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县农村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046034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县农村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县农村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县农村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县农村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县农村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调查报告对农村货币政策实施效应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在农村地区贯彻执行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对近年来农村货币政策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一、农村地区货币政策效应的总体判断(一)农村地区存贷款总量迅速膨胀,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结构的规模愈来愈大, “三农”对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资金成为农业的稀缺资源。几年来,人民银行积极引导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灵活运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给予支持。据统计,XX-XX 年 6 月末,农村信用社、农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 186564 万元增加到

2、315616 万元、贷款余额由 121669 万元增加到 210809万元,分别是原来的倍和倍 。涉农金融机构在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发放农户贷款与支持农业产业化基础建设、专业化生产结合起来,着力培植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带动力较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基地。自1999 年我县实施百万农户贷款工程以来,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32 亿元,止 XX 年 6 月末,全县农户贷款余额近 6 亿元,其中 90%以上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目前已培植起烤烟、蚕茧、果品、瓜菜、畜牧等支柱

3、产业,带动起了“十二大基地”建设。支持全县形成了 15 个基地乡镇,800 多个专业村,15 万个专业户。(二)贷款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1、从贷款对象结构上看,各层次贷款对象对贷款的满足程度不同。可从三个层次加以分析,一是农户小额贷款基本得到满足。近几年,农村信用社逐步扩大了小额贷款的范围,由过去较单纯地为农民发放生产方面的贷款,扩大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消费、养殖、加工、运输、经商、助学等方面的贷款需求,同时制定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 ,进一步改进了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全县贷款农户万户,农户贷款面达到 33,农民有效贷款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二是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满足程度高。围绕主导产业

4、和优势产品着力培植龙头企业群体,实施“龙头”带动,积极支持有市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有规模、实力强、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不论国有、集体、个人,还是私营、合资、外资,只要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诚实守信、能带动千家万户在发展经济中致富,都可谓之龙头,这样的龙头企业就是金融机构支持的重点。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县已建成了食品、烤烟等农字号龙头企业 280 多家,其中 80%以上的企业与银行有信贷关系,年完成产值 29 亿元。逐步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格局。三是小额农户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以外的贷款满足程度低。主要是大额农户贷款、一般农业企业贷款、小

5、城镇建设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和助学贷款业务开拓不够,小城镇建设目前只靠民营资本投入,信贷投入力度不大,由于农村地区民营资本总量有限,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同时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河、库、塘、渠年久失修,治理资金难以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从贷款地域分布上看,贷款供求旱涝不均。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西部山区驻地农村信用社放贷困难,个别信用社存贷比例不足 30;而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北部平原区驻地农村信用社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有的信用社存贷比例超过 100。究其原因,是西部山区农民世代以农耕为主,满足于土里刨食,靠种几亩薄地维持生计,没有新上项目的冲动,贷款需求较小;而东部、北

6、部平原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在温饱之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业,热衷于经商办实业,产生了较大的贷款需求。3、从贷款金融机构分布上看,金融机构单一,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据统计,*在原 31 个乡镇基础上,形成了 31个经济自然带。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营业机构纷纷被撤消,造成了部分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经济自然带内,农村信用社、农行机构并存,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经济自然带内,只有农村信用社能提供贷款。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 , “一农支三农” ,难以承担支农重任。据统计,*县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存贷款比例一直徘徊在 80

7、%左右,达到了规定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的最高警戒线。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信贷授权授信制,贷款审批权限纷纷上收,对县以下机构的授信权控得过死,且为防范信贷风险实行贷款发放终身责任追究制,致使部分信贷人员因惧怕承担风险和责任,推荐上报贷款项目慎之又慎,产生“能不贷则不贷”的思想,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滞和限制了农村地区货币政策作用的充分发挥。(三)农村资金分流现象有增无减,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加剧。据对*县调查,县域经济中资金流出现象日趋严重,资金流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尤以金融环节流出为最。到今年 6 月末,金融环节流出县境的资金总额达 10 亿元之巨,占全县各项存款余额的五分之一左右,流出资金中 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