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力麓漏ChinaSociaIWelfare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力在我国各社会阶层中,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残疾人又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的社会群体,贫困发生率远远高于健全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的状况就不难想象了.我国六千万残疾人中有四千多万生活在农村,农村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和就业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又不得不解决的 I 大课题.作者通过对部分地区农村残疾人情况的调查,从关爱.教育.自强.救济和扶持.法律等几个角度提出了让农村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事人类文明的途径,值得一读.调查:农村残疾人状况坦眦结合我们中国假肢技术学校每年例行的国际二级假肢矫形技术员考试以及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论文,我
2、们调查了北京顺义,河北永清和文安两县,湖北麻城,河南光山等地区的 70 多位农村残疾人,对他们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收人情况,教育及就业,政府及社会的帮助等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所调查的农村残疾人中绝大多数以农业或个体小商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经济收入较差.因为土地和家庭养殖业之外的收入非常难以确定,所以,对农村残疾人的收入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数据.根据调查资料的粗略估算,约有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家庭年收入只有一,两干元,刨去农业投资,各种税费负担后所剩无几.我们为这些残疾人提供的假肢和矫形器,价格大约只有市场价五分之一,尽管如此,有的残疾人甚至连 200 元钱都没有能力支付!部分残疾人靠子女外出打工生
3、活.根据从各地残联了解到的情况,他们原则上都对残疾人的就业给予相应的照顾和支持,比如发放残疾人证,使残疾人就业得到税费的减免;组织残疾人装配假肢,矫形器,帮助残疾人康复 .但是,许多针对残疾人的扶持措施执行情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有的残疾人甚至文/刘启栋资料:我国残疾人现状我国现有残疾人 6000 多万,约占人口总数的 5%,其中 8O%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有相当数量的残疾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状态.农村贫困残疾人中 5O%生活在592 个国定贫困县贫困残疾人中有 75%是可扶持的,适合参加劳动生产的,27%是应当予以救济的.大约 88%的可扶持对象和需要救济的对象是农村残疾人.从发展趋势来看,可扶持残
4、疾人占贫困残疾人的比伊 J 逐年下降,虚救济的残疾人比例则逐年上升.经济发展水平越是落后的地区.贫困残疾人占本地区贫困人口的比例越低,反之曩 lJ 较高.扣经济较发达的江苏省,比例为 61.4%,而相对落后的贵州省则是 10.5%.自 1992 年起,国家设立了康复扶贫贷款专项资金,对贫困残疾人予以扶持.到 2000 年底,已累计投放贷款 26 亿元.河南,贵州,内蒙古等 15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扶持残疾人的小额信贷比例已超过7O%.到 2000 年底,已初步解决了 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贫困残疾人的数量从 1992 年的 2000 万下降到 979 万人.然而,尚未解决温饱问
5、题的贫困残疾人仍占到残疾人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并处于绝对劣势的竞争条件,已解决温饱的残疾人仍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极易返贫.2oo2.sternall不知道有残疾人证,更不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针对残疾人的小额信贷则很少有残疾人利用过.各地对残疾人扶持工作的力度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在北京市顺义区,我们为农村残疾人装配的假肢,矫形器费用全部由顺义区残联承担,残联又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募集捐赠.由于经费紧张,廊坊地区的两个县残联能为残疾人做的就是免费接送残疾人来我校进行装配,必要时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食宿,为残疾人支付假肢,矫形器的费用则爱莫能助.其它两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残联就更难为残
6、疾人提供实质性的服务了.露决农酊残疾人贫困向题帕途径导致农村残疾人贫困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残疾而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残疾人得不到平等的就业机会;扶贫力度,资金投入,覆盖面,优惠政策的落实等等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农村贫困残疾人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当救济的,一类是应当扶持的.需要救回归社会,政策优惠,机国家的救济或扶共享文明鑫塞鬟蓥蓉蓉会均等持残疾人自尊,自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社会的关注和爱护_社会福利 2002.6济的残疾人应当被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对于被扶持的对象,则应立足于帮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达到使他们自食其力的目
7、标.做好这两项工作是维护农村残疾人生存与发展权的基础.根据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十五 “期间国家将扶持 1200 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根据马斯洛所分,人类的需求从基础到最高级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受到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占据主导地位.残疾人的需求层次也不例外,解决农村残疾人的贫困问题,维护农村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必须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扶持和帮助.针对不同层次残疾人需求的扶持措施可以看成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金字塔的塔底是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爱护,较高的层次分别是:创造条件让残疾
8、人受到平等的,良好的教育,在教育的基础上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积极向上的信心和生活态度,国家视具体情况对残疾人给予救济或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国家和社会还应给予残疾人就业以优惠的政策和平等的机会,最终理想的目标是让残疾人回归社会,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共享人类文明.1,社会的关爱残疾人由于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往往要承受平常人想象不到的压力,甚至包括他们的子女乃至整个家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对于大多数残疾人来说,缺陷常常是一个难以解开或者根本就不能彻底解开的结.这就决定了他们比常人更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对残疾人的关怀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
9、族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扶贫助残,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仅靠政府的支持还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树立起扶助残疾人的道德风尚,给残疾人以平等参与的机会,给残疾人以爱心.应当广泛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和奉献爱心的活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是残疾人自强,自立,最终回归社会的基础.2,教育农村贫困残疾人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具备平等参与竞争的实力.残疾人的贫困程度与其受教育程度明显相关.有资料显示,河南全省 156 万贫困残疾人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 87.5%,初中以上文化的则只占12.5%.要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除了需要国家的优惠政策,还需要广泛开展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
10、,使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我们所调查的残疾人中,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明显具有较为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思想.3,残疾人的自尊,自强顺义农村一位儿麻后遗症患者,在与我的谈话中,他多次提醒我他不是残疾人,尽管他从小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他是残疾人中的强者,带着残疾,穿着矫形器开辟了自己的事业,他的服装厂最兴旺的时候有 80 多名雇员,解决了很多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固定资产近 40 万元.他说得好:我并不认为我是残疾人,我和健全人没什么两样,只要你肯吃苦,只要你保持一种开放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和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尊,自强的信念是让残疾人回归社会的
11、重要一环.4,对重度残疾人实行救济,集中寄养和护理在农村贫困残疾人中,有 27%的残疾人基本丧失参与生产的劳动能力,需要国家予以救济.对于这一特别困难的群体,可结合农村的低保,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截止 1999 年 7 月,全国已有 1660个县,市,区建立和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 306 万农村贫困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1999 年用于保障的全部资金为 3.66 亿元.但是,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需要保障的贫困人口越多,又因为其经济不发达,地方财政通常力量薄弱,难以保证低保所需的资金.想必这也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尚没有幸运地碰到一位享受低保的残疾人的原因.Chin
12、aSocialWelfare对于重度残疾者,有必要建立社会的寄养和护理机构,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德国朋友告诉我,他有一个哥哥因为出生时缺氧而导致脑瘫,5 岁起就住进了“残疾人之家“, 迄今已整整 40 年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么一个严重痉挛性脑瘫的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 “的组织下 ,几乎旅游过全部欧洲!这个“ 残疾人之家“ 收养有近百位残疾人,残疾人在这里都能得到全天 24小时的照料.经济上的开支基本全部是政府负担,其父母每月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二三百马克,而残疾人家庭支付多少费用是根据其家庭收入状况确定的.残疾人在这里受到各种康复训练,大多数残疾人都能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
13、补贴其开支.在北京,我认识一个境况十分相似的残疾人家庭,其家庭经济状况还算富裕,这位脑瘫残疾人的母亲在 30 多年中一次离开儿子的时间最长没有超过 2/j,时!一个残疾人,就使得整个家庭不再有所谓的生活质量.所以,对重度残疾者实行集中寄养和护理,有利于减轻残疾人的家庭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当然,这无疑需要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5,扶贫与就业相结合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近年来被国际社会广泛提倡和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通过立法保证残疾人在企事业单位中按比例就业.根据不同的情况,这一比例通常在 1%2%.这一办法对于小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村残疾人就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4、.在我们所调查的残疾人中,也有少数在附近的福利企业工作,但从雇主的角度讲,雇佣残疾人并不是尽法律上的义务,有的只是为了得到减免税收的优惠,残疾人的实际工作时间和收入都非常少.就业残疾人的待遇通常按计件工资,收入一般在 300 元左右.对于个体就业的残疾人,应当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落实给予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对于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村残疾人,应当坚持以直接扶持为主,着力发展有利于解决残疾人温饱问题撇.,a,JII一目diaochaba1tt=laoo2.6的行业及家庭副业.6,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截止 2000 年底,我国共有县级残疾人服务社 2238 个,覆盖率达
15、80.2%.乡镇残疾人服务社 28427 个,占乡镇总数的 60%.县残疾人服务社和乡镇残疾人服务分社应当全面,如实地调查和掌握农村残疾人的劳动就业和生活状况,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合作组织等的联系,更好地为农村残疾人服务.对于可扶持的残疾人,应当为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的综合配套服务,引导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生产和流通7,帮助残疾人康复帮助残疾人康复,使他们能够生活自理甚至重新获得劳动的能力,是帮助残疾人脱贫,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九五 “期间,中国残联组织实施了一批康复项目,使 433 万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共进行了白内障手术近 200 万例,对
16、近8 万聋儿进行了听力和语言训练,为 34 万例肢体残疾人装配了矫形器,实施了 23 万例肢体残疾矫治手术等等.有学者估计,大约 59%的肢体残疾人需要装配假肢,矫形器.假肢,矫形器可以解放肢残人的双手,极大地方便其生活和劳动.我校每年都会结合学生的实习以及每年例行的毕业生考试,在各地方残联的配合下,以十分优惠的价格为农村地区的残疾人装配一批假肢,矫形器.着名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款 6000 万港币资助的“长江新里程计划“, 将在 2000 年至 2005 年间为 4 万名农村肢体残疾人装配廉价而实用的假肢,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劳动能力.尽管如此,相对于我国 500 多万肢体残疾人来讲,“ 长江
17、计划“ 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贫困肢残人的需求.8,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平等参与l990 年 12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全社会应当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在(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又对残疾青少年的教育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中国政府还规定,自 1991 年起,每年 5 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残疾人在全社会的关怀下,得到了多方面的实际帮助和服务.但是,在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方面还有不太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9,特别关注农村残疾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