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我市职业教育法贯彻执行情况的调 查 报 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我们从 7 月初起,在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下,分别深入市、县(区)教育、劳动等部门和 12 所职业学校,对职业教育法和省实施办法在我市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做法及主要成绩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十二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完成了规模扩展、与普通教育协调推进的历史进程,为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办学合力初步形成。以“1122”工程实施为起点,全市形成了多元兴办、中高职并举、布局配套的大职教格局。目前已有高职院校 4 所,中职学校 38 所,在校生 13.94 万人
2、,普职比达到47.3:52.7。为实现全社会公平教育、支持 XX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2、办学能力持续增强,服务经济的实绩日益凸现。 “十五”以来,市县政府及教育、劳动等部门运用投入、资源整合等多种政策杠杆,推动各级职业学校加强基础能2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培养功能。与 2002 年相比,全市中职校舍面积净增 27 万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净增 1.2 亿元,增幅分别达到近 30%和 200%,建成国家级重点中职校 8 所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6 所,创建了一批市级以上示范或骨干专业。年招生能力达到 4 万人以上。 “十五”期间,为社会培养输送 8.7 万名毕业生,在当地
3、企业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为淮安人力资源的优化提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各地各学校坚持服务宗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社会培训任务,培训总量超过 200 万人次。3、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推动下,职教改革在面上逐步展开,全市 16所学校 44 个高中职专业成为市级以上课改实验点,完成了14 个大类 23 个骨干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校企合作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新的教学模式在面上推广应用,中、高级工培养合格率迅速提升。4、政府办学的积极性趋于高涨,社会多元参与办学更加务实。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市属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在学校
4、易地新建等各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XX、 XX、 XX、XX 等县(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当地重点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积极研究解决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呈现激发状态,过去五年中,共有 1.5 亿社会资金进入合作办学领域,为职业学校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3二、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长足发展,但与 XX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省内兄弟市相比、与职业教育法规范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还不够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巩固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作为
5、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战略任务,但就现状而言,我市的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相比,仍然相对薄弱。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务院已经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省政府召开两次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文件,但我市的职教工作会议还在筹划之中,客观上造成了职业教育的“边缘化” ,职业教育仍然处于校自为战的被动状况,集中优势力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2、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市中专教育在全省市一级长期处于优势位置,但随着高职院校的创立,有传统优势的中专校大部分重组升格,现有的中职学校除卫校、农校外,其他学校大多是创办十年左右的新校
6、,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专业教育基础能力薄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专业教师不足,实验实训设备短缺,老化陈旧,除少数学校外,绝大多数学校硬件仍然是开创时的状态,和全省市一级职校相比目前处于垫底的位置。全省首批评估三星级学校我市只4有洪泽职教中心一家申报;四星级学校我市没有一所学校符合条件,而与我市相邻的宿迁就申报了 4 所。我市中职学校尽管生数规模上去了,但师生比、生均实验实训设备配置比都与规范要求有着很大差距,实践性教学课时开不全、开不足,客观上影响了培养质量的提高,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普教化”的主要根源之一。3、扶持职教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尚未完全到位。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举办者
7、应当按照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 , “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加” 。 省实施办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应当高于同级普通学校” 。而我市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普遍低于同级普通学校 30%以上。在财政预算安排中,公办职业学校非税收入普遍被挤占用于应由财政全额负担的教职人员工资发放,市直属学校一般占实际支出的 60%左右。省政府规定的城市教育附加 30%用于职业教育,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的企业提取职工工资总额 2.5%的职工培训费,政府统筹 1%的部分用于职业教育,这一系列政策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4、职教师资
8、严重短缺,专业教师引进难。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师生比为 1:37.27,与三星级学校最低 1:22、四星级 1:20 的规范要求相比,以现有办学规模计算,师资短缺的绝对量在 2000 人以上,而解决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途径狭窄,现有的学校编制大部分还是开创时核定的,5后来即使有所增加,也与学校生数规模扩张不同步。职业学校引进教师大体照搬普教办法,现行体制、政策与职业学校引进专业师资的特殊要求之间不对接,难以引进聘用到教学急需的专业教师;加上学校自有资金匮乏,客观上也限制了兼职教师的聘用。5、职业教育市场还不够规范。一是招生市场混乱,除卫校等少数学校外,其他学校普遍采取注册招生的市场机制,为了争取
9、生源、维持学校生存发展,职业学校普遍采取奖励性招生政策,招生成本均逐年上升。二是社会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以培训之名行劳务中介之实,套取国家培训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双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职业学校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基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为此,我们建议:1、统一认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真正把职教事业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创新型
10、社会的基础工程,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富民工程,作为振兴淮安教育的骨干工程,抓好做大做优做强。建议市政府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市职业教育工作,促6进职教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调整规划布局,切实推进高星级职业学校创建工作。针对职教生源数量减少和全市产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抓紧编制全市职业学校和重点专业规划布局和建设方案,明确四星级、三星级职校创建对象和重点专业设置及建设目标,花大气力抓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提升。按照经济实效、管用够用的原则,对照国家和省有关规范要求,重点解决理实一体化教学所必需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问题。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解决师资短缺,尤其是专业教师引进难的问题,加大“双师型”师资培养提高的工作力度。为了落实工作责任、加大组织力度,建议将高星级职业学校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全市的目标考核体系。3、抓紧制定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逐步使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达到法律规定的“高于同级普通学校生均标准”的要求。用足用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有关政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4、依法加强对职教市场的管理。建议市教育、劳动、监察、审计等部门介入对招生市场的监管,对学校招生奖励经费进行专项审计监督,根除招生领域的不正之风。针对社会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专项清理,促进社会培训健康发展。