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州大学《当代世界经济》老师课件1-2章.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36288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大学《当代世界经济》老师课件1-2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州大学《当代世界经济》老师课件1-2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州大学《当代世界经济》老师课件1-2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州大学《当代世界经济》老师课件1-2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州大学《当代世界经济》老师课件1-2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课程研究的思路三大块内容: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具体研究回顾历史 第 1 章: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展望未来 第 2、3 章: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政治多极化及其发展趋势具体研究 第 4、5、6、7、8、9、章: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第一章 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章内容线索: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的发展格局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本章主要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战后 )世界经济 世界政治 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一、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 (概况)1.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问题:为什么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得以发展 ?动力源: 科学

2、技术的进步必要的条件: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促进因素: 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外部环境: 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活动2.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初 -70 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本阶段的最大特点:美国经济的“一枝独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拥有超越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科技水平;战后初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部分国家黄金储备及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主导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经贸合作组织;通过经济援助,帮助西欧和日本进行经济重建,并进行经济扩张和政治渗透;(马歇尔计划)倡导成

3、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第二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初-80 年代初世界经济“滞胀”与动荡时期2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本阶段的最大特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发上显著变化第三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初-冷战结束世界经济低速发展时期各国竞相调整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改变经济结构,提高竞争力,使得世界经济呈低速发展态势。美国苏联中国本阶段最大特点:世界经济多极化加速发展。二、战后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1.世界政治行为体日益增多2.美苏主导世界政治的基本走向3.两种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对抗4.冷战因核军备竞赛激烈而长期存在冷战 指第二次大战后 40 多年时间里,美苏及以美苏为首的

4、两大国际集团之间既非战争亦非和平的对抗和竞争状态三、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一阶段:二战结束-50 年代末美苏冷战开始,两大阵营对立,两极格局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美苏破裂,冷战开始 (杜鲁门主义)马歇儿计划实施-标志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诞生中苏友好条约签定-标志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第二阶段:50 年代末-70 年代初两大阵营分化,第三世界崛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万隆会议)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展不平衡,出现分化倾向第三阶段:70 年代初-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的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第四阶段:80 年代中期-90 年代前期东

5、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华沙组织和经互会解散3小结 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具体表现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两种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四种类型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 转轨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五个国际机构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八国首脑会议(七国首脑会议)六个支点:美、日、欧(第一层次)俄、中、新兴工业国和地区 (第二层次)四、世界时代主题的转换人类社会的每个历史时代都有一个相应的世界性主题,它反映时代的基本特征,揭示世界

6、基本矛盾的本质内容,并预示时代发展的总趋势。1。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世界基本矛盾的变化结果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的三大矛盾(1)垄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战争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决定了时代的主题:战争与革命列宁、斯大林的“战争与革命”毛泽东的“战争与革命”世界环境发生变化:(1)资产阶级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呈缓解状态4(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由以军事争夺为主,转向全方位的竞争与合作(3)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历史 世界时代主题发生变化邓小平根据新的

7、世界矛盾,提出新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观察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中抓住世界主要矛盾,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 时代主题转换的科学依据六大依据:1。美苏的均势制约了战争的爆发。2。世界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3。国际竞争的重点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4。科学技术取代战争成为重要手段。5。世界经济的纽带紧密联系各国利益。6。南北问题日益突出。发展问题和平问题科学揭示时代主题的意义1。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

8、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 、 “和谐社会” 、 “八荣八耻” 。 。 。 。 。 。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1. “摸着石头过河”2. “不管白猫黑猫,抓了老鼠就是好猫”3. “三个有利于”4. “四项基本原则”5. “五个具体措施”。 。 。 。 。 。5“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为正确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3。为新时期的中国内政外交方针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本章主要观点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

9、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一、经济全球化历史考察及其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指贸易、投资、生产、金融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从根源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产物,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 对经济全球化最早做出全面的、理论回应的是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兴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生成、美洲的殖民化、对殖

10、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所挤掉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替代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

11、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句话,它们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 6(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经济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 (20 世纪 90 年

12、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第一、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第二、贸易的全球化第三、金融的全球化二、全球一体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并行发展经济一体化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相互之间采取比区域外国家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上结成经济联合组织以至国家集团的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按照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别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过程,表现为各国经济前所未有的相互依存;经济一体化是主观意志的产物,是在契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定的经济组织形式。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大;经济一体化是各国经济在内在机制上的结合。经

13、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外在形式;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最早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 年)区域集团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欧盟,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欧盟是目前最为最为完备、最有成效的区域化集团。目前有 25 个成员国 欧盟原有成员国 15 个(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保、荷兰、葡萄牙、西班牙、 英国、丹麦、瑞典、希腊)人口 3.74 亿,面积 323.5 万平方公里,GNP 为 8.8 万亿美元,贸易额 1.8万亿美元(1998 年)把区域经济合作推向高潮的、贫富差异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

14、上贫富悬殊最大的地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人口 3.93 亿,面积 2028.9 万平方公里,GNP8.9 万亿美元(1998 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APEC)通过共同参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承诺机制来推动成员国的合作。成员复杂,组织松散 21 个国家或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墨西哥、智利、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俄罗斯、秘鲁)。人口 25 亿,面积 6073 万平方公里,GNP 总量 17 万亿美元非洲联盟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10+1)1967 年 8 月成立,原有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

15、、菲律宾五国,后吸收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参加,10 国人口近 5 亿,2003 年建成自由贸易区。目前 17 亿人口,GDP 总值 1.7 万亿美元,贸易额 1.3 万亿美元。10 年后人口将达到 20 亿, GDP 总值超过 2 万亿美元,贸易额超过 2 万亿美元。东亚自由贸易区(10+3,东盟+中日韩)13 国人口 20 亿,GDP 总值超过 7 万亿美元,贸易额超过 2.3 万亿美元。7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化的消极影响任何经济集团都是对内优惠,对外歧视,对内加强合作,对外排斥他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区域经济集团都采取了开放主义态度,能够产生一种示范效应,带动经济一

16、体化的发展,从根本上为全球一体化奠定基础。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继续存在,区域集团化就会存在,两者并不相背离。从长远看,区域集团化是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必然之路,是实现全球一体化的漫长道路上的一步。两者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经济、政治)矛盾与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始终处于弱势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空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发展的新课题。第一、利益分配不公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说:“

17、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发展贫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第二、世界贫富差距拉大,形成新的“中心边缘”格局南北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第三、滋生破坏性极大的国际投机第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需要强化国际协调机制共赢与共存胡锦涛:“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善于趋力避害,抓住机遇,因应挑战,加快发展。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的走势,尤其要未

18、雨绸缪,对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预见性、战略性研究,以便主动应对。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有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使贸易壁垒的下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学习、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促进改革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与互动加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发展新态势,经济合作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形式。只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共赢与共存,才能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一,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第二,世界经济政治化,世界政治经济化第三,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第四,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