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技工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思考的论文摘要问题探讨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要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就必须抓住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不但要求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活动受时间限制,这更要求历史教师要特别讲究组织课堂研讨的艺术,充分利用 45 分钟时间。关键词问题探讨研究性学习历史课堂教学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研究性学习既是研究型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从具体方式来看
2、,问题探讨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中,通常都是以一个课题,即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发学生进行探索并解决问题。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为止,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思维得以激活,知识得以正迁移,创新意识得以发展,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征得以体现,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以,我认为要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就必须抓住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点,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教师除了以讲座、案例介绍、参观访问等方式激发兴趣,让学生了解研究的一般步骤外,更要在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中提供材料,形成
3、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或提供他人的研究经历、经验让学生加以观察模仿。只有在教师的引导、指点、帮助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才能不断拓宽,逐步发展,并由教师的帮扶引导走向独立探究。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中,问题所蕴涵的思维价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能使学生通过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能使学生开拓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一是以教材为依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不断探索新知识,进而掌握“双基” 。即应该从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中预设
4、的、即兴的问题或“火花”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培养学习者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解题习惯。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秦朝的统治前,给学生布置 3 道预习题:为什么秦王赢政能够统一中国?为了巩固统一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大的秦朝为什么很快地就灭亡了?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双基”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又节省了疏通课文的时间,有利于课堂 45 分钟时间的有效利用。二是在学生学习一个单元、一个阶段之后,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的研究方法、途径,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存的基础时,再提出有适当的开放性、综合性的问题,指导他们将问题上升为课题,进行拓展性研究。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利用信
5、息和进行研究的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三件事: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答案不定框框,告诉学生的是“答案不止一个” ,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是封闭的、静止的,激励学生不固守已有概念,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掌握丰富有效的“启发”和“引导”的知识,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遇阻时,及时地给予点拨。仍以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这章为例,结束后,布置两道题:你从秦朝的兴衰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楚汉之争中为什么刘胜项败?说说你对刘邦的印象。用一堂课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利用信息和进行研究的能力。以问题探究形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
6、行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继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而不要学生去寻求为这些问题预定的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以及多种可能的解释。从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 ,就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这时,他的思维火种就会熊熊燃烧,就会想方设法置疑释疑,为自己的成功披荆斩棘,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
7、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他们感兴趣的,是经过自己思考后所发现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难易、大小,教师都应给予赞扬、给予承认,并向全体同学公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问题提出之后,便是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进行课堂交流,互相研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备择答案,揭示关键词,相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备择答案,并积极鼓励
8、学生推断出多种新的答案;也可以提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针对基本概念,提出多种印证基本概念的问题。通过个体和群体的积极思维,寻找最佳路径,最终印证基本概念。这最佳路径由于是经过学生自己大脑思维后从多种路径中选出来的,甚至是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提炼出来的,因而,不仅记得牢,而且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内化为习惯,获得了自主学习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方法之后,教师要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引而不发,导而不牵、强而不迫,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办法。课堂教学活动受时间限制,教师要特别讲究组织课堂研讨的艺术,充分利用 45 分钟时间。一要灵活处理、适当调整学生提出的问题,抓
9、住有思维价值、学生现有水平能够解决的问题组织讨论,合理、高效的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二要创设研讨氛围,引导全员参加。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踊跃发言,让正确的答案在平等、民主的师生、生生互动之中,通过研讨辩论显现出来,培养学生甄辩正误的能力。三要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在问题的讨论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思考方式和讨论方式,让学生把研究性学习的学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四要在研讨活动中适时评价,及时鼓励创新、发现。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以及知识的运用,切实地把对学生的评价由重结果转到重过程上来。及时赞扬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0、过程中提出的创见性看法,包括求异思维和与众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有这样,才能把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它的学习效能。参考文献1.赵锐,胡炳仙.研究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探索,XX;:20222.霍一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教材教法,XX;:8103.杨四耕.研究性学习的后现代特征与教学论意义.教育科学,XX;:26304.张光华.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XX;:37415.李东斌,董晓斌.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XX;:31336.王静,和学新.历史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学科教育,XX;: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