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评估质量检测(六)(浙科版浙江专用).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1905135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评估质量检测(六)(浙科版浙江专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2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评估质量检测(六)(浙科版浙江专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2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评估质量检测(六)(浙科版浙江专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2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评估质量检测(六)(浙科版浙江专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2版高中生物全程复习方略课件阶段评估质量检测(六)(浙科版浙江专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 必修3 第四七章 (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1安溪模拟)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种群的特征 B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D年龄结构的规律 【解析】选C。种群有很多特征,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2.在野外,众多的蚂蚁各有其特定的蚁穴,蚁群分工明确,共同合作,组成一个个庞大的“大家庭”。蚂蚁的这种分布类型属于( ) A.均匀分布 B.随机分布 C.集群分布 D.以上均有可能 【解析】选C。蚂蚁是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其成员分工明确、共同合作,因彼此密切交往,而形成社会集群。,3.下列关

2、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分布型与种群数量变化有直接关系 B.环境一定,种群数量通常在环境容纳量附近上下波动 C.大多数种群数量变化呈周期性变化 D.调节种群数量变化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食物 【解析】选B。种群的分布型与种群数量变化无直接关系;大多数种群数量变化呈非周期性变化,少数呈周期性变化;气候是调节种群数量变化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4.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广 B.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广 C.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广 D.这三

3、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生活在 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 【解析】选A。由图示可知,甲种萤火虫适应的温度较高,湿度范围最大;乙适应的温度范围最广,但湿度范围最小;丙适应的温度较低,但范围较甲的大,湿度范围较大,但稍小于甲。,5.下列关于丰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度逐渐减小 D丰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解析】选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度,并不是生物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度也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小,群落的丰度逐渐减小。丰度越多的群落,物种越多,食

4、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6.如图是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解析】选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7.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 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解析】选B。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往返循

5、环,能量流动是动力,但能量不能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8.(2011南通模拟)环境检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时,无需公布的项目是( ) A二氧化碳含量 B总悬浮颗粒 C二氧化硫含量 D氮氧化物含量 【解析】选A。二氧化碳尽管能引起温室效应,但由于对人体无毒无害,所以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时无需公布。,9.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B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C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选A

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10.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比率失调 C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出生率下降 【思路点拨】“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解答本题的题眼。 【解析】选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则使雌雄害虫的交配无法正常进行,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11.(2011苏北模拟)群落不断发生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演替。下

7、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原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选A。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群落演替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2(2011惠州模拟)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

8、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解析】选B。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是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是消费者;还有少数微生物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是热能,是一种低效能,不能被绿色植物所利用。有些分解者不是微生物,如蚯蚓、蘑菇等。,13.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近年发生蝗灾时,新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B利用鸭

9、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 【解析】选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并非想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根本目的是利用鸭子与蝗虫的捕食关系更好地消灭蝗虫,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14.(2011南昌模拟)如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图中

10、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思路点拨】本题易错选D。分析该食物网,草中的能量传递给鼠、虫和鹿,鼠、虫和鹿属于同一营养级,它们获得的总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 【解析】选A。该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鹰以鼠、蛇为食物,若蛇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数量将会增多,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草的能量流向了鼠、虫、鹿,不能确定虫获得了多少能量;食物网中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群落。,15.我国大兴安岭地区以针叶树为主,下列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针叶树是大兴安岭的植物优势种 B.若大兴安岭环境长年相对稳定,现在的非优势种可以逐渐变为优势种 C.若将少量大兴安岭的针叶树栽种在

11、内蒙古草原上,这些针叶树也会逐渐成为草原上的优势种 D.一个群落中优势种数量不一定多,且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解析】选A。既然针叶树在大兴安岭占优势,可见其为大兴安岭的植物优势种。优势种常在群落中占有持久不变的优势,其主要识别特征为个体数量多,通常都会占有竞争优势,对当地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1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A. B. C. D.,【解析】选A。城市生态

12、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需其他生态系统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断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分层现象明显,能量利用率较高;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确定合理的捕捞量。,17.广州南沙区拥有面积达200多公顷的湿地,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由于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度会保持不变 D南沙开发应追求经济发展第一,不用考虑对环

13、境的影响,【解析】选B。湿地破坏将降低生物多样性,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各种价值;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18.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 【解析】选D。可以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19.(2011枣庄模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中A、

14、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 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 增长型种群 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解析】选C。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衰退型种群;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则A、B、C与分解者共同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三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关系符合能量金字塔,但每一营

15、养级中不只有一个种群,故三个种群间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20.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B森林中树木的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解析】选A。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对植物而言,高大的乔木能够占据上层空间,往下依次是灌木层和草本层。森林中树木的间隙中分布灌木和草丛是群落水平分布的特征。至于同种生物(竹子或鹿)有高有矮,是指一种生物,而不是生物群落。,21.(2011扬州模拟)如图表示处于

16、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对四种情形分析正确的是( ),(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2)影响图所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最直接因素可能是食物的增加 (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思路点拨】关键点是环境生物容纳量(K值)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解析】选D。曲线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

17、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食物、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越;曲线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曲线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 K2)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维持平衡的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22.(2011佛山模拟)如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和c组成了生物群落 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 量就越少 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a的含量减少将减缓温室效应,【解析】选C。由图中箭头方向可推知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因此生物群落包括a、c、d;c

18、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分解者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蚯蚓等;a进行光合作用时可吸收CO2,因此a的含量减少将加剧温室效应。,【方法技巧】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解题思路 (1)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关键环节判断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2)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并联系各种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关键环节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是双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最终要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抓住这两个关键点就可以顺利解题。,23.(2011长沙模拟)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次级

19、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途径中 B.从能量关系看+ 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本营养级呼吸消耗、未被利用和被分解者分解四个部分。 【解析】选A。分别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三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表示分解者分解次级消费者的遗体,包括在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中,粪便中的能量为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但未被次级消费者同化,故不包括在中。,24.(2011温州模拟)如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

20、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能养活1 000人 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 B. C. D.,【解析】选D。一个人吃玉米和吃牛肉获得能量的多少要看从食物中同化的能量的多少,故错误;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食物链的延长,消耗的能量增多,而传递效率和营养级的高低无关,故错误;若玉米数量相同,A中人是第二营养级,B中人是第三营养级,按传递效率为10%计算,A能养活10 000人,则B能养活1 000人,故正确;土壤中的污染物存在生物放

21、大现象,故B中的人(第三营养级)比A中的人(第二营养级)污染物浓度高,故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25.(8分)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_。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解析】解答本题用到的知识点: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密度的概念及调查方法;种群增长的特点等。(1)由于红豆杉是从江西引进到南京中山植物园,远离原生长地进行的保

22、护,所以称为易地保护(迁地保护);(2)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样方法,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3)从表中可以看出生殖前期个体比较多,生殖后期个体少,生殖期个体在中间,所以为增长型。,答案:(1)易地保护(迁地保护) (2)样方法 柱状图如图(3)增长型,26.(12分)如图是根据实验室中人工饲养黑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的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草履虫、酵母菌所做的实验与上述结果相似,表明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呈_形增长曲线,其种群增长率的变化特点是_。 (

23、2)曲线的纵坐标_(填“能”或“不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K值,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_。 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填“能够”或“不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假如某鼠群符合以上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请你分析原因及防治措施。 _ _。 (4)试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你的建议。 _ _。 【思路点拨】本曲线类型为“S”形增长,具有K值。K值大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解析】在“S”形增长过程中,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种群数量会达到一个最大值,即

24、环境容纳量,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与环境变化直接相关,环境有利时该容纳量可增大,环境不利时,容纳量会减小。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等措施可增加鼠类生活的环境阻力,鼠数量会降低。,答案:(1)S 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2)能 在这一环境中所承载的某一种群的最大数量 能够 (3)原因:老鼠种群的抗药性形成;毒杀一部分个体,剩余的个体数目在环境容纳量以下会呈指数增长,很快会恢复到原来数量。 防治措施:增加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如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等(其他方法,符合以上原则即可),(4)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使环境容纳量有所提高,其种群数量会自然

25、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过多放牧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如果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方法技巧】 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影响或调节种群数量 (1)影响或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大致可以区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两大类。前者相当于生物因子,如捕食、寄生、流行病和食物等。后者则相当于气候等非生物因子。 (2)密度制约因子的作用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加大而增强;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的影响则不受种群密度本身的制约。 (3)种群的密度制约调节是一个内稳定过程。通过调节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 (4)密度制约是通过影响个体进而影响种群的。,27.(12分)某种植玉

26、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可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与鸡之间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所固定的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所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

27、。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解析】(1)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2)牛与鸡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籽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该人工群落。 (4)依题意,理论上该农场供养人数将减少,因为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答案:(1)(2)

28、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籽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 (3)玉米(生产者)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28.(9分)(2011句容模拟)图甲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1)在图甲表示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_(用字母表示),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形式进行的。 (3)如果用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将碳循环示意图中相应的字母填在图中对应的营养级中。 (4)若上述生

29、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目的是_ _。,(5)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_的竞争能力不同。 (6)若该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C.每一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90% 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解析】根据物质循环明确各部分成分,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CO2,D、E、F为消费者。碳在群

30、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无机环境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含有能量最多,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10%,即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答案:(1) B 光合作用 (2)有机物 CO2 (3)(如图)(4)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次生演替 阳光 (6)B,29.(11分)(2011焦作模拟)某兴趣小组对一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 (2)测定处于第四营养级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最好用_法。,(3)从该湖的某一深

31、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6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最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6种光强度下(以字母表示)24 h后,实测获得6对玻璃瓶内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6 mg/L的原因是_。 该瓶中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O2量每24 h为_mg/L。 当某水层光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每24 h为_mg/L。当光强度为D时,即便给予的温度也适宜,再增加光强度,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生态因子是_。 若将A光照下的白瓶置于D光照下,瓶中植物细胞中的三碳糖和五碳糖的含量变化为_。,【

32、思路点拨】设计黑瓶确定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的量。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计算。 【解析】每个生态系统的基石都是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对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黑瓶不透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内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O2,根据总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进行计算。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CO2、温度等;将A光照下的白瓶置于D光照下,光照加强,光反应加强,为碳反应提供的H、ATP增多,利于C3还原。,答案:(1)生产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2)标志重捕 (3)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内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O2 6 18 CO2浓度 三碳糖减少,五碳糖增加,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