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对 1980 年前韩国具有竞争力的前五十大出口企业的统计表明,韩国的纺织与服装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1990 年初韩国纺织业面临大多数东亚经济体的低工资国家和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国际市场占有率减少,国内企业转往低成本地区生产;2000 年后为适应市场变化,重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化高附加值产品,实施差异化策略,由内需转为出口导向,发展自我品牌产品,使得纺织业在韩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居重要地位。1 韩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1.1 生产与进出口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韩国重要的产业之一。2000 年韩国纺织服装业占国民总产值的 8%,从事纺织业的人
2、数占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 19%;2002 年韩国棉纺业通过结构调整,将细纱机保有量减少了 20 万锭,使棉纺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大幅度提升。韩国成衣主要出口地区为美欧、日本及中国,近年来对中国出口增加。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韩国纺织品出口值为 153 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 4.4%,居世界第五位;2002 年成衣出口总额 38.52 亿美元,2003 年增长到 66 亿美元; 2004 年纤维类产品的出口总额为 152 亿美元,其中纺机设备的出口金额为 11.13 亿美元,比 2003 年的出口额 9.26 亿美元增长了 20.2%。韩国纺织业年贸易顺差一般在 100 亿美元左右,纺
3、织及成衣业出口值占制造业出口总值 11.3%,其中成衣业占 3.4%。 1.2 消费现状 在韩国纺织品销售中以中低价为主的通路型态居重要地位:2003 年,韩国成衣卖场面积在 3 000 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型商店共 1 863 家,其中 803 家分布在汉城、仁川及京畿地区。其中,一般商店 1 458 家,折扣店 238 家,百货商场 98 家,购物中心 46 家,批发中心 5 家。大型折扣店及购物中心较 1999 年增长 174%、48%,增长幅度最大。另外电视购物及网上购物等无店铺的流通方式亦迅速发展, 2003 年网上购物、电视购物及邮购等无店铺市场销售额分别占 39%、36% 、24%。
4、韩国的家用纺织品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服装消费市场分布非常广泛,除了连锁店、专卖店,还有很多大型市场。如汉城的东大门纺织品服装市场,每年约有 12 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光临。像这样规模的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韩国至少有 30 多个。 1.3 对外投资现状 韩国是全球第四大纺织品生产国。韩国纺织服装企业为降低成本,便于出口,纷纷在国外投资设厂,海外投资部分 80%集中于亚洲,亚洲地区以中国为多,中国又以山东、辽宁、吉林 3 省为主。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及优惠投资政策,越南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新兴热门地区。到 2004 年底,韩国国内的 2 万多家纺织公司,在海外投资企业共有 3 500 多家,
5、仅在中国就占了约 62.8%,投资已经达到 8 亿美元。 2 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1 占世界第一位的产品少, “高成本、低效率”的产业结构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仅以 2000 年为例:2000 年韩国占居世界第一位的大类商品有 78 种,其中纤维类 32 种,而同期美国为 1 028 种,中国为 731 种,德国为 728 种,日本为 379 种。韩国世界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的主要商品为染色棉织物(占有率 37.4%)。 近年来,韩国纺织服装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下降,直接原因是韩国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所含技术水平相比普遍要高, 而造成这种不合理价格体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内的“高成
6、本、低效率”结构。韩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依靠“ OEM 方式”(委托加工或国外定牌生产方式)生产的中低价位的普通产品,由此造成在尖端技术、设计等方面从属发达国家,不能灵活应付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产品缺乏专门性和独特性,整个技术水平只达到发达国家的 80%,尤其是新材料、染色加工等核心技术水平低下。随着发达国家致力于开发高技术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以及发展中国家利用廉价劳动力扩大产品出口,韩国的纺织产业受到严重挑战。此外,中国、东南亚国家正奋起直追,也成为威胁韩国纺织业的一个因素。 韩国的纺织服装业劳动力成本约每小时 6 美元,普通工人的周工资约 200240 美元,技术工人约 300 美元。由威纳国
7、际咨询公司发表的国际纺织业劳务工资和调查报告显示: 2000 年秋天韩国纺织业的工资在全球排名第 26 位,为每小时 5.71 美元,远远高于东亚和南亚经济体的其它国家。由于人工费上涨,企业竞争力有所削弱,进一步加快了纺织服装企业向海外转移的步伐。 2.2 政策导向阻碍了纺织业的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初,由于推行经济发展 5 年计划, 韩国的纺织工业得以发展, 成为输出工业的花朵,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的经济。80 年代,由于劳动力工资上升,加上韩国政府的政策朝重工业转向,纺织业的竞争力每况愈下,具体表现为: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手不足导致企业活力下降;技术开发力趋于削弱; 关税率
8、低;流通机构复杂;生产设备过剩。到了 90 年代,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这种倾向加速,使得韩国纺织品输出走下坡路:70 年代,韩国纺织品输出占总输出的 30%,但自 1980 年初起,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001年纺织品输出在总输出中所占的比例仅为 10.5%,约为 80 年代末的二分之一。 2.3 过度依赖海外市场 由于公司将他们的生产设备向海外例如中国和越南转移,韩国纺织品和服装工业产量下降,失业率上升。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 10 年中,韩国服装和纺织工业的员工人数从 60.5 万人下滑到 39.5 万人。随着大批公司向海外迁移,这种形势越来越恶化。韩国的服装和纺织品公司在 19811
9、986 年间每年在海外的平均投资约 110 万美元,19921997 年却攀升到 2.049 亿美元,2001 年急剧增长到 2.788 亿美元 。2002 年,韩国主要的 13 个出口品种的出口依存度为 77.1%,纤维类是其中之一。这种过高的依存度在面对其它国家的进口限制时,严重打击了韩国纺织品出口。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无法避免外国进口的限制,使得韩国的产品陷入关税保护措施争端当中。截至 2001 年底,韩国纤维类产品遭受其它国家进口限制共计 19 件,占整个制造业遭进口限制总数的 15%,对象产品主要是韩国纤维业的主力产品聚酯织物(15 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韩国化纤织物进出口企业之间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也有中国、印度等主要出口对象国化纤织物产量的增加以及对本国化纤产业保护的强化等。作为限制的结果,2002 年前 10 个月韩国的纺织品出口下降了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