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0 1 知识管理知识点 1 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交通:新式工具:轮船、火车。作用: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_的流通。通信:新式工具: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_。作用: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_ _,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知识点 2 文化生活的变迁照相和电影: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_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新闻报业: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_是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报纸之一。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出版业: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_,是近代中国
2、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知识点 3 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_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而推动。表现:习俗变化:剪 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礼节变化:废除有损人格的_ _,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称谓变化:取消“老爷” “大人”称谓,代之以“先生” “君”等_的称呼。02 基础过关知识点 1 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近代最先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是( )A轮船、汽车 B飞机、火车C汽车、飞机 D轮船、火车21901 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乘飞机 B发电报C乘火车 D 乘轮船知识点
3、2 文化生活的变迁31877 年某天,到上海出差的王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A 民报 B 申报C 万国公报 D 新青年42015 年 11 月 6 日,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 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等 10 种图书入选。下列关于这个文化出版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B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C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由它出版的知识点 3 社会习俗的变化5以往人们穿着长袍马褂,梳着长辫子,相互交谈和通信多称呼对方大人、老爷。易服装、剪
4、发辫 、改 称呼等礼节出现在( )2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戊戌变法期间03 能力提升6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 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1)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人的出行与交流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材料二:1909 年, 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文
5、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不妨时常看看。 ”(2)材料二中大公报宣传的是什么?当时还有什么新兴娱乐方式?(3)你如何看待以上材料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4)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也促使社会习俗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情景?除此以外,这次革命还使人们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04 直击中考8(淄博中考)1899 年,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车试工,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A 万国公报 B 民报C 新青年 D 申报9(山西中考)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
6、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 也说荒唐3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A BC D参考答案第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管理商品 有线电报 新闻报道 照相和电影 申报 商务印书馆 辛亥革命 跪拜礼 平等基础过关1D 2.B 3.B 4.C 5.C能力提升6B 7.(1)开始出现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了有线电报,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2)看电影;还有照相。 (3)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交流,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但这些深刻的变化是有限的。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4)强令男子剪掉辫子。还有废止女子缠足;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 代之以 “先生” “君”的平等称呼等。直击中考8D 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