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88537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届高三阶段检测(四)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3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国家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君主统而不治;大夫们很重要,不是因为其职位,而是因为他们是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 ”这主要反映了A. 宗法

2、观念的延续B. 分封体制的完善C. 君主权力的式微D. 官僚政治的建立【答案】A.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通过“放大了的家庭” 、 “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等信息分析出宗法制的特点,即血缘关系的地位,据此即可正确判断。学生容易错选 C 选项,原因在于教材知识的先入为主,而没有结合材料主旨。2. 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这反映出雅典A. 坚持法律至上原则B. 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C. 民主制度形同虚设D. 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答案】A【解析】 “阿那克萨戈拉斯因

3、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这里说到了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为犯了渎神罪而被制裁,所以这里体现的是法律至上原则,这恰恰是民主制度的结果,故选 A 而排除 C。B 与题干无关,D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D。3. 1841 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A. 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B. 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C. 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D. 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答案】B【解析】1689 年的权力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时间

4、不符,且题干材料未涉及议会主权的内容。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关于责任内阁制的发展完善,无法体现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根据史实,19 世纪初期,英国国王还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首相及内阁大臣,但到 19 世纪中期以后,议会选举获胜的政党上台组阁。结合题干,到 1841 年,英国国王接受不能干预内阁组建,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结果的事实。这些都体现出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故 C 项正确。根据史实,内阁名义上仍需对国王负责,并没有脱离与国王的政治联系。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4. 晚清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

5、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规定A.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反映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扭转C. 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 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信息说明清朝对洋人贸易允许自由,体现出对闭关锁国政策改变,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属于对外贸易,不属于国内贸易政策,故 A 错误;贸易逆差此时没有逆转,故 B 项错误;处理中没有提及关税的问题,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

6、命列强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名师点睛】18401945 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 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011945 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3)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探索史。5.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著名战役示意图,其所属会战的特点或影响是A. 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B. 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C. 敌后战场抗战的重大胜利D. 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战争示意图的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共产党方面

7、林彪指挥的战抗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而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中的一部分,太原会战是国民党方面指挥的,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B 正确。淞沪会战使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排除 A。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属于敌后战场抗战的重大胜利,排除C。台儿庄大捷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排除 D。点睛:本题考查太原会战。在抗战初期,国民党组织了四次会战,虽然结果均失败,但每次会战都有各自的意义。学生要准确识记这一时期的基础知识,再结合题干即可得出答案。6.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

8、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不结盟运动D. 巴黎和会【答案】B【解析】据材料“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享有平等的权利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主张求同存异、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故 B 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不是亚非国家召开的会议,故 A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也不仅仅针对亚非国家,故 C 项错误;巴黎和会并未维护亚非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故 D 项错误。故选 B。7. “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

9、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 。 ”这反映了多极化的实质是A. 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B.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C. 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D.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案】B【解析】据材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 、 “不应也不可能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多极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参与、民主共存的特点,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故 B 选项正确;材料反对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故 A 选项错误;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较为悬殊,不可能均势化,故 C 选项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

10、还未建立,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8.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A. 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 国人社会地位趋于平等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答案】A【解析】 “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随着社经济的发展,服饰、生活方面体现的社会等级差别缩小,A正确;明朝是封建社会,国人社会地位不可能趋于平等,排除 B;材料无法看出对农业和商业的政策发生改变,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出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排除 D。9. 19 世纪后期,各国

11、相继通过公司法 ,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是A. 自由主义思潮兴盛B. 重商主义的再兴C.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D.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答案】A【解析】由“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 、 “由特许变为自由” 、 “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 、 “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由垄断和贸易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的变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故选 A 而排除 D;重商主义时期有国家保护的色彩,体现不了单纯的自由竞争,且重商主义再兴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凯恩斯主义

12、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里强调的是自由竞争,故排除 C。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关键是读懂里面的信息,根据所学才可以选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相关的内容。10. 1935 年 6 月,统益纱厂(华商兴办)将原有资本 210 万元减折 90 万元,改为 120 万元,又新招 50 万元优先股,用于引进国外新设备。这反

13、映了在当时A. 企业通过产权重组来提高生产效率B. 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学习西方技术C. 外国资本的压制导致民族工业萎缩D. 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新兴行业产生【答案】A【解析】据“将原有资本 210 万元减折 90 万元,改为 120 万元,又新招 50 万元优先股,用于引进国外新设备”可得出统益纱厂通过原有资本的调整及新资本的吸收来引进国外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体现了产权重组的作用,故 A 项正确;中国的民族工业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之初即学习西方技术,与题意时间不合,故 B 项排除;材料中未体现外国资本压制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 C 项排除;材料内容并非新兴行业产生,故 D 项排除。1

14、1. 1960 年 11 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实行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这一政策在当时A. 取消了农村的人民公社B.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C. 清算了“左”倾错误影响D.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措施实际上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为扭转当时农村严重形势起了重要作用,B 项正确;人民公社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间没有改变农村所有制性质,A、D 两项错误;当时纠“左”仅停留经济层面,C 项错误。故答案为 B 项。点睛:1958 年社会主义总路线制定后, “大跃

15、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开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 年针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逐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从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2. 1881 年起,清政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 ,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这说明A.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B. 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C.

16、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D. 帝国主义侵华深入内地【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的传统封建迷信观念,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故 A 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传统封建迷信观念的改变,不是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故 B 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帝国主义侵华深入内地,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13.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旨在衡量闲置的劳动产能。观察下图,错误的选项是A. 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人口大幅增加B. 新政实施后失业问题得到根本改观C. 新政实施后美国失业率仍居高不下D.

17、二战后期美国逐渐实现了充分就业【答案】B【解析】失业率在新政实施后是仍然有波动的,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人口的确是大幅度增长,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政实施后美国失业人口总数的确仍居高不下,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战后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实现了充分就业,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新政并不能使美国失业问题得到根本改善。14. 20 世纪 80 年代,里根政府将公共土地、水源全面开放供开发,环保署放松或取消主要环境法规,交通部放慢限制汽车尾气和汽车安全新标准的执行。这主要因为当时美国A

18、.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 促进经济复苏的任务艰巨C. 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D. 需要全力与苏联进行争霸【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阶段,80 年代里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复苏,故 B 正确;A 是经济复苏的措施,不是原因;新技术出现是在 90 年代,故 C 错误;美苏争霸主要是军事领域,故 D错误。15. 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中体现了苏联时间 粮食产量 粮食出口1930 年 8354 亿千克 483 亿千克1931 年 6948 亿千克 518 亿千克A. 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B.

19、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C. 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 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答案】C16.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

20、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故 B 正确。心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心学思想,故 A 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故 C 排除。材料没有直接反映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故 D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17.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 构建民权政府B. 批判神权统治C. 鼓吹人性解放D. 主张平等

21、自由【答案】A【解析】从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故 A 项符合题意。B、C 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D 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可排除。18. 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饮”后,均集体来到慈恩寺(著名佛寺)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于壁上(如下图) 。由此可见“雁塔题名”A. 是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B. 有利于营造进取向上的社会风气C. 表明“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D. 是魏晋以来书法艺术推动的结果【答案】B【解析】 “雁塔题名”意在扬名立万,是有利于营造进取

22、向上社会风气的,有助于学风的形成,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雁塔题名”不属于唐代科举制度的组成部分,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三教合一”的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书法艺术,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9.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 ”吴虞强调:“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 ”由此可见两人的真实目的是A. 否定传统文化B. 遏制复辟逆流C. 传播西方文明D. 追求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陈独秀主张反对旧制度,吴虞强调“君主之压力亦散” ,二人均是新文化运动倡

23、导者,真实目的是建立民主政治,故选 D;A 是新文化运动的形式;B 属于直接批判的原因;C不是主要目的。点睛:新文化运动虽然属于思想运动,但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其主要目的仍然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20.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 ”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作品产生的背景A. 悲惨世界B. 人间喜剧C. 母亲D. 等待戈多【答案】A【解析】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为人类设计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 ,但现实社会并没有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么美

24、好,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艺术。A 是浪漫主义,B 是现实主义,C 是苏联文学,D 是现代主义,故 A 正确。【名师点睛】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产生了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艺术,然后从选项中选出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即可。第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计 60 分。其中,21 题 12 分,22 题 14 分,23 题 12 分,24 题 12 分,25 题 10 分。根据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

25、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 ,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

26、)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答案】 (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中心。(2)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3)历史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中“唐制,每事先

27、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并结合所学三省六部制特点来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作用,依据材料三中“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 ”信息归纳来回答。(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变化,依据材料三中“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信息并

28、结合所学从“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等角度回答。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22.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个民用企业,采用“官商合办”形式,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 20 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 “深受洋人盘剥之”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

29、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材料二 1872 年李鸿章创办时,仅有轮船 4 艘,2319 吨;到 1883 年,已有轮船 26 艘,33370 吨。开办后,要消耗大量燃料,招商局于 1878 年投资开办开平煤矿,该矿设备完善,雇佣工人达 3500-4500 人。燃料问题解决后,进一步又要解决原料问题,于是有同茂铁厂的创办及各种有色金属,如铜矿、铅矿、金矿之开采。煤与各种金属矿厂的开办,又产生陆上运输的问题,于是导致了铁路的建筑。因铁路的修建,需要大量优质钢材,于是 1889 年张之洞筹

30、办汉阳铁厂。通讯等事业也被提上日程天津电报局于 1880 年开办。摘编自胡显中上海轮船招商局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三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目的和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核心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 字左右)【答案】 (1)目的: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辅助军亊工业。原因:淸政府财政困难:民间存在大量游资:借鉴外国股份公司的模式。观点 论证和论据

31、说明经济创办近代工业,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军事举办军事工业,创办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社会结构促进了近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近代化。文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社会生活 创办轮船公司和修建铁路,推动了交通观点。论证和论据任选四个角度,每个角度。近代化;创办电报局,推动了中国通讯的近代化。【解析】 (1)题目要求“据材料一”说明。目的:由材料一中的“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 、 “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等信息可

32、以分别得出其目的是: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辅助军亊工业。原因:由材料一中的“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可以得出淸政府财政困难;由“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可以得出民间存在大量游资;由“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可以得出借鉴外国股份公司的模式。(2)这一题属于观点论证类主观题。首先要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信息提取出其观点,由材料三中的“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就可以得出其观点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然后就需要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去论证这一观点的正确。由

33、材料一中的“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和材料二中的“招商局于 1878 年投资开办开平煤矿” 、 “导致了铁路的建筑” 、 “筹办汉阳铁厂” 、 “通讯等事业也被提上日程天津电报局于 1880 年开办”等信息再结合所学中国晚清时期近代化的相关知识,从经济、军事、社会生活、阶级结构和思想文化等角度论证即可,注意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点睛:这一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第一小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生只要逐句阅读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题考查考生归纳和概括材料核心思思,并加以论述的能力,考生只要明确洋务运动从除政治外

34、的各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一思路出发,就可以比较全面的论证,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这一题也可以使考生进一步明确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3. 19 世纪末,德国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1 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 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材料二 1883 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颁布疾病保险法 ,矿工、农工、仆役、船员

35、、教师等,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1884 年议会颁布意外事故保险法 ,保险费由雇主承担,赔付金额按照法律规定,包括免费医疗保险、现金抚恤、死亡丧葬等。1889 年议会又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 。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材料三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 ”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由她去实现社会主义要求合理的、并与国际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 “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摘编自陈晓律以社会福利

36、促社会控制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这对近代德国代议制产生了什么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推行方式上有何特点?这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德意志帝国加强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历史作用。【答案】 (1)特点:兼顾多方利益,各方相妥协;影响:确立了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并实行联邦制。(2)特点:采用立法手段。联系:德意志帝国代议制确立,为社会保障立法提供前提。(3)主要目的: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化解社会矛盾,打击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 ;巩固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

37、统治。(4)历史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1871 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即可知道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即可知到近代德国代议制产生的影响。(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颁布疾病保险法颁布意外事故保险法颁布了伤

38、残及养老保险法 ”等信息可知近代德国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第二小问联系:结合材料一近代德国代议制和材料二近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可知制度的确立是前提,社会保障制度推行是发展。(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 ” “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 “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由她去实现社会主义要求合理的、并与国际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 ” “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等信息可从加强社会控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等方面

39、分析,言之有理即可。(4)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历史作用,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4.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之路显现出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

40、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材料二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其深刻原因的。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材料三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

41、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2)材料二中“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试结合 19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末期的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4)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请你谈谈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

42、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有哪些启示?【答案】 (1)表现: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根源:西学东渐;对理学的信仰危机(或:理学的社会弊端)(2)新内容:学习西方;新发展: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原因:近代儒家文化缺乏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近代儒家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严重悖离;社会变革只注重实用方向发展,而忽视文化观念的发展;学习西方没有从思想观念文化上反思。说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仍然固守中国传统文化;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以儒家思想为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没有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4)启示:不要一味照搬模仿西方经验;

43、要善于学习、吸收、融合世界多元先进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要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文明转型的方向和道路;要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解析】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表现:首先要明确这里的“实学思潮”是相对于当时空谈义理的现实来说的,理学家倡导心性之学,导致了缺少学以致用的思想,整个知识界的大部分士大夫都在空谈经书义理;然后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明末清初这一时间,当时主要的反封建思想家中最能提倡实学的当属顾炎武,因其主张“经世致用” 。经济根源:注意审题,实学思潮是当时非主流的思潮,所以经济根源也要从非主流

44、的角度思考,根据所学可知是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根源:由材料一中的“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可以得出对理学的信仰危机(或:理学的社会弊端) ;根据所学中西方思想交流的史实可知,西学东渐也是其思想根源。(2)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二中的“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发展的新内容是学习西方;新发展:也就是我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路径,即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由材料三中的“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 、 “由于观念与现实的

45、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可以得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近代儒家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严重悖离;由材料二中的“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 、 “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等信息可以得出:社会变革只注重实用方向发展,而忽视文化观念的发展;学习西方没有从思想观念文化上反思。说明:题目要求“结合 19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末期的史实”来举例说明。根据所学可知,这一阶段的近代化过程主要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个史实,所以就根据这两个运动过程中固守传统思想和文化,而没有进行思想观念的反思角度回答即可,具体来说:

46、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仍然固守中国传统文化;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以儒家思想为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没有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4)启示:可以从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该不该学、该怎样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等角度进行思考,然后还可以从如何对待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就是:不要一味照搬模仿西方经验;要善于学习、吸收、融合世界多元先进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要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文明转型的方向和道路;要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欺变法和王安石

47、变法是中国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辄。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抖二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史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

48、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2)材料二中张之洞分别评价了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你如何看待他的评价,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答案】 (1)目的:控制民众,强化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分异令” (小家庭制) ;奖励耕战。(2)看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符合事实,有一定道理。既看到商鞅变法在废除旧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增强秦国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变法压榨民众的一面。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偏见;失之片面。只看到变法剥夺民众导致社会动乱的一面;没有看到变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作用。【解析】 (1)目的:从“

49、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可以得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国家权力,控制民众,强化集权,最终达到富国强兵。举措:从“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可以得出实行“分异令” (小家庭制) ;从“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可以得出严刑峻法,什伍连坐法;从“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可以得出他奖励耕战。(2)从材料来看,张之洞认为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 ,也就是说商鞅变法有利有弊,既看到商鞅变法在废除旧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增强秦国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变法压榨民众的一面。这种看法是客观的;对王安石变法,他认为“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史而失者也” ,可以看出他是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变法剥夺民众导致社会动乱,这样评价有失公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