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博识宏通.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9150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识宏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博识宏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博识宏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博识宏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博识宏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博识宏通2006 年 12 期No.12,2006历史教学HistoryTeaching总第 517 期SumNo.517博识宏通自成体系读杨翼骧着中国史学史讲义程文标 t 彭忠德 z(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2.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杨翼骧先生晚年曾有言:“清代大学者钱大昕有书有一卷传,亦抵公卿贵之语,还应该补上一句尽心育后学,胜着等身书.“(学忍堂文集自序) 杨先生作为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着名学者,除了在学术上不断耕耘之外,同时亦欣慰于自己身为“教书匠“ 尽心尽责,培养出诸多学有所成的得意门生.中国史学史讲(2006 年 3月出版,下简称讲义)一

2、书作为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义丛书之一,正是先生多年从事史学史教学工作的心血结晶.讲义根据姜胜利教授 1981 年和 1983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在整理过程中整理者尽量保持了原貌,因此仔细读来如有现场聆听先生教诲的感觉.虽名为讲义,但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其中蕴藏的精金美玉决不会少“( 名师讲义 丛书序),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为突出的特点.一,内窖丰富,简明扼要东汉苟悦撰汉纪一书,历来被誉为“言约而事详“之作( 隋书?经籍志-)后序).历史事实纷繁芜杂,如何用清晰简约的语言承载更多的历史是史家不断追寻的目标.讲义一书在这方面做得较为恰当,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全书共 11 万余字,分

3、古代史学与近代史学上下两编.从中国史学的起源讲起,一直延续到“文革“ 前史学的发展.古代史学篇分为六章 ,分别为:第一章古代史学的萌芽时期(殷西周一春秋);第二章古代史学的初步发展时期(战囤一秦汉);第三章古代史学奠立基础的时期(西汉一东汉);第四章古代史学的兴盛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五章古代史学的高度发展时期(隋唐一五代一宋辽金一元);第六章古代史学的衰落时期(明朝一清朝). 作者没有以社会意识形态来刻意划分史学的发展历程,而是根据朝代的更替和古代史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断限,因为作者认为,首先“学术的发生与社会的发展不是完全一致的“,其次“ 社会性质的划分还不确定“(讲义 序论).这一方

4、面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便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近代史学篇分为两章,分别以资产阶级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主线讲述了近代史学的发展历程.作者实事求是地指出74“近代史学史的分期不确,所以按两条线索来讲 “(讲义序论),资产阶级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分别是近代史学发展史上两支生力军.在相互博弈中都有较为可观的发展,不应厚此薄彼,作者这种处理原则应该值得肯定.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作者简约的笔调,高度的概括能力在书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如对史记的史学成就的评价,作者概括为:1.史记是第一部中国通史;2.创立了纪传体;3.广泛记载了历史人物;4.记载了边境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5.在文学上有重要价值;

5、6.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又如,论及章学诚的史学理论,作者将之概括为七个方面进行讨论:1.论治学;2.论六经皆史;3.论纂辑,考证与着作;4.论史意;5.论史法;6.论通史;7.论方志.作者通过这种纲目体式的列论.令人读来觉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同时,对一些具体概念和史学事实的解释,作者也力求深入浅出,如对春秋名称的解释,对汉志把史书附于“六艺类?春秋家“原因的解释,关于正统问题的讨论等.这些都是作者潜心思索,高度概括的结果.正因如此,讲义虽以 11 万余字对中国史学史做系统的讲述.内容却涉及史家,史书,历史观,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史学评论,史学流派,史官制度,史学与社会的联系等诸多方面.读

6、来并无遗珠之憾.二,以史为据,评论公允史学史的研究不免涉及对史家,史书,历史观,史学思想等方面的评论,要做到公允,作者除了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之外,保持科学求真的精神也尤为重要.讲义一书作者在这方面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以事实为依据,力求公允,客观地指出历代史家,史书,历史观念,修史制度等的优劣利弊.如关于历史循环论和历史进化论的评价,作者认为“历史循环论和历史进化论虽然都是唯心史观.但有区别.前者不合乎事实,后者是合乎事实的.在前者中也有区别,一治一乱说是符合表面现象的,五德终始说则是完全荒谬的.进化论在历史上是起进步作用的,所以唯心史观在当时也未必就是反动的“(讲义第 33 页 ).又如,对司马

7、迁史记的评价.很多学者以当今的眼光苛求古人,认为史记缺少记载经济史方面的材料,作者则认为:“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要求史记,诸如记经济材料过少等都不可作为史记的缺点来论.“(讲义第 38 页)关于魏收着魏书,魏书被许多人称之为“秽史“, 视魏收为歪曲历史的典型人物.作者则客观地分析了魏书的优缺点,认为魏书的优点是“内容丰富,这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从北魏统一以前开始记.所记很详细“,并且“记载基本真实,并有条理“;缺点是:“1.记的是北魏到东魏的历史.没有记西魏,因作者政治立场站在东魏.2.没有艺文志.3.有一部分记事杂乱,可能是用功不深.“(讲义 第 596O 页)指出魏书在“二十四史 “中是较好的

8、一部.对于设专职史官修史制度,作者也给予明确的评价,指出了其中的利弊,认为史官制度保证了历代史书的纂修,有利于保存当时的史料,但同时也存在歪曲事实,史书内容不丰富,质量不高,史家才能难以发挥等弊端.对于如何认识历史考证学,作者指出:“考证是研究历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但考证是研究历史的必要手段.清朝历史学者在历史考证学上有很高的成绩,后来的资产阶级学者继承之.考证的结果在对历史现象的辨明上起了积极作用,其缺点是只注意到局部而未注意全部,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支离破碎,流于繁琐.“(讲义 第 108 页 ),作者用百来字的笔墨将历史考证学的作用,成绩,利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诸如此

9、类评论在书中随处可见,作者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尽可能对史学发展的特点进行概括和评价,让读者一目了然,从总体上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是作者由博反约,启引后学之意图所在.三,探赜索隐,独创而融通讲义在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上作出了许多出色的探索功夫,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问题.这首先表现在该书的篇章结构的设计和标目上.就某一时代的史学,作者不是简单地就史论史,罗列史家史书,而是以该时代史学发展的特质来命题.对于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作者更是以类相从,以通史,断代史,专史等的发展来进行讲述.通过这样的归纳和设计,作者将具体的史家,史书等融人到了史学发展的总体轨迹上,与就某一时代的

10、史学论史家,史书相比,不会令人产生突兀之感.其次,在有关史学问题的论述上作者也有自己的见解.如对于有人认为世本为纪传史之始,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尽合理,但应该肯定世本创新体例的贡献.又如,对清代历史考证学,作者划分为经世致用派,求实派,疑古辨伪派等来进行论述,以及对资产阶级史学进行了系统的讲述等都是作者对史学研究的心得所在.此外,作者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 前中国史学界的情况做了总结:中国史学会的成立,对资产阶级史学的评判 ,对历史重大问题的讨论等.创获是从专的方面来讲,另一方面,“通识“ 也是讲义作者的一大特色.这不仅表现为在宏观上作者从中国史学的起源一直讲到了近代史学,甚至涉及到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 前中国史学的发展 ,时间跨度非常大,讲述内容丰富.而且表现在对具体问题的论述过程中,如对史官制度的演变,典章制度史的发展,方志的发展,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都考镜源流,对其发展脉络给予简明的论述.对一些问题甚至纵涉古今,如论及元晖科录“以类相从“的写法,作者指出:“近人吕思勉写通史是以类相从的,吴晗抗战时在西南联大讲通史,也是以类相从.“( 讲义第 61 页)同时.作者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史学史的范畴,而是将其纳入到世界史学史的视野下,如对司马迁在世界史学史上地位的评价,作者不仅将其与罗马史家希罗多德相比,而且谈到苏联史学界对史记的看法.四,鲜明的史学史学

12、科意识中国史学史学科由梁启超在 2O 世纪 2O 年代倡议建设,但直到 2O 世纪 8O 年代才有了较为可观的发展,此前一直不被重视甚至是忽视,究其原因,既有学界的偏见,也有社会客观条件的限制.杨翼骧先生作为较早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自 20 世纪 4O 年代开始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学科意识,致力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这一点在讲义一书中也有较为鲜明的体现.首先,作者在序论中对中国史学史的定义及其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作者对何为“史史学“史学史“ 做了阐释,指出“ 史学史就是史学发展的历史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历史编纂学,历史观,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史学评论,史官制度等方面.这一界定摆脱了以前视

13、史学史为史部目录学,历史要籍介绍的模式,不仅注重到了史学史研究的理论层面,而且注意到了史学发展的制度层面.其次,从内容上来看,作者将这种史学史的学科意识融人到行文中.作者注重史学名家,史学名着对史学发展的影响,从史学史的角度看待其地位与作用,如对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评价等.同时.作者还尽量对中国史学史做出理论的总结,这些都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史学史学科意识.另外,本书还附录了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立,发展及我的学习经历和姜胜利教授史学史研究的今与昔访杨翼骧先生两篇文章,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杨先生对史学史研究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可以将之作为史学史发展简史来读,让读者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最后,还需指出的是,本书附录中杨翼骧先生漫谈治学与做人和杨培林严谨治学,诚实做人回忆我的父亲杨翼骧两篇文章,杨翼骧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朴实的做人原则,跃然纸上,读来使人深受感染.在如今社会学术都较为浮躁的环境下,细读此书,于青年学子应有裨益.【责任编辑:柳文全】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