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Microbial taxonom1. 本章内容提要与学时分配(2 学时) 通用分类单元;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2.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命名方法、微生物的分类及鉴定方法。3. 本章目的与要求1)理解通用分类单元(界菌株 )与双名法;2)熟悉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两界六界系统,三域系统) ;3)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系统;4)掌握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与常见种学名。4. 作业(见课件)分类主要是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把它 们归纳为互相 联系的不同类群。具体任 务就是分类、鉴定和命名。一、分类单位
2、与命名 (一)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种以下又分亚种(变种),型,类群,菌株(品系)菌株( 品系)(strain):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 单细胞繁殖成的 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二)命名命名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采用林奈氏双名法。属名 + 种名 +命名人如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 Chalmers 1919属名:名词,大写首字母,一般描绘主要形态或生理特征。种名:形容词,小写,代表一个种次要特征。未确定种名
3、或不指特定的种时,可在属名后加 sp.表示。举例真菌界 Fungi真菌门 Eumycophyta子囊菌纲 Ascomycetes原子囊亚纲 Protoascomycetes内孢霉目 Endomycetales内孢霉科 Endomycetaceae酵母亚科 Sacchromycetoideae酵母属 Sacchromyces酿酒酵母 S. cerevisiae Hansen二、分类依据1、形态特征(个体和群体) 细胞形态:形状、大小、排列、染色反应等。培养:固体- 菌落,半固体 - 穿刺,液体。2、生理生化反应营养要求:碳源、氮源、营养类型代谢产物:种类、产量、显 色反应酶:产酶种类、反应特性3
4、、生态学特征相互关系、宿主种类、与氧关系等。4、生活史5、血清学反应近年又发展了红外光谱, GC 含量, DNA 杂交等。三、分类方法(一)经典分类法随机地和不系统地根据一些特征 进行分类。主要是形 态、生理生化特征。(二)数值分类法根据较多特征分类,每一特征地位相同。1、每一菌株为一操作单位,确定很多特征(50-60 个)2、比较菌株间的最大相似性阳性和阴性符合的总和- 100%总的测定数 - 无效测定数85%为同种,65%为同属3、据数值绘出矩阵图并转换成树状谱。(三)分子与遗传方法1、DNA 碱基组成:GC%相同不能说明是同种,但不同则肯定不是同种。 差别10%不是同种,10%可能是同种
5、。2、核酸分子杂交比较碱基顺序的同源性3、16s rRNA 寡核苷酸编目分析水解 rRNA 产生一系列寡核苷酸片段,顺序分析。近年来,采用红外、核磁、电镜等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四、分类系统原核生物: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 8 版,1973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 9 版,1984真菌:Ainsworth (1973)系统酵母:Lodder 分类系统菌种鉴定工作三部曲1、获得该微生物的纯 培养2、测定一系列必要的 鉴定指标3、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应用与微生物学研究进展(自学)1. 本章内容提要与学时分配(2 学时)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微生物学研究进展。2.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微生物在工业、农业与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参见沈萍微生物学 )以及为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或信息。3. 本章目的与要求熟悉微生物在工业、农业与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查阅微生物学研究进展论文,每人写一篇读书报告,班级交流。4. 作业(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