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能前进:|_条 Il 蕊零事记者口能前进不能后退随红军后代亲历“勇闯天涯 ?共攀长征之巅“活动8 月 24 日至 9 月 3 日,记者有机会沿着当年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长征路线,徒步翻越了雅哈,藏巴拉等数座雪山.此行不仅较为真实地体会了长征之难,长征之险,更收获了人生的许多感悟.“勇闯 “名副其实“勇闯天涯“ 是由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发起的一项影响广泛的年度品牌推广和户外探险活动.这项原创性活动自 2005 年推出以来,先作者重走长征路途中.132-2olo.12解放军报记者王武后进行了 5 次极具挑战性的户外探险活动:2005 年,探秘雅鲁藏布大峡谷;2006 年,远征 2 万多公里国
2、境线:2007 年,探寻长江源头;2008 年,探访中国多个极限地理环境;2009 年,成功挑战地球“垂直极限“乔戈里峰.不难看出,“勇闯天涯 “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户外探险实践.相比前几次活动,这次“共攀长征之巅 “活动不仅有 40 余名红军后代参加,更有通过网络报名,从全国各地 42 万人中选拔出来的 300 多名“勇士 “,从而使这项活动有了定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因此,人民日报社,解放军报社及中央电视台等 50 余家媒体纷纷派出记者,报道这一活动.夜宿金沙江畔8 月 24 日上午,古城丽江的红太阳广场,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塑像前,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朱声达将军之子朱曙光中将,周恩来总理的侄子周
3、秉钧,王树生大将的女儿王宇红等红军后代,与 300 余名勇士在这里举行誓师大会.据史料记载.1936 年 4 月 24日,红二,红六军团占领丽江后,贺龙即命令红 4 师师长卢东生带领红 12团作为先头部队,急行军直奔石鼓渡口.以红二军团为右路经丽江绕到石鼓镇渡江,红六军团为左路溯江而上,从石鼓至巨甸一线的 7 个渡口抢渡金沙江.时隔 74 年后,当我们来到巨甸渡口时,正逢洪水期的金沙江江面宽达百米,波浪翻滚,水流湍急.机动船劈波斩浪,溅起的浪花直扑船舱.过江后的宿营地是距离金沙江只有几十米远的一块较为平坦的草地.不一会儿,帐篷便搭好了.放眼望去,点缀在青山,绿野,江岸间的 100 多个桔黄色帐
4、篷,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不过,更为奇特的当属雨后天空居然在同一个方向出现两道彩虹.这彩虹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更预示我们历经长征路上的风雨之后,定会收获人生更美丽的彩虹!夜幕降临,江边的沙滩上,燃起了堆堆篝火,年轻人唱起了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红歌,而电影我的长征仿佛将记者带到 74 年前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挑战雅哈雪山8 月 26 日清晨,天刚透出亮光,记者便收拾行囊,准备向充满艰险的雅哈雪山发起挑战.雅哈雪山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境内,海拔 3924 米.这里山高林密,山势陡峭,行进在马帮和采药人踏出的崎岖小道上,需要格外小心.不过,8 月的雅哈雪山也有它迷人的一面.从进山的那一刻起,沿途的奇
5、异风光让记者在领略雪山独特魅力的同时,暂时忘记了攀爬的艰辛.只见山连山,山叠山.云在山中缭零事记者绕,山在云中高耸.天空一会儿太阳火辣辣地烤着,一会儿又下起雨来.此时,山路更加泥泞,陡峭,许多路段坡度超过 7O 度,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雨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队伍也是越拉越长.本来就云山雾罩的山峰增添了些许恐怖.沉沉黑夜,一只只闪闪发亮的头灯在传递着希望;茫茫林海,一句旬加油鼓劲的话语在传递着温暖.好不容易找到的营地,面积也就两个篮球场大小,说是草场却又荆棘丛生,海拔达 3400 多米.一堆接一堆的牛粪马粪被雨水一泡,连成了一片.要在这么小的地方安下 100 多顶帐篷,还有
6、几十匹马,一点挑选的余地也没有.已经筋疲力尽的队员们顾不了这些.将就着支起帐篷.没有水喝,更谈不上洗漱,就掏出饭碗,接点雨水解渴.想在 30 多度的坡地上睡个安稳觉并不那么容易,帐篷漏雨就足以把人折腾个够.记者勉强迷糊了一会儿,发现帐篷里到处是湿乎乎的.索性坐起来,在雨声和马铃声的陪伴中等待天亮.雅哈雪山垭口终于被我们踩在脚下.这里视野开阔,植被茂密.藏族群众住的简易板房,错落有致.远处是高耸入云的雪山,物种繁多的原始森林,眼前是绿草如毡的牧场,成群结队的耗牛.这些不由得让人感叹:再高明的画家也创作不出这般美景!是的.这里是天人合一的圣地,这里是入神共享的天堂,这里就是香格里拉!祭奠红军烈士香
7、格里拉原名中旬.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1936 年 5月上旬,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从金沙江翻越雅哈雪山途经这里时,红军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尊重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以松谋活佛为首的八大老僧消除了对红军的顾虑,表示拥护红军,并积极帮助红军筹办给养.为答谢爱国僧人,贺龙给归化寺赠送了一幅“兴盛番族“ 的红锦幛.如今,锦幛的复制品仍悬挂在大寺内(原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向后人讲述着这段佳话.8 月 28 目,我们随红军后代祭扫了位于香格里拉县境内的“中甸烈士陵园“.向红军烈士敬献了花圈.登顶藏巴拉雪山8 月 29 日,队员们兵分两路,分别沿着当年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行军
8、路线,向甘孜进发.由于补给困难,一连数日,记者只能靠压缩饼干充饥.沿途险情不断.泥石流和滑坡地段数不胜数,遇到飞石路段更要仔细察看,确认危险不大时才敢通过.也许有红军英烈在天之灵的保祜,队员们一路走来,有惊无险.写到这里,一个谜底该揭开了,这就是何为“长征之巅“?“巅“ 即山顶,引伸为物体的顶端.那么,“长征之巅“ 又在哪里呢?据史料记载,当年红二军团翻越的藏巴拉雪山垭口,海拔 4895 米,略高于红六军团翻越的4810 米的夏羌涅垭口,所以,藏巴拉雪山垭口是红军三大主力长征中跨越的最高海拔.8 月 31 日,我们向“长征之巅 “发起最后的冲锋.为了激励自己,记者收起冲锋衣,冲锋裤,特意穿上军
9、装.有几个年轻人开玩笑说:“大校同志.行不行啊? 不行千万别逞能 ,山上可没人背你哟!“ 我答道 :“咱们山上见!“话是这么说,我的心里其实并没有底.毕竟快 5O 岁的人了,再加上前几天已经有人因出现较为严重的高山反应.紧急撤离,心里多多少少有些阴影.但既然来了,就不能带着遗憾回去.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脚磨破了,挺着;腿抽筋了,忍着.体力严重透支的时候,就鼓励自己坚持住.就这样坚持,坚持,再坚持;攀登,攀登,再攀登!终于,在经过长达 13个 J,H,3 的连续攀登之后,我们成功到达垭口!抬头望望气势磅礴的冰川,回首看看连绵起伏的群山,一个声音在胸中激荡藏巴拉,我们来了!胜利会师甘孜9 月
10、3 日,两支队伍先后到达四川甘孜.胜利会师的那一刻,大家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嗓子哑了,润润喉咙再吼一声:“我们胜利了!“泪花涌出,轻轻擦去再喊一句:“红军万岁!“回首出征时一位企业家引用的红二方面军行军日记上那句着名的话:只能攀登,不能停留;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记者感慨万干.11 天的日子不算长,2500 公里的行程不算远,但长征精神将砥砺我们在奋进的路上走得更远!此时,记者最想说的是一个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次只能攀登的长征,停留即意味着被淘汰.一个团队的兴旺,何尝不是一种只能前进的长征,回头即预示着被抛弃.一个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何尝不是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向前,攀登不止的接力长征!红军传统的要义正在于此.长征精神的灵魂正在于此!从雪山归来后的一段时间,我的思绪仿佛总被“长征“ 路上的许多故事所牵引,我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户外运动,进而认为,军人身份,记者职业最易受到像“勇闯天涯 “这样的户外“ 诱惑 “.这是因为 ,军人的血脉中早已有了“勇闯天涯“ 的基因 .责任编辑:朱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