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10. 谈中国诗,写法领悟,写法归纳,(1)化深为浅,化繁为简。 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作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把这个问题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读者,雅而不奥,俗而不庸。,(2)旁征博引,知识性强。 在课文中,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文史资料。他引用的国外资料中,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3)幽默风趣,可读性强。 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
2、不同于议论文,而是艺术地谈笑风生。文章充满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如“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等,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写法延伸,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的问题 (1)用来作比的事物必须精当、通俗易懂、真实可信,与被比事物(事理)有相似点。 (2)运用比喻论证,在叙述用作比喻的事物时要生动、具体,更要注意简明。不生动、不具体,对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效果不大;不简明,则喧宾夺主,淹没论述中心。,(3)弄清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重在“比”,是用他事、他物喻此事、此物,关系是间接的;举例论证则是用此事、此物说明此理,关系是直接的。,名著印证,欣赏鲁迅先生白莽作
3、孩儿塔序中运用比喻论证的选段。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另有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do),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相关素材,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新文化,特别是在科学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钱先生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
4、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先生却无关。,阅读延伸,淡泊方能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题记 世界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而那些智者之所以能够善待名利,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常人不及的品质淡泊。钱钟书夫妇以他们的“仙家法宝”独步世界,这法宝便是他们对待名利的淡泊情怀。,没有美丽的彩虹,没有绚烂的云霞,淡泊是固守纯静明丽的一方晴空;没有争流的船舸,没有戏水的海鸟,淡泊是处子般平静的一湾海域。淡泊,是一朵清纯的夜花,总在无人问津的境遇里优
5、雅地抽芽绽蕾。它是诸葛亮草庐里的茶香,它是姜太公垂钓的直钩,是梭罗郊外的木屋,是陶潜篱前的菊花,是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泊,还可以是一盏清灯如豆,一卷书香惬意;也可以是一杯香茗醒神,一管短笛悠扬。淡泊,就是清净而非清高,修炼而非苦练,自信却不自负,失意却不失魂,优雅而不忧伤,孤独而不孤单。淡泊,并不是非得远离纷繁的市井,走向田园牧歌式的乡村,而是闹中取静,处喧嚣但不慕繁华,在红尘但不陷烟云,居僻巷却怡然自得,住陋室却心房飘香。心中藏的是松柏的静谧,而不是林海的嘈杂;立志做的是勇跃龙门的鲤鱼,而不是随波逐流的浮萍。,因为淡泊,直刺青云的高山成就了伟岸的身躯;因为淡泊,身处幽谷的百合繁衍了
6、生命的花期;是淡泊,使雄狮当上万兽之王;是淡泊,使天才登上创造顶峰。 “几卷好书消永夏,一窗江水送流年。”这样的淡泊是一种优雅的韵致。“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淡泊是一种禅意的空灵。“我不卑不亢,在灯火阑珊的地方,做自己的帝王。”这样的淡泊是一道唯美的风景。,淡泊者淡看功名并非无视功名,淡泊者追求成功并不狗苟蝇营。淡泊者卧听风雨,静赏明月。心存芥蒂的人不会淡泊, 老谋深算的人不会淡泊,急功近利、欲壑难填者与淡泊无缘。 淡泊是理性的领悟,是灵性的升华,是心灵的敞亮,是视野的拓展。淡泊在蓦然回首的追怀中,在悠然心会的禅意里。 情趣每每在淡泊的从容中一展风采,创意也往往会在淡泊者的闲适里翩然而至。淡泊是生活意趣的尽情挥洒,淡泊是生命积极的生存状态。,想起冰心老人的诗句:“浮躁的人啊,请把一切私心杂念推开!要学会等待,让世界静静地向你走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拥有淡泊,像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一样,放飞心灵的羽翼,聆听心的驿动和低语,拥有一份完善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