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登岳阳楼.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01983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登岳阳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登岳阳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登岳阳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登岳阳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教学重点:1、诗中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伟大的爱国情怀。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话说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是三国时期(215 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唐代开元四年(716 年) ,中书令张说遭贬,谪戍岳州(今岳阳市) 。次年

2、,张说便在鲁肃的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正式定名为岳阳楼。 北宋庆历四年(1044 年) ,大臣滕子京受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其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3、回忆杜甫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三吏”:石壕吏 、 潼关吏 、 新安吏“三别”:新婚别 、 无家别 、 垂老别4、播放课文朗读朗读提示: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

3、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 “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5、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湖北)到达岳阳,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 57 岁,距命终仅有二年,患肺病及风湿症,右臂偏枯,左耳已聋。出蜀后,生活上一直无依靠,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孤舟,随处漂泊,行无

4、止定。6、课文赏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思考:律诗开头两句本不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流水对)且自然流畅。 “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今上:如愿以偿甚喜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 “昔” ,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 ,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

5、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思考:此联主要写什么?明确: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既是实写,又寓想像。10 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 赏析 “坼” “浮”二字。“坼”字,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

6、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思考: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明确:景: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情: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老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戎

7、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 ,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7、归纳主旨:这首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关注人民生活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诗题为“登岳阳楼” ,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

8、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纳吴楚、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

9、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8、拓展练习一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写作背景: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李白与朋友夏十二(排行十二)登上岳阳楼楼,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作品欣赏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 “川迥” “洞庭开” ,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10、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

11、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小结: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模拟考场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明确:“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

12、情感?明确: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诗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 2 句中, “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引” “衔” 。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9、拓展练习二 泊岳阳城下 杜甫此诗与登岳阳楼创作时间相同,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正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诗人仍不忘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诗歌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诗以“江国逾千里,山

13、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此句读来,令人心动怦然“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

14、相照。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0、拓展练习三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写作背景杜甫在岳阳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次年(大历四年,769 年)春,离开岳阳,南行至潭州、郴州等地投靠亲友,临行前,再登岳阳楼,写了这首诗。诗人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裴使君非常好的款待,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应是激动而兴奋的。 作品赏析:一二句写登岳阳楼,状目前景。 “湖阔” “云涌” ,意

15、境开阔。楼属晚晴,满目夕照。此二句写景言情,表现作者开阔而兴奋的心境。三四句写陪裴使君,表感激情。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他文章清丽,善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 “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 五六句写楼前春景,也是作者意中之景。 冬去春来,作者倍感温暖。这是紧承颔联,通过写春景来表达对裴使君数月来款待的感激之情。七八句自比屈原,裴使君比渔父。说自己不敢违渔父之问而更欲南征,表达了他不论怎样困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不沉沦, “更南征”的积极思想感情和态度。渔父 yf 父通“甫” 。渔翁,捕鱼的老人。 楚辞篇名。写一渔父因见屈原憔悴困苦,劝他随波逐流,与世浮沉;而屈原则表示决不妥协。篇中表达了两种处世哲学的对立,并明显赞同屈原的立场。 11、布置作业:背诵这四首诗。完成课后“探究讨论”和学海导航练习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