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学良与四维学会述论2009 年 9 月第 9 期总第 187 期理论学刊TheoryJournalSep.2009No.9Ser.No.187张学良与四维学会述论郭正秋(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2206)摘要1934 年初 ,张学良旅欧考察回国,提出拥护领袖独裁的主张.1934 年 5 月,与蒋介石合作成立了旨在“恢复固有领土,复兴中华民族 “的秘密组织四维学会 .虽然由于该组织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到西安事变前夕即不了了之,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到西安事变前张学良的心路历程和蒋张的特殊关系(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四维学会中图分类号K264.39
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 3909(2009)09010208在以往的张学良研究中,四维学会问题清晰度不高,有些表述较为含混,本文综合利用大陆和台湾的相关资料,尝试厘清这一问题,对张学良与四维学会的关系,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蒋张关系作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一,张学良回国与四维学会的成立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使当时国内最强大的东北地方集团蒙受最大的耻辱和损失,张学良在经历了下野,戒毒,出国后,1934 年初结束了历时八个月的旅欧生活后回国,3 月 1 日,在武昌就任鄂,豫,皖三省“剿匪 “副司令.就任新职后 ,张便酝酿与蒋介石合作成立一个新的组织.1934 年 3 月 21 日,张学良在武汉会
3、见复东会的负责人王卓然,王化一,二人向张汇报了复东会的工作后,张学良提出拥护蒋介石独裁,取消复东会,与蒋介石合作成立新组织的主张,并于 4 月 1 日派王卓然,王化一去南昌晋见蒋介石,二人向蒋报告了复东会的组织和九一八后东北民众的抗日救国工作,在谈到张学良欲与之合作组织新团体时,蒋当即表示同意,并指定刘健群,邓文仪,戴笠和王卓然,王化一共同商量具体办法.双方协商后,决定以下各点:“一,定名四维学会,为秘密组织.二,彻底融合蒋,张两方核心干部,拥护统一领袖,肩负复兴民族大业;继续东北抗日工作,以作发动全国抗日之准备.三,蒋为事实上的领袖,不居名义;组织理事会,由张就近领导.四,张负责说服取消复东
4、会, 其领导人加入新组织.五,会址暂设武汉.“1(P673)根据上述各点又拟一草案,蒋介石亲审后批准.4 月 10 日,在汉口太平洋102饭店举行第一次筹备会,决定推举 7 人为筹备员,发起人以 60 人为限.15 日,邓文仪,戴笠,王卓然,王化一返汉,向张学良汇报了谒蒋经过,张学良同意草案的内容.同日,王化一返回北平,向复东会核心成员传达了张学良取消复东会,与蒋合作成立四维学会的意见和去南昌的经过,与会者发生激烈争论而未果.26 日,王卓然再次由汉回平转达张学良的希望,并进行说服工作.同时张学良又派黎天才来平疏导.5 月 7 日,张学良在武昌徐家棚公馆与到达武汉的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王化
5、一再次就成立四维学会问题进行了长谈,大家勉强同意了张的意见.5 月 9 日下午 5 时,在上海银行公会举行“四维学会“ 成立大会,筹委会公推刘健群 ,王卓然,梁干乔,阎玉衡,赵龙文,王化一,黎天才 7 人为主席团成员.主席刘健群主持会议,王卓然报告筹备经过,张学良代表蒋介石监誓并训示,蒋介石被选为名誉会长,张学良被选为名誉理事长.出席会议的有发起人共计 46 人,入会宣誓者 48 人(此后在南昌,南京分别有 2 人,3 人宣誓人会),贺衷寒,王卓然,王化一,刘健群,阎宝航,邱开基,丁炳权,黎天才,吴瀚东北的秘密抗日组织.1933 年 8 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结束,9 月 18 日,阎宝航,高
6、崇民等联合东北军抗日将领在北京秘密成立了复东会.王卓然为理事长(后为阎宝航),高崇民为秘书长,陈先舟,王化一,王卓然,卢广绩等为委员.复东会旨在继续宣传鼓动抗日,入会者宣誓“团结一心,誓死救国,不迭目的,永不罢休“.参见:阎宝航纪念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第 439 页.涛,邓文仪,高健国,曾扩情,戴笠,梁干乔,卢广绩 15人当选为理事,赵龙文,阮奇,周从政,刘广瑛,关吉玉5 人为候补理事.王卓然被选为理事长,邱开基,黎天才,王化一为常务理事.会议决定总会暂设汉口,8月 15 日移至武昌.成立的当天,张学良即向蒋介石报告了该会成立的情况,并“渴望钧座手书训词,指示一切“,12 日
7、,蒋介石何应钦均来电勖勉儿 nH.至此,蒋张合作的秘密的政治组织诞生了.二,四维学会成立的原因1934 年的中国,蒋张作为国内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当时的国内尤其是国民党内的政治生态中,一个属中央集团,一个属地方集团,双方联合组织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的政治组织,是一个颇具特殊意味的政治现象.究其因由,可以从张学良和蒋介石两个方面作基本分析.从张学良方面看:第一,成立四维学会的根本目的是收复东北,四维学会的会章中体现了这一点.其宗旨之一是“恢复固有领土 ,复兴中华民族“, 誓词中也规定:“余觉悟国难重重,余自己实负一分子之责任牺牲自己私利私见私爱私怨,以复兴中华民族“_2“.如何收复从他手中失去的东北
8、,并如何重新取得蒋介石的信任支持等,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张学良心头.1934 年 4 月在他离职赴欧前,就致书东北军将领及名流,勉励他们为了收复东北,“武要保存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 .旅欧期间,在罗马与抗日名将马占山,李杜,苏炳文会晤,赞扬他们的抗日精神,鼓励他们回国后继续抗日斗争.致书王树翰也称:“现虽寄身海外,但有三事尚不敢忘:一日国难,二日家患,三日家仇“j(附,又致电万福麟,劝告东北各将领,宜一致团结,服从蒋介石指挥,坚决抗日.7 月,宋子文和张学良在意大利相遇,张还向宋表达了在欧洲转一转即拟回国共赴国难的愿望.此外,为重兴抗日,他甚至想趁机访问苏联,以取得苏联的同情和支持.张学
9、良旅欧考察的主要目标是德,意两国,他最大的兴趣是德,意两国在战败后是如何走上了复兴发展道路的,想以此为借鉴,探索出一条复兴中国之路.他造访和参观了德,意,英,法等国军方高级官员和军事工业,学校以及国防设施等.上述不难看出张学良虽身在异国,却心系抗日复土大业.1934年 1 月,他在谈到回国原因时说:“我是倦鸟归林,在国外居久了,天天受到刺激,心总像沉一般的燃烧着,恨不能化作精禽,立刻飞来,劝国人真正做到精诚团结四个字,把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明天就要治好“(.在他重掌东北军帅印后,对东北军将士的讲话中,几乎没有一次不提到东北军人的使命是收复东北.1934 年 5 月在告将士书中号召东北军官兵:“
10、 我们应当努力收复失地,努力光复中国固有的领土,这是我们一时一刻不应忘记的“.1934 年 6 月和 9 月两次和东北军官兵讲话也强调:“只要我们有 El 气存在的时候,即应看东北问题为我们所应毕生努力非求解决不可的最高问题“3(P235),“我们东北的军人,一天不见东北收回,心中便一天不安,死了也不能闭眼睛的.我们活着应当为收复东北而努力,死了应当将尸骨埋到东北去“31(P102). 张学良视收复东北为其毕生奋斗的最高利益,能够同执掌中央大权的蒋介石集团联合成立一个专门组织,谋划抗日事宜,对张而言,无疑遂其心愿.第二,从东北军的状况看,已今非昔比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地方军队中实力最
11、强,惟一一支兵种齐全的军队.但九-/事变后,撤入关内和原在关内的约 2O 多万东北军,背井离乡,失去了充足的给养供应和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盘,不得不依附在蒋介石的权势之下.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北平军分会政训处处长刘健群回忆说:东北军“在关外时,一切富裕,不需担虑任何开支.人关以后,除正规部队外,还有附带的眷属亲友,若干款项是不能加入任何报销的东北军这些时候,感觉得到的是处处都拮据,处处都不方便.听说委员长批的款项有时主管部门,以格于规定,表示为难,还要多方交涉,七折八扣,才可以领得“唧.更重要的是东北军内部思想混乱,军纪松弛.“将骄兵惰,日趋腐化“.这和张学良所见到的德国青年军人之精神形成了鲜明的
12、对照.尤其是和武器装备严重不如东北军的红军交手后接连失利,更使张学良寝食难安,他决心改造东北军.制定标准师方案,使东北军逐步达到标准师方案的标准.在上述基础上,希望再依靠四维学会这个组织,训练培养精英,使他们达到身体强健,增进知识,“绝对服从领袖爱护国家“,爱助同志 ,“明是非别善恶除贪污“, 在国家需要时“ 尽最后最大之牺牲 “,“继而以这些精英训练,影响,带动全体东北军,使东北军达到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真正成为一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不怕牺牲,能担当收复东北重任的军队.第三,从张学良自身来看,他“从未作过任何部下,未有过任何长官“的我行我素的时代已经结束巧,中原大战时的中间调停人地位也已不
13、在,103昔日关键时刻成为蒋介石依赖的对象和左右全国政局,处在超然地位的地方实力派,今日失掉了地盘,做人部下和臣子,既是心甘情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在与复东会领导人谈到欲和蒋介石合作时曾说:“我这个想法,是没有办法,我若脱离蒋介石,不出三个月,东北军就得饿肚子,这个问题使我非常苦恼“. 他现在已没有像解决中东路事件那样来单独和日本交涉或武力收复东北的实力和条件了,必须与蒋介石合作,取得蒋的信任,借助蒋介石中央的力量.1934 年 5 月,张学良与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王化一长谈时说:“咱们东北的主要目的是打回老家去.我们自己力量不够,必须与握有军事实力的黄埔军相结合“l(.他还多次谈到“东
14、北是整个中国的东北,收复东北也必须全部中国人来共同负责“啪.另一方面.是张学良“拥护领袖 “的集中体现.首先,从四维学会的名称来看,“四维“ 取自蒋介石正在发起的以提倡“四维八德 “为核心的新生活运动中的“四维 “,即礼义廉耻 .国难当头,起一个和抗日毫无关系的名字,来迎合蒋介石,足以体现张拥护领袖之良苦用心.其次,从四维学会章程来看,誓词规定,凡人本会者,必须“誓恪遵本会纪律,服从唯一领袖“,会务中规定 ,会员要 “绝对服从领袖“,H会礼之一规定 ,当会员参见队长或领袖时须行本会最敬礼,“以右手高举握拳 ,表示团结,拇指嵌入,表示拥护领袖“(Pl62).这里的“唯一领袖“,“领袖“当然就是蒋
15、介石.张学良为什么会从一个与中央保持一定距离和相对独立的地方实力派,到现在如此热衷于拥护效忠领袖呢?这就是他8 个月零 17 天的旅欧所得.正如刘健群所言:“张到欧洲考察回来之后,似乎他认为最得意而有心得的,不是工业,不是经济,也不是军事,而是政治思潮和制度.他对于希特勒与国社党领导德国的复兴,以及墨索里尼与蓝衣社领导意大利振衰起弊的成就,不仅是欣羡,而且说起来,头头是道.他认为中国的富强复兴,应该以德意为借鉴.他认为要以他在德意考察所得,再凭他充沛的精力,以此翊赞蒋公,为他分劳.使中国突飞猛进“.张学良旅欧期间,潜心研究法西斯党运动及组织,对法西斯制度表示出了特殊兴趣,赞叹法西斯组织与运用方
16、法J(.他决心在中国建立法西斯组织,拥护领袖独裁.1934 年 1 月,张学良发表旅欧心得,表示对德意两国“一个感触是他们民众拥护领袖的热烈,使他们领袖得以放手作事“,中国人若不愿意104当亡国奴,就要“容许一个领袖有试验的机会 ,拥护一个主义,使得发展其效能“,这样中国“ 始得成为有组织的国家,始得免于沉沦永劫之祸“_3lJ(.1934 年 11 月,在答华盛顿邮报驻远东记者提问时说:“中国现正需要有一独裁者,建筑良好政府之堤坝,俾可挽救国家于狂澜当此时机致时,将有一仁慈之独裁者,开始统治国家,以度过现在之国难.那么,在他看来,从政治和军事实力上来讲,“中国实行法西斯主义时,最适当之领袖 ,
17、非蒋中正先生莫属“3_In.1934 年 1 月,张学良与王化一等人畅谈旅欧感想时说:“中国必须真正统一,拥护一个强有力者做领袖,像德,意两国那样,先把国内搞好,然后才能对外抗战,现在只有蒋先生有资格做这样的领袖,因此我们决心拥护他作领袖“.同年 9 月,他还专门作了题为民族领袖与民族生命的演讲,谓:“蒋委员长的健康,绝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因为他一身所系是太重大了,整个民族国家的生命完全寄托在他的身上“.既然决定拥护蒋介石作独裁领袖,而蒋介石提出当时的基本国策是“ 攘外必先安内“, 这正与他在德 ,意所见所得相吻合,于是他便接受和贯彻这一国策,并教导部下:“委员长是我们的唯一领袖“,“ 要无条件
18、的拥护领袖“_3_(,“我们的国家,现在已到了万分危急的时期,内忧外患,重重逼来,大家再不努力,马上便有亡国灭种的可能,不过今日唯一的先决问题,是在安内, 能 安内,才能产生一个健全的统一的政府,有了健全的统一的政府,才能攘外,才能谈到收复失地.而安内 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消灭赤匪“_(.这时的张学良拥蒋甚至可以说达到了盲从的程度,他强调“即使这个领袖的领导错误 ,思想错误,行动错误,我们也必须无条件的跟着走,而且确认他的领导,思想和行动都是对的“3j(.他还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与蒋的关系,“不仅是以委员长为长官,为领袖,而是亲切的长辈“4(vz34),他希望自己以部下的地位,使得拥护领袖顺理
19、成章,再以晚辈的姿态伺候蒋左右,便于自己向蒋陈明抗日主张,影响其决策,推动其抗战.张学良除了参加军事剿共,宣传拥护领袖的实际行动支持蒋介石外,再建立一个类似德意那样的专门组织,不但使其拥护领袖有组织依托,更便于拥护领袖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达到和蒋在政治上组织上的进一步合作,就这样,蒋张合作的四维学会便应运而生.从蒋介石方面看,第一,蒋介石之所以继续拉拢张学良,甚至与张进行小组织式的合作,是因为当时蒋介石政权内外交困,岌岌可危.内部,蒋介石仍面临着国民党众多反对派的严峻挑战.中原大战蒋介石以武力暂时平定了内部的反对派,但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打着“安内攘外“的旗帜,利用中央所谓的“ 正统 “地
20、位 ,借“剿共“之机继续推行削弱甚至是消灭各地方集团.各地方集团也往往以“安内攘外“ 政策作为攻击蒋介石统一军政大权的重要话柄.外部,“剿共 “连连失利,因对日不抵抗丧失领土而遭到国人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恰逢此时,张学良提出“拥护领袖 ,复兴民族 “的口号,公开支持蒋介石独裁,这不仅是蒋介石拉拢张学良的好机会,更是他回击反对派,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威望,在实行武力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统一,最终真正实现独裁所迫切需要和求之不得的.第二,蒋介石对张学良集团尤其是其复东会不放心,谋求进一步加以控制和为我所用.东北集团虽然实现了改旗“易帜“, 甚至是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但双方的矛盾也一直存在,有时还显得非常突出.九一八事变执行蒋的“不抵抗 “政策,遭受了两大损失,一是实力上诸如地盘,军力,经济等巨大损失;二是政治上背负“不抵抗“ 和丢失东北的骂名这个比实力更大的精神和名誉损失.而造成这两大损失的人,在东北集团的大多数成员看来无疑就是蒋介石.所以,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集团内部对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