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1957403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篇一: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案例: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XX 年 9 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 35 亿年前,已知蓝藻约 XX 种,已有记录的约 900 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

2、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 、螺旋藻等。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XX 年 4 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 0mg/L,氨氮指标上升到 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

3、到严重威胁,5 月 16 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 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 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 MC) ,大约 50%的水华中含有大量MC。MC 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 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诱因。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1、太湖蓝藻爆发的成因我国面积 1km2 以上的湖泊 2759 个,总面积达 91019km2 ,其中只有约 1/3 的湖泊是淡水湖泊,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

4、,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太湖富营养化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每隔 10 年湖泊富营养化上升一个等级,而水质则下降一个等级,目前全湖处于富营养到重富营养状态,而湖泊水质则属于劣五类。而此次太湖蓝藻爆发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集中体现。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5、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对太湖的水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整个太湖全湖平均氮磷含量分别高达/L 和/L,已远远超过富营养化湖泊的标准,藻类已经呈全湖性分布。造成太湖水体氮磷增高,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太湖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总量巨大太湖地区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 1000 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高密度地区之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外来人口增多使得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量迅速增大,成为太

6、湖河地区氮磷指标的重要来源。环太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面广量大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上农家肥不再被利用,农民的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不少农村河道已成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化粪池”和农村垃圾的倾倒场所。其次,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60%以上农药、化肥随农田排水排入河道水体。据统计,太湖流域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从 1979年的增加到目前的。气候变化及湖体水循环能力降低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环太湖区域冬春季温度逐年上升,导致越冬藻类数量的提升和爆发性生长期的提前。同时由于太湖流动缓慢、蒸发量大,降水补充

7、少,水位下降,水循环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明显减弱,从而促进了太湖蓝藻的爆发性。XX 年 14 月太湖水温高于正常年份,尤其是 4 月 25 日以后太湖水温一直维持在 20以上,为藻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度条件;XX 年 14 月太湖水位相对较低,4 个月平均水位为,比常年平均水位低 5cm,单位水体光照强度较大,再加上整个太湖水温相对较高,促进了藻类生长;同时,XX 年 14 月偏南风风向显著高于往年平均,使得其他湖区的藻类易于向梅梁湾聚集,加上 34 月风速明显偏小,有利于微囊藻上浮形成水华。因此,可以看出人为活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如大气污染、城市污水排放、农田化肥使用过量、生态环境破坏

8、严重、水体养殖等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使得藻类大量的繁殖,从而给湖泊生态系统带来危害。2、太湖蓝藻的爆发的危害蓝藻对水生生物有影响蓝藻能释放生物毒素类次级代谢物, 含一定浓度藻毒素的水体可使鱼卵变异, 蚤类死亡, 鱼类行为及生长异常, 水华爆发也常使大量水生生物死亡;另外, 在水生脊椎动物及无脊椎动物体内积累的藻毒素, 包括鱼、贝和浮游动物等, 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危害人体健康。蓝藻对家畜及野生动物影响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 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甚至死亡。蓝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在洗澡、游泳及其他水上休闲和运动时, 皮肤接

9、触含藻毒素水体可引起敏感部位(如眼睛)和皮肤过敏;少量喝入可引起急性肠胃炎。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水体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 ,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

10、会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呼吸水内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内氧气会逐渐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也会被污染而致使其不可再利用。3、太湖蓝藻爆发的治理的方法蓝藻治理是一个难题,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生物治藻目前主要采用微生物防治、食藻生物、水生植物抑制等方法。微生物治理微生物对蓝藻水华的治理研究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溶解蓝藻。溶藻微生物包括溶藻病毒、溶藻真菌和溶藻细菌。溶藻真菌主要通过释放抗生素类的物质达到溶藻目的。食藻生物防治食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操纵理论在水体中引入合适的其它生物, 如鱼类、贝类等, 它

11、们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从而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以放养滤食性鱼类直接控制蓝藻的生物操纵技术已在国内外一些水体多次实践, 并证明是有效的, 如鲢鱼每生长 1kg 体重可吃掉 4050 kg 的蓝藻。水生植物抑制水生植物从营养竞争、沉降污泥和释放抑藻素三个方面来影响藻类的种群。水生植物对营养盐与光照竞争上比藻类有优势, 从而能抑制藻类大量繁殖。物理治藻蓝藻爆发后, 可以用船把它捞出来。还可以通过声波振动, 破坏蓝藻的细胞。也有专家提出, 引水冲刷, 进行大换水, 清除或置换太湖中含氮和磷高的淤泥。如此浩大的工程, 一是远距离调水, 可能会破坏上游的生态平衡, 影响国家对水的综合利用;二是工程巨大,

12、耗费的时间较长投资巨大, 实施的难度太大。化学治藻目前治理蓝藻常用的药物杀灭方法是用硫酸铜法, 也可向局部水体投加丙玛三肽、钙化合物、铝化合物和改性粘土等。早期海洋赤潮治理也常用硫酸铜, 除藻效果显著。但二价铜离子对生物幼体具有致畸性, 并会引起饵料藻类的严重变异, 同时硫酸铜具有毒性, 能破坏水体正常的生态系统。由于太湖是城镇居民的饮用水源, 所以不能采用硫酸铜来治理蓝藻。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要解决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应针对不同湖泊类型分析其造成富营养化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措施。先从规划和管理入手,加强湖泊周边的生态建设

13、,挖淤增容,提高其承载力;同时加强陆地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入水体,并控制箱养殖,减少水体利用污染;一旦发生藻类的繁殖,就必须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加以消除,具体办法,必须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认真分析,在满足控制要求的情况下,加强防治。篇二: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首先水是生命之源,无论人还是动植物离开了水都将不会存活多久。而太湖作为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这些地区生活、生产的主要组成元素。在地图上看,太湖呈一个近似的圆形,好像是周边这些地区的心脏,那纵横交错的河流则维系着这七座城市的“血液”的循环。故保护太湖水成了每个热

14、心人士的使命。这几年太湖的水体污染已经颇为严重,在全国范围都引发了广泛关注。为了了解市民对于太湖污染的关注程度,增加自己对于这一热点的了解程度,同时思考解决污染源头,保证绿色环保生产,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这次调研也能促进自己的实践和计划安排能力。1、提高自己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关注2、了解太湖水质污染的原因3、提出自己的建议二、调研时间地点20xx 年 8 月无锡太湖流域三、调研任务1、了解引起水体污染的原因2、解决水体污染的方法四、调研内容1、太湖水质持续恶化的原因(1)经济高速发展造成工业污染突出在最近的年中,太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以无锡为例,年,无锡市比年增长了倍,到年,无锡市达亿元。自上世

15、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化工业作为太湖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大大小小的化工、电镀、印染等企业如雨后春笋,分布在太湖周边地区。记者采访了解到,太湖流域的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领域。其中纺织印染业的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排放量的,总磷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总磷排放量的;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氨氮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氨氮排放量的;食品制造业的氨氮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氨氮排放量的。虽然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达标排放,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污染排放量迅速增加,现有的控源截污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既定的污染源控制目标。随着产业转移加快,一些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的工业企业转移

16、到了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大量工业污染沿着河进入太湖,使太湖工业污染控制更加困难。(2)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加重太湖水环境压力太湖流域地区以种桑、养殖、种稻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同时,大量外来人员使太湖地区人口数量激增。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的相对稳定,在耕地锐减的情况下,除了依靠科技进步,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其中,化肥投入对水稻、小麦产出增长的贡献额分别达.和.。一些环保的传统生产方式,如增施有机农机肥、挖河泥作肥等已成为历史。土壤肥力下降,养分的回归和消耗不平衡,使得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有机肥与化肥的使用比例,年代中期是:,到了年代

17、中期已经变成:。目前,每年每公顷使用化肥总量已由年代中后期的公斤增加到公斤。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水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河海大学水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崔广柏教授认为,太湖流域的农业面源很多,包括农田面源、水产养殖面源、畜禽养殖面源和农村生活源等,污染防控难度很大。(3)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加重太湖水环境压力太湖流域地区以种桑、养殖、种稻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同时,大量外来人员使太湖地区人口数量激增。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的相对稳定,在耕地锐减的情况下,除了依靠科技进步,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其中,化肥

18、投入对水稻、小麦产出增长的贡献额分别达.和.。一些环保的传统生产方式,如增施有机农机肥、挖河泥作肥等已成为历史。土壤肥力下降,养分的回归和消耗不平衡,使得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有机肥与化肥的使用比例,年代中期是:,到了年代中期已经变成:。目前,每年每公顷使用化肥总量已由年代中后期的公斤增加到公斤。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水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河海大学水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崔广柏教授认为,太湖流域的农业面源很多,包括农田面源、水产养殖面源、畜禽养殖面源和农村生活源等,污染防控难度很大。(4)城市化进程加速,废水处理严重滞后太湖流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19、使得城市居住人口和城区面积成倍增加,紧跟其后的则是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激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太湖流域地区污水处理能力相对于污水排放量而言,已经捉襟见肘,严重不足。据统计,无锡市人均每天生活用水量从年的升天增加到年的升天,生活用水总量从每天万多吨增加到.万多吨。如果按排放系数.计算,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有原来的每日.万吨增加到每日.万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以厂内处理为主,由于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原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从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来看,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一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需要万元人民币,而它的年运行费用高达万元。此外,除了少数新建城区的

20、防洪管系统和污水管系统分开,太湖流域绝大多数城市的排污与防洪共用一个管系统,污水都是通过防洪管直接进入河流。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很多农村地区改旱厕为水厕,这些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染源,成为太湖河地区氮指标的重要来源,而氮指标的提高直接反映了太湖富营养化加重。(5)渔业养殖规模急速扩张加重太湖沼泽化趋势太湖流域的渔业养殖发达, “太湖三白” (白鱼、白虾、银鱼)是全国知名的美味佳肴,利润丰厚。近年来,太湖渔业养殖规模急速扩张,沼泽化趋势明显。目前,渔业养殖主要集中在东太湖。据卫星遥测图测算,东太湖面积平方公里,围养殖面积达平方公里,约占东太湖总面积的。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

21、伯强认为,由于东太湖水浅,底泥肥沃,水生植物发育良好,可以大量吸收湖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湖水和防止富营养化的作用。但是,大量的围养殖分割几乎包围了整个湖面,无法人工收割水草,东太湖因此失去了一个最强大的污染物输出途径。河海大学水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崔广柏教授说,除了直接污染太湖,过度围养殖还严重阻隔、减缓了湖区水流,致使水流不畅,湖泊淤积加剧,大大削弱了太湖的泄洪调蓄功能。2、太湖水质的现状20 世纪 80 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据 1981年调查,太湖水域属类水的面积 占 6 9 ,类水的30,类水的占 1;中营养状态的面积占

22、83,中富营养状态的占。 但是近 20 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2 个等级,由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1)高锰酸钾指数:1990XX 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除了 XX 年外,其它年份的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类水质标准,但是浓度增加趋势不容忽视。(2)总磷指标:除 1990 年和 1991 年基本满足水质标准外,其它年份均超标。19901995 年,总磷指标呈明显增加趋势;19951999 年,呈下降趋势;受入湖水量偏小的影响,XX 年总磷指标浓度变大;XXXX 年,呈下降趋势。(3)总氮指标:一直高于水质标准,甚至高于水质标准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总氮已成为太湖首要污染指标,必须从严控制。全湖高锰酸盐指数自 XX 年以后增加较快,变化范围/L,年内汛期、非汛期监测结果接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