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6.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5.ppt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4.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3.ppt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2.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1.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总结教材 P17 活动从“图 2.3 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2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蒸发加强,径流加强,从而导致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蒸腾减弱,空气变干燥,降水减少,将会导致地面变干燥,陷于恶性循环之中。教材 P20~21 活动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雨季前有一段高温时期,风大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较差,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风沙活动准备了物质条件。气候上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破坏后,极易沙化。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有三个方面:(1)牲畜品种多样性转变为单一性后,由于牲畜食草的单一性,会引起个别草类的严重破坏,从而造成草场生物资源的破坏。(2)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被集中的规模经营取代后,必然造成牲畜数目的增加,造成整个草原的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3)由季节游牧变为掘井定居后,定会造成水井周围草原的超载过牧,出现荒漠化圈,若继续发展,会造成整个草原的毁灭。草场被破坏后,地表水减少、气候干旱、沙尘暴频发,人类生活、生存的环境极度恶化,会出现“沙进人退”的局面。3.由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漠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地。人类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加速荒漠化的发展和草场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图 2.9 中可以看出,农作侵入牧区对草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二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其结果都会造成荒漠化的发展。4.图 2.10 表示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之间的因果关系。人口问题是造成环境、资源、贫困等问题的根源。人口过快的增长,致使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大量增加,因社会不能满足需求而出现贫困饥荒。人们为了解决必需的生活用品而过垦过牧,造成草场资源的破坏,荒漠化加剧。由于土地不断退化、风蚀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使作物产量逐年降低,载畜量不断减少,人们陷于更为严重的贫困饥荒。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办法可以寻根求源,即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资源利用相适应,这就能有效控制这种恶性循环继续发展下去。教材 P23 思考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干旱区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主要原因有:(1)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分布着大片戈壁和沙漠;3(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4)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在众多的荒漠化潜在因素作用下,一旦植被被破坏,荒漠化的速度将非常快。一旦绿洲变为荒漠后,要想恢复植被就异常困难,这首先是由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的,脆弱的环境一旦打碎便很难恢复。其次是由植物的生长习性所决定的。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适宜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而干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土壤贫瘠,缺少植物生长的优越条件,植物生长困难。再次是植被破坏后,荒漠化效应会导致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水分更加缺乏,气候更加干燥,植被恢复更加困难。教材 P27 思考1.雨林对水循环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加快水循环的过程,增加水循环的水量,除活跃海陆间循环外,使陆地内循环也很活跃。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减弱,空气干燥,降水变少,气候变得干旱,甚至出现旱涝无度的局面。这种变化不仅在当地表现明显,也会影响到全球。从全球来看,雨林具有“空调机”和“加湿器”的功能,若雨林被毁,全球除变干旱外,还会造成气温升高,全球变暖。雨林成云致雨的作用,在为陆地补充淡水的同时,还会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温度,绿树葱茏的雨林植被覆盖的地面,与裸露的地表在太阳的照射下所引起的大气的变化是不同的。教材 P29 思考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这主要是因为:(1)在茂密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相同的贫瘠的土壤。(2)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2.雨林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这是因为有机质的迅速分解和强烈的淋洗使雨林下的土壤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教材 P29~30 活动1.至少 15 年。2.A 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 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 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 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3.通过两组图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 15 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壤肥力的减退。教材 P32 思考雨林公路的修建,有利于所经过地区资源的开发、物资的流通,有利于当地经济,甚至是整4个巴西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公路的修建也给脆弱的雨林带来了难以恢复的创伤。这种创伤不仅仅是修建公路对雨林的毁坏,还包括公路的辐射作用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毁林垦耕现象的发生;新建城镇居民点,必然要向周围的环境索要耕地;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必然会造成大面积雨林的毁坏;运输方便后,伐木公司采伐森林的速度也将加快等等。那么这条雨林公路该不该修呢?该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也认为发展是第一位的,为了发展经济修公路没有错,但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教材 P33 活动本活动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题目,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应在讨论交流中达成一致。以下为一例子:角色一:原住民 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到城市去不可取。一方面,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如果人口大量纷纷涌入城市,必然会造成人满为患,随之出现的是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将继续生活在贫困之中。应该继续留在自己的家园,保护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接受森林外的文明,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展经济、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创造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的生活环境,达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 。角色二:政府官员破坏森林会成为环境的罪人,保护森林会成为世界的功臣,依靠毁坏雨林发展经济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保护森林是第一位的。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取资金、偿还债务、解决贫困:一是发展以保护为主的开发方式,利用雨林的整体优势发展雨林旅游业、雨林养殖业等;二是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既然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保护也是全世界共同的义务和责任。角色三:商业伐木公司老板作为商业伐木公司的老板不应唯利是图,应当注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在采伐森林的同时,要及时在热带雨林种植树木,促进雨林的更新,这是对全人类极为有意义的一件事。教材 P35 思考(1)图示表面看是关于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实质上是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发达国家要求保护环境,而发展中国家要求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2)对此番争论各执一词,都有道理。目前的地球环境已经千疮百孔,各种生态灾难频频发生,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亚马孙雨林不仅对当地环境,而且对全球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毁坏了,后果将不堪设想。亚马孙雨林的存在意义已超越了区域性,具有全球意义,因此应该保护。但是巴西人不仅有享受碧水蓝天、美好环境的权利,同样也有享受富裕生活、经济发展的权利,不应当为了保护全球环境,而剥夺其发展的权利。因此关键是要从环境与5发展的矛盾中找到一个调和点,使两者协调发展。譬如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采取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这不失为二者兼顾的好方法。再如建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其中发达国家多承担一些费用,这也能较好地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教材 P36 活动1.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因为:(1)发达国家早期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发展了经济、积累了财富,当环境出现问题时,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发展中国家,增加它们发展的压力;(2)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正消耗着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目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与它们的高消费有重大关联;(3)发达国家比较富裕,有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解除贫困,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2.建立全球环境补偿机制是必要的。只要解决了巴西等国的贫困和债务问题,雨林也就得到了保障。而发达国家是有义务、有能力帮助巴西等国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上题所述。3.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政府和民众能从管理和保护中获利,不必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而去毁坏雨林,这对保护亚马孙雨林是完全可行的。综上三个议题,保护雨林的核心问题是消除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贫困,他们开发雨林、毁坏雨林,全是由发展的需求决定的。在展开讨论时应在这个方面多下功夫。教材 P37~38 问题研究资料 1 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土质黏重,且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资料 2 分析1.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具有的优势;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的是水分条件。因为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的肥力,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资料 3 分析1.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 ,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江平原成为良田后,可能导致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质变差、生物灭绝等生态环境问题。2.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人的破坏。湿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湿地还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湿地植物又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湿地被大量垦殖后,6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因此我国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3.湖泊也是湿地之一,具有涵蓄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 “围湖造田”使湖泊不断淤积,湖面缩小,蓄洪防旱的功能大大减弱,使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因此,洞庭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 ,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洪水的发生。同时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1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学会分析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一、荒漠化1.概念: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主要表现形式: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3.请把我国对应的荒漠化区域连线:次生盐渍化 “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红色沙漠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沙漠化 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石质荒漠化 南方丘陵山地答案 思考 荒漠化等同于荒漠吗?答案 不等同。①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②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原来的土地逐渐演变为荒漠的过程。③荒漠化过程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荒漠。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2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2.原因(1)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思考 为什么在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答案 荒漠化是自然、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其形成过程比较缓慢,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因此在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防治内容Error!(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3探究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西北地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小、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试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两个方面分析其干旱的原因。答案 (1)海陆位置: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2)地形地势: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再加上青藏高原的阻挡,对水汽阻挡作用明显。2.干旱的自然特征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而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1)干旱的气候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再加上大风日数较多,风沙活动频繁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试把下图补充完整。(2)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完成下图。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试把以下关系图补充完整。4(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另外,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比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等会导致生态恶化和次生盐渍化。1.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及表现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的成因 自然因素的影响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深居内陆,高原、山岭阻隔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为风沙向东、南方向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5重要条件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剧荒漠化进程(2)人为原因典型地区 主要人为因素 主要危害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樵采破坏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放牧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半干旱的农垦区 过度开垦 使沙化土地连片并发展干旱的绿洲边缘区过垦、过牧、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萎缩,沙进人退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 ,回答 1~2 题。1.1937~2008 年,该区域( )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 5 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2.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 D.人口数量的变化答案 1.C 2.D解析 第 1 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放牧强度)都大致增加到 10 倍左右,故 A 错误、C 正6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 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 4 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 错误。第 2 题,此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探究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017 年 6 月 17 日是第 23 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世界主题为“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 ”我国确定的主题为“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 ”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探讨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试完成以下表格。序号 地区 防治措施① 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②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③ 工矿区、居民点等基本建设区④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⑤ 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答案 序号 防治措施① 扩大林草比重,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做好防风沙措施② 合理放牧,加强草场管理③ 做好土地复垦;恢复植被④ 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⑤ 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防护林2.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请把关系图补充完整。7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实施的。(1)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西部地区,不同的区域合理用水的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8(5)控制人口增长(2017·长春高二检测)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 ,回答 3~4 题。3.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冰川融水减少C.河流水量减少 D.沙丘移向绿洲4.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游牧活动 B.大力发展畜牧业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D.发展节水农业答案 3.C 4.D解析 第 3 题,新疆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根据因果关系图:水源减少,垦荒扩大耕地面积,用水量加大,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荒漠化。第 4 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保护绿洲主要是保护这里的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拓展延伸] 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区域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东北地区①黑土开垦后,土壤遭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9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① 干 旱 的 大 陆 性 气 候 , 多 大风 ;② 原 生 沙 质 荒 漠 、 砾 质 荒 漠 ;③ 过 度 樵 采 、 过 度 放 牧 、 过度 农 垦 、 水 资 源 利 用 不 当 、工 矿 开 发 、 居 民 点 和 道 路 建设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固沙、沙障固沙(2017·辽宁沈阳模拟)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回答 1~2 题。地貌类型比例地貌类型 占土地面积比例 海拔 粮食作物平原 20% 3 000 m101.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自然土壤肥沃,便于农耕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2.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酸雨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答案 1.C 2.D解析 第 1 题,该地平原比重小、丘陵面积大,不便于开垦。种植水稻、冬小麦,是我国南方地区,自然土壤不肥沃。中、低山也种植春小麦和马铃薯,说明开垦历史悠久,人多地少,过度垦殖,导致耕地比重高,选 C。第 2 题,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过度开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选 D。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 900 km,全线有 140 km 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 1987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完成 3~4 题。3.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来防沙、治沙,主要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11C.有利于保持水分,增加当地年降水量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4.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水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答案 3.B 4.D解析 第 3 题,麦草方格沙障主要作用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另外还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但对增加当地年降水量作用不大。第 4题,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5.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人为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答案 (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蚀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解析 (1)读图可知,人为因素中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比重约 30%,在成因中占比最大,而城市交通建设占比最小,约 5%。(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原因可以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别从气候、地形、河流以及植被方面进行分析。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从地形来看,四周为高山阻挡,湿润气流难以进入。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降水少,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所以土地荒漠化严重。绿洲地区荒漠化扩展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12图表特征: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下面图 1 和图 2 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读图回答问题。图 1 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根据图名可知,图 2 为三个区域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资料。从图中找到横、纵坐标的含义:横坐标表示五种用地类型;纵坐标反映各类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注意图例,找出区域Ⅰ的图例。(1)Ⅰ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都减13少,旱地增多,水浇地无变化。(2)Ⅱ区域的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加,灌木林无变化。(3)Ⅲ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都减少,旱地、农居地增加,其中农居地增加明显。图 1 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A下表为“我国某区域 1999 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 1999~2007 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 hm2沙地 468.7草地 58.8盐碱地 32.1耕地 16.6沼泽地 10.7建设用地 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 )14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 (1)B (2)D解析 (1)由图可知,该区域耕地增加,草地减少,且草地下降最快,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2)由表格可知,该区域草地面积大,但沙地面积更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与内蒙古西部接近。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 ,回答 1~2 题。1.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 B.水土流失C.不合理的灌溉 D.荒漠化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C.成都平原 D.密西西比河平原答案 1.C 2.A解析 第 1 题,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与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系统有关。第 2 题,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而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 3~4 题。3.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154.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答案 3.B 4.C解析 第 3 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 100 mm 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第 4 题,降水量在 400 mm 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地区的②③由于降水少只能种草。④地降水量不足 200 mm,故不适宜种草。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 ,回答 5~6 题。5.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A.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生物多样性B.①为生物多样性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石漠化面积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 ②为石漠化面积 ③为生物多样性D.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生物多样性 ③为环境人口容量6.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答案 5.A 6.D解析 第 5 题,图示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故石漠化面积不断上升,判断①为石漠化面积;而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故③为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初期资源的开发使环境人口容量扩大,但当资源的大量开发导致环境恶化,环境人口容量随之下降,故②反映环境人口容量。故选 A。第 6 题,石漠化产生的原因有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坡度大,土层薄,人类不合理活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图示可知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破坏。故选 D。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读图完成 7~8 题。167.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8.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为原因有( )① 燃 料 短 缺 ② 砍 伐 森 林 ③ 不 合 理 灌 溉 ④ 盲 目 扩 大 耕 地 ⑤ 风 沙 侵 袭 ⑥ 人 口 和 贫 困 问 题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④⑥ D.③⑥答案 7.C 8.B解析 第 7 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河流上游用水增加,会使河流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第 8 题,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为原因” ,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2017·辽宁葫芦岛模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回答 9~10 题。9.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 B.无蒸腾作用消耗C.树冠遮荫效果好 D.土壤硬化下渗弱10.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 B.风沙 C.降水 D.蒸发答案 9.B 10.D解析 第 9 题,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积水作用强、遮荫效果好。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枯树根区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 对。第 10 题,梭梭根对融雪、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选择D。(2017·河北石家庄期末)2016 年 1 月 14 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17推进荒漠化治理。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 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 。读图完成 11~12 题。11.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水资源利用不当C.过度开垦 D.过度放牧12.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11.B 12.C解析 第 11 题,由文字信息“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 400 立方米水”可知,水资源利用不当是当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另外,结合图可知,甲地绿洲位于祁连山北麓河流的下游,中上游(甘肃境内)过度用水,会导致下游缺水,加速当地荒漠化。故答案选 B 项。第 12 题,乙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靠引黄河水灌溉,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往往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一旦水分大量蒸发,盐分聚集在表层土壤中,形成土壤盐碱化,故②③正确,故选 C 项。13.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 30%以下。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18(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3)干旱和半干旱 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解析 (1)仔细读“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已有信息及其箭头指向进行合理推断;A 应该为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和需要燃料增加” ,从而产生 C,应该为滥伐森林;同理 B 应该为高温多雨,D 应该为水土流失。(2)在我国主要丘陵中,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所以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是红色荒漠化主要发生地区。该区域红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所以导致地表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减少;由于地表土流失,土地变得崎岖不平;流失的土壤在河流中下游地区,还会造成河道淤积。(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内蒙古、新疆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北方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等原因造成的,所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地区结合形成原因主要从控制人口增加,大力发展新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退耕还林等方面回答。14.读下图,回答问题。19(1)图示地区自然景观以________为主,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示地区有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河西走廊,这里发展农业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3)近年该农业区出现了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试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生态环境问题。答案 (1)荒漠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加之高原、山脉的阻挡,降水稀少(2)水源(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区自然景观以荒漠为主,农业生产区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结合经纬度可知:①河西走廊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该地区大气降水少,水源缺乏,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的粮食需求增多,出现过度垦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不合理的活动,若农业用水过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力,加上该地强烈的太阳辐射、旺盛的蒸发、大风等作用,便会产生土地荒漠化问题。考点题点细目表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1.沙漠化的防治 3,4,7,8,9,10,11,12,14荒漠化的防治2.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1,2,11,121.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13水土流失的防治2.红漠化、石漠化的防治 5,6,131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习目标] 1.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原始森林的分布。2.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生态脆弱性。3.掌握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及保护的措施。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1.资源属性: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2.作用3.现状由于人类长期的开发,多数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殆尽,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是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其中 60%分布在巴西境内。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 15°~25°。东2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2.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3)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 雨 林 生 态 的 优 势全 年 高 温 多 雨 → 形 成 雨 林 群 落 → 光 合 作 用 强 烈 → 生 物 循 环 旺 盛 → 生 物 生 长 迅 速 → 群 落 生 产 力 高 。2.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1)土壤贫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再加上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一般很贫瘠。(2)生态难以恢复: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破坏(1)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2)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3)主要活动: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2.雨林开发(以亚马孙开发计划为例)(1)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亚马孙地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的环境,一直未被开发;印第安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稀少,对自然索取不多。此时,对雨林系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2)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实施大规模的公路建造计划;实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首都迁往内陆高原。这时,加快了对西部广大疆土的开发,使热带雨林地区受到空前的破坏。(3)1970 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更加加快对雨林的破坏。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②移民亚马孙平原。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④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3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面临形势:每年有大约 11 万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焚烧而毁灭,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制止, “绿色腰带”将彻底消失。2.矛盾冲突:雨林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3.理性选择: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4.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2)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3)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4)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5)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6)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探究点一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脆弱性2017 年 7 月 21 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乔纳森·怀特副教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题为“亚马孙南部热带雨林触发湿季的开始”的论文。该论文首次以观测数据证明了热带雨林蒸腾作用在触发南美洲的干湿季转换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据此回答问题。1.热带雨林对全球碳循环、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都至关重要,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三幅关系图。(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4(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2.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使这一生态系统又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请完成以下关系图。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2.雨林生态系统的优越性和脆弱性(1)优越性5(2)脆弱性(2016·白城高二检测)读下图,回答 1~2 题。1.从图示来看,热带雨林是( )A.地球之肾 B.主要的木材来源C.天然垃圾场 D.地球之肺2.有关图中森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世界生物基因宝库C.促进全球水循环D.生物生长旺盛答案 1.D 2.A解析 第 1 题,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第 2 题,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点二 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流域进军。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在高峰时期,每月有五万七千多移民来到这里。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图 1)、 “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图 2),回答下列问题。61.朗多尼亚地区 1970 年至 1988 年的 19 年间,人口从 10 万增加到 100 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 10 万公顷增长至________公顷,占到雨林面积的________%,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答 案 180 万 7.5 人 口 增 长 与 雨 林 被 毁 面 积 呈 正 相 关 , 人 口 数 量 越 多 , 雨 林 被 砍 的 面 积 越 大 。2.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什么影响?答案 公路的铺设,有利于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随着大规模农场和牧场、城镇居民点、伐木公司、河川沿岸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雨林破坏加剧。3.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是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应如何保护热带雨林?答案 (1)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2)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3)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4)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5)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6)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1.雨林被毁的原因7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2)移民亚马孙平原①移民亚马孙平原的客观条件: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②导致移民的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人口稠密的巴西东北部地区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二是经济因素,巴西东北部地区贫困人口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三是政策因素,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政策的驱动。(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3.亚马孙雨林的可持续发展82016 年 12 月 1 日,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公布:从 2015 年 8 月到 2016 年 7 月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同比增加了 29%。据此回答 3~4 题。3.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开辟大型农牧场4.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3.B 4.B解析 第 3 题,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太快及贫困。第 4 题,雨林的保护性开发,一方面是开发森林作为木材之外的其他功能;另一方面,是注意采伐和更新相结合。[拓展延伸] 湿地的概念、作用及减少原因和保护措施(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9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 6 米以内的海域。其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2)湿地的作用(3)湿地减少的原因(4)保护湿地的措施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等。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2016·福州高二检测)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回答 1~3 题。10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B.b C.c D.d2.图中 a、b、c、d 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a—枯枝落叶 B.b—土壤C.c—生物 D.d—供给养分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的积累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1.A 2.B 3.A解析 第 1 题,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因此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养分储量 a 最大,表示生物。第 2 题,由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 a,a 的养分来自 b 土壤;d 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c 表示供给养分。第 3 题,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读下图,回答第 4 题。4.近年来,对 A 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11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②④ D.①③⑤答案 C解析 A 区域是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区,对该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会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剧。5.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答案 A6.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像由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它们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中。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大 ⑥气候恶化 ⑦干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2)热带雨林被毁,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主要有(多选)( )A.水土流失 B.干旱C.地表径流加强,洪涝灾害增多 D.酸雨(3)亚马孙雨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地球之肺” ,原因是什么?雨林被毁, “地球之肺”功能受损,会对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2)ABC(3)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加剧。12问题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荒漠化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中不注意环保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湿地萎缩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森林破坏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自然原因 物种自身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西辽河流域面积约为 13 万 km2,平均年降水量为 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材料二 1995~2005 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13(1)西辽河属于_______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3)请描述 1995~2005 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答案 (1)外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耕地大面积增加,林地、建设用地增多,其中耕地增加最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 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4)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解析 第(1)题,根据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第(2)题,西辽河流域处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第(3)题,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第(4)题,通过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亚马孙河流域具有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热带雨林群落。据此完成 1~3 题。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2.热带雨林群落高大密集的原因是( )14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1.B 2.A解析 第 1 题,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第 2 题,亚马孙河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 间 断 的 生 长 季 节 , 从 而 形 成 了 以 高 大 密 集 的 乔 木 为 主 的 热 带 雨 林 群 落 , 其 土 壤 贫 瘠 , 故 选A。3.(2017·合肥调研)下面图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也是重要生态保护区。图示区域西部森林的环境效益是( )① 涵 养 水 源 , 保 持 水 土 ② 防 风 固 沙 , 减 轻 东 部 地 区 的 风 沙 危 害 ③ 净 化 空 气 , 吸 烟 除尘 ④ 调节气候,减轻东部地区寒潮影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该区域的西部是山地地形,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该区域是京津地区的冬季风的上风向,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有利于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该区域西部主要为山地,工业不发达,空气较好,森林吸烟除尘作用小;该山地海拔较低,森林对减弱寒潮强度的作用较小。(2017·江 西 九 江 期 末 )下 图 为 “不 同 密 度 防 护 林 对 降 低 风 速 的 效 果 图 ”。 读 图 完 成 4~ 5 题 。4.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155.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工矿产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答案 4.C 5.D解析 第 4 题,各曲线的最低点越低说明减弱风力效果越明显;最低点到“三北”防护林的距离为减弱风力的范围。读图可知,极密林减弱风速的效果最好,但减弱风速的范围较小且投资较大。稀疏林减弱风速的效果最差,减弱风速范围也不大。中密林减弱风速的范围最大且经济合理。第 5 题,城市林地、绿地主要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黄土高原林地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东北西部林带主要作用是减弱风速、防风固沙。工矿区林地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故选 D。(2017·山东济南月考)“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6~7 题。6. 很 多 国 家 将 植 树 节 用 法 律 的 形 式 确 定 下 来 , 是 因 为 植 树 造 林 是 防 止 _______的 最 佳 措 施 ( )①水土流失 ②地面沉降 ③土地荒漠化 ④大气污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的防护林带主要有( )①水源防护林带 ②水土保持林带 ③防风固沙林带 ④薪炭林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 6.C 7.D解析 第 6 题,从成因上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植被破坏的结果;地面沉降是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减少大气污染的最佳方式。所以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C 正确。第 7 题, “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是题眼,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①正确;水土流失会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②正确;植被可以防风固沙,③正确;薪炭林是为居民提供薪柴的防护林,④错误。结合选项,D 正确。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研究院日前发布 2016 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 “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 “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完成 8~9 题。8. 我 国 北 方 城 市 的 “绿 色 肺 活 量 ”季 节 变 化 较 南 方 城 市 大 的 原 因 是 北 方 城 市 植 被 主 要 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 D.常绿硬叶林169.影响入榜“氧吧城市”的因素有( )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②市域森林覆盖率 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④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⑤市域经济总量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 8.B 9.C解析 第 8 题, “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所以 B 正确。第 9题, “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 “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市域经济总量与此无关,所以 C 正确。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 、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 4 处国际重要湿地。20 世纪 80 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 断 减 少 。 当 年 勘 察 人 员 仅 调 查 到 残 存 的 100 余 亩 沼 泽 地 、 数 十 只 黑 颈 鹤 。 读 图 完 成10~ 12 题 。10.图中 4℃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11.与图中 4 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12.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下列行为不合理的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答案 10.C 11.D 12.A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7每年 6 月至 8 月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当地民众在森林山地放火烧荒,浓烟殃及到了马来半岛的旅游业。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亚洲、欧美等地区。目前苏门答腊岛 85%的原始森林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简述苏门答腊岛当地民众烧荒的理由。(2)分析苏门答腊岛烧荒对马来半岛旅游业的影响。(3)分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4)针对苏门答腊岛森林现状,提出保护的措施。答案 (1)处在热带雨林区,土壤贫瘠,烧荒增加土壤肥力,获得耕地,满足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2)每年 6~8 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苏门答腊岛烧荒产生的烟尘会吹到东北方向的马来半岛上,污染空气,使马来半岛旅游业受到影响。(3)热带雨林区,原料丰富;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临海,海运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内部交易成本低)。(4)建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提高环保意识等(不能只答禁止烧荒、禁止砍伐)。解析 (1)苏门答腊岛当地民众烧荒是因为当地位于热带雨林区域,土壤贫瘠,且耕地少而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烧荒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获得耕地,满足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2)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呈西南-东北方向关系。每年 6~8 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此时,苏门答腊岛烧荒产生的烟尘会吹到东北方向的马来半岛上,污染空气,甚至产生雾霾,使马来半岛旅游业受到影响。(3)跨国纸业集团的区位因素要从原料、劳动力、地租等方面分析。而跨国集团本身的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因此,交通条件也是重要考虑因素。(4)根据材料,目前苏门答腊岛 85%的原始森林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保护森林,迫在眉睫,可以开发与保护并重,推行采育结合,发展生态旅游,建自然保护区,提高环保意识等。14.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18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材料三 1975~2000 年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1)三江平原位于 A、B、C 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 A 是________,B 是________,C 是________。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3)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答案 (1)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粮食等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3)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考点题点细目表19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1.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2,3,4,5,6,7,8,9,13生态环境建设2.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0,11,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