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点击预览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广东实验中学 2015—2016 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文 科 化 学本试卷全部为选择题,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l 35.5一、单项选择题Ⅰ(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名言名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冰封三尺 B.涂脂抹粉 C.沙里淘金 D.火上浇油2.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Mg+O 2 2MgO B.2Al+Fe 2O3 Al2O3+2Fe= = = = =点 燃 = = = = =高 温 C.2HClO 2HCl+O 2 ↑ D.NaOH+Al(OH) 3===NaAlO2+2H 2O= = = = =光 照 3.18 g 水的物质的量是( )A.0.5 mol B.1 mol C.0.1 mol D.6.02×10 2 3 mol4.对 NaNO3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钠盐 B.属于硝酸盐 C.属于正盐 D.属于酸式盐5.下列关于 816O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 8 B.质子数为 8 C.中子数为 16 D.电子数为 16 6.关于 FeCl3溶液和 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FeCl 3溶液能产生丁达尔现象,Fe(OH) 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D.FeCl 3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Fe(OH) 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7.下列物质分类合理的是( )A.氧化物:CO B.酸:NaHSO 4 C.碱:纯碱 D.铵盐:NH 3·H2O8.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2A.铁线 B.蔗糖 C.氯化钠 D.盐酸9.下列化学反应中,H 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 )A.2NaOH+H 2SO4===Na2SO4+2H 2O B.C+2H 2SO4(浓) CO2↑+2SO 2+2H 2O= = = = =△ C.BaCl 2+H 2SO4===BaSO4↓+2HCl D.CuO+H 2SO4===CuSO4+H 2O10.在 2H2+O 2 2H2O 的反应中 ,能量转化方式为( )= = = = =点 燃 A.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11.下列选项中,表示ⅥA 族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A B C D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处于第一周期 B.氯处于第ⅦA 族C.硅与碳处于同一主族 D.第三周期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13.下列物质中既有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Na 2S B.NaCl C.Na 2O2 D.BaCl 214.能用 H+ +OH - ===H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 H2SO4溶液反应 B.氢氧化钡溶液与 HNO3溶液反应C.KOH 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 D.氢氧化钠溶液与 NaHCO3溶液反应15.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Mg B.Na C.F D.Cl16.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氧化钙溶于水C.甲烷燃烧 D.铝粉与盐酸反应17.下列微粒只有氧化性的是( )A.Cu 2+ B.Fe 2+ C.Cl 2 D.Cl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 H 原子形成 1 mol H—H 键要吸收能量 B.所有燃烧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NaOH 溶于水是放热反应 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19.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之一的反应是 2SO2+O 2 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速率相等且等于零20.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N、O、F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B.N、O、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Na、Mg、Al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D.Li、Na、K 的金属性依次增强21.下列钠的化合物俗名为小苏打的是( )A.Na 2SO4·10H2O B.Na 2CO3 C.NaHCO 3 D.NaOH2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食盐 B.苯 C.浓盐酸 D.浓硝酸23.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溶解度减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C.溶剂的质量减小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24.根据报道,我国某些城市的酸雨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某市正准备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下列不是清洁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煤 C.天然气 D.酒精25.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纤维素 C.蛋白质 D.塑料26.红磷和白磷互为( )A.同分异构体 B.同素异形体 C.同位素 D.同系物27.小李为了鉴别新买来的饮料不是牛奶而是豆浆,最好选用( )A.溴水 B.氯水 C.碘酒 D.酒精 28.下列物质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 )A.CO 2 B.SO 2 C.NH 3 D.H 229.硼的原子序数是 5,硼的最高价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BO 2 B.H 3BO3 C.H 2BO3 D.H 4B2O530. 1 mol/L MgCl 2的含义是( )A.1 L 水中含有 1 mol MgCl2 B.1 L 溶液 中含有 1 mol Cl-C.将 95 g MgCl2溶于 1 000 g 水中配成溶液 D.1 L 溶液中含有 95 g MgCl2二、单项选择题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4项最符合题意)31.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最高化合价:Al>Mg B.金属性:Al>MgC.酸性:H 2SO4>H 3PO4 D.原子半径:Cl>F3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铁和盐酸的反应:Fe+2H + === Fe2+ + H 2 ↑B.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CO 32- + 2H + ===CO2 ↑+H 2OC.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 3- +OH - === CO32- +H 2O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 2+ +SO 42- +Ba 2+ +2OH - ===Cu(OH)2↓+BaSO 4↓33.下列做法不利于金属防护的是( )A.切菜刀切菜后不洗净就放回刀架 B.将钢铁制成不锈钢C.在铁塔的表面喷漆 D.埋在地下的钢管与锌块连接3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 3+ 、OH - 、NO 3- B.Ca 2+ 、Na + 、HCO 3- C.OH - 、Cl - 、NH 4+ D.H + 、 CO 3- 、Cl35.下列措施不能够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固体反应物面积36.BaCl 2剧毒,致死量为 0.3 g,万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鸡蛋清及适量解毒剂,此解毒剂是( )A.AgNO 3 B.CuSO 4 C.Na 2CO3 D.MgSO 4 37.生活中的下列措施是为了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将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 B.向较多粉尘的地面洒水后再清洁C.铁制栏杆喷涂油漆 D.将食盐密封好,防止吸潮结块38.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大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下列因果关系错 误的是 ( )A.粉尘较多的环境——易患(诱发)肺病B.NO 2和 SO2排入大气中——导致酸雨C.汽车尾气(含氮的氧化物等)——造成光化学烟雾D.滥用化肥及含磷洗衣粉——重金属元素污染水土39.下列化学电源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40.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 + 、Na + 、CO 32- B.Ba 2+ 、SO 42- 、Cl -C.K + 、H + 、OH - D.Ag + 、Al 3+ 、NO 3-541.高温条件下,某钾盐发生如下反应:4K 2Cr2O7===4K2CrO4+2X+3O 2 ↑,则生成物 X 的是( )A.CrO 2 B.CrO 3 C.Cr 2O3 D.Cr 2O5 42.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溶液 H+ 浓度最大的是( )A.HCl B.H 2CO3 C.H 2SO4 D.CH 3COOH43. 10 L 1 mol/LAl 2(SO4)3溶液中含有 SO42- 的物 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 B.2 mol/L C.3 mol/L D.20 mol/L44.在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 为负极,Cu 为正极 B.正极反应式为:Zn-2e - ===Zn2+C.负极反应式为:Cu-2e - ===Cu2+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4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 2+ ===Zn2+ +Cu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OH - +H + ===H2OC.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 + ===2Fe3+ +3H 2↑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 2+ +SO 42- ===BaSO4↓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其他杂质的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称为皂化C.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D.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47.下列不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 )A.玻璃 B.水泥 C.光导纤维 D.陶瓷48.坏血病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水果和蔬菜 B.鱼肉和猪肉 C.鸡蛋和鸭蛋 D.糙米和肝脏49.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醋可以作为防腐剂和调味剂 B.味精可作调味剂C.甲醛是一种很好的食品防腐剂 D.苯甲酸钠可用作食品添加剂50.对于某些合成材料(如塑料制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将废弃物混在垃圾中填埋在土壤中 B.将废弃物燃烧C.将废弃物用化学方法加工成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6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且正确得 1 分,未选、错选不得分 )5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A.用盐卤点豆腐 B.用明矾净水C.医药是用三氯化铁止血 D.江河入海中形成的三角洲52.下列物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铝 C.氢氧化钠 D.硫酸钡5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后得到的汽油、柴油、煤油等都是纯净物B. “静电除尘” 、 “燃煤固硫” 、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才能提高空气质量C.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54.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是( )A.合成洗涤剂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塑料55.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56.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蛋白质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C.油脂、纤维素、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D.蛋白质、纤维素、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5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 2O3+3CO 2Fe+3CO 2,在该反应中( )= = = = =△ A.铁做还原剂 B.Fe 2O3做氧化剂C.铁元素被还原 D.铁元素化合价升高58.下列产品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灯 C.液化石油气 D.含汞电池59.3 mol Cl 2和 3 mol NO 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相等 B.原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 D.质量相等60.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有化学能变化的是( )A.氯化铵热分解反应 B.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的反应C.碘升华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淀粉7广东实验中学 2015—2016 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文科化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Ⅰ(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5 D A B D B 6-10 D A C B A 11-15 B D C B C16-20 A A B D B 21-25 C A C B D 26-30 B C C C D二、单项选择题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31-35 B B A B B 36-40 D C D A D 41-45 C C C A C 46-50 D C A C C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且正确得 1 分,未选、错选不得分 )51-55 ABCD AB AD BCD ABD56-60 CD BC BC AB ABD 1广东实验中学 2015—2016 学年(上)高二级模块四考试化 学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16 小题,其中 1- 8 小题每题 2 分,9-16 小题每题 3 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都能自发进行B.Fe 3++3H2O Fe(OH)3+3H+是吸热反应C.熵值大小关系为:S(冰)S(水)S(水蒸气)D.对 C(s)+H2O(g) CO(g)+H2(g),多加些炭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l)△H=﹣57.3kJ/molB.在 101kPa 时 1mol 物质燃烧时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C.未来氢气作为新能源的其中一个优点是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D.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3.向纯水中加入少量 NaHSO4固体,当温度不变时,则该溶液中( )A.水电离出的 c(H+)减小 B.c(OH -)与 c(H-)的乘积增大C.c(H +)减小 D.c(OH -)增大4.下列解释事实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a 2S 溶液显碱性:S 2- + 2H2O H2S + 2OH-B.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Cl: HClOlC.草酸溶液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OHCMnMn 222424 81065D.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Al3Al33胶 体5.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 )=1×10 -14 mol·L-1 ,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 3+ Na+ NO3- Cl- B.K + Na+ Cl- NO3-C.K + Na+ Cl- AlO2- D.K + ClO- SO42- NO3-6.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 -1的氨水溶液与 10mL 0.1mol•L-1的氨水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 HCl 的量 B.NH 3·H2O 的电离常数 2C.OH —的物质的量 D.OH —的浓度7.用石墨作 电极电解 l mol·L-1 下 列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 pH 不变的是( )①H 2SO4 ②NaOH ③KI ④Na 2SO4 ⑤CuSO 4A.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④⑤8.下列关于中和滴定的操作错误的是( )A.滴定前需要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B.用对应加入的溶液润洗的仪器有:酸式滴定管、锥形瓶C.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会使滴定结果偏高D.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会造成计算值偏低9.电瓶车所用的电池一般是铅蓄电池,右图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 2+4H ++2SO 42- 2PbSO4+2H 2O,根据上述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极 PbO 2 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电子流向由 B 到 AC.工作时蓄电池里电解质溶液的 pH 不变D.充电时阴极反应是 PbSO4—2e- +2H 2O == PbO2+4H ++SO 42-10.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化学式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溶度积 1.8×10—101.4×10—56.3×10—507.7×10—138.51×1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 Ag2SO4B.将氯化银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 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沉淀C.AgCl、AgBr 和 AgI 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依次减小D.向 100mL0.1mol·L—1的 Na2SO4溶液中加入 1 mL0.1mol·L—1的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1.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 c(Na+ ) > c(OH- )> c(HCO3- ) > c(H+)> c(CO32- )B. 在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 c(Na+ ) + c(H+ ) = c(OH- ) + c(HCO3- ) + c(CO32- ) C.一定量(NH 4)2SO4与 NH3·H2O 混合所得的酸性溶液中:c(NH 4+)0),一定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减小压强能提高 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 SiCl4为 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 QkJC.反应至 4min 时,若 HCl 浓度为 0.12mol/L,则 H2的反应速率为 0.03mol/(L 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 0.5QkJ 时,生成的 HCl 通入 1L 1mol/L 的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15.对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 Δ 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16.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去)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B.可以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C.可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比较 Cu2+、Fe 3+对 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4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60 分)17.(12 分)I.计算以下数值(均为 25℃时)(1)某浓度的 NH3·H2O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H+)=1×10-13mol/L,该溶液的 pH= (2)PH=11 的 NaOH 溶液稀释 100 倍,所得溶液的 PH= (3)将 pH=3 的 H2SO4 溶液和 pH=12 的 NaOH 溶液混合, 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10,则 H2SO4 溶液与 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4)向 0.02mol/L 的 MgCl2溶液中加入 NaOH 固体,若要生成 Mg(OH)2沉淀,溶液的 pH最低为 (已知 Ksp[Mg(OH)2]=3.2×10-11,lg2.5=0.4)II. (1)盐碱地因含较多的 3CONal、 ,使得土壤呈碱性,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施加适量石膏粉末(主要含有 CaSO4,微溶于水)来降低土壤的碱性。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SOCl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液体,遇水剧烈反应得到二氧化硫和氯化氢,是一种常用的脱水剂。将与 HFe236混合并加热,可得到无水 3Fel,得到无水 3FeCl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11 分)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 ,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电镀的原理,其中乙装置中 X 为阳离子交换膜。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①通入氢气的电极的反应式为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乙装置中滴入酚酞溶液,_ 区(填“铁极”或“石墨 极” )的溶液先变红。乙装置中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电极 A 应该是________(填“银”或“铜”),电镀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④若在标准状况下,甲池中有 224mL 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铁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体积为 ;丙装置中阴极析出 Ag 的质量为 。 (相对原子质量 Ag:108)19. (11 分)在常温下向 20mL 0.1 mol·L-1 某酸( 用 HA 表示)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1 NaOH 溶液,用 pH 计来测定溶液中 pH 数据如下表,作出 pH 与 NaOH 溶液体积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 。请根据表中数据和滴定曲线回答以下问题:V(NaOH)mL 0.00 10.0018.00 19.80 19.98 20.0020.02 20.20 22.00 40.00pH 3.0 4.7 5.7 6.7 7.7 8.7 9.7 10.7 11.7 12.5(1)实验中的指示剂最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 V (NaOH)=20.00mL 时,请写出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两种平衡体系是 、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a、b、c、d 四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ab· ··c370 V(NaOH)/mLVdpH12 ·5是 。( 4)该温度下, C 点对应的体积 V= 。20.(14 分)氨是化学实验室及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物质,应用广泛。(1)已知 25℃时:N 2(g) + O 2(g) 2NO(g) Δ H = +183 kJ/mol2H2(g) + O 2(g) === 2H2O(l) Δ H = -571.6 kJ/mol4NH3(g) + 5O 2(g) === 4NO(g) +6H 2O(l) Δ H = -1164.4 kJ/mol则 N 2(g) + 3H 2(g) 2NH3(g) Δ H = kJ/mol(2)在恒温恒容体系中进行的合成氨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 N2、H 2、NH 3的浓度之比为 1︰3︰2 B.3 v(N 2) 正 = v(H 2) 逆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生成 1mol N2的同时消耗 2molNH3(3)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起始投料时各物质浓度如下表:N2 H2 NH3投料Ⅰ 1.0 mol/L 3.0 mol /L0投料Ⅱ 0.5 mol/L1.5 mol/L 1.0 mol/L① 按投料Ⅰ进行反应,测得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 H2的转化率为 40%,则该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只需代入数据,不用计算结果)② 按投料Ⅱ进行反应,起始时反应进行的方向为 (填“正向”或“逆向” ) 。③ L( L1、 L2) 、 X 可代表压强或温度中的一种条件。下图表示 L 一定时,合成氨反应中 H2(g)的平衡转化率随 X 的变化关系。ⅰ X 代表的物理量是 。ⅱ 判断 L1、 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4)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 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 电极 b 上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 写出电极 a 的电极反应式: 。621. (12 分) 绿矾(FeSO 4 • 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下面是以商品级纯度铁屑(含少量锡等杂质)生产绿矾的一种方法:已知:在 H2S 饱和溶液中,SnS 沉淀完全时溶液的 pH 为 1.6;FeS 开始沉淀时溶液的 pH 为 3.0,沉淀完全时的 pH 为 5.5.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Ⅱ中用硫酸酸化至 pH=2 且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①除去操作 I 所得溶液中含有的 Sn2+等杂质离子;② ;③ 。(2)操作 IV 的顺序依次为: 、 、过滤、洗涤。(3)操作 IV 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 。(4)测定绿矾产品中 Fe2+ 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 8.680g 绿矾产品,溶解,在 250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 25.00mL 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2000 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 30.00 mL (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 2+ + MnO4- + 8H+ ═ 5Fe 3+ + Mn2+ + 4H2O) .①计算上述样品中 FeSO4 • 7H2O 的质量分数为 。 (结果保留 4 位有效数字)(FeSO 4 • 7H2O 的摩尔质量为 278g/mol)②若用上述方法测定的样品中 FeSO4•7H2O 的质量分数偏低(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其可能原因有:样品中存在少量的杂质、 。7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铅笔填写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再用 2B 铅笔把试室号、座位号的对应数字涂黑。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监考员填涂缺考 [ ]考 号[0] [0] [0] [0] [0] [0]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单选题6 [A] [B] [C] [D]7 [A] [B] [C] [D]8 [A] [B] [C] [D]9 [A] [B] [C] [D]10 [A] [B] [C] [D]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4 [A] [B] [C] [D]5 [A] [B] [C] [D]11 [A] [B] [C] [D]12 [A] [B] [C] [D]13 [A] [B] [C] [D]14 [A] [B] [C] [D]15 [A] [B] [C] [D]16 [A] [B] [C] [D]17.(12 分)I.(1)pH= (2)pH= (3)体积比为 (4)pH 最低为 II. (1) 。(2) 。 18.(11 分)①通入氢气的电极的反应式为 。②_ 区(填“铁极” 或“石墨极”)总化学方程式_ 。③ (填“银”或“铜”), (填化学式) 。④体积为 ; 析出 Ag 的质量为 。 19. (11 分)(1)指示剂最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平衡体系是 、 ;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V= 。2015—2016 学年(上)高二级模块考试答题卡(化学)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820.(14 分)(1)ΔH = kJ/mol(2) (3)①K= 。 (只需代入数据,不用计算结果)② (填“正向” 或“逆向 ”) 。③ⅰ X 代表的物理量是 。ⅱ 。(4)① 反应(填“氧化”或“ 还原”)②a 的电极反应式: 。21.(12 分)(1)② ;③ 。(2) 、 (3)② 。(4)① 。 (结果保留 4 位有效数字)② 。1广东实验中学 2015—2016 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历 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第一部分 选择题(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自然经济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该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墨家D.法家3.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5.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2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决,良知两字是参同。 ”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A. “克己复礼”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经世致用”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下列与黄宗羲观点相近的是A. “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B.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C.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7.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8.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A.告别骑士时代 B.加速思想解放 C.完成社会转型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9.从 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10.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A.小篆 B.行书 C.楷书D.草书11.西塞罗说, “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 。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A.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B.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12.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 究的影响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13.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这说明宗教改革的内在要求是A.取消教会的权威 B.变奢侈教会为廉洁教会3C.否定君主专制权威 D.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14.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有人提出:“但是如果法律禁止所有事情或者几乎所有事情该如何呢?”孟德斯鸠的解决办法是A.自由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B.以行政权制约立法权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实行社会契约制度15.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16.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 ,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 ,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 ”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17.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这两次指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B.牛顿经典力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C.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18. “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 。”这段话评论的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 B.路德的因信称义C.卢梭社会契约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19.从 19 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 1949 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这说明中国 近代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 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20.从 1928 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进口税,到 1933 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高达货价的 80%。此举 ①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②推动了民族工业更快的发展 4③使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 ④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1.1906 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 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22.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 ”材料认为近代报刊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23.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C. “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24.何启、胡礼垣在《劝学篇》中说道, “民权者,其国之君仍世袭其位;民主者,其国之君由民选立,以几年为期。吾言民权者,谓欲使中国之君世代相承,践天位于勿替,非民主之国之谓也” 。下列人物的政治主张与此二人最接近的是A.魏源 B.邹容 C.康有为D.孙中山25.学者刘仰在《历史传统是文化自信真正源泉》一文中说:“汲取过去由上层精英推动社会变革的局限,试图把学习西方文化的潮流推向广大民众。这一努力是 有效的,它孕育了一代新人。 ”这是在评价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6.1920 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5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7.观察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苏俄(苏联)1913—1925 年农业生产情况表 1913 年 1921 年 1923 年 1925 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35 44.24 ①余粮收集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②集体农庄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大发展 ③固定粮食税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8.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大多数工人和职员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一部分农民指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果的真正主人。 ”材料反映出A. “冷战”影响了苏联社会的稳定 B.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C.苏联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已名存实亡 D.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取得任何成果29.1932 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 11 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扩大进出口数额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D.推行贸易自由化30.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 。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 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 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31.1989 年 5 月,将要离任的美国总统里根在其经济报告中写道:“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一报告中“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措施实质是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激发自由市场活力32.1965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材料反映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33.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在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唯一居于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上从属于它。……我们不是老虎。全球化才是老虎。但是我们最会骑老虎,而且我们正在对其他所有的人说,要么骑上来,要么滚开。我们之所以最会骑老虎,是因为我们把它从虎崽子养大成老虎。 ”这反映了 ①全球化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 ②美国拒绝其他国家加入全球化体系 ③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是全球化的产物 ④全球化的规则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34.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时,曾经这样展望:“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 。比尔盖茨的“展望” ,描述的是A.铁器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35.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A.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 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C.私有制与公有制之比 D.电影观 众与电视观众之比36.1979 年,国务院 183 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我国农工商联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 B.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C.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 D.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737.1993 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003 年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 。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A.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B.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 “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 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D. “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功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8.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39.毛泽东在《战争与战略问题》中提到:“(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两类矛盾学说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40.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 分)41. (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8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2. (24 分)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 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 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 ,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材料二 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么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 400 起。时人指出, “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进士即举人,非举人即秀才,从未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从 19 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 ,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教各虽迥异,道同本源” ,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 《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 世纪 20 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 。 ——据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等 材料三 1881 年,西方史学界“泰斗” 、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广……1917 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 ,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纂体例……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70—80 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历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 ——据张广智《现代西方史学》等 9(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阿拉伯人是如何影响西方文明的。(6 分)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的角色。(2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评析要求:从变化、原因、影响等方面回答) (8 分) (3) 据材料三,概括 19—20 世纪西方学者历史观的重大变化。(2 分)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时代对史观的影响。(6 分)10广东实验中学 2015—2016 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历史答案及说明1. 【答案】B 【解析】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是形成的条件,故 A 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的生产力,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故 B 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春秋战国出现的土地制度,指的是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不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推动的条件,故 C 项错误;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指概念外延的范围内),故 D 项错误。2. 【答案】B 【解析】道家学派主张消极避世、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不符合材料中思想的特点,故 A 项错误;儒家注重实用、主张积极入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 “实用性” “道德体系” “礼仪” “社会责任”等词可知符合儒家的特点,故 B 项正确;墨家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 “非攻”“尚贤” ,与材料的思想的特点不符合,故 C 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用严刑酷法来统治人民,与材料中强调道德不符,故 D 项错误。3. 【答案】D 4. 【答案】C 5. 【答案】C 【解析】从材料“良知”的信息可以判断是王阳明的学说。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故 A 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学说,故 B 项错误;“致良知”是王阳明主张,故 C 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主张,故 D 项错误。6. 【答案】C 【解析】 “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强调的是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故 A 项错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强调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 B 项错误;“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意思是 做官是为了百姓,而不是为了皇帝一家,与材料观点相符,故 C 项正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故 D 项错误。7. 【答案】D 【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 A 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 D 项正确。8. 【答案】D 9. 【答案】D 10. 【答案】D 【解析】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11.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体现除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主要研究人的,故 A 项正确;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功利的追求,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故 D 项错误。12. 【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是 16 世纪,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上帝”存在,说明神学没有丧失,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人自己的历史” “人性和人的心理”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潮,故 C 项正确;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是在 16 世纪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D 项错误。13. 【答案】D 【解析】取消教会的权威只能体现材料部分意思,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廉洁教会,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否定君主专制权威,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反映的是信仰得救,即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故 D 项正确。14. 【答案】C 【解析】 “自由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不是解决办法,而是对材料第一句话的重复,故 A 项错误;“以行政权制约立法权”的干扰比较大,但不是解决“法律禁止所有事情”的方法,故 B 项错误;法律不可能禁止所有事情,这是违背人的理性的,故 C 项正确;“社会契约”指政府之所以拥有行政权,是因为与人民之间达成了契约,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对政府不满,可以推翻它,属于卢梭的观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D 项错11误。15. 【答案】B 【解析】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帜,故 A 项错误;理性是指民主、自由、平等、科学、实事求是等,故 B 项正确;肯定人性,追求幸福是现象并非人性,而且在文艺复习时期已经做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 高度,故 C 项错误;否定教会,信仰得救,是在宗教改革时期已经出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高度,故 D 项错误。16. 【答案】C 【解析】从‘北意大利金融’到‘荷兰金融’的变化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然后到‘英国’金融,得益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最后到达‘美国金融’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崛起改变了欧洲之前金融市场中心的地位,C 项正确。 17. 【答案】C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技术范畴的革命,故 A 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属于生物学范畴,与科学革命没有关系,故 B 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重要标志,相对论推动物理学发展成完美的科学体系,故 C 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其历史地位有限,故 D 项错误。18. 【答案】D 19.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 19 世纪中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农产品大量出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因而可以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缓慢,故 A 项正确;小农经济欣欣向荣不能反映材料前部分信息,表述欠完整 ,故 B 项错误;C.D 项不能反映材料后部分信息,表述欠完整,故 C.D 项错误。20. 【答案】C 【解析】题干提到进口税率提高,故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利于外国资本来华,故①错误,②正确;提高关税,有利于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看不出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故③错误;提高关税,不利于外国商品进入 中国,有利于抵制外贸倾销,故④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21.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传统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变迁而非 1906 年,故 A 项错误;材料所述仅为部分陋习、部分省份,不能说明此时陋习基本被清除,故 B 项错误;从材料“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能说明部分官员已经接受一些近代习俗,故 C 项正确;一些省份仅革新陋习,不足以说明地方摆脱中央控制,故 D 项错误。22.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 改变了“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的情况。报刊不可能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故 A 项错误;人们用报刊去印证官方记载中不真实不详细的地方,说明报刊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故 B 项正确;剥去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这种说法夸大了报刊的作用,故 C项错误;不能将报刊看成是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故 D 项错误。23. 【答案】C 24. 【答案】C 25. 【答案】C 26. 【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在 1915 年,而且初期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故 A 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是在 1924 年兴起,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可见是受到 1917 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故 C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 1921 年,与题干时间“1920 年”不符,故 D 项错误。27. 【答案】C 【解析】集体农庄建设始于 1929 年大规模开始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期,故②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 C 项符合题意。28.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到 80 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表明各阶层对社会的不满相当普遍,社会危机严重,B 项正确。29. 【答案】C 【解析】国家间的合作并不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错误;对成员国优惠而对非成员国苛刻,不一定会扩大进出口数额,故 B 项错误;材料的时间是 1932 年,12材料的主体是英联邦国家,他们团结合作,直接目的是克服 1929 年以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故 C 项正确;“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一规定不利于贸易自由化,故 D 项错误。30. 【答案】C 【解析】国家一直都具备经济管理职能,并非开始,故 A 项错误;所有制结构依旧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未发生剧变,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可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故 D项错误。31. 【答案】D 【解析】1973 年以后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原来的政府干预经济出现问题,出现了“混合经济” ,故 A 项错误;1973 年以后对于社会保障和福利政府进一步消减,故 B 项错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在 20 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故 C 项错误;美国 1973 年以后利用“混合经济” ,进一步激发自由市场的活力,故 D 项正确。3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A 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20 世纪 60 年代西欧经济普遍恢复,C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利用美元特权掠夺其它国家,故 D 正确。33. 【答案】B 【解析】 “在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唯一居于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上从属于它” ,①正确;“我们正在对其他所有的人说,要么骑上来” ,美国不排斥其他国家加入全球化体系,②错误;“我们把它(全球化)从虎崽子养大成老虎” ,可见全球化是超级大国美国推动的产物,西方国家是规则的制定者,③错误,④正确,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34. 【答案】D 35. 【答案】A 【解析】建国初期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比例高,符合材料信息,故 A 项正确;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不是递增或递减,故 B 项错误;1956 年三大改造后,私有制逐渐消失,改革开放后,私有制逐渐增长,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C 项错误。电影、电视在改革开放后普及,因此改革开放后比例不断提高,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 项错误。36.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可知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故 A 项正确;据材料可知 1979 年尚未达到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可知并非单纯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故 D 项错误。37. 【答案】C 【解析】 “国家……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的合并说明要“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ABD 不符合这两部门合并的意图。故选 C。38. 【答案】C 【解析】 “驱除鞑虏”只是推到满州政府,反对满洲贵族统治,不能体现材料中的“政治革命” ,故 A 项错误;“恢复中华”停留在民族主义层面,也没有涉及政治体制的变动,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故 B 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达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故 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土地的信息,故 D 项错误。39. 【答案】A 【解析】 “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表明这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故 A 项正确;1940 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与此无关,故 B 项错误;1957 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两类矛盾学说,材料与此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故 D 项错误。40. 【答案】C 41. 【答案】答案示例: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2 分)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13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6 分) 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 分) 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 分) C(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系:被孤立、被封锁。(2 分)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6 分) D(改革开放以来):关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2 分) 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6 分)【解析】明清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对外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回答即可,并结合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阐释;近代前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中国面临列强侵略而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相关史实阐释说明即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阐释说明即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历史意义阐释说明即可。42. 【答案】(1)说明: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 分)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2 分)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使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2 分)(要求:每个角度史实 1 分、说明 1 分) 角色:继承者(或发展创新者、保存者);(1 分)传播者。(1 分) (2)(评价要求从变化、原因、影响等方面回答) 变化: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由排斥转向宽容。(2 分)(若答出从“孔子或耶稣”变为“孔子加耶稣”可给 1 分) 原因:前期,民教矛盾尖锐(或中西文化冲突严重);(1 分)传教士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了解日益加深(或传教士自身素质的提高)。(1 分) 影响:促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扩大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促进传教活动的快速发展,教会形象明显改善;传教士通过缓和与中国知识精英阶层的矛盾,进而缓和了民教冲突);(2 分)传教士所有活动的目的仍然是用基督教征服中国,其宗教迷信和文化侵略的一面不可能改变。(2 分) (3)变化:从西方中心论到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 分) 影响:答案一:19 世纪,欧洲已完成工业革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欧主要国家已实行代议制民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成就巨大。西欧的崛起和领先促成“西欧中心论”的形成。(答出一个角度给 2 分,两个角度给 4 分,三个角度给 6 分。若只答出“西方的强势地位促成了‘西方中心论’的形成”可给 2 分)。 答案二: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战”和十月革命削弱了欧洲列强(或欧洲开始没落);世界各地区文化在激烈碰撞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促使有的史学家开始从全球角度来认识人类历史。(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