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古琴的有效传承和保护研究 王颖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 要: 琴自古以来都蕴含了深远的精神文化内涵, 但由于现在很多文人都更偏爱比较热门的钢琴、古筝等, 古琴的学习者数量逐年下降, 即使是艺术院校也很少有学校开设古琴课, 学习古琴的学生较少, 这也是严重影响江西古琴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 本文以江西古琴为研究对象, 探究其发展的历程及传承的意义, 并分析当前江西政府、学校、教师、琴社等在古琴的传承和保护上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现存的不足提出有益的保护措施, 以完善和改进古琴的传承现状, 促进古琴艺术的长远发展, 让社会大众更清晰地了解这种古老的拨弦乐器。关键词: 江西古琴
2、; 文化传承; 保护措施; 作者简介:王颖 (1983) , 男, 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硕士基金: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古琴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编号:YG2016179) 成果一、江西古琴的发展历史古琴, 又称为七弦琴, 自帝王伏羲开始已有琴的记载, 后随着舜、文王到武王纣对古琴的更改, 最终定为七弦琴。琴作为琴棋书画的第一位, 一直被文人墨客视为高雅的艺术。从江西古琴的发展历程来看, 在 1979 年出土的古琴可以将其历史追溯到东周时期。且在东晋时, 关于诗人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广为流传, 那时古琴已是文人墨客喜爱的艺术。到了宋代, 江西的古琴弹奏者人数
3、众多, 与京师、两折的琴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后在明代, 江西出了一位非常著名的琴人宁王朱权, 相传十大名曲之一平沙落雁为其所作。由古琴的历史发展来看, 古琴多是在王权贵族以及文人中弹奏较多, 庶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一高雅的艺术。所以到现今, 学习古琴的人数相对较少, 甚至不知者将古筝比作古琴。二、江西古琴进行传承和保护的意义(一) 江西古琴传承和保护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古琴文化作为我国传统的古老的艺术文化瑰宝, 对其加以保护和传承是十分必要的, 而江西古琴作为古琴中的主要派别之一, 重视其长久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保持高度的完整性。再加上江西古琴发展深远, 其琴艺、琴风、古琴
4、制作都有自身的特殊性, 并且江西古琴与琴歌的结合也是独树一帜的, 配上琴谱, 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这也有助于琴人们在古琴声中悟得琴道, 有助于世人对古文化的理解和参悟。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多样且经典, 但对江西古琴的传承与保护是为我国中华艺术宝库增光添彩的重要一笔, 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二) 江西古琴传承和保护有利于古琴精神的传播。古琴自古都是一种相对高雅的艺术乐器, 其包含了深层次的精神意境, 文人墨客对会弹奏古琴的人都非常敬重。在古代很多诗人像陶渊明、欧阳修、白居易都很擅长弹奏古琴, 因为在古琴音色中所蕴含“天人合一”修养身心的精神境界, 正如庄子所说的“以虚静推于天地, 通
5、于万物, 此之谓天乐”, 这正表达了古琴“无声之乐”的意境。由此, 现代人对古琴的传承和保护, 有助于将江西古琴附加的精神内涵一起传承下去, 使后人感受到古琴的祥和与静谧。尤其是在现代这个浮躁不安的社会里, 人们特别需要静下心来, 思考人生, 追求自我, 而这是古琴所蕴含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因此, 对江西古琴的有力传承和保护能够有效地将古琴精神文化传播开来。(三) 江西古琴传承和保护有益于转变大众的认知。目前大多数人群对古琴的认识还停留在“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理解上, 认为古琴是古代上层阶级的高雅艺术, 不适合普通平民来学习和了解。这一观念其实是非常片面的, 古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艺术之一,
6、 是需要大众去接触和学习的。由此, 强化和完善江西古琴的传承和保护策略有助于转换大众对古琴的错误认知, 让大众明确古琴的音色、技艺、琴声, 尤其是一些涉及古琴的电视剧或电影, 更需要加强对古琴文化的了解, 将其区别于古筝的弹奏音色, 减少对观众的误导。这也是大众需要摄取全面的古琴文化的缘由, 因为这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传播。三、当前江西古琴的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一) 相关部门对古琴的保护认知和力度不强。江西古琴不论是从琴谱、弹奏还是古琴制作本身都有其独特之处, 但是目前江西相关部门对古琴的传承意识不够, 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江西古琴的特殊性, 只是按照传统古琴的方法加以保留, 同
7、时在传承的内容上偏于注重琴艺操作, 没有将其内涵一并传递, 让其不仅是一项乐器, 更是一种传统艺术文化。因此, 这一点也影响着江西古琴的长久传承。从保护的力度上来看, 部分工作人员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并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古琴的内涵, 导致保护内容只是流于表面。另外, 在当前江西省古琴的保护实施中, 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是“重申报、轻保护”。江西政府强调江西古琴的特殊之处, 但在实际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出台上都有很大的缺陷。省市内的大多数部门都是一味地关注和强调申遗的结果, 这样即使申遗成功, 江西古琴文化也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和保护。(二) 古琴传播的渠道和内容相对狭隘。江西古琴的传播
8、渠道多是通过政府辅助琴社建立的方式来开展, 这样的方法传播速度和广度都是难以达到保护的要求。并且在传播渠道中也没有充分地结合现代技术加以传承, 例如, 没有很好地借助微信、微博、贴吧、官网建设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古琴琴友。从传播的内容来看, 主要是关注于古琴本身, 对琴艺加以保护和传承, 并没有对当前拥有精湛琴艺的琴人进行保护, 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支持。从江西的琴人发展来看, 古琴演奏家的数量较少, 主要是一些古琴爱好者, 但他们对古琴的弹奏以及精神了解程度不够深入, 也造成了古琴音乐文化传播内容的狭隘。(三) 琴社开展效果不佳。江西古琴琴社学会的开展中, 目前其宣传效果范围较小, 很多小型的琴
9、社只是打着古琴爱好的由头来扩张人脉, 做其他的销售业务。这对于古琴音乐的文化传承意义较小。另外, 有些琴社成立后缺乏有效的管理, 一年半载也没有开展任何的古琴宣扬活动, 导致琴社人数不断锐减。而琴社作为古琴传播的主要宣传途径, 其建设效果的不佳会在极大的程度上减缓古琴的传承和保护力度。此外, 目前江西省内还有很多个人古琴工作室, 美其名曰是为了传承古琴文化而创立的工作室, 但实则是为了售卖琴及其配件。这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琴社是难以达到古琴传承的效果的。四、江西古琴的有效传承及保护措施(一) 增强传承保护的认知意识。相关职能部门需要意识到古琴的艺术性, 虽然其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对其保护的
10、力度仍比较缺乏, 再加上很多古琴保护者对古琴本身的认识也比较浅显, 所以传承的重点也需要在未来重新定位。正如查阜西先生所说的“大多数对于不歌的琴曲往往只知其名而不能说出表现了一些什么;教人弹琴既不专一, 也无贯道之心”, 由此, 在对江西古琴加以传承和保护时, 不仅仅是传承古琴文化, 也还需将古琴精神和内涵贯穿其中, 让后人享受古琴本身音乐美感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其作为高雅艺术的文化精神。所以, 政府或者琴人在进行传承保护时需要强化自身的认知意识, 不单纯地只重视古琴技艺的传承。这也是所谓“伯牙摔琴谢知音”的缘由, 琴技再好, 无法懂得弹琴人的内心意境, 也没办法将这种高雅的内涵传承下去。此外,
11、 在社会大众中,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古琴宣传海报或者传播方案, 走进社区和学校, 让基层人民也能够知晓这一弹奏乐器。并且针对兴趣浓郁的文艺者也可以推荐其到该省市的琴社中, 与其他琴艺爱好者交流, 学习到更多的古琴文化。(二) 完善琴社, 吸引古琴爱好者。江西省古琴学会以及酉民古琴工作室是江西有名的古琴琴社, 吸引很多的古琴爱好者关注和参与。并且除了实体的古琴学会外, 学会的负责人也建设了官网, 实时更新学会的动态, 同时也向大众展现了江西琴人的琴艺风采, 让古琴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做到位。但是在今后的琴社建设和完善中, 还需要不断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挖掘更多的推广渠道, 让古琴爱好者
12、能够深入地了解古琴历史, 学习古琴弹奏。同时, 也可以根据古琴的不同歌曲弹奏风格细化琴社类别, 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琴琴社。同时, 琴社也可以走进企业, 尤其是一些经营古文化, 传承古文化的公司。这样既可以建设公司的文化氛围, 也能够传播古琴的文化精神内涵, 感受古琴的空灵之音。另外, 省级琴社也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广播等方法加以宣传, 让观众感受到古琴的文化艺术。例如, 在北京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 就邀请了三代古琴家弹奏古韵古音, 让现场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古琴的喜爱。江西省琴社负责人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发展琴社, 壮大琴社规模, 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古琴知识
13、的文化熏陶中来。(三) 强化校园古琴讲学。艺术学院作为古琴学习的重要基地, 是发扬和传承古琴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古琴教师在传道授业之时, 也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琴的艺术文化精神, 再加上江西琴派更注重琴技与琴歌的相融合, 现今也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江西谱”。由此, 学校可以组织技艺精湛的琴人到江西各高校进行古琴文化的宣扬, 让学生感受古琴的灵性, 让其对古琴的学习增添一份浓厚的兴趣。例如, 在2016 年古琴广陵派徐永先生就受邀到江西南昌理工学院开展广陵派梅日强古琴艺术特色的讲座, 并且也现场与师生互动, 让学生对古琴有切身的体会。另外, 教师是学院古琴学习的传播者, 在课余时间应该针对自
14、己学习的古琴学派, 积极地参与江西省各阶层的琴社, 与其他琴友切磋琴艺, 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琴艺, 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在教学上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也可以推荐和带领对古琴有丰富兴趣的学生进行琴社交流和学习。五、结语综上所述, 江西古琴的历史渊源久远, 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是江西政府和人民需要加以重视的工作项目。而就当前的保护现状来看, 依然存留了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就通过对江西古琴的传承和保护措施加以分析和探究, 期望在未来能够将古琴文化和技艺保留下去, 让更多的古琴爱好者能够有根可寻, 在悠扬琴声中寻觅知音, 正如钟子期与俞伯牙一般。参考文献1王河, 虞文霞.宋代“江西琴派”考论J.江西社会科学, 2008, 6:120126 2彭岩.对古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中国音乐学, 2009, 2:8992 3施咏.南京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 2011, 2:4958, 177 4王会.大众传播视阈下古琴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31 (5) :8791 5张永芳, 施咏.杭州霞影琴馆琴乐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五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0, 29 (4)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