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新版沪科版2018082046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滚动训练一新版沪科版2018082019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自我综合评价一新版沪科版2018082018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练习题新版沪科版2018082047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练习新版沪科版2018082048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练习题新版沪科版20180820483.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练习新版沪科版2018082047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练习新版沪科版2018082047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测试范围:第十二章 时间:3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 40分)1.以下温度最接近 25 ℃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C.盛夏中午的温度D.人的正常体温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图 Z-1-13.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 ,如图 Z-1-2 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图 Z-1-2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2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4.如图 Z-1-3 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Z-1-3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C.在第 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 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5.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B.泼水成冰凌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6.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7.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 Z-1-4 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图 Z-1-43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水的质量8.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9.如图 Z-1-5 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Z-1-5A.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C.体温计测出的 38.2 ℃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10.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 Z-1-6 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图 Z-1-6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二、填空题(每空 3分,共 39分)11.在超市的冰柜里出售的海鲜和肉类周围都要铺上一层碎冰,这是因为冰块____(填物态4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选填“吸”或“放”)热,从而起到保鲜的作用。如图 Z-1-7 所示是冰柜里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图 Z-1-712.小李同学看了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 287 ℃,醋的沸点只有 60 ℃,当温度达到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只有当________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13.在织布厂里,常有干湿泡湿度计,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构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在相同室温的条件下,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就表明室内空气越_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14.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800 ℃,碘的熔点为 113.7 ℃。采用如图 Z-1-8 所示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 “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图 Z-1-8三、实验探究题(21 分)15.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过程如下:5图 Z-1-9(1)他按照图 Z-1-9①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 90 ℃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 t=______min 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 T=______℃。t/min 0 1 2 3 4 5 6 7 8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 t=8 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__(选填“升高” “不变”或“降低”)。(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现象。如图②所示为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现象。6详解详析1.B2.A [解析] 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A 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出热量,B 不符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放出热量,C 不符合题意;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D 不符合题意。3.B [解析] 夏天温度高,盆里的水会不断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选 B。4.B [解析] 从图像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 80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 80 ℃,故 A错误,B 正确;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 5 min开始熔化,到 15 min时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用了 15 min-5 min=10 min。第 10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 CD错误。5.C [解析] 开水“冒白烟”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A不符合题意;泼水成冰凌,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 B不符合题意;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 C符合题意;干冰生成烟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故 D不符合题意。6.D [解析] 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7.B [解析] 观察图中情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8.D [解析] 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9.A [解析] 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A 选项正确;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 ℃,而水的沸点是 100 ℃,不能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B 选项错误;人体正常体温在 37 ℃左右,所以 38.2 ℃不可能是人的正常腋窝温度,C选项错误;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甩几下,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甩,D 选项错误。10.A 11.熔化 吸 -212.60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13.吸热 低 干燥7[解析] 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反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14.升华 熔化 凝华[解析] 图甲,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 100 ℃,碘的熔点为 113.7 ℃,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 800 ℃,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15.(1)停表 (2)5 99 (3)不变 (4)时[解析] (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还需要用停表测量加热时间;(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从第 5 min开始沸腾,沸点是 99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水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在 t=8 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图②是水沸腾时的现象。1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滚动训练[范围:第一节~第四节 时间:4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不同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2.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A.缓慢加热 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3.如图 G1-1 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B 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 6 min 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图 G1-14.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 G1-2 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图 G1-25.水被加热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A.前者主要是由锅中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B.前者主要是由锅中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2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D.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6.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 G1-3 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图 G1-38.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气体液化了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气体液化了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8 分)9.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____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0.如图 G1-4 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图像,则________是晶体,________是非晶体。图中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图中 B 处是________态, C 处是____________态, E处是________态。48 ℃时甲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 G1-411.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2.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成为气体,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3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13.用水壶烧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图 G1-5)。我们看到的“白气”实际是______________;离壶嘴一定高度处有“白气”产生,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图 G1-514.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 ℃;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 103 ℃。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 19 ℃,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 22 分)15.(12 分)小亮利用如图 G1-6 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 8 min 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__________态,该物质为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 G1-616.(10 分)小芳同学用如图 G1-7 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图 G1-7(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芳同学在水温升高到 90 ℃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4时间而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3)从图乙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四、简答题(8 分)17.如图 G1-8 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的情景。游泳爱好者有如此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图 G1-85详解详析1.B 2.A 3.[全品导学号:02402013]D4.A [解析] 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属于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5.B [解析] 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是水汽化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是由锅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冰块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故只有选项 B 正确。6.D 7.C 8.D 9.熔化 吸收 液化10.甲 乙 48 固 固液共存 液 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11.液化 汽化 12.凝华 升华 吸收13.小水珠 低于 液化14. 20 ℃ [解析] 由题意知,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 103-(-2)=105 份,对应着准确的温度计上的 100 份,即不准确的温度计 1 份刻度代表准确的温度是 ℃,用不准确的100105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 19 ℃,则其真实温度 t=[19-(-2)]× ℃=20 ℃。10010515.(1)自下而上 (2)69 (3)固液共存 晶体 16.(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烧杯壁接触(2)98 (3)吸收17.人身上的水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使人感到冷。 1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自我综合评价[测试范围:第十二章 时间:4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1.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60 ℃D. 在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 ℃2.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B.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D. 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3. 如图 1-Z-1 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图 1-Z-14. 图 1-Z-2 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50 ℃ B. 在 AB 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在 BC 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 在 CD 段物质处于液态图 1-Z-25. 印度曾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 1-Z-3 所示。下列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 沥青属于晶体C. 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 沥青被烤化属于汽化现象图 1-Z-36. 某些宾馆的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分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 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2B. 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 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 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7.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吸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8.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9. 生活中人们发现,如果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常的是( )A. 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B. 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进入人体C. 水蒸气烫人的时间比水烫人的时间长D. 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更大10.某同学做水沸腾实验时,得到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t=6min 时,水开始沸腾 B.该同学所处环境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C.t=5min 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够保持持续沸腾 D.为了缩短加热至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可以通过适当提升水的初温的方式来实现11. 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 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 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 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12. 根据下表的数据,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熔点/℃ 沸点/℃酒精 -117 78水银 -39 357铅 327 1740A.80 ℃的酒精是液态B. 气温接近-50 ℃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 -39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 铅在 500 ℃时是固态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313. 用 0 ℃的冰或 0 ℃的水来冷却食物,效果较好的是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会__________热量。15. 在打扫教室卫生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16. 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的过程,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达到“无霜”。17. 如图 1-Z-5 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________杯;乙杯中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图 1-Z-518.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 1-Z-6 所示,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中,甲和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如是同种物质,应该是由于物质的________不同导致甲熔化得更快。图 1-Z-619. 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流后吸收热量而___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三、实验探究题(共 34 分)20. (12 分)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 1-Z-7 所示的图像。4图 1-Z-7物质 熔化时间/min冰 9萘 4(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 D 点是________态,在 G 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 80 g的冰和萘,用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上表所示。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21. (10 分)如图 1-Z-8 甲所示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图 1-Z-8(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 90 ℃时开始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 2 min 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90 92 ______ 96 98 99 99 99(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 100 ℃,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 个标准大气压。22. (12 分)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将试管用塞子塞紧并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7 ℃;碘的沸点是 184.2 ℃;水的沸点是 100 ℃。由此,小明认识到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四、简答题(10 分)523. 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气”;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气”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6详解详析1. B [解析]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 ℃左右, A 不符合实际;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5 ℃左右,B 符合实际;人体正常体温在 37 ℃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 40 ℃左右,不可能达到 60 ℃,C 不符合实际;晶体的凝固点与物质种类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0 ℃,盐水的凝固点要低一些,D 不符合实际。2. B3. C [解析] 露为液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 不符合题意。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 B 不符合题意。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 C 符合题意。霜为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故 D 不符合题意。4. A 5.A 6.A 7.A 8.D 9.A10. D 11. A [解析] A 项,“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 项,手被冰粘住了是凝固现象。C 项,矿泉水结冰是凝固现象。D 项,冰冻汽水瓶外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2. C13. 0 ℃的冰 冰熔化成水要吸热14. 液化 汽化(或蒸发) 吸收15. 汽化 放热16. 放出 熔化17. 甲 变小18. 乙 质量[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在熔化过程中都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故三种物质都属于晶体;但甲和乙的熔点相同,故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物质。(2)由于乙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才能熔化,说明乙物体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所以是由于物质的质量不同导致甲熔化得更快。19. 升华 凝华 熔化20. (1)BC 吸(2)液 固(3)相同 不同21. (1)减少热量散失(2)94(3)99 保持不变(4)低于22. (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 水蒸气遇冷液化23. 冰棍上粘着的白花花的“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冰棍周围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玻璃杯外壁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1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小试身手1.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 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 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 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2. 如图 12-1-18 所示是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水的温度的 4 种方法,正确的是( )3. 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B. 体温计的玻璃管中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2C.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人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 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4. 如图 12-1-19 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它是利用汞 的性质制成的。使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必须注意: 。 (写出一点)5.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高低用温度计来测量。(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工作的,能用作测温液体的有汞、煤油和 等。(2)如图 12- 1-20 所示是用来测量体温和气温的温度计的局部,根据温度计的特点可知,体温计是 ( 填写序号) , 理由是: 。( 3 ) 图中甲、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和 ℃。挑战自我6. 年轻的护士给病人测量体温,用同一支体温计正确测出甲的体温为 36.5 ℃,将其插入消毒液后擦干又分别测量乙、丙、丁的体温,读数正确,记录如下:①甲:36.5 ℃;②乙:36.5 ℃;③丙:37.1 ℃;④丁:37.1 ℃。请你判定上述情况中可能不准确的体温记录是( )A.②和④ B.③和④C.①和② D.②和③37. 如图 12-1-21 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支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气温升高时,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B. 当气温升高时,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C. 当气温降低时,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D. 当气温降低时,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8. 如图 12-1-22(a)所示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分度值为 ℃。为了提高体温计的测量精度,特意将玻璃管做得很细,但液柱太细又难以看清其长度,为此,体温计玻璃管的读数部分的横截面做成特殊形状,如图(b)所示。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长度,视线应沿图中 (选填“A” “B”“C”或“D” )所示方向观察,这是利用了光学中的 。9. 如图 12-1-23 所示,在小玻璃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1)小江认为,根据液体具有 的性质, 这个小瓶可以当成一个简易温度计,把它放到热水中液柱就会升高。若想要液柱在同等温度情况下上升得更高,可以将玻璃管4换成更 的;(2)小晶戴着隔热手套用力挤压小瓶,发现液柱也有所升高,这说明玻璃瓶发生了;(3)如果戴着隔热手套拿着这个小瓶上楼,随着海拔的升高,管内液柱的高度 (“会”或“不会” )变化。10. 1 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每小格表示 1 ℃的常用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 2 ℃,插入沸水中时,示数是 92 ℃,求:(1)这支温度计的每小格实际表示的温度是多少。(2)某同学用这只温度计测一杯冷水的温度,示数是 11 ℃,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5详解详析1.A 2.C 3.C4.36.5 热胀冷缩 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一甩(合理即可)5.(1)热胀冷缩 酒精 (2)甲 测量范围覆盖人体的可能温度值 (3)38.5 -56.A 7.A8.35~42 0.1 B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放大镜的原理)[解析] 使用体温计之前,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从图(a)可以看出,此体温计的量程为 35~42 ℃,分度值为 0.1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镜,横截面如图(b)所示,其正面 B 处成圆弧状,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液柱,以便于读数。9.(1)热胀冷缩 细 (2)形变 (3)不会[解析]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玻璃管越细、热胀冷缩越明显,若想要液柱在同等温度情况下上升得更高,可以将玻璃管换成更细的;(2)用力挤压小瓶,发现液柱也有所升高,这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形变;(3)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小瓶中是装满水的,其液面的高低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故拿着这个小瓶上楼,不会引起玻璃管内液柱变化。10.(1)这支温度计的每小格实际表示的温度是 ℃109(2)某同学用这只温度计测一杯冷水的温度,示数是 11 ℃,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10 ℃[解析] (1)由题意知,该温度计 0~100 ℃之间共有 92 格-2 格=90 格,所以每个格表示的温度是 ℃= ℃;10090 109(2)当用这只温度计测一杯冷水的温度时,示数是 11 ℃,该温度计的 0 ℃在第 2 格处,水的温度在第 11 格处,所以水温和 0 ℃之间有 11 格-2 格=9 格,所以水温为 ℃1092×9=10 ℃。1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小试身手1. 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 )A.水液化吸热 B.水液化放热C.水汽化吸热 D.水汽化放热2. 关于汽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化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现象B.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C.汽化时液体温度要下降D.汽化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3. [西宁中考] 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 12-3-20 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2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 夏天,刚从冰箱冷藏室里取出的饮料瓶壁上会挂满小水珠,这是( )A.饮料瓶周围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B.饮料从瓶中渗出的结果C.饮料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饮料瓶外的霜熔化的结果5.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用手取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6. 在昆明烧水, 水温不到 1 0 0 ℃时水就会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 低。水烧开时,壶嘴处产生“白气”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挑战自我7. 如图 12-3-21 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在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3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8. 烧水时,水沸腾后壶嘴上方会出现“白气”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 沸腾时要吸热,并且温度会不断升高C. “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D.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9. [衡阳中考]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90 ℃时,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 ;4(2)第 3 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12-3-22 所示,则表中空缺的数据应为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比 1 个标准大气压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 1 min,则水的温度是 ℃。5详解详析1.C 2.B 3.A [解析] 减少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 A 正确。增大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 B 错误。加快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 C 错误。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 D 错误。4.C 5.蒸发(汽化)吸热 6.沸点 液化7.B [解析] 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会高于 100 ℃;乙容器的水从甲容器的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水的沸点(100 ℃)时就会沸腾,而此时甲容器的水还不能沸腾,再继续加热,甲容器内的水才能沸腾。8.D [解析] 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壶嘴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因此“白气”是小水滴,并且水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 D 正确。9. (1)自下而上 (2)96 (3)98 小(4)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