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巷深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巷深处是八年级第一学期(适用本)第一单元“爱在人间”的一篇文章。 本文作者林莉,1972 年生于湖北嘉鱼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女所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不久后开始了文学创作。 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这篇纪实性的散文,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叙述了一位盲眼的母亲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抚养捡来的女儿长大成人的故事,表达了女儿对母亲深深的忏悔之情,赞扬了人世间至深至真、无私宽容的母爱。 学情分析: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母爱主题的文章已不陌生。学生也已经基本掌握了品读母爱文字的常见方法:(1)能够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去分析感受母爱,(2)在
2、生活琐事中展现母爱、突出中心。而且,本文作品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浅显感人,关于母爱的细节描写理解起来并不太难。鉴于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积累,本课的设计除了品读母爱的细节描写感受母爱外,更想引导学生品味赏析重点段落(最后三段) ,利用重点、难点段落(第 28 节)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进而通过对“母爱女”材料的寻找概括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梳理出“我”的情感变化、理清文章情脉,感悟作品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读出自己) 。 由此希望初二学生初步学习散文写作的常见写法:从细小处落笔、在生活琐事中表现母爱;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把生活琐事串联起来;利用一些具体的形象(如本文的“竹棒” 、 “小巷”
3、 )来寄托作者情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品读文章,体会瞎眼母亲深沉无私、无怨无悔的母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文中刻画人物、表现母爱的细节描写,梳理“我”对母亲的情感裱花线索,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2、难点:“长长的路” “小巷” “又光又亮的竹棒”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本文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导入 简要导入课文 板书课题作者默读课文
4、,整体把握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课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如果让你为小巷深处配上一幅画,你认为文中的那一段文字最适合成为你作画的依据?(在这幅画里,你会画到些什么?)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盲女收养弃婴,并在她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母爱,女儿长大后嫌弃养母,但最终悔悟。2、第 28 节是最有深意、画龙点睛的段落,最全面体现作者的情感的段落(有对小巷的怀念、对母亲的歉疚感激,对自己的悔悟,对成长的反思) ,为文配画,画里有:村旁长长的路、长长的小巷、长长的竹棒、竹棒后长长的长长人影。1. 让学生快速整体把握全文,便于下文深入细致展开。2. 目的在于引入全文的重点难点段落,第
5、 28 节可以说是全文意味深长、提纲挈领的段落,学生对里面几个“长长的”含义的理解是有点难度的,设计此环节旨在此段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进而利用 “长长的路”对“母爱女”材料的寻找概括去感受,梳理出“我”的情感变化感受“我”的成长之路,并提示出“小巷” 、 “竹棒”在全文的作用。品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1、在第 28 节中:“在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为什么说“路”是“长长的”?这“长长的路”还有别的含义吗?你应该以什么情感读这一段?2、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的母亲爱女儿,有哪些令我们感动的事件、细节?(顺序可以颠倒)1、第 26 节:瞎眼母亲从小巷深处“摸”到汽车站,再“
6、摸”到我住的地方。联系全文:十几年来,母爱付出的艰辛之路,这路上铺洒的艰辛、汗水。2、圈画关键词句,概括重要细节:(1)倾囊安家:第三段, “拆” 、 “搬” 、“所有的积蓄” 、 “真正拥有一个家”(2)改变性格:第四段“骂” 、 “从未泼过”(3)苦心经营:第六、七段“雕像” 、“古铜” 、 “最毒” 、“血汗”(4)以我为傲:第八段“珍藏” 、 “广告宣传”(5)默默守候:第1、由易到难地去理解“长长的路”的含义,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悔悟沉重) ,并由此“路”感受母爱的艰辛之路。2、理解作品利用典型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二十六、二十七段“倚” 、 “央” 、 “摸” 、“交”梳理情脉
7、,理解文章结构请同学略读课文,提问:“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有哪几个阶段?阅读、思考、明确:(1)满足、自豪:第五段“代替” 、 “搀”,第九段“倚” 、 “吃”(2)厌恶、自卑:第十段“我”是弃婴,母亲是瞎子“不同一般” , “不再” 、 “泡”(3) 淡忘、隔绝:第十五段 (4)感动、悔悟:第二十九段“虚荣” 、“无知”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深化主题归纳总结1、是什么景象让我发幡然悔悟?“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想到了什么?2、你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这一组排比句有何作用?3、联系全文思考:文章中“小巷” 、 “又光又亮的竹棒”的形象有何含义,有何作用? 1、第
8、 26 节:在风中第 29 节:在风中(母亲的艰辛衰老、凄苦无助、默默奉献。 )2、第 30 节:作者内心迸发出的强烈自责深深悔悟,回归了亲情。3、 (1) “小巷”形象贯穿全文,是母亲花尽所有积蓄,苦心经营的母女俩相依为命的家,小巷深处有母亲,有爱,是“我”的感情寄托(2) “又光又亮的竹棒”是瞎眼母亲的行动依靠,也是她的生活支柱,精神支柱,情感支柱,是母女感情起伏变化的见证,是“我”成长的见证1、理解深沉无私、默默守候的母爱对女儿成长的巨大影响,是母爱养育了“我” ,也是母爱使“我”成长,换回曾经迷失的“我” ,最终理解并感激母亲。2、理解排比句的作用。3、文章中“小巷” 、 “又光又亮的
9、竹棒”是寄托作者情思的形象这是文本重要内容,而又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需要教师点拨布置作业 1必做题目:从下列词中任选四个词语,写一段有中心的话:落寞、揶揄、蹒跚、执著、厌恶、难堪2选做题目(二选一):(1)完成一篇读后感:如果你是文中的女儿,你会怎么做?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经历吗?(2)读写要结合,请你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典型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也可利用情感线索,采用形象寄托情思,写你的一位亲人可取题“非常老爸” 、 “非常妈妈”完成作业。 这是语言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利用本课所学练习写作。板书设计:小巷深处林莉养母 爱 “我”倾囊安家 (深沉无私) 满足 自豪 改变性格 (无怨无悔 ) 厌恶 自卑苦心经营 形象 见证 淡忘 隔绝以“我”为傲 小巷 悔悟 回归默默守候 竹棒(细节描写) (线索) 时 间 顺 序情 感 线 索母 爱 之 路成 长 之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