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夔暗香 篇一:姜夔的序浅析 姓名:许正丽 学号:2011012018课程:中国古代文学C 浅析姜夔词序的功能性 摘要:词序在文学史上可以说是起步比较晚的,它始于宋代的张先,繁荣于苏轼,在姜夔那儿到达了顶峰。姜夔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音乐词人,不仅在写词上构成了独特的“清空、骚雅”的风格,更是将词序开展到一个无人企及的高度,发挥了词序最大的功能性,引起了后人对词序的研究和注重。其词序不仅语言方式优美,读来如散文般,还具有导读纪实的功能(如交代了词作的写作背景或音乐材料),同时其词序仍然理解词人生平经历,内心感情的重要材料。因而,姜夔的词序在词学史上算是功能性最大最全面的,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根底上
2、,进一步详细的讨论姜夔词序的功能性。 关键词:姜夔;词序;功能性;散文美 前言 在词的开展之初,词的内容较为简单,大多局限于离别、相思或醉酒词,因而词题并没有得到特别的注重,再者由于词是依调所做,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词牌”,也确实是我们所说的词题,但由于词牌的调名本确实是曲名,词人多依曲填词,本来一开始,词调是可以表达词的内容和性质的,但随着词的开展,词调与内容渐渐变得不相关,词调仅仅是代表词的一个格律和韵律。因而唐五代之后,随着词内容题材的丰富,词人渐渐认识到有必要对词的内容做一个概括,因而词题就应运而生了。如四库全书“克斋词”提要说:“考花间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女冠子那么
3、咏女道士,河渎神那么为送迎神曲,虞美人那么咏虞姬之类,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是,后人题咏渐繁,题与调两不干涉。”1到了宋代,词题渐渐多了起来,进而演化成了词序。词序起初只是简单的交代写作的时间及原由,以张先为代表。之后苏轼那么更为全面的在词序中描绘了词的写作背景、地点、体例、创作体验、相关事件和人物等。到了南宋,姜夔在张先和苏轼的根底上参加了个人的生平和情感经历也更加强了词序表达的功能。词序的开展经历了“题材不断扩大,风格日趋丰富,方式逐步多样,艺术愈显精巧,个性日益精巧的过程。”2在姜夔这里算是到达了词序运用的一个顶峰。 姜夔一生共留下了84首词,其中带序的就有72首,除去共用一篇词序的情况外,
4、就剩三首没有词序,他的序总共有37首,这是其词作的44,是词人所做词中用序比例最大的。序的不断并非姜夔,但却在姜夔的作品中被运用到了极致。曾经就有学者指出:“就单个词人奉献而言,张先首创题序,苏轼发扬光大,稼轩词小序最多,姜夔词小序质量高,价值最高。这是宋词小序开展的四个里程碑。”3姜夔之词序篇幅有长有短,文体骈散结合且内容丰富,除客观记录创作背景及相关音乐理论外,更多的是表达了姜夔个人的内心感受及其主观情感:有对时世和国家人民的忧虑、有对过往爱情的缅怀、有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羁旅生涯的感慨等,流露出了强烈的个体精神和生命认识,同时与词的内容交相映衬,自成一体。下面将详细的对其词序的各个功
5、能性进展详细的分析。 1影印文 一、明确时间、地点、事由和创作动机及缘由 不管是词仍然诗亦或其他文体作品,要全面的理解其含义和作者借此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它创作的相关背景是不可无视的。按照背景材料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思想意涵。历史证明单凭作者给我们的文字内容而不理解它相关的创作背景有时是特别难正确的把握作品的真正包含的。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征询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假设不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写给什么人,又为何而写,就特别容易理解成只是一首一般的生活诗。由于写作时间的长远及史料缺乏,有特别多古人
6、的诗词由于无法考证他的写作时间等背景,导致无法明确作者想表达的方法而屡存争议,如曹植的特别多诗歌,其中争议最大的侍太子坐的写作时间至今特别多学者仍有争论,从而对作者在这首诗所表现的对曹丕的态度也有所分歧。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就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因而明确作品的写作时间地点及创作缘由等背景对把握作者其人其文都有特别大的协助。姜夔的词绝大部分都在其词序中交代了这些背景材料,如怀人词鬲溪梅令的词序:“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记梦词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思友词点绛唇的词序:“丁未冬,过吴松作
7、。”等。这些词的序比较简短,像如此的短序姜夔一般都只是直截了当将写作时间地点或事由点出来,简明扼要,目的明确。较长的词序一般在姜夔的记游和写景的词中出现。在这些词的词序中,姜夔不仅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还描绘了创作的缘由动机,有些还为词奠定了一种感情基调。如一萼红:“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沼.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从序中明白,这首词写于丙午年的人日,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月初七这一天。而人日是思念远未归来的远人之日。这一天,词人住居于观政堂中,看到眼前之景物,想到一些人和事,不仅悲从中来,因而做了这首词。据夏承涛先生姜夔年系所言,这是姜白石词中最早思念合肥女子
8、之作。4姜夔在这类词序中触景伤情,注入了创作主体的情感线索,打破了前人词序仅仅作为一种注脚的局限,让读者在更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的同时,也在思想感情上更靠近作者的内心。从而更为准确的把握了作者在其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涵义。 二、是研究音乐理论的重要史料 姜夔不仅是南宋著名的诗词人,仍然南宋第一词调歌曲的音乐家。他通晓音律,善吹箫弹琴,并能填词谱曲,给后人留下了特别多乐论作品。其中他的自度曲广为人们称道,在宋代词乐上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成为探究宋代词调乐曲的珍贵史料。他经常将乐理知识运用到他的词作上来,本人填词和谱曲,他称其为自度曲。姜夔共创作了十四首自度曲,并全部带有词序,收录在白石道人歌曲中。
9、姜夔的特别多首词的词序介绍了自度曲的创作,也有特别多首词序是考证了相关的乐曲乐调。如长亭怨慢的词序:“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後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在这首词序中,姜夔说明了他喜爱自度曲的态度并说明本人创作自度曲的特征。而暗香:“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那么描绘了创作此自度曲的缘故。另外在一些词序中姜夔记录了本人对乐调的考证和对一些失传已久的乐曲的觉察。“姜夔序中对乐调的考证,既涉及到词体、词调、词韵等词乐理论,又阐述了宫调、转调、乐器演奏等音乐理论。典型的
10、是徵招序,不计标点,共425字,交代了调名的由来,并阐述了关于宫调的理论,可算是一篇学术小。”5醉吟商小品的词序描绘了他觉察失传已久的琵琶四曲之一的醉吟商朝渭州,当下即抓紧学习该曲的品玄法,还谱成了新的醉吟商小品。 凄凉犯的序那么是阐述了犯调的概念,使宫调相犯来增加乐曲的变化。此外还有特别多首词序谈到了有关音乐的理论和方法,对南宋后期词坛创新和词式上的格律变化有特别大的阻碍。为后人研究宋人音乐词调提供了特别珍贵的参考材料。 三、“读其序解其情” 姜夔父亲姜噩,曾任湖北汉阳县知县。姜夔幼年随宦,往来汉阳二十余年。但父亲过早去世,少贫孤寒,屡试不第,终生过着飘零羁旅的生活。二十多岁时寄居在姐姐的家
11、里。后来在湖南长沙有幸结识了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到老人的赏识和怜惜,不仅将侄女嫁与他,还将他推荐给当时著名的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并跟他们结下了深沉的友谊,经常一起交流诗文,谈论理想。之后,姜夔迁居杭州,生活愈发的贫寒,主要靠朋友救济和卖字。但即便如此,姜夔仍保持一股清高耿介的气质和秀拔的人品。晚年光阴多旅食于杭、嘉、湖之间。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转翁者号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诗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来自解本身之贫困。他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顾生活后,嘉定元年(1208)病卒于临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馆旅邸。幸得友人捐助
12、,才获得就近安葬。姜夔虽一生困顿困顿,居旅不定,却给我们留下了特别多不朽的名作。他对词序的奉献在学界是公认的,他不但将词序开展成语言方式优美的小品文,而且内容丰富,包含了主体认识和审美感受,词人内心情感可见一斑。姜夔在其词序中把他本身对人、事、物的方法和感慨通过景物,借助意象表现出来,倾注了个人的悲喜哀愁,经常景中夹情,表达、抒情融为一体。“他的词序行文自由、构造灵敏,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视其个人的性格特征,敏感、细腻、温婉、自由,这些序与词结合在一起,时而相称,时而比照,但都能相映成趣,协和完美。”6姜夔的词序是我们理解其性、其情、其思必不可少的材料。伤事,忧国忧民 在姜夔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
13、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锐利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在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姜夔从湖北顺江而下,到达扬州,看到扬州饱经战火的摧残,已不复当年繁华,成为了一座空城。因而感慨万千的姜夔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他现存的第一首词扬州慢,这时候的姜夔仅二十一岁。扬州慢的序曰:“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那么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从序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夔在目睹扬州今非昔比的萧条和荒凉之后,于空城四壁、“戍角悲吟”中的痛苦,感受得到他在战争离乱中思念家乡的悲怆情怀。序中千岩老人认为其“有黍离之悲”,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