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 葛 亮,丞相名垂汗简青, 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书法欣赏,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朗读提示,1、自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2、听读课文,标注字音及语气停顿; 3、提问范读,听范读字音、停顿是否有误; 4、随录音轻声跟读课文,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5、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文意疏通,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2、小组合作,互助解难。,3、班级内交流展示自学成果。,重点关注,以: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以明志 以致远;,广才 励精 治性 驰 去,a、非澹泊无以明
2、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研读赏析,故事引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
3、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研读赏析,(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4、(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 、惜时句,再次品读。,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志、学、才。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无以,论点句: 治学(静):修身(躁): 惜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依提示背诵课文,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班级论坛,关键词提示:自身品
5、性、贪污腐败、八荣八耻四德建设、身边案例、人生追求,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名句积累,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课外作业,1、完成本课伴你学; 2、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3、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密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