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 页课题:中国现代诗二首 (二) 第一学时雨巷学习目标:一、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二、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三、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和诗情美。 学习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预习指导:戴望舒(1905 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 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 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
2、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 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 1927 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 22 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
3、中行走,这首诗既实又虚。学习过程:一、初读雨巷 ,整体感知。1、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2、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 3 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3、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第 2 页 共 4 页2、研读诗歌,重点讨论。1、 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 中的两个主要意象?2、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3、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为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3、拓展研究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 雨巷和
4、丁香姑娘。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有新的熟悉。五,作业设计以“丁香”“ 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不少于300 字。课题:中国现代诗二首 (二) 第二学时寂寞学习目标:1、 分析意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 分析诗歌意境特点。3、 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4、 体会衬托等艺术手法的作用。学习重点:意象特点的分析学习难点:第 3 页 共 4 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寂寞” 、 “寂寥”的内涵。预习指导:卞之琳(1910.12.8-2000.12.2 ) ,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
5、之一)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 30 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歌唱人民的战斗生活。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
6、离” 。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物件。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学习过程:1、初读寂寞 ,整体感知。1、 主人公童年的寂寞表现在哪里?2、 主人公中年的寂寞表现在哪里?3、 主人公死前的寂寞表现在哪里?1、研读诗歌,重点讨论。2、 寂寞中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
7、蝈” 、 “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3、诗歌寂寞是如何营造意境,表现“寂寞”这样一个主题的?第 4 页 共 4 页4、怎样理解“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4、合作探究联系寂寞一诗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寂寞情节。一 再次研读课文,理解小说中荒诞性描写及其作用1、小说中有许多“不合情理 ”的场景描写,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荒诞色彩。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些描写,思考“荒诞”性的发展过程。2、讨论:这些“荒诞性”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可以从对情节的发展和对主题的揭示角度考察)二 比较阅读余华写小说曾受到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影响,卡夫卡的小说中有很多“不合情理”的荒诞色彩,比如变形记中那个人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可以课后阅读变形记 ,比较一下余华与卡夫卡“荒诞”小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