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型专题6 沉淀溶解平衡与离子反应,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熟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仪器,实验操作、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 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学会水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3.会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一、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的溶解、生成及转化 例1 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 mol2L2,Ksp(Ag2CrO4)1.91012 mol3L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小 B.已知Ksp(AgBr)Ksp(AgCl) ,故AgBr不可能转化为AgCl。 C.将0.
2、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D.向AgCl的悬浊液中滴加浓氨水,沉淀溶解,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答案,解析,解析 A项,Ksp的值只跟温度有关; B项,若将AgBr投入足够大浓度的NaCl溶液中,使Q(AgCl) Ksp(AgCl)即可生成AgCl; C项,将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中开始产生AgCl沉淀时,c(Ag) molL11.8107 molL1,而AgNO3溶液滴入 0.001 molL1 K2CrO4溶液中开始产生Ag2CrO4沉淀时,c(
3、Ag) molL11.8107 molL1,所以先产生AgCl沉淀。,误区警示,(1)一般情况下溶解度较小的沉淀易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但是适当的条件下也可反过来转化。 (2)当一种试剂能沉淀溶液中的几种离子时,生成沉淀所需试剂离子浓度越小的越先沉淀,但是一定要进行计算后再判断,尤其是组成不同的难溶物质不能仅凭Ksp的相对大小判断沉淀的先后。,教师用书独具,相关链接 沉淀溶解、生成及转化的判断及措施 沉淀的溶解、生成及转化本质上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可借助相关物质的Q与Ksp的相对大小判断,然后改变适当的条件来完成。 (1)沉淀的生成 当QKsp时,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会生成沉淀。常用方法
4、有:调节溶液的pH,加入合适的沉淀剂。 (2)沉淀的溶解 当QKsp时,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会溶解。常用方法有:酸、碱溶解法,盐溶法,配位溶解法,氧化还原溶解法。,(3)沉淀转化的一般原则 溶解度较小的沉淀易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若满足QKsp溶解度小的物质也可以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物质。 当一种试剂能沉淀溶液中的几种离子时,生成沉淀所需试剂离子浓度越小的越先沉淀。 如果生成各种沉淀所需试剂离子的浓度相差较大,就能分步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离子的目的。,2.溶解平衡曲线的综合考查 例2 在t 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AgCl的Ksp1.81010
5、 mol2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解析,A.t 时,Ag2CrO4的Ksp为1108 mol3L3 B.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t 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 D.t 时,将0.01 molL1 AgNO3溶液滴入20 mL 0.01 molL1 KCl和0.01 molL1 K2CrO4的混合溶液中,Cl先沉淀,Y点、Z点溶液的温度相同,则Ksp相同,C项正确;,方法指导,(1)溶度积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条件下,达到溶解与沉淀平衡状态; (2)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未达到平衡; (3)在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过饱和状态。,教师用
6、书独具,相关链接 溶解平衡图像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溶解平衡图像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1)常见溶解平衡图像的类型 c(Mn)、c(An)型图像:如果横、纵坐标分别 是阴、阳离子的浓度,溶解平衡曲线应是双曲线 的一支。以Ba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为例,,图中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为达到溶解平衡的平衡点,可利用曲线上点(例如a、c点)的坐标来计算Ksp(BaSO4);b点溶液过饱和,c(Ba2) Ksp(BaSO4),有沉淀生成;d点为不饱和溶液,c(Ba2) Ksp(BaSO4),无沉淀生成,加入BaSO4可继续溶解。,SpH或c(Mn)pH图像:如果图像反映的是难溶氢氧化物的溶解度或金属阳离子浓度与pH
7、的关系,则平衡曲线应是一条体现S或c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的曲线。以Fe(OH)3和Cu(OH)2为例,cpH关系如图: 图中曲线为相应金属离子氢氧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可利用图像判断有关氢氧化物的Ksp的大小以及离子分离方法的选择。,离子浓度(或离子浓度对数)溶液体积图:一般横坐标为滴加溶液的体积,纵坐标为随溶液体积增加,相应离子浓度的变化,例如用0.1 molL1 AgNO3溶液滴定20.00 mL含有Cl、Br、I且浓度均为0.1 molL1的混合溶液,绘得滴定曲线如图:,图中曲线的起始部分,滴入n(Ag)不足,c(X)变化较小,在恰好反应时出现突跃,突跃后的三条曲线为相应AgX的沉淀溶
8、解平衡曲线,若已知a、b、c所代表的卤素离子的曲线,则可比较相应AgX的Ksp大小或利用Ksp的大小分析a、b、c分别代表哪种卤素离子的曲线。,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都很小,为研究方便,常取离子浓度的对数或负对数。如果横、纵坐标是离子浓度的对数或负对数,则二者的关系应是一条直线。例如在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Mlgc(M),,图中曲线为相应碳酸盐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因此可对比不同碳酸盐Ksp的大小,对比线外点对不同碳酸盐来说是过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以及判断相应金属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浓度的大小。,(2)溶解平衡图像的解题
9、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像题同其他类型图像解答方法一样,也是一看(看横坐标的意义、线的走势以及关键点等),二想(想有关计算公式、规律等),三判断(依据公式进行计算,作出相应判断),具体解题方法和技巧有: 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或下方的任一点则表示过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从图像中找到数据,根据公式计算Ksp的值。 比较溶液中Q与Ksp大小,判断溶液中有无沉淀析出。 涉及Q的计算时,所代入的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溶液的体积,即Q是任意状态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其值是不固定的。,二、溶液中三种
10、离子平衡的综合,1.有关平衡常数的综合考查 例3 Ka、Kw、Ksp分别表示酸的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溶液中 不变 B.室温下Ka(HCN)Ka(CH3COOH),说明CH3COOH的电离度一定比HCN的大 C.25 时,pH均为4的盐酸和NH4I溶液中Kw不相等 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sp越小的电解质,其溶解度一定越小,答案,解析,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越易电离,但电离度还与温度、浓度等有关,B项错误; 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都只与温度有关,C项错误; 同类型的难溶物(如Ag
11、Cl、AgBr、AgI),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而不同类型的难溶物(如Ag2SO4和AgI),Ksp小的溶解度不一定小,需要进行换算,D项错误。,误区警示,Ka、Kw、Ksp只是温度的函数,只与相关物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只能使平衡移动,但不改变Ka、Kw、Ksp的值。,教师用书独具,相关链接 溶液中三大平衡的分析与比较,2.盐类水解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的综合应用 例4 硫酸镁在医疗上具有镇静、抗挛等功效。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为主要原料制备硫酸镁的方法如下:,(1)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答案,解析,H2O,解析 步骤中发生的反应为硫酸铵和氧化镁
12、反应生成氨气、硫酸镁和水。,(2)步骤中调节pH6.06.5的目的是_ _。,解析 步骤中将硫酸镁溶液蒸发、结晶时,为了抑制镁离子的水解,调节pH为弱酸性,使镁离子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晶体。,答案,解析,抑制Mg2水解,以便得到较纯,的产品,(3)步骤的操作为_。,解析 MgSO47H2O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失去结晶水,无法得到纯净的MgSO47H2O,所以从硫酸镁溶液中获得MgSO47H2O的方法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答案,解析,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5 时,向Mg(OH)2的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所呈现的颜色为_(25 时 ,KspMg(OH)25.61012
13、 mol3L3)。,(4)已知酸碱指示剂百里酚蓝变色的pH范围如表所示:,蓝色,答案,解析,解析 25 时,Mg(OH)2的溶度积Ksp5.61012 mol3L3,根据反应Mg(OH)2(s)Mg2(aq)2OH(aq)可得:,Mg2OH25.61012 mol3L3, 设OH2Mg2x,则0.5xx25.61012 mol3L3, 解得:x2.24104 molL1,,溶液的pH10.39.6,所以溶液呈蓝色。,方法规律,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共性:1.加水均能促进三大平衡;2.加热均能促进三大平衡(溶解平衡个别例外);3.三大平衡均为水溶液中的平衡,故都不受压强的影响;4.均遵循
14、勒夏特列原理。,三、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例5 室温时,在由水电离出的OH1.01014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答案,解析,解析 由水电离出的OH1014molL1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或强碱性。A选项中的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存在;,D选项中的Al3、 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方法指导,解答离子共存问题时注意限定条件,注意“一定共存”、“可能共存”等限定要求。,教师用书独具,相关链接 若几种离子在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则离子能大量共存;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通常有: (1)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2)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5、而不能大量共存:,(4)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Fe3与SCN等不能大量共存。,四、酸碱中和滴定,1.酸碱滴定曲线的综合考查 例6 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解析,答案,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 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BNaHBHOH C.pH7时,三种溶液中:ABD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HAHBHDOHH,解析 A项,根据图像知,在未滴加NaOH溶液时,0.1 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的pH均大于1,说
16、明三种酸均为弱酸,且HA的pH最小、酸性最强,HD的pH最大、酸性最弱,因酸性越强,电离常数越大,故KHAKHBKHD,正确;B项,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未反应的HB与生成的NaB的浓度相等,且溶液呈酸性,说明HB的电离程度大于B的水解程度,故BNaHB HOH,正确; C项,pH7时,三种离子的浓度分别等于Na,然而三种溶液中阴离子水解程度不同,加入的NaOH的体积不同,故三种阴离子的浓度也不同,错误; D项,根据质子守恒即可得出,三种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子守恒关系:HAHBHDOHH,正确。,误区警示,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终点、中和点、中性点不一定重合。中和点是指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可能呈
17、中性,也可能呈酸性或碱性,取决于所生成盐的类型;滴定终点是指指示剂恰好变色的点,二者不完全相同。中性点是指溶液呈中性,酸和碱不一定完全反应。,教师用书独具,相关链接 滴定曲线解题方法 (1)注意纵横坐标含义:一般横坐标为滴加酸碱溶液的体积。 (2)注意起点时的pH:可以通过起点时的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和谁滴定谁。 (3)注意“滴定终点”“恰好中和”“呈中性”的不同。 滴定终点:指示剂变色时即“达到了滴定的终点”,通常与理论终点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允许误差),而指示剂变色点都不是pH7的情况。 恰好中和:指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时刻,此时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呈中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浓
18、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常温下pH7)。,2.滴定原理的迁移与应用 例7 (2017全国卷,28)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搅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解析 本题采用碘量法测
19、定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属于氧化还原滴定。 取水样时,若搅拌水体,会造成水底还原性杂质进入水样中,或者水体中的氧气因搅拌溶解度降低逸出。,答案,解析,避免水底还原性杂质进入水样中(或者防止水体中的氧气逸出),(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Mn(OH)2被氧气氧化为MnO(OH)2,由此可得方程式为2Mn(OH)2O2=2MnO(OH)2。,答案,解析,2Mn(OH)2O2=2MnO(OH)2,(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及二氧
20、化碳。,解析 配制溶液时还需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加热可以除去溶解的氧气,避免实验结果不准确。,量筒 氧气,(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 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 mgL1。,解析 该实验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I2,因此终点现象为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 根据关系式O22MnO(OH)22I24Na2S2O3 可得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ab103) mol432 mgmol11030.1 L80ab mgL1。,答案,解析,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80ab,(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填“高”或“低”),解析 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泡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会导致所测溶液体积偏小,最终结果偏低。,答案,解析,低,教师用书独具,相关链接 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及计算依据 (1)指示剂的选择 用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或Fe2溶液时,不需另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含I2的溶液时,以淀粉为指示剂。 (2)计算 依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或关系式列比例式,或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列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