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写基坑事故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1970354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基坑事故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写基坑事故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写基坑事故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写基坑事故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写基坑事故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何写基坑事故调查报告如何写基坑事故调查报告 案例一工程概述北京百盛大厦二期工程,基坑深 15米,采用桩锚支护,钢筋混泥土灌注桩直径为 800mm,桩顶标高,桩顶设一道钢筋混泥土圈梁,圈梁上做 3m高的挡土砖墙,并加钢筋混泥土结构柱。在圈梁下 2m处设置一层锚杆,用钢腰梁将锚杆固定,其实锚杆长 20m,角度 15度到 18度,锚筋为钢绞线。该场地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粉细砂,中粗砂,石层等。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基坑开挖完毕后,进行底版施工。一夜的大雨,基坑西南角 30余根支护桩折断坍塌,圈梁拉断,锚杆失效拔出,砖护墙倒塌,大量土方涌入基坑。西侧基坑周围

2、地面也出现大小不等的裂缝。事故分析1、锚杆设计的角度偏小,锚固段大部分位于粘性土层中,使得锚固力较小,后经验算,发现锚杆的安全储备不足。2、持续的大雨使地基土的含水量剧增,粘性土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大大降低,导致支护桩的主动土压力增加。同时沿地裂缝(甚至于空洞)渗入土体中的雨水,使锚杆锚固端的摩阻力大大降低,锚固力减小。3、基坑西南角挡土墙后滞留着一个老方洞,大量的雨水从此窜入,对该处的支护桩产生较大的侧压力,并且冲刷锚杆,使锚杆失效。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对西侧桩后出现裂缝的地段紧急用工字钢斜撑支护的圈梁,阻止其继续变形。西南角塌方地带,从上到下进行人工清理,一边清理边用土钉墙进行加固

3、。案例二工程概况某渔委商住楼为 322层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大楼,一层地下室,总面积 23150平方米。基坑最深出(电梯井)该大楼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主干道凤凰路与乐园路交叉口,西北两面临街,南面与市粮食局 5层办公楼相距34m,东面为渔民住宅,距离大海 200m。地质情况大致为:地表下第一层为填土,厚 2m;第而层为海砂沉积层,厚 7m;第三层为密实中粗砂,厚 10m;第四层为黏土,厚 6m;25 以下为起伏岩层。地下水与海水相通,水位为,砂层渗透系数为 K=/d。基坑设计与施工基坑采用直径 480mm的振动灌注桩支护,桩长 9m,桩距 800mm,当支护桩施工至粮食局办公楼附近时,大楼的伸缩缝扩

4、大,外装修马赛克局部被振落,因此在粮食局办公楼前作 5排直径为 500mm的深层搅拌桩兼作基坑支护体与止水帷幕,其余区段在震动灌注桩外侧作 3排深层搅拌桩(桩长 1113m,相互搭接50100mm) ,以形成止水帷幕。基坑的支护桩和止水桩施工完毕后,开始机械开挖,当局部挖至 4m时,基坑内涌水涌砂,坑外土体下陷,危及附近建筑物及城市干道的安全,无法继续施工,只好回填基坑,等待处理。事故分析止水桩施工质量差是造成基坑涌水涌砂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后发现,深层搅拌止水桩垂直度偏差过大,一些桩根本没有相互搭接,桩间形成缝隙、甚至为空洞。坑内降水时,地下水在坑内外压差作用下,穿透层层桩间空隙进入基坑,造

5、成基坑外围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威胁临近的建筑物和道路。另外,深层搅拌桩相互搭接仅 50mm,在桩长 13m的范围内,很难保证相临的完全咬合。从以上分析可见,由于深层搅拌桩相互搭接量过小,施工设备的垂直度掌握不好,致使相临体不能完全弥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防水体,所以即使基坑周边作了多排(35排)搅拌,也没有解决好止水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事故处理1、采用压力注浆堵塞桩间较小的缝隙,用棉絮包海带堵塞桩间小洞。用砂白为堰堵砂,导管引水,局部用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堵塞桩间大洞。2、在搅拌桩和灌注桩桩顶做一到钢筋混凝土圈梁,增加支护结构整体性。3、在基坑外围挖宽、深的渗水槽至海砂层,槽内填碎石,在基坑降

6、水的同时,向渗水槽回灌,控制基坑外围地下水位。通过采取以上综合处理措施,基坑内涌砂涌水现象消失,基坑外地面沉陷得以控制,确保了相临建筑物和道路的安全。案例三工程概况温州某工程位于市心十字路口,基坑平面呈“L”形,开挖深度。该工程地面以下为流塑状淤泥土,厚达 25m以上。支护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浇桩,桩径 600,桩长 15m,间距 1000,桩顶作 300高钢筋混凝土圈梁。该工程土方从中间向两端开挖,土方挖至 1/3时,靠近马路一侧的支护桩整体倾斜,最大桩顶位移达 750mm,压顶圈梁多处断裂,人行道大面积塌陷,靠近支护桩的 14根工程桩(800 的钻孔灌注桩)也随之断裂内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7、。事故分析1、设计参数选择不当。设计计算时选用固结排水剪强度指标,这对于没有任何降排水措施的淤泥土质土,该参数的选择显然偏大,从而使得支护结构设计的安全储备过小,甚至于危险。一般对淤泥土中支护结构计算宜选用直剪或不排水三轴试验所提供的强度指标,如勘察单位没提供该数数据,对应固结排水剪的张度指标进行修正。2、由于淤泥土渗透性较差,故设计时没考虑止水措施,且间距过大(桩间净距 400mm) 。尽管淤泥土的渗透性很小,但流塑状的淤泥土在渗透水压的作用下,极易造成“流土”现象。从本工程支护桩外人行道大面积下陷的现象分析,土方开挖过程中产生大量流土(坑底隆起) 。工程桩的断裂主要是由于土体的滑坡所造成。

8、3、施工单位考虑带原支护桩设计采用悬臂结构不安全,在土方开挖到一半深度时用现有的型钢作临时支撑,但支撑长细比过大(截面尺寸 400mm400mm,长 17m) ,造成支撑受压后失稳,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事故处理该工程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将底板分三块施工,留两条垂直工缝,施工缝处设计钢板止水带,已开挖部分先清理后浇筑板底,然后再开挖另外两块土方,避免坑底土体暴露时间过长。对于后开挖的部分,在处设钢筋混凝土圈梁一道,然后每隔 6m左右设一道型钢支撑,并设连系杆控制长强比,防止失稳,两端部设钢筋混凝土角撑。南边及东边均有旧建筑,距离约有 8m,为防止桩间挤土面危害旧房,在围护桩外打 2排 600

9、水泥搅拌桩用于汁水挡土,水泥掺量 13%,并掺加 2%的石膏快凝。对于断裂的工程桩,采用沉井作围护下挖至断裂处,清理上部断桩后用高一等级混凝土接至设计标高,并在施工时随时注意观察坑底有无涌土或隆起现象。经过以上措施,该地下室工程得以顺得实施。自我小结一个好的基础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根本,在工程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设计、施工和监测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 根据资料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 21%。我们在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同时还要根据具体工程做出正确的处理。基础的设计必须满足强度要求、变形要求、及上部结构对基础结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10、的要求三个基本要求。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所给的条件认真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同时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地质、天气情况,在设计阶段就做好应对的措施;在施工阶段认真施工,不投机倒把,认真按施工要求建好每一个细节;监理单位也应该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对工程负责,对安全负责。上述案例中,施工起因大多始与设计及施工的一些细节的疏漏,如果每一个工程参与者对能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负责,那工程事故应该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基础工程关系到一个工程的安全,在我们进行施工的时候不仅应严格按照规范做好每一个细节、并对一些事故的发生考虑周全,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工程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个正确的态度是一个优秀工程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