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困境.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0296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困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困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困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困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困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困 境 孙景召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关键词: 体育和训练; 教育; 学生; 作者简介:孙景召 (1984-) , 男, 江苏邳州人, 硕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 学校体育。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17SJB0195) 当前,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学科地位较低, 教育观念滞后。 体育教学大多沿用应 试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缺少层次上的区分, 教学评价存在 一定的局限。体育学科具有多变性、多元性等特点, 赋予了体育的多功能性, 也 形成了人们对体育的不同期待, 形成了体育多种价值实现的可能性1。体育在 从为军事需

2、要服务到为竞技体育需要服务, 再到为增强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乃至当前的力求提高生命质量, 使体育为生活化服务, 体现了体育的时代性特 点。 为满足时代的需求, 需要不断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组成部分进行有效革新, 这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动力。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拥有不同身体素质、 不同运动经历的学生能够 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塑造完善人格, 从而终身受益。 高 等学校体育改革要从生命教育的三重属性入手:在自然生命的教育过程中, 强化 对生命体的认知;在社会生命的教育过程中, 强化对学生生存能力和发展潜质的 培养;在精神生命的教育中, 追寻对生命的自我超越。 1

3、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理论探讨 1.1 观念的更新 学校体育要坚持全面的教育观, 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作为 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使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一部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 校体育要摒弃狭隘观念, 充分意识到德、智、体、美、劳是相互渗透、相互包涵、 相互作用的关系, 都蕴含着全面教育的因素2。 学校体育要更新体育观念。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体育观念已从最初只注重 运动结果的“体力体育观”发展到追求科学健身的“生物体育观”3, 直至今 日要求既要科学健身、发展身体, 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学校体育要坚持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体育教学观。 家长式的教学管理形

4、式, 重教师 轻学生、重共性轻个性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传统体育教学观的典型代表4, 这种 教学观念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 根据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及 身体素质没有得到应有发展的身心特点, 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传统与 现代并存的体育教学观5, 既要主导课堂教学, 更需要指导、帮助学生, 与学 生建立一种带有朋友氛围的相互尊重的关系。 1.2 教育目标的设定 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选择主要有 2种:一是以发展素质、 增进健康为目标;二是以 满足学生的锻炼兴趣, 以学生特定的运动项目为目标。 前一种教育目标受外界环 境的干扰较少, 不容易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执行力的弱化;后一种教育目标

5、 会因外界的学习、 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弱化的现象, 受教育个体会因为外界环 境的改变而无所适从, 弱化甚至放弃所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 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 使学 生通过体育的参与过程, 获得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让个体的生理、 心理和社 会3个维度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 要注重 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为个人社会化、体育生活化做好准备;要注重对学生人 文素养与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塑造完善人格,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 命观和健康观。 1.3 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 在体育教学

6、项目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 的实际需求, 满足学生健身和娱乐的需要6;在教育内容上要将学生的自然生 命知识、社会生命价值和精神生命追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教学方法上要让拥 有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程学习上学有所成。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可以窥探 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在增强体质、提 高健康水平的同时充分发展自我锻炼能力, 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 基础。 2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实践 2.1 对传统的坚持与突破“四年一贯制”体育教学 “四年一贯制”体育教学着重强化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大学

7、体育教学过 程的全程化。对大一、大二年级学生进行的专项课教学在于兴趣的培养, 让“体育生活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对大三、大四年级学生进行的体质健康课程教学以 自然生命为基础, 强化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力的培养, 实现社会生命的生存 和发展, 精神生命的追寻和超越。 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 大三、 大四年级的学生已不再开设体育课程, 以“国 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通过与否作为考核内容。 这种仅有测试而无课程的考核 运动猝死现象时有发生, 运动损伤普遍存在。因此, 在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中开 设了体质与健康课程, 让学生重点体会耐力、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素质的练 习过程, 学习练习方法。 学校体

8、育最基本的功能是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对象的强身 健体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纳入生命健康教育的内容7, 并能够与学生深入 探讨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2.2 关注特殊群体“体弱生”强化班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在全校大一、 大二年级学生中筛选出“体 弱生”这一特殊群体, 每周增加1次体育课程, 对“体弱生”进行体育课程的 强化教育。 “体弱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特殊群体, 学校体育在满足最广大学 生群体的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需求时, 更需要关注“体弱生”, 帮助他们克服 锻炼过程中的生理疲惫、环境侵扰、心理困惑等影响因素, 树立坚定的信念, 建 立强大的自信, 充分领悟体育就是发展人的生命

9、、生存和生活的真本事8。 课程内容涵盖以下方面: (1) 以自然生命为基础, 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 统、 运动系统等在生命进程中的作用, 学习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在日常生活和运 动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术、 方法与养成健康的饮食和作息 习惯, 为科学锻炼打下基础; (2) 以精神生命为核心,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机、兴 趣、情感和意志, 让学生在具体的锻炼实践中感悟运动的过程; (3) 以社会生命 为归宿, 着重塑造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为个人的社会 化做好准备。 2.3 引入互联网技术阳光长跑智能考勤系统 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青少年人群的生命活动, 高

10、校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仍然停 留在刻板印象中, 自主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 高等学校体育改 革不能完全摒弃应试教育的思维, 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控 和科学引导, 让最广大学生行动起来9。 阳光长跑智能考勤系统采用校园卡验证加指纹认证的方式, 阳光长跑机器在有 效识别学生身份的同时, 也记录了参加阳光长跑学生的起始、 到达时间和长跑距 离, 自动测算长跑速度, 并记录长跑次数。 参加阳光体育长跑的学生需要按照要 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距离, 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规定的次数, 体育课程成 绩才算有效。 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践行阳光体育活动的现实举措, 注

11、重 强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塑造, 让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内化为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 习惯, 使其能够在有序、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支撑下持久、深入地开展。 3 现实困境及建议 3.1 现实困境 现有的师资数量不能充分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需求。 “四年一贯制”体育课程教 学的实施及学校高水平人才引进制度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现有体育教 师的教学工作量, 部分老师还需要分担日常的运动队训练工作, 导致体育教师 疲于应付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 教学质量、训练热情得不到应有保障。 场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专项课程体育教学对场地的要求较 高, 而现有的场地条件不能完全满足部分专项课程的需

12、求。 体质健康课程与体质 健康测试时常因场地不足而无法按教学进度计划施教。 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刻板印象之中,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 分大三、 大四年级学生及“体弱生”对体育课程的心理抗拒程度, 有限的体育课 程无法对他们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难以有效形成。 阳 光体育长跑统一设定的运动速度无法对拥有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参与各类活动的阳光体育免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让阳光体育长跑制度难以深入 人心。 3.2 建议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要从生命的本义上重新认识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作用。体育作 为教育的一部分, 在一定意义上是直面人的生命, 是为了人生命质量

13、的提高而 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社会活动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教育活动10。 体育要回 归到生命的本义, 就要关注生命的内在诉求, 让生命个体在自然生命的进程中 感受体质改善、 健康增进的生命表达, 让生命个体在运动中感受艰辛、 品尝孤独、 收获快乐。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与学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必须保持一致, 才更容易得到学校在 人才引进政策上的支持, 在场馆设施上的保障。 学校应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 分类指导, 以满足正常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高等学校体育改革更要有施行制度 的保障, 严格执行各项体育工作制度, 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 形成完 备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深挖

14、学校体育工作的内涵, 在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地 有声有色的同时注重内涵建设。 结合本校工作实际, 除了注重学校体育在学校文 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外, 更应注重学校体育在学生的科学锻炼、运动干预、身心 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价值11, 让学校体育对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价值 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31. 2于民伟.论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3 (2) :24-25, 28. 3廖志锦.新时期如何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J.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 (5) :636. 4谢国荣.育人:回归高等

15、教育的初始定位和终极目标J.大学教育, 2014, 3 (18) :48-49. 5王安.高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 2012, 28 (3) :76-78. 6周建新.美德两国体育课程模式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J.南京 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5 (3) :58-60. 7冉学东, 邓陈亮.生命教育的三重属性与学校体育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 报, 2013, 32 (2) :67-69. 8李欣, 徐波.港澳台地区学校适应性体育教育发展状况及启示J.中国学校 卫生, 2017, 38 (5) :644-648. 9向宇宏, 姚蕾.大数据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与启示J.南京体育学 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30 (4) :91-94. 10何源, 徐济达.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12) :1037-1038. 11杨再励.现代健康新说与学校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4) :334-3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