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牌学案】粤教版语文粤教版必修2训练: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99233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牌学案】粤教版语文粤教版必修2训练: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牌学案】粤教版语文粤教版必修2训练: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牌学案】粤教版语文粤教版必修2训练: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牌学案】粤教版语文粤教版必修2训练: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牌学案】粤教版语文粤教版必修2训练: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20 分钟 分值:12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了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的。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地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

2、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了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 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

3、,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 天地境界) 、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 石器铜器), 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 ,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

4、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

5、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有删改)注 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 礼”作用于群体

6、,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答案 C解析 A 项,“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有误,原文第 1 段中说“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B项,答题区间在第 1 段,“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和“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文中无此表述;D 项,答题区间在第 2 段,表述为因果关系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7、A.石斧石磬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 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 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 ,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答案 D解析 A 项,答题区间在第 3 段 ,原文是“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

8、,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B 项,答题区间在第 4 段,原文是“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 ,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C 项,答题区间在第 45 段,原文是“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D 项,答题区间在第 23 段,原文是“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了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人生里面的礼

9、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故“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的说法过于绝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了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 ,展现波澜壮

10、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答案 A解析 A 项,答题区间在第 7 段 ;B 项,答题区间在第 6 段,“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强加因果;C 项,答题区间在第 8 段,原文是“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故“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有误;D 项,答题区间在第 8 段,“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的判断太绝对。二、古诗文阅读(2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

11、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 氵 荧 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 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 ,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

12、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 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官田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其他官田没海者,赋额犹存,宜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乞敕所司处置。”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

13、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选自明史况钟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赐敕 :特赐诏命。B.群吏环立请判牒 判牒:批阅文书。C.钟虽起刀笔 刀笔:起草文书的小吏。D.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逋租:交纳租税。答案 D解析 逋租:拖欠租税。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 /秩满当迁/部

14、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B.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 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 /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C.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 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 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D.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 /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答案 D解析 “巡按御史”“张文昌” 指同一个人 ,是百姓“ 走诉”的对象,中间不可以断开;“当迁”的是“况钟”而不是“部民二万余人”, 因此不可以断为 “当迁部民二万余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15、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况钟年轻时得到尚书吕震的赏识 ,被推荐授予官职,后因尚书蹇义、胡 氵 荧 等推荐做了苏州知府。B.况钟刚到苏州的时候,装着办事无主意的样子 ,僚属都认为他容易对付,他摸清情况后,严厉惩治了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员。C.况钟虽然出身低微,但他很重视学校教育 ,很多贫寒读书人受到他的救助。邹亮在他的举荐下,直接做了御史。D.况钟任满时,百姓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 ,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哭泣,请求为他立祠。答案 C解析 “直接做了御史” 错。邹亮先做司务,后升为御史。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臣所领七县,粮税轻

16、重不均。乞敕所司处置。(5 分)(2)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5 分)参考答案 (1)我所管辖的七个县,粮食税收轻重不均。请求敕令有关机构处理。(2)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子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作为小吏侍奉尚书吕震,吕震认为他有奇才,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的官职。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 氵 荧 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诏命而派遣

17、他前往。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处理文案。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先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 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办。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斥。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减免烦苛之征,订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民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清军御史李立在勾补军户时为政暴虐,同知张徽秉承李立的心思,动不动就用酷刑压制平民

18、改配军籍。况钟上疏奏免一百六十人,只役及本人的一千二百四十人。苏州府属县拖欠的赋税共四年未收齐,总计七百六十余万石。况钟请求适当改为征钞,被户部部议时否决,但此后颇有所减免。况钟又曾上言:“近来奉诏招募百姓租种官民荒田,官田按照民田科则征收,没有人种的田地则免除赋税额。昆山等县百姓因为死亡、迁徙、从军而除掉户籍的减免赋税。其他官田被海水淹没的,赋税额却依然存在,应当都按照诏书的规定办理。我所管辖的七个县,粮食税收轻重不均。请求敕令有关机构处理。”宣宗都予以批准。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济农

19、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子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

20、。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二)古代诗歌阅读(7 分)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 题。 (导学号 50750013)癸巳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 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早 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 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 黄景仁(1749 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 ,科举屡挫,一生未仕,为生计四方奔波,目睹“盛世”表象下

21、的种种社会疮痍。此诗为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 作者自安徽归家后所作。 物外: 世俗人情之外。阑干:纵横交错 ,参差错落。(1)郁达夫说黄景仁的诗“语语沉痛,字字辛酸”,这在癸巳除夕偶成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体现?请简要赏析。(3 分)参考答案 诗句以乐景衬哀情,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笑语喧腾,诗人内心却是积郁难排:漂泊之感、命途之悲,更兼对盛世衰象的敏锐感知。这份深沉的忧患和孤独的清醒,在千家欢笑举世沉醉的氛围衬托下,更显沉痛和辛酸。解析 诗人选定的时间是除夕,此时众人皆欢,而作者却感到孤独寂寞。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答题时将诗句描绘的情景作简要概括,然后结合手法鉴赏其表达效果及诗人的思想感情。(2

2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 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4 分)参考答案 黄诗中,除夕夜的孤星衬托了诗人的孤寂。千家笑语之时,诗人悄然忧思,无人理解,只得把一颗明星当作知音来痴痴凝望。陈诗中,满天明星衬托了环境的黑暗,显示黎明尚未到来,以此视觉景象点扣题旨,表现诗人出行之早。解析 结合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经历去分析相同意象的不同作用。答题时,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找出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些表达技巧所表现的内容。第三步,分析这些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最后,紧扣题目要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三、文学类文

23、本阅读(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912 题。(16 分) (导学号 50750014)太湖碎锦范烟桥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

24、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 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 ,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

25、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

26、,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

27、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

28、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B.文章引用了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到了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D.第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 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了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29、。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答案 AD解析 A 项,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的描绘有详有略,主要是为了表现太湖山水的逸趣横生,所以 A 项不正确;D 项,“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不正确。10.文章第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4 分)参考答案 (1)文章第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 ,劳作之美;(2)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识到了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解析 本题考查

30、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能力。对东山一带的“胜概”进行概括,首先得理解“胜概”的含义,然后要定位材料范围第段,在原文中围绕东山的胜概去找答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从文章内容出发,先抓景物的特点,然后感悟和思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11.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4 分)参考答案 “碎锦”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出了太湖的全貌。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

31、,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内涵主要是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思考。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以从内容主题、结构、表达技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12.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4 分)答案示例 (1)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云气滃然如蒸”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2)不赞同

32、。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必须围绕自己选择的观点组织语言进行解答。题干给出的是文章中的一个句子,表明作者的某一观点。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观点和态度,然后在文章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阐释。四、语言文字运用(19 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1)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队员只得 ,上场守门。 (2)当时

33、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当,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 的现象。 (3)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有不少 的赝品,如果没有专业的文物鉴别知识 ,就容易上当。 A.滥竽充数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B.鱼龙混杂 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C.鱼目混珠 滥竽充数 鱼龙混杂D.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答案 A解析 “滥竽充数”, 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汉画像是汉代人雕绘在砖、石头、帛以及铜镜等上面的画像,是汉代人生活的折射,也是思

34、想、精神的再现。B.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对佛教格外偏爱,这一方面是与佛教进入中国腹地,受中国本土山水隐逸文化的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佛教本身特质有关。C.孔子所创办的私学与他创立的儒学,奠定了战国时代绚丽多彩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的基础。D.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量也不断增长 ,广州市用电负荷大概是 1 000 万千瓦左右,核心地区的用电负荷约为 500 万千瓦。答案 C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应在“思想”前加“其”;B 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 ,应是“ 佛教对大自然”;D项,语意重复,应删除“大概”“左右”之一。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使用语言,不仅

35、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A. B.C. D.答案 A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理解这几句话的表达中心,这几句话谈的是在语言表达中如何使用“修辞”的问题,总说“ 语言”的作用,其余四句则围绕“修辞”来作论述,提出“使用语言”要讲究“修辞”,是对比论述“ 修辞 ”与“语法规律”的关系,紧承

36、 的内容说明应怎样使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 修辞” 。16.某校文学社举办“写作与生活”讲座,高二年级文学社社长主持,他的串联词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4 分)刚才李教授的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们受益良多。像李教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难道我们可以对写作不负责任吗?我殷切期望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尽快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下面请语文组组长张老师续貂,为我们传作文之道,解作文之惑。(1) (2) (3) (4) 参考答案 (1)“抛砖引玉” 应改为“金玉良言”。(2)“略尽绵薄之力” 应改为“不遗余力”。(3)“殷切期望”应改为 “衷心

37、希望”。(4)“续貂”应改为 “讲话”或“ 发言” 。( 续貂: 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到好的东西后面。多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17.从下面两则广告中挑选一则,分析其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6 分)(1)长城电扇:长城电扇,电扇长城。(2)联想电脑: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3)某奶粉广告: 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4)某电风扇的广告词: 说实在的,我们的名气是“吹” 出来的。参考答案 (1)这则广告利用“长城”的双重(双关) 意义,既强调了品牌名称,又表现了企业生产的规模,暗示了产品质量。(2)这则广告利用“联想”的双重(双关)意义,表明联想电脑和联想的思维方式一样,都是人类不可或

38、缺的东西,字句中透出自信。(3)这则广告从奶粉的制作过程入手,可谓别出心裁,寥寥 12 字,明白晓畅,通过鲜明对比,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奶粉纯正自然的品质,让人过目不忘。(4)这句广告词运用“双关”手法,把电风扇的最大功能和它的名气联系起来,并利用“吹”字的相关语义在人从惊愕到恍然大悟的情绪落差中突显该品牌的电风扇功能强劲,能收到形象、吸引人的效果。五、写作(50 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人

39、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 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 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色彩的象征意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生命里可以有一种颜色,也可以有多种颜色。有的人生命里缺少色泽,一生毫无生机和美感可言;有的人生命色调单一,或平淡,或单纯; 有的人生命里五彩缤纷,有红,有蓝,有绿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对生命有个性化的感悟审题立意的角度可以有:为什么着色 ,着什么色,着色或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他人生命里的色彩 ,他人为其奋斗的思想历程、结局;可以抒发生命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情感 ,可以记叙描写自我为生命着色的经历,可以议论为什么要让生命有色彩;可以写正面积极的作用 ,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 可以借鉴教材里的素材,屈原为生命抹上汨罗江一样的色彩,司马迁为生命抹上黄土地一样的色彩,陶渊明为生命抹上秋菊一样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