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11考试科目名称:国际关系史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国际关系史的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二) 国际关系史考试内容主要涵盖自 1917 年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的国际关系史,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和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轨迹、特点和规律,主要矛盾的演变过程,了解重大国际事件的前因后果,并能够对国际关系史中的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 分钟,满分:150 分(二)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6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60 分2.简答题: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3.论述
2、题: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三、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四、考试内容(一)1917 年十月革命至 1945 年二战结束的国际关系考试内容:苏俄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月革命后至 20 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德国赔偿问题和欧洲安全保障问题,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的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意公开侵略和英法美不干涉政策,二战时期的国际关系。考试要求:熟悉 1917 年十月革命至 1945 年二战结束这段时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框架、主要矛盾、重要史实和主要人物。(二)两极格局形成与美苏两大阵营激烈对抗(194550 年代中期)考试内容:美苏
3、的崛起及其对外战略;以欧洲为重点的美苏对峙;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与大西洋联盟的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苏东关系;战后初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与旧金山和约。考试要求:(1)了解并分析冷战爆发、两极格局形成与美苏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背景及过程。(2)了解战后初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与旧金山和约。(三) 两大对立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兴起(50 年代中期60年代末期)考试内容:第三世界的兴起;两大对立阵营的分化;50-60 年代美苏关系的演变。考试要求:(1)了解第三世界兴起和社会主义阵营及西方阵营分化过程中的重要概念、重要史实,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2)了解和论
4、述 50-60 年代美苏之间既勾结又争夺的关系。(四)美苏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及苏攻美守战略态势的形成 (60 年代末70 年代末)考试内容:美国实力地位的下降与对外战略的调整;苏联在缓和烟幕下推行攻势战略;70 年代后半期苏联的对外扩张;第三世界反霸斗争继续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南北对话。西欧、日本国际地位的加强。考试要求:熟悉并分析 60 年代末70 年代末这段时期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和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第三世界反霸斗争深入发展的进程以及西欧、日本国际地位的加强。(五)美苏争夺的新态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70 年代末90 年代初)考试内容: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西欧、日本的发展;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考试要求:(1)了解并分析此段时间美苏对外政策调整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西欧、日本的发展。(2)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五、主要参考书目1.方连庆等主编, 国际关系史 (现代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方连庆等主编, 国际关系史 (战后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 ,时事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二版、2008 年 5 月第三版或 2010 年修订版。4.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3 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