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党代会精神体会戴庆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 10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紧接着,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相继在南京召开,时间分别是 XX 年 10 月 20 日至 21 日、11 月5 日至 10 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几个会议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中央、省市县都成立宣讲团深入基层行进宣讲,这是光荣的政治任务。下面,就几个会议的精神概要以及
2、本人的一点学习体会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一、三大会议的主要精神概述(一)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条主线,作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会精神可以用“三个第一次” 、 “四个更加” 、 “四个越来越” 、 “三个关系” 、“八个突出问题” 、 “四个必须” 、 “四个以” 、 “五个坚持”加以概括。1、 “三个第一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繁荣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以全会名义作出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繁荣的重大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中央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在我们党的历史、甚至在中华民族历
3、史上也是第一次。这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 “四个更加”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这强调的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国际国内背景。3、 “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为文化建设确定了方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
4、的生命力、凝聚力。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的基础上,精神文化层次上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4、 “三个关系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都是特别深刻的,特别是决定中间有两句话,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
5、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5、 “六个奋斗目标”决定提出了到 2020 年文化改革发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指标: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第二,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第三,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第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第五,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
6、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第六,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6、 “八个突出问题”决定提出了当前我们文化领域存在八个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三是舆论引导的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四是精品力作还不够多;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六是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七是文化“走出去”还较为薄弱;八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7、 “四个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
7、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8、 “四个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8、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 “五个坚持”决定在总结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五是坚持改革开放,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10、 “六大举措”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为人民提供更多
9、更好的精神食粮。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会议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主要精神可概括为“三新”意义、 “334”思路、 “568”举措。1、 “三新”罗志军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上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
10、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加深理解,深刻领会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的最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开创江苏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2、江苏“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总体思路:可概括“334” 。“三主地位”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三强目标”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四个作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3、江苏“文化强省”采取“项目化管理、工作化推进、任务化落
11、实”的战略举措:可概括为“568” 。“五个坚持”坚持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经验) 、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规律) 、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创新同步推进(要求) 、坚持多出精品和多出人才互动并进(动力) 、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凝聚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方法) 。“六个显著提升”主要目标要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建设工程,重点提升文化凝聚引领、惠民服务、创作生产、产业竞争、改革创新、队伍建设“八大行动”主体任务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行动:包括学习型社会、 “三创三先”江苏精神、社科、道德建设等。二是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行动。三是繁荣发展文化创作行动。四是公
12、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升行动:如建成农村十里文化圈、城市 15 分钟文化圈。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行动。六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行动。七是加快文化“走出去”行动。八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行动。(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继往开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是民主和谐、团结鼓劲的大会,是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大会,在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通过了罗志军同志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题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13、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 ,全力实施“八项工程”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团结奋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词是:“两个率先” 、“四个显著提升” 、 “六大战略” 、 “八项工程” 。1、 “两个率先”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在把握准“两个率先”的新内涵新目标,落实好“两个率先”的新部署新要求。今年 5 月初,省委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借鉴国际和兄弟省市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新的指标体系。在这次党代会上讨论通过,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四大类
14、30 项指标,指标设计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全面小康指标保持衔接,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意愿。“两个率先”是总体统一、既有区分又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第一个率先是第二个率先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率先不仅是第一个率先量的提升,更是质的跨越。党代会报告指出,全省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必然有先有后,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启第二个率先新征程,经济发达地区要先行先试、提供示范,既为巩固全省全面小康成果、促进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增强动力,更为破解中等收入阶段发展难题、引领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路子。今后五年,苏南等有
15、条件的地区要当好第二个率先的先行军,重点在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城乡发展一体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到XX 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地区要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着力提高城市现代化、经济国际化、集约发展水平,不失时机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北地区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2、 “四个显著提升”省党代会报告把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目标内涵概括为“四个显著提升”:一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0 万元以上,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
16、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5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4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比重达到 2.8%(XX 年,美国为 2.67%,日本为 3.44%,德国为 2.56%,韩国为 3.47%,XX 年我省为 2.1%) 。二是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5.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3 万元(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 22944 元、9118 元,年均增长需要达到9%以上) 。人均预期寿命超过 78 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2.2 年。三是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现
17、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城市化水平达到 68%,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善。四是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安定有序、诚信友爱、文明和谐、充满活力。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江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3、 “六大战略”“十五”以来,江苏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极大地
18、推动了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战略,把科教兴省战略提升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把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省委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化和提升,是对战略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是对战略举措的创新和加强。4、 “八项工程”今年以来,省委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最新要求,展开工作布局,明确提出以实施“八项工程”落实“六个注重” 。省委、省政府
19、相继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出台一系列文件,对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八项工程”及其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并进行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确保每项工程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二、从高度、幅度、亮度、力度上进一步认识全会精神(一)高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1、文化
20、自觉和自信的新高度文化自觉,实质就是留住根、守住魂。所谓中国文化的根,是指古代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讲仁义、倡忠勇、敬孝悌、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合和、求大同等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文化血脉。所谓中国文化的魂,是指植根于中国国情并开花结果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迈步于中国文化软实力自信之路时,对“根”的尊重和扬弃、对“魂”的坚守和创新、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是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文化自信问题是针对我们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来的,即针对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等等提出的。随着我们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
21、们的思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达到空前的程度。2、文化认识的新高度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假如世界被毁掉了,只要图书馆没有被毁掉,我们就可以把世界重新建设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沪司令盐泽幸一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刻意摧毁中国文化,他十分露骨地说:“炸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 ”所以说,文化是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全会第一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作出决定 ,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
22、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不仅鼓舞人心,也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3、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次会议进一步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把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使得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二)幅度1、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大幅提高。文化企业的经济规模应该占到 GDP 比重的 8%到 10%左右,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2、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当中发挥作用。目前的国
23、际议题主要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后,应该在议题的提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三)亮度六中全会四大亮点,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添了亮度。亮点一: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时代命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科学协调发展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化精品与大众文化协调推进;四大基层文化-城市社区文化、农村乡村文化、国企民企外企微企之企业文化、校园军营机关事业单位之“单元文化”同时并举,专业文化教育科研医学队伍与广大群众同时从事伟大文化创造;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与不断
24、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双管齐下” ;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现代文化创造竞相绽放的科学发展的新文化。亮点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亮点三: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任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信息文化,是对东汉蔡伦造纸、形成“纸制文化”传播形式以来的历史性飞跃,又是文化大千世界,什么样文化都有,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要努力和大力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历史使命。亮点四:在新中国建设的
25、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经济发展是实力,是火车头,是“牵引机” , “牵引”世界经济发展。发生“牵引”影响的是文化。(四)力度贯彻落实六中精神,要制定一些新的战略举措、政策法规,包括体制机制的改革,确保文化强国建设的顺利实施。主要有五个方面:1、进一步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表述方面,要非常简洁、明快,又非常全面、准确,又易记、易传,同时便于落实。2、继续全面贯彻“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3、大力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能够得到保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5、深化改革开放。能够进行恰到好处
26、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以使我们的文化发展能够更为健康、更有力。 “三个准确把握”是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前提。一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才能确保改革和发展方向不偏移。二是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才能确保有效改革和更好地发展。三是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才能确保文化改革与发展更有意义。三、联系盱眙实际,狠抓贯彻落实各基层党组织应当结合农村党员冬训,在深入宣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通过组织开展“学决定、抓当前、促发展”征文活动,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围绕“三会战一工程” ,广泛开展人文盱眙系列活动。县委宣传部计划开展“盱眙好市民”评选活动;“第二届感动盱眙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文明乡(镇)村户”评选活动;“德业双馨”五十佳评选活动;“感恩行动”盱眙非公企业回报社会活动;“让艺术改变生活”高雅通俗文艺普及推广活动;“我们的节日”文明过节民俗传承活动;“社科课题”策划设计包装竞赛活动;“身边的社会科学常识”宣传普及活动;“农家书屋图书漂流”活动。做到以活动为切入点,大力营造经济发展了、文化也要发展的深厚氛围,由此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要按照李森县长在宣传文化、社会事业单位集中调研时提出的“十六字”要求,即:“外树形象、内聚人心、服务民生、培育产业” ,做好宣传文化自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