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荷花淀语 言 运 用 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会玩火自焚,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谍战剧越来越注重“颜值”成了一个新趋势。对此,侯鸿亮认为,选用有粉丝基础的演员只是为电视剧如虎添翼,而不是成功的保障,同时也不是一种向市场的妥协。只有全面、深入地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我们深入生活,才能如鱼得水;分析生活,才能理丝有绪;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才能洞若观火。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 “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
2、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言不及义的感觉。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原来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言不由衷,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现在有所收敛了。A BC D【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玩火自焚:比 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此处强调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 ,而后面是“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故使用“自食其果” 。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此处应该用“锦上添花”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
3、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 喻 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使用正确。言不及义:指净说 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该 句强调对诗歌的理解 ,无论哪种说法,总是和诗句给人的感受相比少了什么,所以用“言不尽意” 。词不达意:指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使用正确。 言不由衷:指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 ,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使用正确。【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20130066】A六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报告令在场的学子们心潮起伏,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开拓进取精神的敬意。B网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
4、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网络文化。C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D如果不去改变发达经济体单独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仍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转机,甚至还可能更加严重。【解析】 A 项,成分残缺, “表达”缺少主语,可在“响起”后加“的” ;C 项, 不合逻辑 , “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D 项, “问题 得到转机”搭配不当。【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初秋的芦苇荡别有情趣。你看,_,如绿透
5、了的海,_,那是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 雾霭溶溶的、柔柔的。苇 穗已在拔节,_,犹如待开待展的高粱穗。芦苇荡 里,_、 _、_,在阳光里变幻着奇彩。你惊叹大自然的万千神奇,但眼前的一切只不过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无边无际的绿在晨曦下浩浩荡荡新穗抹了浅浅的绿苇尖上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色红的敷抹黄的点染绿的底色A BC D【解析】 语段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描述芦 苇荡的。 “无边荡荡”与下文“如绿透了的海”构成比喻句,是描述“整体”的,故第一处选;“淡淡的亮色 ”与“ 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 相衔接,因而第二处选;“新穗” 与上文“苇 穗已在拔节”及下文“待开待展的高粱穗 ”相衔接,所以第三处选
6、 ;“底色 ”、“敷抹” 、“点染”是画画的先后顺序,因此第四、五、六处依次选。【答案】 C4改变画线部分的句式,使整个语段变成一个单句。荷花香气馥郁,芦苇铺天盖地,它们掩盖了整个水域,此时,我知道,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就是著名的抗战根据地白洋淀。【答案】 当香气馥郁的荷花和铺天盖地的芦苇掩盖了整个水域的时候5根据下面的文字,在空白处补写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 10 个字。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_,_,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所以,_,_,而是你撇不下它。 【解析】 文段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写“糊涂的
7、人” 与“清醒的人” 在生活态度和生活方法上的不同, 回答时要注意内容上的相反和表达形式上的相似。【答案】 计较得少 虽然活得简单粗糙 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 不是烦恼离不开你(意思恰当即可)6请在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什么。 【导学号:20130067】(图一)若污则亏 (图二)花中君子荷【答案】 图(一) 这个“污”字实际上是一幅漫画,它的含义有: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它对人类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当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遭到污染后,人类最终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亏” 。“三点水”也意味着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如果我们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破坏,人类将会吞食自己种下的苦果,这一现实
8、问题倘若继续发展下去,带给人类的不仅是亏损、后患,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这幅漫画让人思索,促人警醒,使人对“若污则亏”这一规律,不要置若罔闻。它以特殊的形式呼吁人类要全力保护好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图(二)荷具有美好的形象:亭亭玉立,不蔓不枝,高雅圣洁,中通外直,清新脱俗,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充满勃勃生机,真可谓花中的谦谦君子。荷具有高洁的品质,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永远保持清远的馨香和完美的品格。荷花的出众离不开叶的衬托。莲叶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她不追名逐利,不好大喜功,甘愿一直扮演着陪衬者和守护神的角色。 (任意选取一幅,要求理解正确,分析具体,
9、语言表述凝练流畅)阅 读 提 升 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套 袖铁 凝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 【注】 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 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 。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
10、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 ,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
11、窗缝。 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您是见老。 ”我说。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 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
12、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 ”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 ,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 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
13、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 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正月已近。 “正月里来是新春” ,春天是开拓、 创造的季节。春天永 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注】 孙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7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
14、项是( )A “套袖”是行文的线索,作者三见孙犁老师,次次都写到了套袖,并通过套袖反映出孙犁老师的不苟言笑与宽容。B本文借物抒情,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孙犁老师的简朴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C孙犁老师是大作家, “我”怕见大作家,套袖消除了“我”对孙犁老师的怕。戴着套袖的孙犁给了“我”亲近感。D作者说孙犁老师的住处是高墙大院,并特意用了引号,强调了孙犁老师的院落高大,与他的大作家身份相匹配。E全文反复强调套袖,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了大师品质的高尚,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解析】 此题需要逐项排查,结合文本内容,A 项, “不苟言笑与宽容”错;D
15、项,强调的是心理隔阂和敬畏。【答案】 AD8作者为什么在开篇写养在笼中的鸟都怕孙犁? 【解析】 这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 “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 ”可以看出孙犁的性格;但结合文本,文章的后面部分, “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又可以看出,本文写法是欲扬先抑,前是为后做铺垫的。【答案】 欲扬先抑,渲染出孙犁老师很严厉, “我”怕见孙犁;为后文写“我”对孙犁老师印象的转变及孙犁的平易近人做铺垫。9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 【导学号:20130068】【
16、解析】 全文反复强调套袖,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了大师品质的高尚,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从文中的细节中,可以归纳出孙犁的性格特征来。【答案】 平易近人(有亲切感),勤劳质朴(热爱工作),珍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10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段与全文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可以删掉吗?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可以答情节不多余,也可以答情节多余,具体解答时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哪一个角度,解答时,都要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一定要注意言之成理,且要自圆其说。【答案】 观点一:可以删掉。理由:内容上,与前文联系不够紧密,衔接生硬,略显突兀;结构上,前文已经相对完整,结尾实属赘余。观点二:不可以删掉。理由:文章以赞美春天收束全文,更加生动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孙犁老师勤于耕作的深深敬意,又深化了主旨,升华了情感,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