率只有 36.86%,现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政策尚不能很好地发挥鼓励原创的作用。针对我国玉米种业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育种技术创新:现代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育种”4.0 时代10,新型基因利用和基因编辑逐渐成为研发趋势。应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视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技术在玉米育种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的精神,选育突破性的品种,以应对国外品种的冲击及品种更新换代快的问题。(2)加强品种及育种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加大力度发展新型生物育种技术,争夺知识
42、产权,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培育优良玉米品种,及时将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专利及品种权保护,获得一批核心专利技术;其次,对国际种业巨头的核心专利进行跟踪和预警,及时掌握国际研发动态,清晰自身研发思路。(3)加强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从获奖的机构来看,我国重大创新主导模式为合作创新,取得相当可喜成绩;我国种业振兴和翻身战已打响,针对“十四五规划”“种业振兴”等任务部署,建议各地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成立创新联合体,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及配置共享,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及公益性科研院所、高校为支撑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的“产学研用”国家玉米育种创新体系,将基础性研究与应
43、用型研究齐驱并进,加快我国玉米育种的进程,缩短与国际种业巨头的差距。(4)培育世界一流种子企业:全球种业新一轮并购整合已经完成,呈技术领先与市场垄断相结合的特征,强者更强的态势明显;目前,德国拜耳、美国科迪华占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四成以上,反观我国种企,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要缩短与国际种业巨头的差距,降低外国种业对我国的冲击,应当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等多方力量,打造一批具备繁育推一体化、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种子企业,加快打造国家种业航母。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习近平:只有攥紧中 国 种子,才 能端稳 中国饭碗EB/OL.(2022-04-11)2022-06-13.http:/孙博,孙林
44、华,汤霭娅,等.近 10 年云 南省玉 米品种试 验审定工作回顾与展望J.种子科技,2021(11):22-23+26.3 张雪清,李万良,张岩,等.玉米品种权申请的统计与分析J.玉米科学,2007(1):147-149+152.4 王洪山,史大 勇,王丁波.玉 米 新品种登海 605 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种业,2013(6):78-79.5 袁柏鑫,刘畅.可怕的“洋”玉米种子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7):56-59.6 樊伟民.早熟 品 种德美亚 1 号对 黑龙江省 玉米产 业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5(10):43-44.7 卓文飞,康世云,张会芳.20052014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分析 以水稻、玉 米 和小麦品 种类为 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6):17-21.8 刘振虎,林萍,李益.农业科研 单位科技成果报 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新疆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5(1):13-15.9 文安农业 在线.516 个玉米品 种 通过国审,这 30 家企业单位品种最多!EB/OL.(2018-09-26)2022-06-13.https:/10 刘振 伟.努力 提高 种业知 识产权保 护法治 化水平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修改J.中国种业,2022(2):1-4.(责任编辑 林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