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打包16套)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打包16套新人教版.zip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打包16套新人教版.zip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0新人教版20180821428.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1新人教版20180821429.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新人教版20180821430.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3新人教版20180821431.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4新人教版20180821432.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5新人教版20180821433.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6新人教版20180821434.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新人教版20180821427.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2新人教版20180821435.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3新人教版20180821436.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4新人教版20180821437.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5新人教版20180821438.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6新人教版20180821439.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7新人教版20180821440.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8新人教版20180821441.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9新人教版20180821442.doc
  • 全部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0新人教版20180821428.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1新人教版20180821429.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新人教版20180821430.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3新人教版20180821431.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4新人教版20180821432.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5新人教版20180821433.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6新人教版20180821434.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新人教版20180821427.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2新人教版20180821435.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3新人教版20180821436.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4新人教版20180821437.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5新人教版20180821438.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6新人教版20180821439.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7新人教版20180821440.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8新人教版20180821441.doc--点击预览
    •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9新人教版20180821442.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2019 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0)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三明模拟)按雅典城邦旧制,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一律不给工资,甚至要由自己负担有关开销。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城邦的这些变化表明(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D.公民广泛参政有了经济保障解析:选 D 仅是法律面前公民内部的相对平等,并不是人人平等,故 A 项错误;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不是遭到破坏而是得到保证,故 B 项错误;材料与轮番而治无关,故 C 项错误;给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就为那些没有过多财富的穷人阶层提供了进行参政的机会,为其参政创造了条件,故 D 项正确。2、(2018·石家庄模拟)下图为滇缅公路示意图。该公路中国段于 1937 年 11 月开工,1938 年 8 月竣工通车,缅甸境内的路段也在预期内完成。由此可见,滇缅公路的修建( )A.有利于保障持久抗战的物资供应B.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扫除障碍C.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D.宣告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解析:选 A “该公路中国段于 1937 年 11 月开工,1938 年 8 月竣工通车,缅甸境内的路段也在预期内完成”公路对战场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战争物资的供应,故 A 项正确;滇缅公路的主要作用在于承担了抗战期间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中国远征军的主要目的也是保障这一道路,故 B 项错误;该路修成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尚未形成,故 C 项错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是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故 D 项错误。3、(2018·合肥模拟)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2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材料旨在强调( )A.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 B.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C.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 D.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解析:选 B 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是引起世界性冲突的原因,材料强调的是原因,故A 项错误;“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表明世界性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不是文明的冲突,故 B 项正确;“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表明宗教冲突依然存在,故 C 项错误;“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强调的是原因,故D 项错误。4、汉阳铁厂创办时,负责提供设备的英方曾提出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的要求,但张之洞却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可也。 ”结果由于设备与铁质不符,造成大量浪费。这说明( )A.外国资本主义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洋务企业还不具备近代工业特征C.张之洞思想观念落后于同时代的国人D.洋务派仍然受天朝上国观念束缚解析:选 D 材料没有涉及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阻碍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洋务企业是中国最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企业,故 B 项错误;张之洞能创办洋务企业,可见其思想比同时代的中国人先进,故 C 项错误;“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可也”可看出他们骨子里依然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故 D 项正确。5、(2018·长沙模拟)“‘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 ’……30 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着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 ”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B.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C.中国人用更开放的思维拥抱世界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解析:选 C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认知的改变,并没有强调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故 A 项错误;“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紧密,并不是强调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故 B 项错误;从“惊喜”到“从容” ,反映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用更开放的思维拥抱世界,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认知的改变,不能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故 D 项错误。6、(2018·石家庄模拟)孔子编写《春秋》 ,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 ,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 ,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 )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3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解析:选 B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材料没有体现“仁政”的概念,故 A 项错误;因为《春秋》里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对犯上作乱的人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故 B 项正确;孔子时代,儒学还没有形成对政治的固定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里没有体现重史传统,只是体现了历史记载对政治行为的影响,故 D 项错误。7、(2018·蚌埠模拟)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 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 ,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B.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D.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解析:选 B 根据材料,教皇奖励古希腊作品翻译,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1447~1455 年” ,教皇奖励古希腊文化的传播,顺应了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教皇的奖励,表明这类人才尚属少数,非普遍接受,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非罗马教会,故 D 项错误。8、(2018·邯郸模拟)1952 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 A 据材料“航空、地质、矿业、钢铁等”可以看出是培养专业人才,主要是建设经济,故 A 项正确;提高国民科技素养不是主要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故 C 项错误;1952 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4——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8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9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8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封建”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第二小问,从“列国擅威命于下……以至于移祚”中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一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省略号后的信息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8分)(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6 分)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3 分)(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8 分)2、(2017·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 9.8%等。——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4 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 分)5材料二 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 1975 年底,达1 850 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 7.4%,日本 18.9%,联邦德国12.7%,法国 26%,英国 19.1%,意大利 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不同。(4 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 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4 分)(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状况,从材料一“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 3.5%,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9.8%等” ,可总结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是经济高速增长;第二小问理论和内容,从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可知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是主张通过增加需求拉动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史实,总结其具体内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从材料二“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 ,结合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可知二者的不同是 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可知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第三小问原因,材料一涉及的是凯恩斯主义,具体主张是国家干预经济,结合 70 年代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滞胀”危机,可知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若解决其中任一危机表现,都必然会加剧另一种危机的状况,故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不能解决“滞胀”问题的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第(3)问结合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促进经济发展,和面对 70 年代经济危机失灵的史实,可知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的认识是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答案:(1)状况:经济高速增长。(4 分)理论:凯恩斯主义。(2 分)内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4 分)(2)不同: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4 分)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3 分)6理由: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4 分)(3)认识: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4 分)12019 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1)李仕才一、选择题1、公元前 323 年,魏国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 )A.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B.推动了诸侯变法改革C.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D.动摇了王位世袭传统解析:选 A 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说明原由周天子封王的分封制的崩溃,故 A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各国国君称王,不能体现各国是否变法,故 B 项错误;“五国相王”不涉及王位的继承问题,故 C 项错误;“五国相王”与王位世袭无关,故 D 项错误。2、(2018·邯郸摸底)英国在 1867 年扩大选举权后,仍旧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这种权利。而德意志在帝国成立的 1871 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这显示出德国( )A.政治民主化水平远远高于英国B.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C.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D.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解析:选 C 德意志帝国专制主义突出,而材料中“选举权”不能说明整个政治民主化水平,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选举权”不等于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帝国成立的 1871 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超过英国“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这种权利” ,表明在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故 C 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皇帝而非议会,故 D 项错误。3、19 世纪初的英国,无产阶级把机器当成了攻击的直接目标。相传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破坏机器的运动就被称为“卢德运动” 。导致“卢德运动”出现的原因是( )A.工人阶级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 B.电力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能力过剩解析:选 C 19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成为工人运动的先进指导理论,而 19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还未诞生,故 A 项错误;19 世纪初还未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故还没有电力及其广泛运用,故 B 项错误;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激化劳资矛盾,因此导致工人破坏机器运动的出现,故 C 项正确;D 项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而不是工人破坏机器运动,故 D 项错误。4、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 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四川 绵阳 斧、锸、锛四川 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釺形器、铁削2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重庆 云阳 铁削、铁锄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解析:选 C 铁犁牛耕只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下主要的生产工具和农业动力,仅仅铁器的广泛分布也并不意味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图表所展示的只是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而非比例表,所以仅仅依据该表格难以推断铁器是否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的生产工具,故 B 项错误;通过材料图表不难看出,铁器于东汉末年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已经比较广泛,故 C 项正确;西南地区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 D 项错误。5、(2018·宿迁模拟)1946 年 11 月,广州市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市长证婚。参加者除要取得“婚姻注册许可证”外,还要增加合格医生开具的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蓝布中山装,女穿长袖全白旗袍,并手持花球一束。这表明( )A.广州人民观念先进 B.婚姻习俗逐渐简约文明C.政府操控婚姻习俗 D.中国婚俗已经完全西化解析:选 B 材料中这次婚礼是集体婚礼,有市长作为证婚人,参加者要有婚姻注册许可证和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中山装,女穿旗袍并手持花球,说明当时的婚姻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由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材料表明婚姻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并不能表明广州人民观念先进,故 A 项错误;婚姻习俗逐渐简约文明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婚姻习俗发生的变化,不能体现政府操控婚姻习俗,故 C 项错误;当时中国的婚姻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不代表完全西化,而且中山装和改良旗袍也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 D 项错误。6、(2018·宣城调研)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 2015 年 6 月 30 日,WTO 已受理了 496起贸易争端案件,平均毎年受理 25 起,这远远多于 GATT 存续 47 年间的受案量。这从一个方面表明( )A.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得到认可B.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C.国际贸易体系已走上法制化正轨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解析:选 A 从 WTO 与 GATT 受理贸易争端案件数量的比较可以看出,WTO 比较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没有体现出对比的内容;C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材料与贸易保护无关。7、(2018· 临汾模拟)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3解析:选 A 根据材料“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结合所学,随着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领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 A 项正确。8、(2018·揭阳质检)1907 年初,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 ,提出限期 3 年召开国会的主张。该材料表明梁启超( )A.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B.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D.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解析:选 C 材料未体现梁启超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中“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中“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 ”可以看出他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故 C 项正确;梁启超反对清政府说法错误,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018·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在分期标准(依据)上观点不同,有的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为依据,有的以国际阶级斗争及其力量对比为依据,有的以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为依据,因而分期各异。有“两分法”(1945—1972 年,1973 年—现在);“三分法”(1945—1955 年,1955 年—60 年代末,60 年代末至今);“四分法”(1945—1949 年,1949—1960年,1961—1968 年,1968 年—今天);“六分法”(1945—1949 年,1949—1955 年,1955—1962 年,1962—1972 年,1972—1979 年,1979 年以来);等等。——张脉强《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1994 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围绕“政治格局与阶段特征”自行选择一个分期法或提出新的分期法,并就所选分期法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选择其中一种分期法,也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期法加以分析说明,阐述及说明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中“由于在分期标准(依据)上观点不同,有的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为依据,有的以国际阶级斗争及其力量对比为依据,有的以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为依据,因而分期各异”选择一种分期标准或依据,然后根据下面的分法,看看有没有相吻合的,如果有就按照这样的标准与分法进行阐述说明,如果没有就提出一新的标准。答案:示例一: 选择“两分法”:二战后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划分为两个时期。(2 分) 阐述: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对峙在全球范围内展开。50 年代后期开4始,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1972 年,中国与美国实现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改变了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两大阵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5 分) 1973—90 年代初,70 年代后,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及不结盟运动力量的提升、欧共体与日本的综合实力的增强,使世界格局已经不再按照美苏预期的方向发展,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所以把二战后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分为两个时期。(5 分) 示例二: 提出新的分期法:二战后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 (2 分)说明:1945 年—50 年代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局部性的军事对抗较为激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 分) 60—70 年代为三个世界鼎立和多极化格局的初步出现,如欧共体的成立,第三世界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力量开始冲击两极格局。(3 分) 80—90 年代初为美苏两极格局逐渐终结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时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瓦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欧洲一体化加快、其他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都极大地冲击着世界原有的格局。因此,把二战后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4 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只答出分期法来作阐述或说明不得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 1831 年的一部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描写了一个发生在 15 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材料二 《死魂灵》发表于 1842 年,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国外省地主贵族的昏庸。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被揭露得淋漓尽致。材料三 黑色幽默派是 20 世纪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混杂。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这就是所谓的“黑色幽默” 。(1)根据材料一可知, 《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什么?对于雨果在其中表现的思想,5你怎样理解?(9 分)(2)根据材料二可知, 《死魂灵》的创作手法是什么?试举与其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6 分)(3)根据材料三,你怎么评价黑色幽默派?它体现了什么样的艺术特色?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10 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发展的三个流派,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第(1)问,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第(2)问,考查的是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俄国农奴制下罪恶的社会现实,注意结合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背景进行分析。第(3)问,考查的是黑色幽默派,首先要注意理解其特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就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答案:(1)浪漫主义。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的特点,即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描写,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曲折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9 分)(2)现实主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6 分)(3)评价:在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造成的社会危机冲击下,人们从理想主义幻梦中惊醒,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叙述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宣泄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艺术特色:现代主义文学,是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的反传统、反理性的潮流。举例:《等待戈多》等。(10 分)12019 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钦州模拟)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題,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 )A.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C.民主机构相互制约 D.公民权利逐渐扩大解析:选 A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 、 “进行两次投票” 、 “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得出,公民大会的决策程序力求完善,故 A 项正确;公民大会的产生和运行即体现了公民集体广泛参政,题目更多强调的是公民大会决策程序的问题,故 B 项错误;题目中只牵涉到了公民大会,没有民主机构相互制约之说,故C 项错误;根据题意,公民大会的决策过程,并未牵涉公民权利问题,故 D 项错误。2、1947 年 4 月 23 日至 5 月 3 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召开。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 、 《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等重要文件。内蒙古自治政府是( )A.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C.蒙古民族完全独立自主的自治政府D.蒙古民族与众多少数民族联合的自治政府解析:选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不是“国民党领导” ,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设立内蒙古自治政府有利于巩固边疆安全,维护民族团结,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壮大革命力量,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持,故 B 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不是“完全独立自主” ,故 C 项错误;在蒙古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蒙古民族的区域自治,而不是蒙古族“与众多少数民族联合” ,故 D 项错误。3、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大轰动。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 )解析:选 A 司母辛鼎“辛”是妇好死后的庙号,出土于妇好墓,故 A 项正确;半两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与商朝的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右丞相是古代官职,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从字体判断是小篆(秦朝),时间与商朝不符,故 C 项错误;双镰铁范是冶铁业发展的产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 D 项错误。4、(2018·惠州模拟)据统计,1890 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 5 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 7—10 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 30 元2甚至更多。而 1883 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 1 元多。这说明了( )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解析:选 C 材料信息只是客观的介绍了晚清时期近代中国各地工人彼此之间及其与农民阶级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未提及相互间的矛盾状况,故 A 项错误;工人的工资水平未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而且直隶地区呈现的是农民而非工人的工资水平,故 B 项错误;在近代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显然是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故 C 项正确;直隶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并不能通过当地农民的收入状况得到体现,故 D 项错误。5、下表是 1930~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时间 国家 措施 1930 年 5 月 美国 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 33%提高到 40% 1931 年 9 月 英国 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 年 12 月 日本 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 65% 1932 年 德国 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 100%关税 1933 年 4 月 美国 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解析:选 D 材料中“放弃金本位” 、 “货币贬值” , “提高关税” ,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各国为自身经济利益而相互转嫁危机,不利于经济危机的渡过,故 A 项错误;这些措施会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是美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一项有以偏概全的错误,故 C 项错误;各国之间相互转嫁危机,使得经济危机严重化,故 D 项正确。6、(2018·湛江模拟)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解析:选 D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没有交叉,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人们的思想活跃,所以为各流派塑造孔子的形象提供了条件,故 D 项正确。7、(2018·厦门模拟)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3这表明他们( )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解析:选 D 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批判经院哲学”不等于反对上帝,故 B 项错误;17 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 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加速了启蒙运动与材料中“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反对盲从”反映了理性主义,故 D 项正确。8、(2018·潍坊模拟)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 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17 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据材料可知( )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解析:选 B 据材料可得的 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差异,不能说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古典科技的技术经验的总结,而西方趋向于近代科学,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发展趋势不同决定,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西方跨入近代,发展资本主义,故 B 项正确;C 项在材料无体现,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于新航路开辟,故 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无体现,故错误。二、非选择题1、(2018·贵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阶段 演变萌芽于战国 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于秦朝①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于西汉①实行刺史制度;②颁布“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于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4加强于北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新发展于元朝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②实行行省制度空前强化于明清①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八股取士衰败于晚清①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②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分析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解析:首先提炼观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被削弱;其次,结合表格中信息,从政治和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论证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衰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答案:趋势:不断调整皇帝和中央各部门的关系,对中央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强化监察制度;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不断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官吏;不断加强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改革,分散地方政权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创立和完善选官用人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府与政权的垄断与威胁,加强人才的社会流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以儒学作为官吏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思想基础。(8 分)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危机加剧;西学东渐的影响;封建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人民革命的打击,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的冲击等。(4 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恩格斯《论历史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明确材料的指向,拟定题目。行动的目的与结果可能相符,也可能不相符,材料给出的是不相符的,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结果没有达到目的;一种是起初似乎达到目的,最终却没有达到目的。其次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明确知识范围是世5界史,古代、近代和现代都可以。必须选取符合行动的目的与结果不同的史实,如以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起初相符,最后背离为论题,可选取绥靖政策,英法等国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在最初起到了安抚法西斯势力、避免战争的目的,但却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由史实叙述推导出结论。答案:评分说明: 分值 要求 10~12①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②能够引用 1-2 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①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②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①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②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①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②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示例: 论题: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的背离 (2 分)1918-1920 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政权,同时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打击了国内外敌人,捍卫了苏维埃政权。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导致了 1921 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8 分)可见,在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部分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的出现了背离。(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