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岫岩县新甸镇农民收入变化的调查报告都晓宇 200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二班岫岩满族自治县是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 4507 平方公里,拥有耕地83 万亩。掩 映 在 崇 山 峻 岭 间 的 岫 岩 新 甸 镇 新 甸 村 坐 落 在 鞍 山 最 南 部 , 曾 是远 近 闻 名 的 贫 困 村 。 近 年 来 , 这 个 村 无 论 是 群 众 生 活 水 平 还 是 村 容 村 貌 , 都在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中 脱 颖 而 出 。 在 新 甸 村 曾 经 流 行 这 样 一 句 话 , “中 间只 隔 一 条 道 , 道 东 道 西 两 重 天 ”。 道 东 的 大
2、 山 村 比 较 富 裕 , 许 多 农 民 搞 起 多样 致 富 产 业 , 还 有 一 些 人 在 鞍 轮 集 团 上 班 ; 而 道 西 的 新 甸 村 则 贫 穷 落 后 , 农民 不 善 于 搞 产 业 调 整 , 也 不 愿 意 到 企 业 打 工 , 只 守 着 自 家 一 点 土 地 过 活 。 落后 的 观 念 让 新 甸 村 越 来 越 贫 穷 。为 了 更 好 的 了 解 我 的 家 乡 农 民 收 入 的 变 化 情 况 , 我 在 家 里 的 亲 人 和 乡 镇府 的 支 持 下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调 查 , 并 做 了 一 份 报 告 总 结 。一 、 村 民
3、 的 就 业 现 状为 了 让 村 民 转 变 观 念 , 村 主 任 邱 里 波 带 领 村 干 部 帮 助 村 民 联 系 到 鞍 轮 集团 以 及 大 连 等 地 企 业 去 打 工 , 现 在 全 村 600 户 农 民 中 几 乎 家 家 都 有 人 外 出打 工 赚 钱 , 每 人 年 均 可 增 收 8000 元 以 上 。 而 村 里 的 地 则 由 少 数 人 承 包 起 来 ,形 成 了 规 模 效 益 。 村 里 刚 建 成 占 地 4000 平 方 米 的 现 代 化 蔬 菜 加 工 厂 , 每 年可 以 对 6000 吨 蔬 菜 进 行 加 工 。 经 过 3 年 发
4、 展 起 来 的 2000 亩 无 公 害 蔬 菜 基地 也 实 现 了 机 械 化 自 动 排 灌 , 生 产 出 来 的 蔬 菜 绝 大 部 分 经 蔬 菜 加 工 厂 加 工 后卖 到 大 连 、 鞍 山 等 各 大 城 市 的 超 市 , 年 产 值 可 达 300 多 万 元 , 仅 蔬 菜 一 项全 村 人 均 收 入 提 高 近 1000 元 。 找 到 致 富 良 方 的 新 甸 村 农 民 , 人 均 收 入 从 不到 2000 元 一 举 升 到 4660 元 。 村 里 还 多 方 筹 资 , 新 建 了 1500 平 方 米 的 小 学教 学 楼 , 修 建 便 民 桥
5、 6 座 , 村 组 道 路 20 余 公 里 , 实 现 了 组 组 通 桥 涵 ,90 以 上 的 农 户 用 上 了 电 话 , 近 300 户 富 裕 农 民 先 后 住 进 了 楼 房 。 2000 余农户经营以温室山野菜为主的“苦味产业”,年户均收入达到 2.2 万元以上。正如该县经营“四味产业”的农民所说:“政协主意好,政府抓得实,农民的好日子没个跑。二 、 新 甸 镇 新 农 村 建 设 新 视 点用新的视野把握大局,用新的视点思考现实,切实定位工作的出发点,找准结合点、挖掘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是当前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2009 年,新甸镇将抓住
6、机遇,用足用活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动员一切力量实现农业产业化要有新进展、农民收入要有新提高、农村改革要有新突破、社会事业要有新发展、社会风气要有新变化、党的建设要有新举措。农业总产值力争突破 10000 万元,比去年增长 10,农民人均收入增长 8。(一)一转多变“一转”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按照“工业化”的思维方式经营“三农”。要用工业化的视点思考农业产业化,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要切实克服规模就是产业化的落后观念,把科技和效益放在第一位,用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单位面积最大效益吸引规模,实现农业产业化。“多变”,就是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上,方法要多,变数要多。一是“粮变肉(蛋)”。大力发
7、展畜禽产业,加速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到 2009 年底,全镇要有 30的粮食转化为肉蛋,猪、牛、羊、鸡饲养量要增加 40%。二是“小变大”。以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代表,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逐步整合成大规模、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少变多”。充分发挥各家各户优势,通过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实现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四是“粗变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和精深加工业,全力加大出口麻栎、出口蔬菜的种植面积,新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五是“农变工”。通过对二、三产业的加速发展,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转变。200
8、9 年农业劳动力工人化要达到 60%,外来打工人员要增加到 4500 人。(二)一策多略 “一策”,就是坚决贯彻“打造三力,强镇富民”的指导思想。“打造三力”就是打造新甸建设气势上的活力,经济上的实力,环境上的魅力。狠抓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实力强镇;狠抓个体经济和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富民。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为新甸发展服务。“多略”就是在具体的工作方式上,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多角度、多渠道地谋划工作新方略。一是传统创新的方略,在科技成果运用上下功夫。就是要提升、加快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上的推广应用,重点在粮、畜、果、菜、食用菌产业上实现新突破,通
9、过科技联姻、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市场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切实把传统产业资源转化为效益。二是产业延伸的方略,在农副产品加工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发展粮、菜和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牵动产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统筹协调的方略,在开放联合上下功夫。广泛宣传,广交朋友,广用人才,在鞍轮附属企业、龙头企业、农民致富产业、服务行业等领域,加快同工业和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对于“彩色飞碟”等一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新项目,要放开手脚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农业企业化、工业集团化的实现。四是政策保护的方略,在政策运用上下功夫。要切实运用好国家
10、各项扶持“三农”政策,敢于设想,敢于争取,敢于碰硬,敢于拼抢。通过对政策的积极争取和灵活运用,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后劲,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2009 年将围绕这一发展策略,紧紧抓住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落实的有利时机,更多地把项目和资金的“协调”、“争取”作为主攻方向。既要把计划中的项目找准落实,又要把自身优势开发成新的项目,做到项目开发下有底线,上不封顶。尤其是要重点围绕鞍轮集团、小城镇建设、区位环境、人文环境等投资优势寻求更新更多的开发项目。2009年计划中的底线建设开发项目是:利用惠农政策千方百计支持鞍轮集团的发展;投资 500 万新上保营机械设备
11、配件厂;投资 300 万元新上大福修配维修中心;投资 300 万元扩建木工机械设备厂;投资 300 万元启动镇砖瓦厂;投资 200 万元扩建新鑫无公害蔬菜基地;投资 200 万元构建腰岭村养殖基地;投资 300 万元扩建面向冰峪风景区服务的“饮食服务小区”;投资 100 万元扩建卫生院;投资 300 万元完善中心校为标准寄宿式学校;投资 50 万元完成金矿村 4 公里柏油路工程。(三)一局多式 “一局”就是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工作的一盘棋。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指挥部署;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多式”,就是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要科学整合社会资源,
12、按照社会资源的范围、产业、功能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一是“三农”联动式资源整合。就是充分整合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大基本社会资源。充分认识和利用农村现实的机遇地位,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揽新甸全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推进新甸改革。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农业现实的项目和资金地位,围绕新甸区位、资源、环境等特殊优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集中发展外向型蔬菜加工厂、两个缫丝厂和粮食酒厂,带动农副产品和农户走向市场。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农民现实的政策地位,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流转和转让工作,切实抓好生产基地建设。要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服
13、务系列化的生产要求,继续扩大“新鑫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完善其余 8 个专业村的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架起基地与农民之间紧密相联的桥梁和纽带。二是“三产”联衡式经营方略。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快富的观点科学处理好新甸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强镇、发商、富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要把新上工业项目与新上龙头企业、农事企业、致富项目等同对待,用工业化的管理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要确定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服务和促进地位,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与第三产业的平衡关系,重点解决好农副产品批发、饮食商贸提档、休闲场所齐全、环境秩序文明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把鞍轮集团定位
14、在牵动新甸一二三产业加速发展的核心地位。三是“三轮”联转式功能驱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镇、村、户三个建设主体的功能,实现三个轮子一起转。要充分发挥镇级的主驱动功能、村级的传带功能和农户的“旋转”功能,切实把镇级的发展愿望化为村、户的发展热情,落实在具体的发展项目和成果上。要结合新甸实际,充分运用政策和典型的引导、科技和服务的指导、荣誉和利益的诱导,切实调动全镇上下的积极性,让镇、村、户三个主体以大功率、大作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奋勇前进。三、新甸镇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一)新甸镇积极落实惠民政策 促进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近日,新甸镇党委、政府召开全镇各村、各单位负责人及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会
15、议,传达上级有关惠民政策。要求全镇紧跟市、县工作思路,发展农村经济,落实好惠民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09 年全镇将新建标准化温室大棚 500 座,每座大棚将享受市、县补贴 1 万元,此项工作现已全面展开。预计这项工作完成后,会使新甸镇农民收入增加 200 余万元,将会带动新甸镇农业经济的新一轮大发展。(二)庭院经济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新的亮点 岫岩县是山区大县,有着发展庭院经济的诸多优势,许多农民在自家庭院内,充分利用每一块空间发展种养项目增加收入。新甸镇腰岭村村民石成明利用家住山坡间,山上有林,山下有水的有利地势,发展养鸡业,如今已建设鸡舍 30 余间,发展存栏蛋鸡 5000 多只
16、,年收入达到 4 万多元。杨家堡镇苏家堡村村民王银刚,在自家庭院内建起标准化猪舍育肥猪,年收入达 2 万多元。一个并不算大的院子,能创造出如此可观的经济收益,被越来越多农民看好。如今,岫岩县新甸镇农民们在发展种养短、平、快致富项目的同时,又把目光盯在了发展绿色养殖、种植业上,收入倍增。 随着种养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作用,广大农民在以住宅为中心发展庭院经济的基础上,又利用自留地扩大了庭院经济的种养规模。庭院经济的发展,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四、岫岩县新甸镇未来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一)理清发展思路。鞍轮企业要发挥自
17、身与市场结合紧密的优势,针对结对新甸镇的特点,大力提供智力支持,帮助村支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计划。(二)发展经营项目。鞍轮企业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为结对新店镇发展一定的经营项目,帮助发展集体经济。搞好村企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引导企业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三)搞好农民培训。企业要着眼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在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必要时采取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等方式,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民解决教育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四)提供就业岗位。鞍轮等企业要多方搜集就业信息,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实际,安排一定的后勤、餐饮、保洁、保管、保安等就业岗位,吸纳本地农民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五)兴办好事实事。企业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从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做起,大力支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尽快改善农村落后面貌。总之,通过此次调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更了解了农民的收入情况,也对我们家乡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未来几年我的家乡将会更好的发展。指导教师:李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