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院前急救部门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58773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前急救部门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院前急救部门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院前急救部门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院前急救部门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604-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院前急救部门包括各级急救中心、急救站以及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的医院急救部门等。院前急救力量是有限的,而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受伤人数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因此目前多数城市的院前急救部门值班力量往往不能完全应对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突发事件。 笔者结合十多年的院前急救工作经验,提出院前医疗急救部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系列应对措施。 1树立危机意识,增强防范意识,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 1.1制订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常见、多发及很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制订应

2、急处置预案。重预案应包括重大突发事件分级实施方案、应急处理流程和重大突发事件调度、医生、驾驶员、后勤保障各岗位工作流程。将处置预案制作成为手册或图片上墙,便于平时学习,一旦发生,不至于慌乱,可对照执行。 1.2加强急救分站建设,完善急救网络,缩短急救半径:重大突发事件非人所料,时间急,伤情重,急救人员应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一个城市应根据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合理设置急救分站,缩短急救半径,将急救半径控制在3公里左右,到达现场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另外在突发事故多发地区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工业园区、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可设置急救分站或急救点。 急救分站建设不是急救中心自身能够完成的工作,必需要政府投入

3、资金建设和运行。以无锡急救中心为例,无锡市急救中心目前在无锡市区已建立急救分站7个,白天10辆值班车,晚上8辆值班车,承担无锡城区和乡镇院前急救任务,基本达到市区510分钟、郊区1020分钟到达现场。 1.3加强院前急救装备和设备。 1.3.1配备先进的各种急救车辆:如急救监护车、急救指挥车、急救装备车、普通急救车。尽可能达到每5万人配1辆车和每10万人配1辆值班车的标准。 1.3.2配备先进的通信设备:建立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有线通讯、无线通讯。特别是无线电车载电台和无线电手机,具有群呼功能,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非常方便,急救单元与调度中心之间、各急救单元之间信息传送非常快。 1.3.3

4、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除按照救护车器械设备配备标准外,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特种设备,如防护服,防毒面具等。应对大型事故多人受伤时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担架。 1.4加强急救队伍建设,经常性进行急救演练:(1)根据急救岗位要求进行急救业务培训。(2)以急救小组为单位进行急救业务培训。(3)定期进行多个急救小组合成演练。(4)模拟不同性质的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急救演练。(5)与不同应急单位协同进行急救演练。 1.5加强对市民急救知识的普及: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现有的急救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市民对重大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知识相对于发达国家市民比较贫乏,因此必须加强对市民急救知识的普及,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

5、电视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普及。同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急救技能培训,如警察、保安、司机、服务员、社区干部、中学生等。我中心近年来,通过与多种媒体合作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宣传和急救技能普及工作,一方面提高了120急救电话的公众知晓率,呼救量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市民自救互救意识明显加强,降低了现场伤员的死亡率。 2快速反应 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要求所有急救人员随时保持通讯设备畅通,随叫随到;要求值班人员达到“一分钟调度、一分钟出动”;要求非值班人员在接到指令后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地点。节假日加强急救值班力量,有重大活动时急救车辆和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医疗保障。 3提高急救人员现场处置能力 3.1现场初

6、步分诊:成批伤员的处理,要求在现场分诊,一般由现场最高级别的医务人员担任分诊医生。根据伤情轻重进行分类:轻伤(绿色标记):基本生命体征正常,可以走路、症状较轻,如一般性的擦伤、挫伤;较重(黄色标记):只要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处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否则伤情会很快恶化,如骨折、出血、眼伤等;重伤(红色标记):危及生命体征者,出现窒息、昏迷、大出血、多发性创伤、严重中毒、休克等;死亡(黑色标记):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在实际工作中,现场分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当急救人员无法到达第一现场时,只能在外围对已发现伤员进行处理;当第一辆车到达现场后,要决定是现场分诊还是立即对某

7、个重病号进行现场急救,作为现场急救人员,要有全局观念,先简要分类然后处理。 3.2应遵循的现场急救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救命后治病(伤),先救后送或边救边送,先重伤后轻伤。 3.3现场急救处理措施:要求快速、及时、有效、安全。包括解救伤员、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止血、包扎伤口、固定骨折、保存器官、搬运伤员、预防再次损伤、对症处理等。 3.4分流后送:重伤员先在现场急救,维持生命,然后送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较重伤员先应急处理,对症处理后送三级或二级综合性医院;轻伤员一般处理后送二级医院观察;死亡者原则上要做心电图检查,尸体移交有关部门善后处理,检查医务人员要及时补记急救记录。 4加强与其他应急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急救中心必须加强与公安、消防、疾控、安监、接收医院等多个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4.1平时与各应急单位建立联系,熟悉对方工作流程,建立联动机制,确定联系人,建立通讯联系表。 4.2平时与各医院加强联系,了解各家医院情况,建立通讯联系表,建立热线电话,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 4.3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随时报告出现的特殊情况,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协调。 收稿日期:2006-09-25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