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驻村第一书记的几点建议下派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英明决策,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XX 年 2 月 19 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受县委组织部委派,笔者担任寿山镇甘海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近 4 个月,通过认真学习精准扶贫政策和驻村管理有关规定,实打实吃在村、住在村、工作在村,与队员、镇村干部和群众一道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甘海脱贫攻坚战。笔者就驻村以来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困惑以及如何当好第一书记,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几点建议。一、驻村工作开展情况驻村以来,紧紧围绕“一高一降一有”“四通四有”“五通一有”“十有一保障”的工作目标,按照“勤
2、学习、摸实情,强宣传、明责任、带队伍、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当好“宣传员”“指挥员”“战斗员”,扎实推进驻村各项工作。组织协调挂钩单位 39 名帮扶干部完成 283 户 1191人建档贫困户回访,建立贫困户帮扶台账,制定到户帮扶措施 900 余条;完成 211 户农危改对象、720 人外出务工就业人员、148 人技能培训对象和 39 户贫困家庭在校高中大学生摸底调查登记工作,并进行了“七个一批”到户分类登记汇总;协助完成甘海村脱贫出列总体规划和 100 万元整村推进项目、50 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一)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回头看”。坚决克服畏难思想和
3、厌战情绪,按照精准识别对象的总体要求,坚持规模控制、整户识别,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以及对象识别“五看五不录六优先”原则,按照“入户核查、比较评议、公示确认、审核确定”的工作程序,完成230 户 966 人建档贫困户“回头看”任务。一是成立工作组,明确职责任务。成立以驻村队长为组长,总支书记、村主任为副组长,其他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组,下设 6 个小组,分别由工作队员、村干部和镇挂钩干部组成。分片开展入户核查、召开村民小组户代表会议。二是边核查边评议边总结,确保评议公平、公正、公开。在比较评议阶段,为总结召开户代表评议会议经验,首先选择群众意见多、矛盾多、问题复
4、杂的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工作组全体同志参加,在会上对为什么开展“回头看”及相关程序、标准、原则进行宣传讲解的同时,向会议提交已建档贫困户名册供大家讨论评议。小组会议结束后立即认真总结,针对参会群众怕得罪人不敢评、不愿评的情况,工作组制定出一套让参会群众打消顾虑的民主评议会议流程。即召开大会讲解政策、解答疑惑单独个别谈话了解实情无记名等额投票推荐贫困对象当场汇总宣布投票推荐结果以得票多少为序确定初选名单并公示。村民小组会议结束公示期满后,组织召开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会议进行评议、表决、公示,最后上报镇人民政府。通过开好小组户代表评议会议这个关键环节,确保了政策知晓率和评议参评率,全村 8
5、68 户除全户外出务工家庭 178 户外,参加户代表会议 525 人,参与无记名投票 442 人,参会率和投票率分别为 76%、84%。三是严把程序关,注重档案痕迹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按时汇总上报相关情况,切实做到各环节有工作图片、有会议记录、有核查表册,程序规范,资料完善。同时,做好有关部门提供疑似不精准对象的核查和信息反馈工作。做好来访群众政策咨询和解答工作,让来访群众理解精准扶贫政策,支持扶贫工作开展。(二)建立“八项制度”,确保驻村工作规范务实。把制度建起来,把规矩立起来,为推动驻村工作和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提供保证。一是建立职责分工制度,明确队长和每名队员驻村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6、并专门建立了驻村工作队办公室,明确两名队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让每名队员肩上都有担子。二是建立片区责任制度。将全村22 个村民小组划分为六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均有村干部、驻村队员和镇挂钩干部各 1 名,全面负责片区各项工作。实行责任到组、任务到人,驻村队长、镇挂钩领导负责适时对各片区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参与重要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村“两委”、驻村队员、镇挂钩人员参加的工作例会,听取上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安排本周工作任务,通过例会相互交流工作思想,互通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了驻村扶贫工作和村其他工作。四是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坚持每周集中
7、学习 1 次,要求队员作好学习记录,强化个人自学,积极撰写上报民情日记、典型信息、调研报告,对被上级有关媒体采用的给予奖励。五是建立工作考勤制度。严格执行驻村管理请销假规定,要求队员建立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确保队员每月驻村不少于 20 天的规定。六是建立值班值守制度。将队员分为两个组,每组队员值班两周,负责处理驻村工作日常事务、接待来访群众。七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派出单位按照每名队员不少于 0.5 万元的要求落实了工作经费,并严格执行派出单位划拨、镇政府管理、工作队使用的经费管理制度。八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工作队每月向镇党委政府、县联席办书面报告一次工作情况;队员每月向派出单位报告一次
8、工作情况,积极争取派出单位、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对工作队的关心支持。通过落实“八项制度”,工作队实现了入户走访、工作例会“两个常态化”,驻村队员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村情民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农村工作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三)强化宣传动员,不断增强群众脱贫主体意识。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挂图作战的要求,完成甘海村脱贫攻坚“作战图”、脱贫出列目标任务、脱贫项目清单、贫困人口动态、脱贫帮扶台账等编制、汇总、公示上墙任务。二是按照有利于扶贫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的原则,争取县委办投入 4000 元编制印发以甘海村脱贫目标任务和扶贫重要文件、领导讲话为主要内容的甘海村精准扶贫工作手册100 本,并
9、发到 23 个村民小组长、39 名挂包干部和村两委驻村队员手中,确保了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按照“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的宣传引导工作思路,结合入户走访、“回头看”、换届选举等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动员,不断增强群众想发展、想致富的脱贫意识。驻村以来,召开群众会议 23次,村民代表和小组长会议 5 次,悬挂标语横幅 3 条,制作专栏 5 期,撰写报送信息 8 条、民情日记 2 篇,其中被市县媒体采用 5 条。(四)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参与推进驻村各项工作。一是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驻村第一书记作为选举委员会成员,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严把时间节点,严格选举程序,
10、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积极参与组织全村党员召开“两学一做”动员会,并进行专题动员讲话,以第一书记身份就党章学习专题讲党课。三是积极接待来访群众,耐心讲解精准扶贫有关政策,不断取得群众对驻村扶贫工作的支持、理解和信任。四是积极做好项目落地的协调服务工作,参与组织动员项目启动实施,发挥工作队在易地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二、驻村第一书记面临的困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中面临许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面临定位不准的困惑。按照派出单位与脱钩工作的要求,一时还没有充分做好思想准备,还不能完成身份转换、角色转变。按照组织部门统一下派,乡镇党委任命第一书记的要求,面临是否是村班子
11、成员,如何处理与村总支书记关系等问题的困惑。二是面临村情不明的困惑。驻村后,作为人生地不熟的第一书记来说,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是当务之急。既要走村入户,听民意、摸实情,梳理分析问题,还要学习掌握精准扶贫和农业农村相关政策知识,这些都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来作保证。但是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全面掌握村情,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帮扶做到因村因户施策,是极为困难的。三是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惑。及时获取和了解掌握相关扶贫政策和信息,对于做好驻村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如果不能及时知晓,势必会造成工作的被动,甚至延误。由于驻村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要花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块上,加之县乡村还没有建立起
12、完善的扶贫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所以在政策的学习、信息的掌握等方面会有差距。三、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几点建议(一)找准定位,明确职责,坚决履行好光荣使命。一是强化驻村工作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管道”的认识。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滴灌式”扶贫,下派驻村工作队就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管道”,建好这个“管道”就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因此,要进一步明确驻村扶贫工作队肩负的政策宣传、村情了解、制定规划、组织协调、动员群众、培养人才等任务,驻村扶贫工作队也必须由“驻”村向“住”村再向“助”村转变,才能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二是切实履行好驻村第一书记四大职责任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建强
13、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能力四大职责任务,按照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从所驻村实际出发,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二)摸清实情,真帮实扶,努力帮助好群众脱贫。第一书记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会“弹钢琴”,能统筹兼顾。要认真对村情民意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一是兼顾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投入。多数贫
14、困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村组道路不通或通行质量差,已严重制约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产业化发展。同时,贫困村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重、所需资金量大的问题,比如,在甘海村脱贫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投资量就达5800 多万元,占总投资量的 85%,其中道路建设 1700 万元、改造危房 1500 万元、易地搬迁 1800 万元。在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项目上群众自筹资金比重大,如果在村组道路建设上再要求群众筹资,群众将难以承受。面对村组干部和群众迫切想改善落后基础设施的愿望,如何解决资金缺口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影响到村民生产、生活的路该修的一定要修,在相关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以村民小组为
15、单位“化整为零”,尽量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实施村组道路硬化,降低建设成本。第二,在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建房上,严格控制建筑规模,经济条件差的农户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 25,减少因建房承受过高的负债。第三,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可以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倾斜;在生产发展项目尤其是种养殖业上,可以采取财政资金奖补和借垫资金滚动发展的方式扶持贫困对象。二是兼顾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群众增收。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驻村工作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有不少驻村点都有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点任务。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仅仅是建新房、建村寨,最重要的内容
16、是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了,才能增强自身的活力,才能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探寻增收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要从当前出发,寻找见效快的增收渠道,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最后,立足优势发展生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离不开产业支撑。要树立绿色、生态、有机的经营理念,立足本地种养殖资源、劳动力资源,依托大户、龙头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积极发展果蔬、畜牧、核桃、笋用竹、中药材等优
17、势特色产业,在做大做强、做特做精上下功夫,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兼顾好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面对贫穷落后的村情,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决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对贫困落后农村的扶持和帮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能也不应该一蹴而就。驻村工作队不仅自己要有思想准备,而且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二要在完成脱贫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年度实施计划。对近期、中期、长期的生产发展项目作出科学安排,分步实施。通过科学规划,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防止急于求成,防止打乱仗,造成新的浪费。三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按计划分配资
18、金,明确责任和完成期限,加强约束和监督,保证各阶段性任务按计划完成。(三)加强沟通,赢得支持,切实处理好四个关系。农村工作不同于机关工作,作为村的第一书记,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不仅要协调好所在村的生产发展项目、资金,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还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一是处理好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的关系。第一书记与村两委成员的关系就是同事+战友的关系。作为村的第一书记,到任后,原则上所在村的主要工作应由第一书记承担。但是,我们第一书记所担任的第一支部书记是有特定含义的:主要是帮助驻点村摆脱贫困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有限的。因此,作为驻村书记,不仅要起好带头作用
19、,更重要的还在于帮助村“两委”一班人,增强党性观念、自强不息和勤劳致富的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共同做好工作,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要做到这一点,驻村第一书记应摆正位置,既要起领导核心作用,又不能独断专行,既要以身作则,又不能包办代替。要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有所作为。二是处理好第一书记与乡镇领导的关系。第一书记与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驻村第一书记虽然是上级指派的,但是,按照组织原则,仍应接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因此,第一书记应当自觉地、经常地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以得到乡镇领导对驻点村工作的指导和支
20、持。第一书记既不能凌驾于乡镇党委、政府之上开展工作,也不能甩开乡镇党委、政府,自己“单干”。要处理好这个关系,首先,第一书记要放下架子,不要把自己还当作上级机关的科长、主任,而要摆正位置,尊重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把驻村工作纳入所在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中,树立一盘棋思想。其次,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应当虚心听取乡镇领导特别是挂村乡镇干部的意见,因为他们农村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再次,第一书记还有义务帮助所在乡镇疏通与上级相关部门的关系,加强上下之间的联系,使“高位嫁接”在镇村都能发挥作用。三是处理好第一书记与县委组织部、县联席办等部门的关系。第一书记与组织部门、联席办的关系就是依靠与被依靠的关系
21、。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联系比较多的就是县委组织部、县联席办。从工作关系来说,组织部是在干部管理上对第一书记进行关心、帮助;而县联席办则是侧重于在扶贫资金、项目的使用、管理上指导第一书记做好工作。第一书记要把县委组织部、县联席办当作自己的娘家,经常走动,以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训,更应当主动取得组织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而对于扶贫资金的争取和使用,则要多听取县联席办和扶贫办的意见,少走弯路,快出成效。四是处理好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的关系。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第一书记要把派出单位当作自己的坚强后盾,主动、及时向派出单位的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和存在
22、困难问题,以获得支持。努力争取派出单位把驻村工作纳入党委或党组的议事日程,加以指导、关心和帮助。特别是,有的第一书记的派出单位与扶贫挂钩单位不是同一个单位时,更要做好经常性的汇报、联系和沟通工作。(四)严守纪律,拔高标准,充分发挥好表率作用。根据省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驻村实际,制定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是第一书记管好队员,推进驻村工作的重要保证。驻村期间必须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做到“四不准”和“六个严禁”。即不准擅自离岗、逾期不归,不准拖拉扯皮、敷衍塞责,不准谎报实情、弄虚作假,不准违法违纪、挪用资金;严禁参与赌博及迷信活动,严禁公款请客宴请,严禁在所驻乡村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严禁接受礼金、礼品或者非公平价购买农副产品,严禁侵害群众利益,严禁给任职的镇、村增加额外负担。第一书记还要当好表率,做好示范,高标准、严要求,带好队伍,真正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中起到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