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8)--12.7滴丸剂制备药剂学讲稿.doc

上传人:职教中国 文档编号:2066590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8)--12.7滴丸剂制备药剂学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68)--12.7滴丸剂制备药剂学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68)--12.7滴丸剂制备药剂学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滴丸剂制备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滴丸剂制备,要求大家了解滴丸剂的设备;熟悉滴丸剂常用的辅料与制备;掌握滴丸剂的定义与特点。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概述;2.基质与冷凝液;3.制备工艺与设备;4.质量检查。滴丸剂作为我国特有的剂型,既可供内服、外用、局部使用,亦可制成缓控释制剂,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剂型。如何将药材饮片或者中药提取物制成可供临床应用的滴丸剂?是本次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首先,我们学习第一部分:滴丸剂概述。什么是滴丸剂(dripping pills)?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滴丸剂具有哪些特点呢?主要有5个方面

2、: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工艺条件容易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能够增加易氧化以及挥发性药物的稳定性;可以将液态药物固形化;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发展了耳科、眼科用药的新剂型,可以起到延效的作用。其次,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基质与冷凝液。作为滴丸剂的辅料,基质有哪些具体要求呢?与主药不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的疗效和检测;室温下为固体,熔点较低或者加入一定量的热水能够溶化成液体,遇骤冷又可冷凝为固体;对人体无害。制剂处方中除药物以外的赋形剂,即滴丸剂的基质一般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水溶性基质主要有:聚乙二醇类(PEG)、泊洛沙姆、硬

3、脂酸聚羟氧(40)酯、甘油明胶等;脂溶性基质主要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等。滴丸剂在滴制时,从滴嘴出来的熔融状态的液滴,如何进行冷却成型呢?通常根据基质的不同性质,选用相应的冷凝液。作为滴丸剂的冷却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化学惰性,不溶解主药和基质,不发生化学反应;密度适宜,应与液滴密度接近,使滴丸缓缓下沉或上浮,以便充分凝固,使得丸形圆整;粘度适宜,使液滴与冷却液之间的黏力小于液滴的内聚力,从而收缩凝固成丸。冷却液主要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其中水溶性冷凝液为: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稀酸溶液等,适用于非水溶性基质的滴丸;脂溶性冷凝液为:液状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或其混合物等,适于

4、水溶性基质的滴丸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部分:制备工艺与设备。滴丸剂采用滴制法制备。什么是滴制法呢?将药物均匀分散在熔融的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里,冷凝收缩成丸的方法。滴丸制备原理主要基于固体分散法。至于设备选择,根据滴丸与冷凝液的相对密度差异,选择不同的滴制方式,即下行法与上行法。少量制备,一般选用多功能滴丸实验机;规模化制备,一般选用组合式大型产业化滴丸生产线。制备工艺流程为:首先,药物均匀分散于熔融的基质中;其次,在8090条件下保温脱气;再次,借助滴丸装置或者设备进行滴制;接下来,依次为冷却、洗丸、干燥、选丸操作;最后,质检合格者,包装入库。滴丸制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出现丸重差

5、异、拖尾变形、溶散时限等不合格现象,下面逐一分析影响滴丸成型的有关因素。丸重与剂量密切相关,控制丸重可以保证准确给药。从理论丸重公式中发现:丸重与滴出口的半径r和药液的表面张力成正比。基于此,影响丸重的因素主要有:滴管口径,丸重与内径成正比,假若内径过大,药液不能充满管口,容易导致重量差异;再就是管壁厚度:随着管壁厚度变大,药液对管壁的湿润面与圆周增加,从而产生重量差异。温度:温度降低时,表面张力与药液黏度变大,充满较大的滴管口,导致丸重增加,所以操作过程中应当保持恒温。滴出口与冷却剂的距离,不宜大于5厘米。如果距离过大,则液滴因重力作用,被撞成细小的液滴,从而产生重量差异和影响滴丸的圆整度。

6、既然圆整度影响滴丸的外观质量,那么影响圆整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液滴大小,由于小液滴单位重量的表面积较大,收缩成球体的力量较强,所以小丸的圆整度较好。液滴在冷却剂中的移动速度,移动速度越快,液滴受力容易变形,导致形状不规则。为此,减小液滴与冷却剂的比重差,增大冷却剂的黏度,保证丸剂圆整度在合理范围之内。冷却剂温度,假若液滴冷却过快,空气来不及逸出,容易产生空洞、拖尾,导致丸粒的不圆整。可以采用梯度冷却法予以解决。比如:分别在40至50,20至30,4至10条件下逐步降温,让其中空气及时逸出,保证圆整度符合滴丸剂的有关规定。 滴丸在储存过程中,出现溶出速度变慢的情况,导致生物利用度下降,影响制剂

7、应有的临床疗效。影响滴丸剂溶散时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由于在熔融状态时,药物在基质中形成了过饱和溶液;在放置过程中,药物由原来的分子或无定型状态逐渐析出结晶,从而导致溶出速度变慢。此类情况,可以采用降低药物浓度的方法予以解决。比如:灰黄霉素固体分散体在浓度小于5%时,储存期间不会出现溶出速度变慢的问题。 最后,我们学习第四部分:质量检查,主要有三个方面:1.外观,应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黏连现象。2.重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按照重量差异法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要求。3.溶散时限:普通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好了,以上就是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我们今天学习了滴丸剂的概述、基质与冷凝液、制备工艺与设备,以及质量检查,相信大家对滴丸剂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后及时进行复习与巩固,本次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