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硫的氧化物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659.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658.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657.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硅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654.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第1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656.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655.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与铵盐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653.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浓硫酸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652.doc--点击预览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浓硝酸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65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3 节第一课时 硫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检验 SO2气体中是否混有 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 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2、下列溶液中通入 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A. Ba(OH) 2 B. Ba(NO 3)2 C. Na 2S D. BaCl 23、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4、将 SO2通入显红色的酚酞试剂中,发现红色消失,这主要是因为 SO2有( )A 有漂白性 B、有还原性 C、溶于水后显酸性 D、有氧化性5、SO 2和 Cl2均可用于漂白工业,对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 SO2的漂白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 Ca(ClO) 2C.为便于储存和使用,可用液氯代替氯水漂白干燥棉布上的有色物质D.为增强漂白效果,可将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Cl2混合使用以达到增强效果的目的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 SO2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 4溶液褪色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 SO2C.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D.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7、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都不能共存,其中极易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A.H 2S 和 SO2 B.NO 和 O2 C.NH 3和 HCl D.Cl 2和 H2S8、下列反应中,硫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稀硫酸与 Zn 粒反应 B.SO 2与 O2反应 C.浓硫酸与铜反应 D.SO 3与水反应9、对于等质量的 SO2和 SO3来说,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3 B. 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5:4 C. 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5 D. 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 1:110、2008 年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二审,表明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工商人士提醒消费者,长期食用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的食品不仅会破坏维生素 B1,还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下列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B.人体直接吸入二氧化硫易引起呼吸道疾病C.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酸雨D.可通过服入碱性物质(如 NaOH)的方法来消除二氧化硫中毒11、向 BaCl2溶液中通入 SO2至饱和,此过程无明显实验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溶液变浑浊。加入的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FeCl 3溶液 B.NH 4Cl 溶液 C.稀氨水 D.AgNO 3溶液12、将 SO2气体通入 BaCl2溶液中,未见白色沉淀,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立即产生沉淀,则通入的气体不可能的是A.Cl 2 B.NH 3 C.H 2S D.CO 2213、下列物质①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漂白粉,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褪色过程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14、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 SO2的是 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使品红溶液褪色④通入足量 NaOH 溶液中,再滴加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 C.③④⑤均能证明 D.只有⑤能证明15、已知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根据其类别及化合价推测它不具有的性质A.与氧化钠反应 B.与氢氧化钾反应 C.与盐酸反应 D.被氧化成其它物质16 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 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①品红溶液 ②酸性 KMnO4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17、有一瓶 Na2SO3溶液,可能已部分氧化,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结论正确的是A.Na 2SO3溶液已部分氧化 B.加入 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C.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 BaSO4 D.此实验能确定 Na2SO3溶液是否部分氧化18、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19、为除去混入 CO2中的 SO2和 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 Na2CO3溶液;②饱和 NaHCO3溶液;③浓 H2SO4溶液;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③ D.③④⑤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 O2 B.若甲为 SO2,则丁可能是 NaOH 溶液C.若甲为 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 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 CO2二、填空题26、将过量的 SO2分别通入下列溶液:①氢硫酸②溴水③品红溶液④澄清石灰水⑤酸性高锰酸钾⑥氯化钙溶液,根据要求填空。(1)无明显现象的是 ;(2)溶液颜色褪去的是 ;(3)SO 2作氧化剂的是 ;(4)SO 2作还原剂的是 ;(5)先生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的是 ;3(6)有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的是 。27、有 A、B 两种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 A(g)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将 B(g)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变为无色;将 A(g)和 B(g)按 1:1 的体积比混合充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B 的化学式:____、____(2)写出 A 和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写出 B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4)加热通入 A 后变为无色的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加热通入 B 后变为无色的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4第四章第 3 节第一课时一、选择题 1D2、D3、C 4、 C5、B 6、B 7、C8、C9、B 10、D 11、B12、D13、B14D15、C 16、C 17、C18、B19、B20、C 二、填空题 26、 (1)⑥ (2)②③⑤ (3)① (4)②⑤ (5)④ (6)① 27、 (1)SO 2(1 分) ;Cl 2(1 分) (2)2NaOH+SO 2=Na2SO3+H2O(2 分) (3)2OH- +Cl2=Cl- +ClO- +H2O(2 分) (4)变为红色(1 分) ;无现象(1 分)三、实验,探究题 28、解析 Na 2SO3与 H2SO4反应产生 SO2,SO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 SO2与水作用生成的 H2SO3呈酸性;SO 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 2具有还原性,能使 KMnO4溶液褪色;SO 2具有氧化性,能与 H2S 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黄色沉淀)。答案 (1)Na 2SO3+H 2SO4===Na2SO4+H 2O+SO 2↑ (2)变红 酸 (3)褪色 漂白性 (4)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氧化 (5)KMnO 4溶液褪色 还原 (6)吸收 SO2,防止 SO2污染环境 SO2+2NaOH===Na 2SO3+H 2O1第 3 节第 2 课时 氮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 1.酸雨是对降水呈酸性(pH 小于 5.6)的统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 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B.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都含有氮氧化物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 SO2的排放量,对燃料脱硫处理2.在 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A.3∶1 B.1∶3 C.1∶2 D.2∶13.在体积为 V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a mol NO 和 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a/b B. C. D.a2b aa+ 2b a2 a+ b4.某集气瓶里的气体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中的( )A.N 2、NO 2、Br 2 B.NO 2、NO、N 2 C.NO 2、O 2、NO D.N 2、O 2、Br 25.(双选)现有 NO2、O 2的混合气体 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逸出气体 2 mL(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氧气的体积是( )A.1.2 mL B.2.4 mL C.3 mL D.4 mL6.发射“嫦娥一号”环月卫星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尾部喷出。该气体主要成分是 CO2、H 2O、N 2、NO 等,在发射现场可看到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其原因是( )A.高温下 N2遇空气生成 NO2 B.NO 遇空气生成 NO2C.CO 2与 NO 反应生成 CO 和 NO2 D.NO 与 H2O 反应生成 H2和 NO27.在标准状况下,将 O2和 NO2按 1∶4 的体积比充满干燥的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体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114 45 128 1428.将 3 mol 的 NO2气体依次通入下列三个分别装有足量①NaHCO 3饱和溶液 ②浓 H2SO4 ③Na 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起来,则收集到的气体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A.1 mol NO B.1 mol NO 2和 0.05 mol O2C.2 mol O 2 D.0.25 mol O 29.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液面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A.可能是 N2和 NO2的混合气体 B.一定是 NO2气体C.可能是 NO 和 NO2的混合气体 D.只可能是 NO2一种气体10.将 22.4 L 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 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 2 B.N 2O3 C.N 2O D.N 2O411.某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下,该氧化物与氨气反2应只生成氮气和水,若生成的氮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6,该氧化物化学式为()A.NO B.N 2O3 C.NO 2 D.N 2O512.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大气污染分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二次污染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如 2NO+O 2===2NO2就是二次污染,由 NO2导致的污染就是NO 的二次污染。下列物质:①SO 2 ②NO ③NO 2 ④HCl⑤CO 2,不易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④和⑤ D.只有④13.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将集气瓶置于光亮处,然后挤压胶头滴管使胶头滴管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发现烧杯中的水会倒吸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内的混合气体可能是( )①CO、O 2 ②NO、O 2③NO 2、O 2 ④N 2、H 2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二、填空题(共 61 分)14.(12 分)NO 2和溴蒸气均为红棕色气体,现在分别向盛有 NO2和溴蒸气的集气瓶中加入蒸馏水,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现象是:前者溶液呈__________色,后者溶液呈__________色。若分别向装有 NO2和溴蒸气的集气瓶中加入 AgNO3溶液,前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后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上述实验现象明显,故可用来鉴别 NO2和溴蒸气。15.(18 分)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酸雨的成分及成因,对取得的酸雨样品进行了 pH 的测定,随时间推移,得到了如下实验数据。时间(h) 开始 8 16 24 32 40 48pH 5.0 4.8 4.5 4.3 4.2 4.0 4.0(1)雨水样品放置时,pH 变化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此可以得出酸雨形成的过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选项是酸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A.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B.污染水源C.改良碱性土壤 D.损害庄稼(3)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作燃料,③燃烧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________。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实验室中进行 SO2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时,在装置最后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装置,所选试剂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不同的地方往往采取不同的“固硫”方法。①火力发电厂常用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吸收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并用来制取CaSO4,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硫酸工业中常用浓氨水来吸收二氧化硫,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 分)已知 NO 不溶于水,NO 2易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 3NO2+H 2O===2HNO3+NO。把盛有 48 mL NO 和 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中 (保持同温同压),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变为 24 mL,则:3(1)原混合气中,NO 是__________mL,NO 2是__________ mL。(2)若在剩余的 24 mL 气体中,通入 6 mL O2,待液面稳定后,反应后容器内剩余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 mL。(3)若在剩余的 24 mL 气体中,通入 24 mL O2,待液面稳定后,反应后容器内剩余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 mL。(4)若在原 48 mL NO、NO 2中,通入__________ mL O 2再倒置于水中,气体会全部被吸收。4第四章第 3 节第 2 课时1C 2C 3C 4A 5AD 6B 7C 8D 9C 10A 11A 12C 13D14.3NO 2+H 2O===2HNO3+NO Br 2+H 2O HBr+HBrO 无 橙 红棕色褪去变成无色溶液 红棕色褪去有浅黄色沉淀生成15 答案:(1)2H 2SO3+O 2===2H2SO4 雨水溶解 SO2生成 H2SO3,H 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H2SO4,降落下来形成酸雨(2)C (3)C (4)尾气处理 NaOH 溶液 SO 2+2OH - ===SO +H 2O2-3(5)①Ca(OH) 2+SO 2===CaSO3↓+H 2O 2CaSO 3+O 2===2CaSO4②SO 2+2NH 3+H 2O===(NH4)2SO3 (NH4)2SO3+SO 2+H 2O===2NH4HSO316(1)12 36 (2)16 (3)6 (4)181第 3 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 SO2有关的是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2.下列名词与氮元素无关的是A.光化学烟雾 B 水体富营养化 C 酸雨 D 地方性甲状腺肿3.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单质 氧化物 酸或碱 盐― ― →+ O2 ― ― →+ H2O ― ― ― ― ― ― →+ NaOH或 HCl A.硅 B.硫 C.铜 D.铁4.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5.实验室中制取的下列气体中,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 2 B.SO 2 C.CO D.NO6.在 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物质的质量比为A.3∶1 B.1∶3 C.1∶2 D.2∶17.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 2与 O2 B.NO 2与 NO C.O 2与 N2 D.NO 与 O28.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①活性炭 ②过氧化钠 ③氯水 ④二氧化硫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9.为了除去混入 CO2中的 SO2,最好将混合气体通入下列哪种溶液中A.饱和烧碱溶液 B.饱和小苏打溶液 C.饱和纯碱溶液 D.浓硫酸10.将盛有 N2和 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 N2和 NO2的体积比是A.1∶1 B.1∶2 C.1∶3 D.3∶111.能鉴别 SO2和 CO2的试剂是 ( )A、品红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氯化钙溶液 12、 香烟烟雾中含有 CO、CO 2、SO 2、H 2O 等气体,用①无水 CuSO4 ②澄清石灰水 ③红热 CuO ④生石灰 ⑤品红溶液 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药品可将其一一检出,检测时香烟烟雾通入药品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⑤②①④③ B.①⑤⑥②④③ C.③④②⑥⑤① D.②⑤①④③⑥1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与空气中的 S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 SO3 。则“PM2.5”的颗粒物在酸雨形成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下列的A.还原作用 B.氧化作用 C.催化作用 D.抑制作用 14、在 FeCl3和 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生成的白色沉淀是A BaSO4 B FeS C BaSO3 D S15、用 20mL0.3mo1 ・ L-1的 Na2SO3溶液,恰好将 2.4×10-3mol 的 RO3-还原,则 R 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4 价 B.+3 价 C.+1 价 D.0 价 2.填空题12.A、B、C 三种气体都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A 是一种单质,其水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C 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1)A 用于工业上制取漂白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 的水溶液露置在空气中酸性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2(3)A、B 都能分别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两者水溶液混合后却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溶液酸性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 与水反应: 13.如图 是实验室制 SO2并验证 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1)⑥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证明 SO2是________气体. (3)②中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 SO2有________性.(4)③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证明 SO2有____________性.对应的化学方程式:。(5)④中现象是_______,证明SO2有_____性,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 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Ⅰ)装置: (Ⅰ)装置 (Ⅱ)装置(1)实验室常用装置 E 制备 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发现 B、D 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 B、D 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 D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Ⅱ)装置继续进行实验: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15.汽车尾气(含 CO、SO 2和 NO 等)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3放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 ,它能使一氧化碳跟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1)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CO 跟 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3)使用“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放废气的酸度,有可能促进了酸雨的形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的有________(填序号)A.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能源消耗 B.使用电动车辆,减少汽油消耗C.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D.取缔燃煤炉,改用天然气16.把 2.0mol/LCuSO4溶液和 1.0mol/L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的体积和) 。计算:(1)混合液中 CuSO4和 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2)混合液中 H+、Cu 2+、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3)向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经足够长的时间后,铁粉有剩余。此时溶液中 Fe2+的物质的量浓度。4第 3 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检测题答案:1——5:BDBCB 6——10:CDCBC 11—15 AB C A D 12:(1)2Cl 2+2Ca(OH)2=CaCl 2+Ca(ClO) 2+2H 2O(2)2H2SO3+O 2===2H2SO4 2SO2 +O 2 2SO3(3)SO2+Cl 2+2H 2O===H2SO4+2HCl (4)3NO 2+H2O=2HNO3+NO13:(1)Na 2SO3+H 2SO4===Na2SO4+SO 2↑+H 2O(2)石蕊变红 酸性 (3)褪色 漂白 (4)出现淡黄色浑浊 氧化 H2S(aq)+SO2(g)=3S(g)+2H2O (5)褪色 还原 I2+SO2+2H2O==H2SO4+2HI (6)吸收多余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 2NaOH+SO 2===Na2SO3+H 2O14:15.(1)SO2、NO (2)2CO+2NO N2+2CO 2= = = = =催 化 剂 (3)由于促进了 SO2的转化,生成的 SO3增多,SO 3+H 2O===H2SO4提高了空气的酸度 (4)ABCD16. (1)1.0mol/LCuSO4, 0.5mol/LH2SO4(2)c(Cu2+)=1.0mol/L,c(H+)=1.0mol/L,c(SO4 2-)=1.5mol/L(3) c(Fe 2+)=1.5mol/L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选择题1、有经验的阿姨在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洗有色衣服之前,都会将自来水在日光下暴晒一段时间,目的是A、使水中的杂质沉淀 B、使水中的 HCLO 分解 C、起到杀菌作用 D、增加水中 O2的含量2、右图为某玻璃上精美的花纹图案,雕刻此图案所用的刻蚀液为A、HF 溶液 B、HCL 溶液 C、H 2SO4 溶液 D、HNO 3溶液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氯 B、漂白粉 C、氯水 D、盐酸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硅酸盐的是A、陶瓷 B、玻璃 C、水晶 D、水泥5、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硅作用的是A、氢氧化钙 B、苛性钠 C、氧化钙 D、水6、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 FeCL2 B、ALCL 3 C、FeCL 3 D、CuCL 27、下列各选项中的物质在反应时,有白烟生成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C、钠在氯气中燃烧 D、铜丝在氯气中燃烧8、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A、氯水 B、次氯酸 C、次氯酸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9、检验 HCL 气体中是否混有 CL2,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10、存放照相机、显微镜、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盒中常可发现一些袋装透明胶状颗粒,该颗粒材料可能的名称及其作用是A、活性炭、吸附剂 B、氯化钠、干燥剂 C、硅胶、干燥剂 D、KMnO 4、氧化剂11、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CL-,正确的操作是A、取样,滴加 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B、取样,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 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C、取样,先加稀 H2SO4酸化,再加入 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D、取样,加入少量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 HNO3,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12、向 X 溶液中滴入 1~2 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再滴入适量盐酸后过滤。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图所示,则 X 可能为 A、NaOH B、NaCL C、Na 2CO3 D、Na 2SiO3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2+OH-====CL-+CLO-+H2O B、在氯化镁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CL -+Ag+====AgCL C、碳酸银溶于稀硝酸中:CO 32-+2H+====CO2 +H2O D、氯气和水反应:CL 2+H2O====2H++CL-+CLO-14、下列化学式中,表示正长石(KALSi 3O8)的是2A、K 2O·AL2O3·3SiO2 B、K 2O·2AL2O3·3SiO2 C、K 2O·AL2O3·6SiO2 D、2K 2O·2AL2O3·6SiO215、将过量的 CO2分别通入:①CaCL 2溶液;②Na 2SiO3溶液;③Ca(CLO) 2溶液④Ca(OH) 2溶液,最终有沉淀析出的是A、①②③④ B、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 CL2;①用含 HCL146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2反应②用 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氯气(已知 MnO2不与稀盐酸反应)A、①比②多 B、②比①多 C、①②相等 D、无法比较2、非选择题17、为确认酸性强弱:HCL>H 2CO3>H 2SiO3,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通过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锥形瓶中装有某可溶性正盐溶液,该盐在分类上属于 (填碳酸盐、硫酸盐或硅酸盐) 。(2)装置 B 中所盛的试剂为饱和 NaHCO3溶液,其作用是 。(3)装置 C 中所盛的试剂是 (填“NaCL” 、 “Na2CO3”或“Na 2SiO3”)溶液,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装置图如下: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若有 1 mol 氧化剂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mol 。(2)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3)请画出装置 B 中集气瓶内导管部分。(4)该兴趣小组的某些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稀溶液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19、长距离联网所使用的传输速度快、信息最大的线路,其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该材料的名称是 。这种材料被埋在地下时,如果裸露在碱性土壤中,会导致断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20、CL 2、二氧化氯(CLO 2)都是重要的消毒剂,且 CLO2杀菌的同时不会产生致癌物,符合环保要求。试回答:(1)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氯和氯气与还原剂反应,前者转移的电子数是后者的 倍。(3)0.02 mol 铜丝经灼烧至红热后,放入充满足量氯气的某集气瓶中,完全反应后,集气瓶中生成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g 。若将 0.02 mol 铁丝置于足量 CL2中完全燃烧后,参加反应的 CL2的质量为 3g。21、X、Y、Z 是中学化学中三种常见的单质且 Z 为气体,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试根据该图推断并填空:(1)若 Z 在 X 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同时有白雾形成,Y 为 Br2,则 X 的化学式为 Z 的化学式为 ,反应 X+甲 乙+Y 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 Y 单质为一种半导体,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乙为 CO 气体,则 Z 的化学式为,反应 X+甲 乙+Y 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条件可不注明) 。22、 (8 分)有不含杂质的硅铝样品若干,研细后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其中一份样品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完全反应,放出氢气 V L;另一份样品与足量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氢气6V(两次测量 H2体积时条件相同) 。已知硅与 NaOH 溶液反应后得到 Na2SiO3和 H2。(1)分别写出 AL 和 NaOH 溶液反应及 Si 和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求此硅铝样品中硅、铝的质量比为 。 4《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小结1——5 B、A、A、C、D、6——10 B、C、D、D、C、 11——16 D、D、B、C、B、B17、 (1)碳酸盐(2)除去 CO2中的 HCL 气体(3)Na 2SiO3;SiO 32-+CO2+H2O===H2SiO3 +CO32-(或 SiO32-+2CO2+2H2O====H2SiO3 +2HCO3-)18、 (1)MnO 2+2CL-+4H+===Mn2++2H2O+CL2 ;二氧化锰; 2(2)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烧瓶底部,若看到 C 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导管液面上升,形成一小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 (4)A19、SiO 2;光导纤维;SiO 2+2OH-====SiO32-+H2O20、 (1)+4 (2)2.5 (3)2.7;2.1321、 (1)CL 2;H 2;CL 2+2HBr===2HCL+Br2(2)O 2;SiO 2+2C===Si+2CO 22、 (1)2AL+2NaOH+2H 2O===2NaALO2+3H2 ;Si+2NaOH+H2O===Na2SiO3+2H2 (2)35:91第二节 第 1 课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2.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不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C.纯净的 H2在 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白色烟雾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3.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制取,又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制取的是( )A.FeCl 2 B.AlCl 3 C.FeCl 3 D.CuCl 24.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 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 B.氯水光照时会放出 Cl2,久置后只剩下水C.实验室制备 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 D.Cl 2能杀菌消毒,不需要进行尾气处理5.向盛有 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①AgNO 3溶液 ②NaOH 溶液 ③水, 经过振荡,现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丙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6.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的是(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敞口放置久置氯水 ⑤盐酸 ⑥盐酸酸化漂白粉溶液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③⑥ D.③④⑥7.已知:KClO 3+6HCl(浓)= ==KCl+3Cl 2↑+3H 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 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8.下列关于氯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向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能提高溶液中 HClO 的浓度 B.用强光照射装满次氯酸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可收集到两种气体C.漂白粉和次氯酸溶液都是混合物 D.向漂白粉中加入浓盐酸能产生黄绿色气体9.如图一,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退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退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硫酸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亚硫酸钠溶液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A 滴有 KSCN 的 FeCl2溶液变红色 Cl2具有还原性B 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退色 Cl2具有酸性C 石蕊试液先变为红色后退色 Cl2具有漂白性D KI 淀粉溶液变蓝色 Cl2具有氧化性2图一 图二10.已知 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 Cl2.若用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不考虑①单元的夹持装置)( )A.只有①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②、③、④处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④检验 HCl 气体中是否混有 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⑤除去 HCl 气体中的 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 D.③⑤12.将 0.03 mol Cl2缓缓通入含有 0.02 mol H2SO3和 0.02 mol HBr 的混合液中,溶液中H+ 的浓度与通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纵坐标都表示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二、非选择题13.室温下,单质 A、B、C 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图所示进行反应,又知 E 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1)A 是______,B 是______,C 是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现有 X、Y、Z 三种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①X、Y、Z 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②X的单质在 Z 的单质中燃烧,生成 XZ,燃烧时火焰为苍白色;③XZ 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 X+ 和 Z- ,XZ 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④两分子 X 的单质可与一分子 Y 的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 X2Y,X 2Y 常温下为液体;⑤Z 的单质溶于 X2Y 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试推断:(1)X、Y、Z 的元素种类及 XZ 和 X2Y 各是何物质,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X___________,Y___________,Z__________,XZ____________,X 2Y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X 的单质在 Z 的单质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Z 的单质溶于 X2Y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5.(14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 2+CaCl 2+2H 2SO4 2CaSO4+2Cl 2↑+2H 2O,他们设计如图= = = = =△ 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试回答:(1)该实验中 A 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 C 中的 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在 D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